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33|回复: 0

[【其它】] 哈尔滨工业大学原校长李昌在京逝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9 15: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昌同志生平

  1914年12月生于湖南省永顺县,1933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青年时期,李昌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和爱国学生运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三次参加赴南京请愿示威活动,并先后参加“一二·九”和“一二·一六”两次大规模游行示威。新中国成立后,李昌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1951年,担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1953年,赴哈尔滨工业大学担任校长兼任党组书记。1957年,在中共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党委第一书记。1964年,调回中央。

  李昌同志历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1982年出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85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哈工大上万师生沉痛悼念李昌校长

  9月5日上午,哈尔滨工业大学网站刊发一条消息:“我校原党委书记、校长李昌同志,于2010年9月3日11时23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截至当日中午12时25分,该消息的点击数即达11851人次。

  昨天,在哈工大校园里,许多师生向记者表示,噩耗传来,全校师生都无比沉痛,深切悼念老校长李昌同志,缅怀他为中国革命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八百壮士”与“八字校训”

  每一位走进哈工大的新生,在入学第一堂课“学校发展史”中,都会记住“八百壮士”献身教学事业的事迹。

  “八百壮士”,原指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中,死守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第88师524团团长谢晋元率领的官兵。这里则指上世纪50年代李昌主持哈工大时期培养的800多人的教师队伍。

  1954年10月,哈工大和清华大学等并列成为国家重点大学。要满足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就必须靠自己的力量造就一支过硬的教学科研队伍。李昌提出“功夫到家”的口号,此后进一步提出教学必须做到“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保证把学生教好。从此,“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八个字成为哈工大的校训, “八百壮士”教师队伍的座右铭,也成为哈工大人永远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

  哈工大原党委副书记强金龙教授说,“八百壮士”代表着李昌校长带领一代人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它是以“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为核心,与爱国主义、献身精神及正确的方法论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教育改革的带头人

  采访中,哈工大师生这样评价他们的老校长李昌: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教育改革带头人。

  原哈工大校刊总编辑丘广发说:“李昌老校长对哈工大发展的长远思路和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越了当时的教育大纲,他在教育体制、教学规划、学科设置、教学方法、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作为一位中国教育改革的带头人,他是当之无愧的。”

  据了解,李昌当年非常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可谓不拘一格降人才。到1957年,学校先后提拔副教授13人,年龄最大的仅37岁。1960年评定副教授40名,平均年龄34岁。1957年哈工大教师队伍800余人,平均年龄仅27.5岁。

  正是由于李昌校长对人才的重视,历年来哈工大对我国的军事和国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培养出孙家栋、李继耐、胡世祥、李元正等一大批航天事业代表人物。

  “我壮年心血在哈工大”

  昨天,记者在哈工大校报编辑部获得了一份珍贵资料———李昌在2000年哈工大80周年校庆时的自述:“我的壮年心血在哈工大”。

  “1953年10月,我到祖国北方边陲、号称冰城的哈尔滨市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我39岁来到哈工大,50岁回京,11年的全部壮年心血和哈工大人一起,汇入了这个教学科研的大集体中。

  哈工大是国家慎重选定并重点扶持的,定于21世纪初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9所高校之一。她原是一株孱弱的小苗,现已长成参天大树。

  我于1953年10月由国家主席毛泽东署名任命,到哈工大工作。记得1953年秋,我(时任团中央副书记)列席党中央政治局文教工作会议。毛主席说: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必然兴起文化建设的高潮,现在要抓紧培养干部啊,共青团要再出10个大学校长。周总理接着毛主席的话说:‘李昌同志,你也可以去大学嘛!’会后,党中央决定调我到哈工大任校长兼党委书记。”
http://heilongjiang.dbw.cn/system/2010/09/09/052714738.shtml
伟大的教育家!了不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8 02:22 , Processed in 0.1713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