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哈中缅两大输油管道酝酿二三线建设 8000万吨原油5年内入境
长期内或将影响国际原油市场价格
黄杰
8月29日,俄罗斯总理普京亲自转动了通往中国境内的输油管道阀门,这条总长度为999公里、设计输送能力为1500万吨的跨国输油管线预期开始向中国输送原油。
然而这仅仅是中国海外采购原油战略之一,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独家获悉,未来5年之内,除了保障中俄原油管道实现达产达标外,早在2006年已经建成的中哈石油管道将进一步“扩容”,另外,于2010年6月开工的中缅石油管道正在酝酿二线项目编制。
根据中俄、中哈、中缅三大输油管道的输送能力计算,未来5年,我国将向海外采购原油总量仅石油管道输送一项就将达到8000万吨左右,而2009年我国原油进口总量(包括管道进口和船运等)为2亿吨左右。
有专家认为,目前原油海外进口依存度达到60%的中国,在大规模扩容原油管道的举措下,进口原油的数量会海量增长,这在长期内或将影响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另外,大量增加原油管道的进口也可提升现有原油采购方式和输转方式的安全系数。
中俄管道历经波折
北京时间8月29日上午,随着普京在俄罗斯的阿穆尔州斯科沃罗季诺市缓缓开启进油阀门,中俄原油管道俄罗斯境内段正式投产进油。普京表示,俄产原油将于今年内通过该管道运抵中国。
普京表示当天完成的这一动作,他于6年前就产生了想法。事实上,在中国人看来,这一对中俄两国举足轻重的能源项目已经悄然运作了14年,中国最早提出这一议题是在1996年。
但直到2003年,才有实质突破。当年,时任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宣布的重大项目,原计划从俄东西伯利亚的安加尔斯克一直修建至中国大庆的输油管道(即“安大线”),但随后,日本也提出要从俄罗斯方面进口原油的想法,即“安纳线”想法,这致使俄方一直在“安大线”方案与“安纳线”方案之间摇摆,“安大线”计划被搁浅。
一直到2009年,中俄两国以“贷款换石油”的方式,俄罗斯许诺以未来石油交付作为交换条件,从中方获得一笔250亿美元的贷款。此笔交易使中国有资格在从2011年起的20年期间,每天进口30万桶俄罗斯原油。
至此,“安大线”变身成为东西伯利亚-太平洋(11.71,-0.18,-1.51%)石油管道中国支线,即中俄石油管道,起自俄远东斯科沃罗季诺原油分输站,经中国黑龙江和内蒙古的13个市县区,止于大庆站。
“中俄原油管道启用在即,将对中国能源安全战略提供非常强大的油源支撑。”中国石油(10.24,-0.07,-0.68%)和化工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祝昉向记者表示,俄罗斯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原油输出国,未来通过东部管道系统向太平洋港口输送能力一旦突破3000万吨乃至5000万吨,其规模将占据中国眼下原油进口量的20%,因此意义重大。
中国石油副总经理廖永远公开表示,中国石油目前已经展开对中俄原油管道未来增加输油量的项目论证,如获俄方支持,这条管道年输油量有望达到3000万吨。但廖永远没有表示这一增加输油量的项目,是通过正在建设的中俄原油管道来完成,还是准备建设复线工程。
8000万吨原油入境
就在中俄原油管道中国段快马加鞭展开建设的同时,在祖国西北边陲,中石油也在积极酝酿中哈原油管道的扩建事宜。
“未来肯定会有二线项目乃至三线项目上马,中亚国家和俄罗斯拥有非常充沛的油气资源,这些资源如果要输送到中国境内,管道显然是最经济也是最便捷的方式。”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克拉玛依市市长陈新发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中哈原油管道目前属于一线状态,即拥有一条原油输送管线,早在2005年6月开工。该管道一线总体规划年输油能力为2000万吨,西起哈萨克斯坦阿塔苏,途经阿克纠宾,经过中哈边界的阿拉山口口岸进入中国,最后到达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全长2798公里。
记者获悉,未来要上马的二线和三线的运送能力也是2000万吨。
“由于中哈原油管道目前并没有达到设计时的输送能力,即年输送原油2000万吨的目标,因此中哈两国首先在致力于完成这一既定计划。”接近中哈原油管道项目部的一位中石油人士透露说,2010年上半年,中哈原油管道输送原油量接近500万吨,与2009年同比增幅高达5成多。而截至6月底,中哈原油管道累计输送量已达到2536.4万吨,相当于国内一个大型油田一年的原油产量。
但就全国每年高达2亿吨的原油进口量而言,中国未来仍然需要更多的原油输送管道来化解输转瓶颈。上述中石油人士介绍说,正是考虑到了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未来仍将继续攀升的趋势,因此中石油内部已经完成了中哈原油管道二线乃至三线项目的初期设计和项目论证,至于项目何时动工、能否投工,最终要看国家的战略意图。
有消息称中哈原油管道二线项目建议书已经由中石油呈报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但发改委和能源局人士对此消息不予置评。
除了中哈管道有扩容的动作外,中缅管道也“不甘落后”。据消息人士透露,从马德岛出发,经缅甸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管道全长771公里,设计年运输量为1200万吨的中缅原油管道,目前也在酝酿二线项目规划编制。
记者简单统计发现,如果中哈、中俄、中缅三大输油管道的一线工程全面达产,届时中国通过管道输送原油能力将达到4700万吨。而5年之内中哈二线等一些新的复线工程一旦成型,通过管道入境的原油数量有望达到8000万吨左右(2009年我国进口原油超过2亿吨)。
扩容管道意在何为?
长期以来,我国绝大部分的进口原油都是从海上运输。而海上运油通道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如作为重要原油运输命脉的马六甲海峡存在巨大安全问题。
以中缅原油管道为例,该项目作为我国筹划多年的重大项目,其所发挥的不仅仅是西南原油输送通道问题,而是为中国原油海上运输绕开马六甲海峡提供了可能。据介绍,该管道修通后,我国进口的部分原油将在到达马六甲之前卸船,经过管道输送到国内。目前,我国进口油品的80%左右要经过马六甲(该海峡曾被列入危险海道之列,海盗猖獗),一旦发生特殊情况,国内原油供应便会受到严重影响。
“如果单纯依靠海上运输,一旦出现问题,中国原油的供应就会出现重大安全隐患。”祝昉表示,由于管道运输具有高度的隐蔽性、稳定性、连续性,同时具有不受一般天气变化干扰等多重保障因素,因此可以预期,越来越多的原油借助石油管道进入中国境内,一方面可以为国家提供稳定油源,另一方面将更为有效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使得传统原油输送方式得以逐步革新。
原油管道得以加速建设,也为中国施行更为庞大的原油战略储备体系在创造更为成熟的条件。“目前,我国原油战略储备库存仅仅能维持全国需求不足一周,显然,这一水平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一位专家直言。
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曾公开表示,将于年底前全面建成的中俄原油管道工程将持续供应20年。未来经过扩建,这条管线的输油能力还可以增加。随后业界传言大庆有望跻身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第三线项目名录。
发改委能源专家周大地、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等多位能源界人士纷纷认为,伴随中国未来原油进口量逐年增加,乃至陆续突破3亿吨、4亿吨的大关之后,原油输转方式如何谋求革新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重大命题。因此,大力发展管网运输、乃至启动中哈原油管道二线、三线项目建设,都将是能源当局必须认真考量的安全保障措施。
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大规模扩容原油管道项目的消息,短期内或不会对国际原油价格带来影响,但从长期看,借助原油管道,中国未来进口原油的能力和数量或将快速增加,会对国际原油价格形成一定的拉动和支撑作用。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 ... 4/02248602414.shtml
中国还是要发展再生能源等以避免可能的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