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38|回复: 0

[【社会视角】] 禾刀:老师“免礼”扭得过社会腐败文化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31 21: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news.xinmin.cn/opinion/xmwp/2010/08/31/6582749.html

【新民网评】近日一项有4083人参加的调查显示(其中68.3%的受访者是学生家长),61.7%的人支持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出台规定,要求教师不能接受学生或家长礼物。对此,受访学生家长的支持率是63.5%。(《中国青年报》8月31日)

  出规定要求教师“免礼”,这是公众想象中的乌托邦,基本不具备可操作性。其实,教师收不收礼,很多并非公开渠道所能得知。之所以公众对这一现象十分敏感,既因此类现象业已泛滥,也因老师在公众的印象中,是与浮华世俗保持足够距离的心灵工程师。整饬送礼歪风确有必要,问题是,置于整个社会的送礼氛围之中,单单期望一纸规定便堵住送礼大门,未免太过天真。

  麦肯锡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2009年中国市场50%的奢侈品消费主要就是由“送礼需求”构成的(《中国经济周刊》4月20日)。《瞭望东方周刊》的调查则显示,特供官员奢侈品已经形成产业链。实际生活中,也并不乏具体例证,前两年,有商家公开推出一种“官员礼品”,并宣传级别越高的购买者价格折扣越大。而在更早的时候,“厅局级享受”的高级香烟,也曾令人瞠目结舌。

  也正是在形形色色送礼文化的催化发酵下,一些企业甚至已经将送礼开销直接打入经营成本。2007年年底,一家民营小企业一份长达数百条的《请客送礼日记》在网络上曝光,从此后接二连三地曝光来看,企业这样批量化送礼并非个案。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例来看,大多数涉腐者一方面大肆收礼,另一方面也会积极送礼。南昌市国土资源局原局长周宏伟一案中,“一些地产商老板打着春节拜年的名义,排着队向其送礼”。正是因为送礼文化的盛行,不送不行,不送吃亏的现象已经从传说走向现实。对于那些尝到送礼文化甜头的权力掌控者,在松松垮垮的监管机制下,萌生权力寻租、变现、腐败的歹念又有何大惊小怪?

  常见一些人将送礼文化套上历史渊源,并搬出“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样的“经典”。别忘了,同样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香港、韩国、日本等地,其礼仪文化并未如此猖獗,尤以廉政建设走在国际前列的香港为最,其“贪一块钱也不行”的零容忍廉政建设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内地反腐现实给人的感觉是抓大放小现象愈发普遍,过去那些视为“大腐”要案,如今倒愈觉“小腐化”。一些所谓的专家也“适时”地抛出提高贪腐贿赂起刑点的观点,这难免不让人纳闷,我们的廉政建设目标,真会朝向香港那样的零容忍模式吗?

  如果受益于送礼文化的权力不首先做出更高的表率,仅寄望社会某一细小环节比如职权微小的老师单独垂范,这既不可能有太大的作为,也并非长久之计。这倒不是说老师收礼就天经地义,就算老师主动拒收,对送礼文化深信不疑的学生家长也难罢休,老师也难以抗拒几成普遍现象的“盛情”。重建师德确有必要,而重建整个社会健康的廉政文化,这或是根本之策。


不送礼办不成事还真不是说说玩的,现实中这就是一条潜规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19:37 , Processed in 0.28758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