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80|回复: 0

[【社会视角】] 国人疾病谱改变助推养生热 “大师”大行其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31 11: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08月31日 08:30南方日报
  

谢正军/CFP

当养生成为一种“信仰”

网友常用“打鸡血”来形容激动、亢奋的心情,为什么不用打猪血、打鸭血呢?这实际是源于上世纪60年代流行的一种强身健体的养生方式,当时的热门程度并不输于张悟本的绿豆。

实际上养生热并非从张悟本、李一开始,在几十年前,就曾出现万人泡红茶菌、全民打鸡血的盛况,都是一种自发的民间行为,口口相传,蔚然成风,充分体现了这种潮流的生命力。以至于到后来我们可以看到上世纪80年代的气功热和今天的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养生保健书和收视率高居不下的养生节目。是什么让大家如此热衷于此,又是什么让这些非专业的养生“大师”、民间养生方法能够大行其道?

疾病谱发生改变

在问起养生需求为何如此旺时,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杨小红教授、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池晓玲教授都提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是重要的大背景因素。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对自己身体保健方面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了。

杨小红教授介绍,在这个大背景下,国民的疾病谱发生了转变,也是值得关注的一点。“大约三十几年前,人群常见疾病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如上呼吸道感染、结核病等,现如今慢性病成为主导,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杨小红教授说,慢性病的发生除了跟自身体质有关外,还跟个人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相关,再加上这些慢性病患者通常需要持续用药,西药不仅贵,长期服用还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而中医在疾病防治方面,注重从饮食、作息调养,患者用药若配合中医养生的方法,有助缓解病症减小副作用,所以人们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依赖中医养生的办法。

“得什么都不能得病”

曾经看病难被列为压在百姓身上的“三座大山”,虽然新医改要着力降低百姓看病成本,但百姓看病成本高的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得什么,都不能得病,没什么,都不能没钱。”这句依旧流行的俗语就充分体现了大众心情。

杨小红教授介绍,大病小病市民都喜欢往大医院涌,造成就诊人多,排队时间长,这种看病难现状也给民间的养生“大师”提供了机遇。“有些人到大医院来就诊,请假难,路又远,等的时间可能也长。所以他们去求助一些小诊所。一些得慢性病的人,更是老在医院折腾,他们会变得没耐性,希望快点好。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告诉他们用一些很简单的方法,如吃绿豆,就能治好,他们肯定会去尝试,去相信。”

还有的人急功近利,希望最好有一种办法不让自己生病,或者是生了病不用到医院,靠吃偏方,靠走捷径就可以治好病,杨小红教授表示,这种浮躁求快的心情给养生“骗子”提供了市场需求。

养生成为“信仰”

几日前打假名人方舟子在一场岭南文化论坛上指出,为什么养生大师会有市场呢,很容易出来一个,倒下一个又出来一个,其中一个就是我们这个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养生的传统。在古代的时候,皇帝要炼丹、求仙,这些跟道教有点关系,历朝的皇帝都有因为炼丹死掉的,从唐朝开始到宋朝、明朝、清朝都有炼丹的。一般的老百姓也讲究这些,要进补,有一点钱的时候,刚刚吃饱饭就想要怎么养生。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养生变成了我们民族的一种信仰,都说我们民族没有什么信仰,其实我觉得养生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信仰,已经变成了我们生活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有很深厚的土壤在里头的,这是历史的原因,文化的原因。

跟风心态,缺乏质疑意识

人民论坛杂志做了关于“中国人跟风心态”的问卷调查,共有5434人参与。当提出“您认为当今中国人跟风的程度如何”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选择“非常严重”的占75.3%,选择“比较严重”的占22.0%。面对“您认为当前哪类跟风现象较严重”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11.9%的人选择“养生热班跟风”的,位列问题的前3名。

在随机采访发现,中老年人几乎100%收看养生类节目,超过八成的被采访者表示愿意按照电视上所介绍的方法去养生。还有不少观众经常与亲友、邻居交流养生经验,这种口口相传的方式可信度很高,会对大众传播的信息起到多级传播的效果。

调查分析认为,当前公众普遍缺乏一些养生知识,从而使一些人盲目跟风,失去了判断力,跟风背后是信仰和文化的迷失。与此同时,百姓缺乏批判、质疑的意识,也造成了养生盲从,绿豆是可以降火、解毒,但一天吃一斤,身体能承受吗?杨小红教授告诉记者,自己就曾接触到一个患者,坚持天天吃绿豆,最后吃得头晕眼花,全身没力,不得不到医院来治疗。四川还有人听信“健康教母”马悦凌生吃泥鳅可降肝火治疗多种疾病的说法,导致当地疾控中心一年多时间内,接收了100多个生吃泥鳅染上寄生虫病的患者。试想下,这些人如果吃绿豆、生泥鳅前,能多提出疑问,多想想,恐怕就不会有那么多患者了。

真正专家少有人愿意写科普

“真正有料,真正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是不会出来忽悠的。”在说到为什么那么多养生大师出来忽悠,而不是真正的专家出来讲解时杨小红如是说。记者采访杨小红时还了解到,真正的专家一般都很注重专业水平,他们追求的是在行业内的精通、高深。专家不愿意去做科普类的活动宣传,因为那是基础知识,对专家来说可能只是小儿科,所以面对“吃什么食物、喝什么汤可以保养身子”之类的问题,在专家看来体现不出医学水平、水准,不太愿意花过多时间去解答。

专家要致力于疑难杂症的治疗研究,无暇顾及养生保健等常识的宣传,使得张悟本、李一之流有空可钻。杨小红说:“专家不愿意介入科普层面的东西,给了那些所谓的养生大师钻空子的机会。”

杨小红表示,真正的专业医生绝对不会给患者拍胸脯,100%保证药到病除,医学是严谨的。尤其慢性病,本来不可能一吃药治疗就能快速痊愈,私人诊所、无牌无照的医生可能会向患者保证说能治好,但最后可能会变得更严重,只得又回大医院来。杨小红介绍说,以前出现过这样的病例,一个怀孕的妇女只是得了简单的尿路感染,可是遇到无良的医生,为了赚取堕胎的费用,建议患者直接堕胎。

正确养生观念首要讲究辨证

“写养生保健类书的大部分都不是真正的医生、专家。”杨小红在分析那些养生大师的时候说:“这些人的经验往往不够,理论和临床实验出现脱节,他们浑水摸鱼,什么乱说一气。”

池晓玲教授举例说:食物也要看个人体质,并非人人适合,像张悟本推荐的绿豆,本就属于寒凉之物,要看天气,看个人体质来吃,对湿热体质的人适合,在夏天吃适合。

杨小红、池晓玲教授都强调,不管是什么养生观念或养生方法,正确的首先都要讲究辨证,辨病人的体质,要对症下药。食疗尤其要注意,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判断,“曾经有流行人一天要喝8大杯水,有益健康,但如果代谢功能不好,肾脏有问题绝对不能喝这么多水”,杨小红教授告诉记者,自己就曾遇到喝水喝出问题全身水肿的患者,还有脾虚的人,医生会建议不要吃寒凉的食物,例如一些带叶的蔬菜都是不适合吃的。“包治百病的药是不存在的。一副药只可能适合部分人或大部分人,绝对不可能适合全部人。”杨小红强调说。

养生明星的“妙招”:心理暗示

记者向珠江医院心理门诊谭善勇博士了解到,之所以大家对张悟本、李一这样的“养生大师”深信不疑,心理暗示可谓秘密武器。这些养生信徒中,有的人是躯体疾病不严重,或者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本人会过度担心自己病症,甚至出现“疑病症”,当在“养生专家”指点下,感觉身体好起来,这其实是心理暗示起作用;还有一种人确实有病,“养生专家”抓住其求医心切,病急容易乱投医的心理,通过“你用我这种方法、你吃我说的××药,保证病好”的暗示,身体会出现舒适感,心情好对躯体疾病有益处。

在谭善勇对医院患者的调查中发现,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中,1/3多患者是躯体疾病的患者,将近1/3的比例是属于心理疾病的范围,而另外1/3的患者就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也就是心身疾病。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杨小红主任医师也说:“许多方法,如气功、太极拳等,都是运用心理暗示加上适当运动,一个人能够静下心来去锻炼,对身体是有好处的。”李一、张悟本等人也就是利用了这一点,争取了部分患者的心。

当记者问及李一的“辟谷养生”是否科学时,杨小红说:“他的方法应该有一些哲理。”杨小红表示,许多方法,如气功、太极拳等都是运用心理暗示加上适当运动来作用于人的。这些方法有它的合理性。一个人能够静下心来去锻炼,对身体本身就有好处。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0_08/31/2362238_0.shtml

日渐风靡的养生潮成为滋生“大师”的成因之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8 17:32 , Processed in 0.11018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