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89|回复: 0

[【其它】] 神奇的“黄土”上玉米棒子又大又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30 21: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布时间: 2010-08-30 |  作者:高博

  郭永寿把一堆黄色粉末抛撒进自家耕地,他希望来年玉米和油葵的收成能赶上附近的农场试验田。这位45岁的宁夏农垦局职工,见证了废物一样的盐碱地是如何变成良田的。

  在宁夏西大滩的黄河灌溉区,耕地盐碱化问题严重。随着土壤越来越咸涩,农作物产量连年下降。

  5年前,宁夏农垦局前进农场拉来了许多车“黄土”,将它混合进了盐碱地。第二年,原本荒废的“白地”居然变肥,玉米棒子又大又多,水稻、枸杞和向日葵的产量也超出了周边的职工自留地。很快,听到消息的农场职工把“黄土”一抢而光,连土堆下面的一层地皮也被铲走。

  这种神奇的“黄土”,主要成分是从火力发电厂里运来的一种废料。电厂烧煤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生石灰被用来中和这种大气污染物,最终生成大量主要成分是硫酸钙的“脱硫废弃物”。科学家发现,这种让电厂费心处理的垃圾,可以用来中和土壤里的碱性成分。而盐碱地的治理问题中,一大难点就是如何对付碱性土壤。

  “十一五”期间一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门资助宁夏大学等单位进行研究:如何用电厂废料改良盐碱地。从2005年开始,宁夏西大滩的3200亩盐碱荒地开始掺入改良剂。改良剂就是脱硫废弃物加上针对作物特性的肥料。实验栽种了水稻、玉米、枸杞、油葵、甜高粱和许多耐盐作物,并配以排水等方面的措施。结果所有作物的产量都大大提高了,增幅平均在1/3以上。

  “在示范区,土壤耕作层的碱化度下降了一半以上。”项目专家、宁夏大学副校长许兴介绍说,一次性掺入添加剂,就可以保证土地10年内不再盐碱化。而添加剂并不值钱,宁夏附近地区20多个火电厂每年产生380万吨的脱硫废弃物,而目前年生产改良剂只有15万吨。

  在宁夏平原和附近的河套平原,黄河水的灌溉带来了1500多万亩良田,但其中1/3有盐碱化的危险;除此以外,还有900多万亩的盐碱荒地。走在宁夏西大滩,连片的白僵土平原引人注目,这是一种寸草难生硬邦邦的盐碱土,在上面不仅能够飚车,还可以起降小型飞机。

  “各国专家都曾经考察过这里的盐碱地,一直没有太好的治理办法。”宁夏农林科学院原院长、农业专家戈敢说,“西大滩的盐碱土壤既有灌溉不当造成的,也有天然形成的。”

  在这两大类盐碱地上,新技术的改造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除了农作物,那些专门用于恢复生态的植物长得更好。在实验区里,栽种的85%的耐盐植物都成活了,覆盖住了原先白茫茫的大地。

  随着项目几年来的推进,新技术已经改良了10万亩盐碱地。研究者希望能将它推广到整个河套地区。“随着黄河来水变少,灌区盐碱化有恶化倾向。”戈敢介绍说,2000年以前河套地区的盐碱地一直在减少,这几年却转而增加,如不治理,预计带来的生态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本报北京8月29日电)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0-08/30/content_224261.htm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变废为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8 13:19 , Processed in 0.11200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