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62|回复: 0

[【其它】] 雅不敌俗,谁该反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2 15: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恕我不关心“八卦”新闻,我是最近两天才关注“反三俗”运动的,起因则源于一个论坛转载的郭德纲道歉信,该道歉信充分显示了郭的相声天赋,把相关机构和人士损得体无完肤。
上网回溯,才发现“反三俗”是胡总倡导,且是在政治局学习会上说的。胡总原话如此: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看完这句话我有点懵。何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何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就像近几年的热词“中国模式”一样,无人可以说清它的具体内涵。
不过说实话,当下的确存在大量的“庸俗、低俗、媚俗”现象,社会风气污浊得厉害。我也不喜欢类似小沈阳那样的“不男不女”、一味迎合群众低级趣味和无聊心理的表演。还有那什么“非诚勿扰”电视栏目所推出来的那几位女嘉宾,其“敢为天下先”、不知羞耻为何物的做派,实在令我有些作呕。
因此,仅从个人的感受来说,我坚决响应并支持胡总的倡导,这和当年的“八荣八耻”不一样呀,那个基本是扯淡,这个却比较靠谱,值得我大力地鼓掌。
可是,作为一个好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新闻工作者,我很想知道的是:“三俗”怎么流行并占据市场的?我们的先进文化怎么反而被落后的东西打败了?
文化产品和其他不一样,它占领市场的方式是通过人的心灵。一个人从内心里喜欢某相声、歌曲或电影电视,才会去消费的。在多元的市场中,人是有充分选择权的。如果最后结果是所谓的“三俗”占了上风,那么要么是群众的鉴赏力太低,要么就是能够和“三俗”抗衡的东西太少,缺乏竞争力。
不幸的是,在当下,上述两种原因都存在,且相互联系。一切向钱看,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精神建设,这30多年来中国人的文化鉴赏能力的确没什么长进,另一方面,对文化领域的意识形态控制,使得符合人性的艺术作品鲜见,能够提升一个民族灵魂的大师更是无从寻觅。
而在日常生活中,来自官场和富人阶层的低俗传闻不断,天上人间,一掷千金醉生梦死;人间天上,贪污公款包养情人。每时每刻经由手机传送的荤段子,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取向(我不敢称价值观,因为一丁点都没有啊)。
曾经有一位女子因为不忿丈夫“包小三”的低俗行径而跑到某TV节目录制现场发飙,说了一句传之深远的话: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不会成为一个大国。
当然,她只是转述,但却道出了中国的实情。尽管中国目前经济总量已超日本成为世界老二,但由于所谓的“中国模式”并未成型且前景不让人看好,中国只能算是地区强国,距离世界强国还远。
而在国内,更不见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正胡总没有具体解释,我也的确不清楚这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听党的话跟党走,还是保护人权实践民主?
这60年来,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大半是在痛苦、郁闷中度过的。针对灵魂世界的革命一个接一个,反右、文化大革命以及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对文化产品的自始至终毫不松懈、变本加厉的审查制,在在都在扼杀中国人的创新能力,降低中国人的鉴赏水准。
我有时会想起王小波笔下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那只猪的故事象征着社会中被设置好的人们的生存状态及心理,想反抗又无力反抗,无奈下的绝望。
中国有个成语,雅俗共赏。现在“雅”被“俗”挤到一边去了,边缘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充斥着无聊和八卦。这实在是令人震惊且悲哀的,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堕落至斯。
怎么办?显然不是用行政手段“封杀”一个郭德纲那么简单了,更何况此种方式因为会令人联想到历史上的那些对精神世界的阉割,使人反感进而反对。要做的应该是从体制上松绑,取消那些早已过时的意识形态的限制,营造宽松的、符合人性的创作环境,让“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唯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整个民族的鉴赏能力普遍得到提高以后,那些“三俗”的东西才不会占据主流。舍此,别无他途。

http://blog.ifeng.com/article/6997046.html

那个“包小三”的丈夫世界杯期间活跃的很,那时怎么不见封杀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6 02:13 , Processed in 0.11601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