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15|回复: 0

[【社会视角】] 中国官方媒体的灾难叙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8 12: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灾害新闻传播,从实质来说,应该是在事件发生当下,促进问题的发现,导向问题的解决;促进多学科知识的集中关注,并对公众进行必要的灾害和生态意识知识共享,激发知识界和政府决策部门进行同类灾难比较、不同灾难的比对。

  中国甘肃的小城舟曲,因特大泥石流灾难,截至目前已造成1254人遇难。中国政府和公民于8月15日,对这些遇难同胞进行了全国悼念:降半旗、全国停止娱乐活动、公众自发或接受单位组织对逝去同胞进行哀悼、全国电视媒体全天统一播放中国官方媒体的救灾新闻。

  在中国,地质灾难、环境灾难、生态灾难等天灾,时常与一些不恰当的城市规划和地方救险防灾意识关联,很多是历史遗留问题;中国城市和乡村城镇化在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也造成了一些设计上仓促和不足,进而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此为中国人共知的常识,应该进行专门研究,这里暂时不提。在此,我想对中国官方媒体灾难叙事中潜藏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未来知识界可以共同完善一种对于灾难事件的认知,以济苍生。

  由于长期关注中国媒体的发展,加上本人自身的媒体从业经验,我意识到中国官方媒体某些内在运作逻辑,以及日常操作中容易产生的问题,此次作为一个旁观者,连续多天分析中国官方媒体的灾难叙事文本,我意识到其中的一个严重缺陷,虽然我谈论的主要是主流电视媒体,但是其中的问题其实在中国其他媒介形式中也很常见。

  在8月15日的全国哀悼日,全中国的电视媒体播放平台都在转播同样的新闻节目,也就是中国官方媒体连日来进行的灾难报道回顾和动态更新,其中大量内容属于灾害回顾和寄托哀思。而在灾害回顾中,中国的官方媒体和其他许多次灾害报道一样,使用了大量好莱坞电影《勇闯夺命岛》(The Rock)的配乐——齐默(Hans Zimmer)为电影制作的电影音乐,其中舒缓的电影部分,用作灾害事件的情绪铺陈,而电影中拆弹、潜入夺命岛、制服歹徒等快速、紧张段落所用的音乐,用作中国军队和救灾人员进驻的配音。

  需要特别提示的是,尼古拉斯凯奇(Nicholas Cage)和肖恩康纳利(Sean Connery)主演的这部影片,在中国具有相当高的认知度,中国官方媒体在此使用这类好莱坞电影音乐,远非第一次,而是多次频繁出现在灾难报道中(而另外一部电影音乐被官方媒体滥用的音乐,就是《辛德勒名单》(Schindler's List),许多悲情的社会新闻,无论大小,都喜欢使用里面为犹太大屠杀谱写的小提琴音乐,用来表达感伤)。

中国媒体

模仿西方同行时的失误
使用这则音乐究竟说明了什么问题?它首先暗示了中国许多媒体在媒介素养方面的深刻缺陷。中国的媒体记者整体上特别年轻,而且变动性非常大,整体上他们缺乏对社会事件整体认知能力;具体到传播技术,中国的许多媒体基本上在形式上以国外媒体为模板,特别是在所谓的“软实力”和国家对外传播方面。《纽约客》、《纽约时报》、《金融时报》,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彭博社(Bloomberg)、路透社(Reuters)等西方媒体,基本上都在中国有克隆版本。他们在模仿西方样式时,因为语体和政治修辞等复杂问题,容易学其形而失其意。在使用许多具体的媒介操作技术上时,往往无意中犯了特别严重的失误。
  对于受众而言,许多人或许没觉得新闻配乐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而这种无形的误操作和信息传达,正是中国官方媒体传播的命门所在:一场灾难和生灵涂炭,在传播技术层面上,和一场雇佣军绑架政府的好莱坞电影,使用同一声音模板;进入灾害现场的中国军队和救灾人员,对应着国家正义的在场和狂飙突进;深陷灾害中的舟曲民众和逝去生命,被集体嵌入一部电影里的叙事,等同于生物飞弹中受威胁和待拯救的无辜生命。这里面,不经思量的传播技术,彻底颠覆了灾害新闻本来应有的定义和社会功能。

  灾害新闻传播,从实质来说,应该是在事件发生当下,促进问题的发现,导向问题的解决;促进多学科知识的集中关注,并对公众进行必要的灾害和生态意识知识共享,激发知识界和政府决策部门进行同类灾难比较、不同灾难的比对。作为长时间的报道努力,它应该促进灾害传播的数据库形成,知识的融合,并直接影响公共决策,防微杜渐,预防同类事件的发生。

  和好莱坞电影音乐同时发生的误操作还有:对于政府救灾努力的错误关注和错误放大。在很多新闻场景,都出现了穿着军服的摄影师,围绕着一个被救出的灾民,聚集着多个政府系统和媒体系统的摄像人员。一个当地军人在其妻子距离他400多米远的民宅被泥石流吞噬的同时,他选择仍然服从军队命令,放弃“小家”和死亡之中的家人,去搜索更多的生命,除非一个人了解这种行为在中国的语境,否则这类行为是不可理解的。但是官方媒体在没有任何后续细节的情况之下,统一把它作为材料,收录在一种“灾害感动录”式的传播语体里面。

  随后,官方媒体将许多片段和感动图片,编上汪峰的一首歌《直到永远》,制作成一种准MTV的方式进行播放——一个小时之内播放了四遍,放完之后再用字幕飞出“众志成城”之类的励志语句。这里需要特别强调,我无意去怀疑这首歌中深藏的情感、前线记者的辛苦和媒介的善意,只是想指出一点:灾害新闻是不应该这么传播的。具有讽刺意义的是,8月15日,政府号召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庄严肃穆、集体哀悼,但是它没有禁止《勇闯夺命岛》和新闻MTV。

  所以,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当13亿中国公民空出自己的注意力,所有的媒介频道让出自己的媒介资源,一统天下的官方媒介传播到底说出了什么?



来源:http://www.zaobao.com/yl/yl100818_003.shtml
理由:可怕的不是灾难 而是对待灾难的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9:00 , Processed in 0.1364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