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24|回复: 0

[【其它】] 2050年为90亿人口提供食物"新"手段:人造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7 11: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50年为90亿人口提供食物\"新\"手段:人造肉

  英国本月证实一头美国转基因克隆牛后代已经进入英国食物链后,再次引发英国人对食物安全的担忧。一些世界顶尖科学家在最新发表的论文指出,要想为2050年时可能多达90亿的人口提供食物,除去提高粮食产量、减少浪费等普通手段,也需要“新奇”手段,比如生产人造肉类。

  大挑战

  英国《卫报》16日报道,来自世界各地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当天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21篇系列论文,内容涉及未来食物供应、农业研究等方面。

  科学家们指出,全球没有更多土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而人类面临一个不可克服的挑战是,今后40年全球食物供应需求增长70%。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肯尼思·斯特泽匹克说,到2050年,新增人口将使全球水需求翻倍,这意味着,全球粮食作物用水减少18%。他说,需求增长引起的综合影响将在一些热点地区凸显,比如北非、印度、中国、欧洲部分地区和美国西部。

  仍乐观

  英国最大农业科研中心洛桑研究所科学家提出,随全球变暖产生的更多二氧化碳,再加上使用更好化肥等保护农作物的化学品,可以大大提升农作物产量、降低水消耗。

  洛桑研究所基思·扎加德博士等人在论文中说,在没有更多土地的条件下,农作物产量有望在2050年前提升50%。

  科学家们认为,许多低技术含量手段也可视为农作物产量增长,比如降低30%-40%的食物浪费。如果发展中国家拥有更好的食物存储手段和超级市场,发达国家消费者按需购买食品,这将省出更多可用食物。
  新手段

  科学家们说,将来也需要增加食物供应量的新手段。传统畜牧养殖手段可以满足亚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可预期的肉、乳制品加倍需求,但这还不够。

  国际家畜研究所科学家菲利普·桑顿说,两张王牌可以改变全球肉、乳制品产量,“其一是人造肉,即在一种巨型罐中生长的肉类;其二是纳米技术,纳米材料作为向家畜传递药物的介质,预计将变得更为重要”。

  一些论文还提到一种对于全球食品供应的反思,即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当前,食物生长供应所需能量多至70%源于石油,而代价是气候变暖。

  提警告

  英国政府首席科学家约翰·贝丁顿领衔做出的一份学术评估指出,即使使用转基因技术和纳米技术等新技术手段,由于气候变化、水源短缺和食物消耗增长等综合因素影响,仍有数以亿计的人口可能面临饥饿。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当今全球就有七分之一的人口在每日饮食中无法得到足够的蛋白质和能量。

  贝丁顿在论文中说,基于研发新技术和政治、社会变革所需的时间,“必须马上行动起来”。

  英国牛津大学人口生物学家查尔斯·古德弗雷在论文中说,为使食物供应体制能应对今后数十年的挑战,尽快应用新技术、投资科研,这样才能取得重大进展。

  人造肉味道几可乱真 还可以控制营养成分

  马里兰大学的贾森马西尼博士也提出了两种具有大规模“人造肉”潜力的技术,它们与“真的”肉类相比,味道几可乱真,而且营养和组织结构无异。马西尼说:“你甚至可以控制营养,比如多数肉的Omega 6脂肪酸都较高,人造肉可以用Omega 3代替,这是一种健康脂肪。”

  实验室制造分两步走 最终造鸡肉牛肉和羊肉

  影响味道的因素很多,“肉味”的来源主要是游离的氨基酸和一些核苷酸,其他因素比如脂肪含量、矿物质、维生素以及一些挥发性有机小分子也会影响到肉的风味。鲍斯特表示,他们之所以从猪肉开始,是因为他们最熟悉猪肉,而这种技术可以很简单地用于培养其他的肉类,比如说鸡肉、牛肉和羊肉,人造肉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

  动物权益组织设百万美元大奖 人造肉竞赛 荷兰领跑

  前年,动物权益组织人道对待动物协会(Peta)宣布设立100万美元大奖,奖励第一支开发出试管肉的研究小组。它设立的最后期限2012年6月30日实在过于乐观。它还规定获胜小组必须“研究出一种试管鸡肉产品,它的味道必须和真正的鸡肉无法区别;并且能够批量生产这一产品,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销售。”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0-08/17/c_12452547_2.htm
如果真的能解决食物短缺问题,那真是人类的福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1:41 , Processed in 0.12858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