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80|回复: 0

[【社会视角】] 尊重生命形成制度性安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6 10: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期:20100816
作者:王石川
来源:大众日报

  8月15日,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全国举行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国家为遇难同胞举行全国哀悼活动,这是以国家的名义,向每一位不幸遇难的同胞表达哀悼。 这是国家的最高礼遇,这是最庄严的仪式。“国之兴也,视民如伤。”举国哀悼,见证了国家对逝者的祭奠,诠释了国家对生者的告慰。

  两年前的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痛全国,时隔一周,国务院决定2008年 5月19 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为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举行的全国性哀悼活动,也是第一次为自然灾害中罹难同胞降半旗志哀;今年 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再次震痛了国人,又是时隔一周,4月21日,以国家的名义,全国哀悼活动为遇难同胞举行;今天,在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的第八天,全国哀悼活动再次庄严举行。这表明,国家对生命的尊重已经形成了制度性安排。

  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中,我们读懂了生命的尊严,读出了国家对生命的尊重,也读出了一个国家的坚强和自信——举国悲伤的背后,站立着公民尊严;每个公民的背后,站立着整个国家。国家对生命的尊重,不是心血来潮式的一次突击,不是浮光掠影式的点到为止,而是凝聚着深刻的制度性安排,而这无疑让人更为感慨和欣慰。

  显然,支撑国家哀悼的制度性安排,是融入国家血液的生命至上理念。我们记得,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再到舟曲泥石流,在灾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国家就集结各种力量加紧救援,“第一还是救人”,“ 早一秒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救援大军不舍昼夜的搜救,更进一步强调了尊重生命的深刻含义。一则名为《官兵手刨轻挖保遗体完整 称保护死者最后尊严》的新闻令人热泪盈眶。有网友说,这样的救援举动非常人性化,让因灾难而离去的人享有最后的尊严。可以说,无论竭尽全力救人还是让遇难者有尊严地安息,无论让灾区民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地方住,还是加快步伐,有条不紊地进行灾区重建,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对生命的呵护和尊重。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国家尊重生命、善待生命,不仅唤起了国人抗击灾难、重建家园的决心和信心,还势必更加激发国人的向心力和创造力,从而投入到整个国家的建设当中。在汶川地震中,国人和衷共济、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一次次迸发,凝聚力和向心力空前提升,在这背后正是因为国家对生命更加尊重。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舟曲,灾难程度不同,相同的是众志成城,民族精神又一次得到彰显和发扬。

  同舟共济,舟曲不屈。让我们向每个逝者默哀,向生者致敬,让我们一起期待每个公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一起期待公民的各项权利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捍卫。

来源:http://paper.dzwww.com/dzrb/data/20100816/html/5/content_1.html
理由:让逝者有尊严,更应让生者尊严地生活,这才是根本的起点。举个简单例子:生前儿女不孝顺老人,死后却大张旗鼓的办白事,是不是有点让觉得有点太那个吧!请勿对号入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5 02:26 , Processed in 0.11640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