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16|回复: 1

[【社会视角】] 新华每日电讯:大学岂能“大师”少“大官”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1 08: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看得见的好处面前,要让科学家“守住阵脚”,耐住寂寞,不往“官”那边挤,需要一减一增双管齐下。最要紧的,必须尽快让高校去行政化,建立以学术为核心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学术教研体系,减少高校里“官”们所能掌握的资源,釜底抽薪让高校里“官”们的吸引力减弱

  数十名副教授、教授竞聘学校的一个处级岗位,许多有潜质的青年科学家刚刚崭露头角就成了所长、院长……近年来,官本位思想在科技界日益泛滥,“研而优则仕”的现象日益突出,让有识之士忧心忡忡。(8月9日《人民日报》)

  “项目越来越多,成果越来越少;论文越来越多,创新越来越少;教授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报道中提到这种科学界流行的说法,清晰地反映出目前科技体制过度行政化的严重问题。科学家头顶的“官帽”越来越多,可是真正有创造力的科研成果难见增加。

  据金融信息提供商汤姆森──路透集团公布的报告显示,近十年来中国出产的科研论文数量增长了3倍,中国科研人员每年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虽然论文发表的数量在世界范围内“独占鳌头”,但与之共生的,却不是发明专利技术的暴增,而是论文造假丑闻的层出不穷。而这背后也有不少戴着“官帽”,或者想戴“官帽”的“学术造假带头人”的身影。

  一旦科学家们一心只想向上爬,朝着升官发财的“钱途”迈进,自然无暇顾及清贫寂寞的科学研究事业。在“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科学家们变得“不纯粹”“不真实”也就不足为奇了。梅贻琦老先生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如今也变了味儿,“大师”越来越少,“大官”倒是越来越多。就连到幼儿园里问小朋友将来的理想,也很少会听到“想当科学家”这样的回答,取而代之的是“当老板、当大官”。

  为何在权力的诱惑面前,科学总是无奈地处于弱势地位?从一些细微之处,就可以一窥端倪:“当了官,就会有很多行政资源,就有了工作交流平台,这就衍生出很多东西,也能够换取学术资源;查一下中国的科研项目,几乎都是单位领导,或者是主管领导项目最多;现在不少评奖,评委已经形成一个圈子,评委们交换资源也不是什么秘密,今天评审我,你关照。明天评审你,是领导自然会受关照。”通过媒体对于曾经或正担任行政职务的科学家的采访,可以发现当“官”所能够换来的种种好处实在是言之不尽。

  在看得见的好处面前,要让科学家“守住阵脚”,耐住寂寞,不往“官”那边挤,需要一减一增双管齐下。一方面,必须尽快让高校去行政化,建立以学术为核心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学术教研体系,减少高校里“官”们所能掌握的资源,减少当官的好处,釜底抽薪让高校里“官”们的吸引力减弱。

  另一方面,要增加做学问搞科研的吸引力。不能仅仅依靠教授、科学家洁身自律的钢铁意志,必须有各种制度保障做依托,福利、职称、待遇等方面一定要跟上。真正潜心做学问、搞科研的人才,就应该给他宽松自由的发展空间。效仿杭州师范大学所提出的颠覆性的人文类考核制度,对高端人才,根据其累积和持续的学术影响,实行学术代表作评价制度和知名同行评议制度。即使十年不发一篇论文,也可能保持教授头衔。套用钱伟长先生的一句名言:“科学家可以没有职称,只要他在国家需要的地方;国家却一定要考虑科研人才的得与失。”

  当然,那些真正具有行政领导才能的人,也应该给他一定的晋升渠道。但学术和做官两者之间必须有一定的界限,因为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很难既做着“大官”,又成长为著作等身、科研成果迭出的“大师”。

  “让行政的归行政,让学术的归学术”方为解决“研而优则仕”的治本之策。 (刘晶瑶)
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0/08-10/2457459.shtml
党委领导,专家治校,教授治学三位一体体制的去行政化快点试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1 08: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党委领导,专家治校,教授治学三位一体体制,新名词。不过,有点多此一举。古今中外的教育体制中,还没听说过。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21:33 , Processed in 0.08144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