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02|回复: 0

[【社会视角】] 冯小刚是个喜剧导演的时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0 18: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嘱咐说,写冯小刚导演的时候最好就他本人说话,尽量少些他的作品。但一个导演要是不说他的作品,由于并不认识他本人,又将如何开口?征得编辑同意,也只能从作品说起了。当然,想起说冯小刚导演,必然是因为最近大热的《唐山大地震》以及因此而引发的过度口水与泪水,这还是一部作品。
冯小刚导演的《甲方乙方》是一部令人惊讶的作品,到今天为止,很难说能够有哪部喜剧达到了这样的高度,甚至包括后面同样以段子精彩著称的《不见不散》。分成数段的叙事,实际上贯穿其中的是一个具有着真正文化情感的人性思维方式。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真正的喜剧大师从骨子里都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冯氏喜剧虽然打着贺岁片的旗号占领了好多年的市场,甚至有人说冯小刚是贺岁剧的第一人,但从他任何一部看上去花团锦簇的喜剧当中,总有一点淡淡的忧愁与悲剧感在其中。
这可能与冯导演当时合作的人有关。无论是引发贺岁片狂潮的几部片子,还是后来合作的《手机》,是那种真正会架构故事的人在背后进行着支持,王朔、刘震云不但说故事一流,而且算是我们这里为数不多的能够洞悉命运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本身就有一种特殊的力量,或者说含着泪的笑。尤其是王朔的小说,在典型的京油子加上大院语言之中,有着一种无奈的感觉。这种能够感动与震撼的力量构成了冯氏喜剧最基础的底色。
当离开这样的作品与人之后,冯小刚导演的冯氏喜剧延续之作就未必能看了。《非诚勿扰》由冯小刚自任编剧、导演,故事并不出彩或者说根本没有讲好一个让人信服的故事,倒是捧红了北海道的旅游。风光片+MV+植入广告+段子的模式并不是原本冯氏喜剧成功的法宝,失去了那种挠到人心里痒痒肉的能力,才是冯氏喜剧后来最致命的缺失。
但很遗憾的是,事情并非到这里为止。做文化产业的人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往好听里说是突破自我,也就是从来不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之类的表述;往恶意里揣度,大概就是觉得自己什么都行,能够在任何领域上去得同样的成功。《夜宴》是向着他从来没有进军过的领域进行的一次尝试,也就是所谓的“大片”。
可能“大片”这件事算是所有导演的梦想,在国外大片热之后,国内有点儿实力的导演纷纷投入其中,但无一不是折戟沉沙,或者是票房尚可而风评不佳,或者是票房与风评双双成为悲剧。由于没有具体数字,很难说《夜宴》是那一种。但至少在某种程度的笑场过程当中,“大片”梦被喜剧的余波无情的抹上了其他色彩。
到了《唐山大地震》的时候,这种景象已经被反思之后的冯小刚完全抹去了。在虚拟的历史时空当中架构一个宏大叙事的故事,这被证明往往内力不足之下会成为不得已的喜剧,但在现实发生的事件当中关注小人物的感情,则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国外的灾难片成功的运用了这一经验,而《唐山大地震》的出现也证明了这条定理颇为可行。虽然在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就是为了感动而感动,这些感动多少有些廉价。不过这不能怪冯小刚,对于某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天灾与人祸而言,我们的视线都投影在事情的千层面上,事实并非如水一样可以深入观察,而是犹如一块看上去透明的水晶,其间的折射让事物有了不同样貌。
当冯小刚导演作为一个喜剧导演时,无论他背后的团队还是他本人,由于游离在事物的上方,更容易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拍摄喜剧的时候,他是接近于文化的,在大俗当中体会了世情。而当他开始以社会热点制造泪点的时候,则因为无法深入最终导致其远离了曾经到达过的高度,在商业成功的同时,失去了他曾经超然的敏锐。当他作为一个喜剧导演的时候,他离大师的境界是最近的,当他想成为一个他心目中真正的大师之时,他离那个境界是最远的。
无论如何,他到过那里,冯小刚未来是不是大师不好说,但他曾经到过离大师最近的地方
http://blog.ifeng.com/article/6828691.html

《唐山大地震》煽情有余,深刻不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5:02 , Processed in 0.1619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