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45|回复: 0

[【社会视角】] “世界工厂”面临“转型之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6 22: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界工厂”面临“转型之痛”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6/04/c_12182761.htm

企业劳资矛盾、贸易摩擦和“用工荒”等事件,让中国出口遭遇了一连串的“内忧外患”。人们对“世界工厂”的生产经营方式提出了质疑,“世界工厂”面临转型考验。

  农历新春之后,美国、欧盟、阿根廷等国家和组织相继对中国油井钻管、铜版纸等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贸易保护措施再次密集“发威”。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出现劳动力短缺,“用工荒”倒逼企业改善员工薪资待遇,尤其是出口型企业要素成本面临上升压力。连日来,广东一些大型出口企业频频发生劳资矛盾引发的极端案例,更加引发社会和企业的反思。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恰逢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机遇期;在国内,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人口红利”克服了企业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低廉的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优势。内外双重动力导致中国形成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对外需依存度高的出口模式。这种模式,解决了大量适龄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中国通过商品输出快速积累国民财富,世界各国也得以享受“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中国也因此获得“世界工厂”的称号。

  但是,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出口已经达到全球规模第一,“几何式”增长阶段难以再现,中国固有的出口模式也变得越来越不可持续。

  首先,中国制造处于初始原材料供应国和最终消费产品生产国之间,受着两端利润的挤压。据专家测算,我国加工贸易产品在国内的直接增加值平均只占其出口额的17.7%,而加工贸易出口额约占我国出口总额的五成。这也是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高和过多依赖物质资源消耗的重要原因。此外,代工工厂缺乏自身品牌与技术,光靠低廉人工所创造的附加价值很低,依靠数量才能获取足够的利润已经不具有持续性,从而动摇了中国内地成为“世界工厂”的地位。

  其次,中国靠低成本红利创造的劳动力结构已走到尽头。实际上,自2003年以来,适龄劳动人口比重下降使得劳动力市场已由“无限供给”转为“有限剩余”,短缺背景下,劳动力价格上升使得廉价劳动力时代一去不返,并最终将转化为产品成本,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正在一步步丧失。此外,国内劳资矛盾日显,在一些地区已经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部分企业启动加薪来稳定就业局势,重新核定中国工人的工资,很有可能成为“世界工厂”的一种新趋势。

再次,全球贸易环境的改变、贸易对手增多也对中国出口不利。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验看,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劳动力价格上升必定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而与中国贸易结构相似度很高的发展中国家也会使出各种手段与中国争夺有限外部市场。东南亚国家、非洲等地更加低廉的人力成本正在引起世界加工业的注意;加以汇率变动可能,未来“薄利多销”的代工模式将难以为继。

  另外,金融危机后,欧、美经济进入调整期,普遍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回归,如美国近期也大张旗鼓地要扩大出口,为保护本国产业而发起贸易救济措施无疑是一种低成本的做法。不仅如此,世界科技创新目前正孕育新突破,去年美国推出绿色经济复苏计划、欧盟实行绿色技术研发计划等,跨国公司面临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可以预期,未来贸易摩擦仍会频频出现。

  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也面临深度调整。一些国家的政府官员和学者提出了世界经济“再平衡”、“再工业化”以及贸易逆差国扩大出口等政策设想及目标。虽然经济全球化的长期趋势不可逆转,但这种全球性的经济格局调整和转型,无疑会给“世界工厂”分布带来深刻影响。

  总之,国内要素成本上升、劳动关系的演变,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企业利润空间压缩,以及国际贸易格局调整,正在倒逼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势必打破“世界工厂”在中国的经济布局和世界平衡状态。中国低廉劳动力时代或许已接近尾声,“世界工厂”的转型阵痛在所难免。

  这一转型不仅要求中国出口结构从低端向高端优化,更重要的命题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从外部推动转向内生动力,产业格局和区域格局怎样更为均衡,发展成果如何体现公平分配等等。

  “世界工厂”应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大趋势,走向“以人为本、科技发展”的战略模式,将企业竞争战略逐渐由“低成本扩张”转向“高素质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方面。指望停留在“中国组装”式的低附加值模式,而不主动向自主研发、自主品牌模式进行转型,将来必定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不过,《纽约时报》指出,取代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并不容易。比如越南人口只有中国的1/16, 柬埔寨人口只有越南的1/5;越南最大的卖点是政局稳定,泰国和菲律宾等国更易遭受军事政变和不稳定。但越南也不是令人彻底放心。例如,工人变得日益敢言,发起罢工。这个问题在印度也很明显。许多公司还担心印度糟糕的路面和拥挤的港口。大多数亚洲国家,包括越南,没有像中国那样迅速改善交通。

  在中国典型的出口城市东莞,我们无法找出与往日的不同。金融危机前也有企业倒闭,倒闭也未必全是坏事。有的企业喊“过冬”,有的企业要“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东莞政府高层在一次讲话中讲到“风雨过后有彩虹”。当一句流行歌词出现在官员的讲话中,其中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表露无遗。在转型阵痛之后,“世界工厂”将要迎来的必是另一个发展高峰。

我自己所在的单位目前也存在招工困难,人力资本增加的问题,竞争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3 02:38 , Processed in 0.28027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