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02|回复: 0

[【社会视角】] 台湾强制垃圾分类回收 垃圾变黄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8 23: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目前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台北市以“资源循环、永续社会”为展览主题,获选进入最佳实践城市之一,全市靠着45%的资源回收率成果,向国际展示台北城市美好生活的典范。

  2008年,台湾虽然不是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 (OECD)的会员国,但却以“front runner”(领先者)身份,受邀出席该组织的永续物资管理会议,分享废弃物预防及回收成果的经验。

  最近在南非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台湾不在脚上功夫显峥嵘,而是“占领”足球强权国家队的肌肤,让球员穿上由台湾技术制造的宝特瓶(PET)再生机能性球衣。这种球衣量轻与速排汗的双重优点,获得巴西、荷兰、葡萄牙、美国、韩国、澳洲、纽西兰代表队的青睐。

  带来4亿元回收再生产值

  行政院环保署的资料显示,台湾去年透过家家户户进行垃圾分类,带来至少95亿6000万元(新台币,下同,约4亿1500万新元)回收再生产值。

  光是为资源回收、清运而生的业者就达782家,并创造了2万个就业机会。若加上再生产值贡献最大宗的工业废弃物回收资源金额487亿元,整体资源回收产值超过582亿元。

  台湾的垃圾处理政策,从掩埋逐渐并入焚化处理手段。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垃圾问题变成危机。土地有限的台湾,1998年开始采取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的改革,终结了长达20年的垃圾全掩埋政策。

   资源回收家家有奖励

    1998年,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在台北市政府环保局的推动下首开先例,行政院环保署采纳了台北市的政策,分两阶段向全国逐步推广。2005年全国十县市政策跟进,2008年全台湾25个县市纳入垃圾强制分类的实施范围,完成改革。
  台湾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教授於幼华受访时指出,台湾资源回收的整体成效在全球数一数二,成功的主因在于资源回收家家户户都有奖励。在台湾,凡是小区或居民自组回收组织,收集来的资源回收物,可从政府的“资源回收管理基金会”取得一笔回馈金,供小区公共用途。学校、社福团体、公家清洁队、回收商,都是回馈对象。

  2008年,资源回收管理基金会支出的回馈金即达47亿8270万元。

  环保署顾问、台湾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洪荣勋受访时表示,资源回收管理基金会的运作基金,来自生产33项强制回收产品业者每年缴纳的“回收清除处理费”,回馈机制可以确保强制列管的回收资源,从民众废弃收集端,进入清运、回收处理体系。目前列管的33项强制回收产品,回收率皆达八成以上。

  为了强化垃圾减量的经济诱因,台北市政府更推出“专用垃圾袋”创新政策,取代过去垃圾清洁费用与自来水费价格连动规定。换句话说,只要加强资源回收,垃圾袋使用量就会减少。

  以一家四口为例,透过资源回收为家庭减少垃圾数量,约可省下近五成的垃圾清洁费。

  环保署统计,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实行至今,一般废弃物的垃圾清运量从2000年的787万吨,下降到2009年的422万吨,平均每人每日垃圾清运量从0.982公斤降到0.50公斤,减少达49%。资源回收量也从85.3万吨,提高到273万吨,2009年公布的全国资源回收率已达35.34%,领先美英等先进国家。

  回收废电子产品炼黄金

  高资源回收率为台湾带来回收再生产业蓬勃发展契机,高附加价值的贵金属回收技术,更受到全球关注。从事废电子产品回收的业者,从废计算机、信息产品的电子零组件剥离出集成电路(IC)、电路板、电阻器上的混合五金。以业者目前的技术,平均每六吨IC板可炼出1公斤黄金,黄金纯度达99.9%。回收的废计算机、电子产品的非金属部分,则可再生成为人造建材及艺术品,充份达到物尽其用。

  专事废电子电器产资源化的最大龙头佳龙科技公司,在前年炼金的营业收入40亿8837万元,占整体营收的八成。

   工业废弃物再生产值倍增

  2008年,麦肯锡公司Bill Wiseman在商业周刊发表“电子废弃物回收商机,台湾有机会主导”文章中指出,到2013年,全球电子废料回收市场将达90亿至100亿美元,台湾以资源回收基金模式推动资源回收产业运作,每年达50%以上的妥善处理率,加上台湾科技业者在世界的领导地位,若能做一点研发投资,应该能将没有国家想做的低附加值废物处理产业,发展为一个国家的高增长、有利可图的绿色产业。

  台湾绿色生产力基金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工业废弃物回收再生产值,从2002年的249亿元,提高至2009年的487亿元,五年产值增长95%。

  两岸交流工业废弃物回收法

  目前有台商已在大陆投资设厂,处理工业废弃物回收,而大陆也主动向台湾要求进行搭桥计划,希望到台湾交流废弃物资源回收,预计今年10月将来台。

  再生产业在台湾蓬勃发展,除了技术外,完备的立法条件与环保观念也是重要的。

  林志森表示,过去政府推动国家级机构研究再生技术往往与实际脱节,对业者帮助不大,政府研发预算也因此锐减。后来由业者主导研发结合官学力量,才加速资源化提升脚步。

  废弃物再生的新产品推向市场的过程,必须完备产品合法使用地位,过去台湾曾经发生工业废弃再生建筑产品上市,获得公家单位率先启用,却被揭发工程偷工减料,吃上垃圾盖房子的官司。

  资源零废弃,垃圾零掩埋,逐渐成为国际间永续物资发展的共识,台湾也定下2020年达到资源零废弃的时间表。要落实这个目标,先决条件是要有前端的绿色环保产品设计、中端的资源回收及后端的资源再生,紧密结合成为系统,但学者对此不表乐观。

  林志森指出,从台湾再生产业蓬勃发展情况看来,显示绿色产品设计政策不是做得顺利,因为掌握设计技术的业者,如果没有十成把握,也不敢贸然改变,“政府这方面很难下功夫”。

  於幼华则认为,台湾政策基本上还是重发展,发展之后的问题如何收拾,政府一方面没有经验,再者兴趣也不大,2020年后谁来审计资源零废弃是否达标?

  台湾废料化为世足赛球衣

  在南非世足赛发光的台湾机能性足球衣,布料来自宝特瓶神奇的再生技术。

  经济部纺研所副所长连荣盛表示,台湾投入宝特瓶回抽丝制成纤维技术已有10年,国际品牌NIKE受托制造世足赛球衣系列,胜出原因在于再生技术细致化的突破,提升纺织手感,目前只有台湾、日本居领先地位。平均八支宝特瓶可制作一件球衣。

  经济部表示,世足赛系列国家球衣及零售球衣,估计使用超过1300万支宝特瓶。

  台湾每年从宝特瓶抽丝纤维所需的宝特瓶高达9万公吨,相当于45亿支600cc的宝特瓶,原料甚至供不应求,还得向国外进口。这希望原料可制成购物袋、衣服、假发、毛毯等产品,实际产值达90亿元。

  经济部工业局推动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技术提升达20年,现任职绿色生产力基金会董事长林志森受访时指出,台湾整体资源回收量及回收技术领先国际很多,但某些高科技研究水平如特殊贵金属的提炼,日本、德国较具优势。

  居民丢垃圾有‘盛大仪式’

  在台湾,垃圾强制分类是居民必修的生活课,也是每日演练的大工程,因政府规定,住户垃圾在离家丢弃前,不可随地摆放,民众有义务将家中废弃物“护送”上垃圾车。

  过去,居民将垃圾打包塞进垃圾袋便了事,现在每次丢掷废弃物前,居民得多花一分钟判断手中物到底是一般垃圾、还是有用资源,或是厨余(食物剩余物)。

  须从垃圾中挑出33项回收资源  

   从废弃物中挑出饮料铝罐、塑料包材、报刊纸类、玻璃瓶罐、电子产品、废光盘等33项资源,吃剩的果皮菜渣也要当厨余回收。剩下的,才是具“纯正血统”的垃圾。

  在台北市,居民还得帮垃圾穿上“正版”的垃圾袋外衣(专用垃圾袋),才能合法丢弃。

  别以为剩余的只是简单的丢弃动作,接下来还有盛大的垃圾“护送”仪式。

  当傍晚远处街头传来《少女的祈祷》的名曲音乐,就表示垃圾车队到来,居民可以准备外出集合等待倾倒垃圾。

  傍晚时,民众不分男女老幼、身份阶级,齐聚巷弄,左提垃圾,右握已分类资源,可能外加一袋厨余,大伙也会趁着等待垃圾车队驾到前,寒喧、闲聊。不消三五分钟,垃圾车及资源回收车一前一后驾到,嘹亮的《少女的祈祷》伴随民众鱼贯送垃圾、资源上车,资源回收工作才算完结。

  台湾不曾间断推动垃圾减量,继专用垃圾袋政策在台北市成功实施后,环保署计划在全台湾推行。

  环保署也每隔一年推出多项垃圾减量计划,由公家单位及学校试行、试办,成功后逐步推广到商业市场。当然这也曾因造成民怨过大与业者集体反对,在力度方面进行一些调整。

  自备杯子买咖啡可享折扣

  目前台湾推动环保措施,不求一步到位,而是与业者讨论通过奖励或有偿方式推行垃圾减量的政策。
  
    例如,连锁便利商店或大型超市不再提供塑料提袋,顾客若要塑料提袋,须支付1至2元(新台币,下同,约0.4到0.8分新元)购买。而持自备杯子到便利商店、连锁咖啡店购买咖啡,可享2至3元的折扣优惠。目前这已在全台广泛施行。

  在台湾,小学生个个都是资源分类高手,担任起家庭资源回收教育的种子部队。

  环保署顾问、台湾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洪荣勋受访时表示,从环保政策倡导经验中意外发现,在环保意识薄弱年代,若从小学教育培养环保回收意识并给予实际任务与定期评鉴,可使孩子在家的行为改变。

  八成民众满意垃圾分类政策

  环保署的政策民调发现,2005年全台十县市实施垃圾强制分类,民众对政策的满意度达80%,高于2008年总统大选76.33%的投票率。这显示,政治参与度高的台湾民众,对资源回收政策更为重视,愿意持续在行动上给予支持。

  台大环境工程研究所教授於幼华表示,台湾资源回收政策带动居民对于物质循环概念的环境教育,这是非常好的。目前,资源回收政策成效已往攻顶的方向走,只是越到后面越困难,进步空间也会越来越小。唯有政府与民众的坚持,它才能继续向前。


转自联合早报网:http://www.zaobao.com/zg/zg100718_009.shtml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向台湾同胞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15:50 , Processed in 0.16034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