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865|回复: 10

[【读书进行时】] 从性格说开来——读罗素先生《中国问题》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6 17: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读书帖为 第一届书香满园读书交流赛 活动帖




下载链接: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936041

本书简介:

  《中国问题》主要是写给西方读者看的。然而,罗素却是立足于中国的立场谈中国的现实政治:关注中国军阀纷争的政治格局,剖析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关系,特别用很大篇幅介绍了日本的历史和中日关系的发展,指出中国经济、铁路交通、工业(尤其是矿业)的发展前景.呼吁中国重视教育,呼唤“少年中国”的崛起。与此同时,罗素又立足西方立场谈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中国人的性格,有其独到的见解。

作者简介:
  伯兰特・罗素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英国哲学家,伟大的思想家。他一生著述丰富,涉及哲学、数学、科学、伦理、社会、教育、历史、宗教、政治等广泛领域,尤以数学和逻辑研究上建树突出,他在人文科学方面的成果宏大,从而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的种种问题
第二章 19世纪以前的中国
第三章 中国与西方各国
第四章 现代中国
第五章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
第六章 现代日本
第七章 1914年之前的日本与中国
第八章 “大战”中的日本与中国
第九章 华盛顿会议
第十章 远东当前的各种势力与发展趋势
第十一章 中西文明的对比
第十二章 中国人的性格
第十三章 中国的高等教育
第十四章 中国的工业
第十五章 中国的前途
附言
译后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6 17: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性格说开来——读罗素先生《中国问题》有感

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在对中西方文化、政治、制度的比较中又会得何结论?罗素先生的《中国问题》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现实性,最开始翻阅这本书时,期待能找出一些我心中疑惑已久问题的答案。
但真正细读这本书时,觉得这个“中国问题”太大,罗素先生关于历史的事实、政治的描述未必客观,要稍深入一点,必须辅以大量的资料。我由于比较懒惰再加上这个问题过于沉重,这里简单地谈谈自罗素先生成书后,近百年来中国人性格、文化上的变化吧。


一、(追求)内心宁静快乐


“作为这些罪恶(贫苦、疾病、混乱)的补偿,与工业国家不同,他们仍然保存着欣赏文明的能力,逗乐的闲暇,以及沐浴阳光进行哲学讨论的快乐,中国人,所有阶级的中国人,比我所知道的其他任何人种更爱逗乐,他们从世间万事中都找到欢乐,一句笑话就能化干戈为玉帛。”

“中国人会说有一个古代皇帝的皇宫,唐朝一位著名诗人造的湖心亭,适合隐居避世……中国人,从上层社会到底层百姓,都有一种冷静安详的尊严。典型的西方人希望自己成为尽可能多地改变所处环境的原因;典型的中国人则希望尽可能多地享受自然环境之美。这个差别就是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大相径庭的深层原因。”

历史上的国人应该是比较会欣赏生活的。上层人士没“文化”会被人鄙视。红楼梦一出场甄士隐老先生便是养花逗孩儿,一幅天伦之乐画面。贾政仕途劳心之余,也要养一批清客做做诗养养心陶陶情。薛老粗行酒令也偶有妙句。下层人士贾雨村出道前吟哦几句,一幅书生意气。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吟诗作词不在行,却也能用新奇神鬼故事把大家逗乐。

当前现实生活中,有钱人的文化生活基本商业化,知识分子能吟诗作对者稀,通琴棋书画者少。下层在苦中作乐,老者能下棋;年四五十以上的人,能写写打油诗;再年轻些的,能编一通仗剑江湖的传奇故事,再年轻一些的受全民娱乐文化的影响,打网游听流行音乐,被动接受灌输文化。

总体而言,现代中国人欣赏文明的能力下降,精神层面的享受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功利性的娱乐文化,这种快乐似乎很易得,花钱就可以买到,但持久性也大大下降。家庭仍然是中国人快乐生活的重心,但旧式家长制给中国父母烙下深刻的印记,历史上的阶ji斗争遗传下兄弟父子间好斗的风气。宗族关系减弱并趋于消失,小家庭成为社会的主体。但社会快速转型中家庭成员间的价值冲突使得相互间的关系比较紧张,金钱价值的过度扩大和宣扬使得婚姻中的功利显性化,维持一个稳定、平和、温情的家庭需要不断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6 17: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自尊


  罗素先生写道:“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要面子”觉得很可笑。殊不知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上形成互相尊敬的风气。每个人,都有面子,即使最卑贱的乞丐。如果你不想违反中国人的伦理准则,那就连乞丐也不能侮辱。” “中国人的生活,即便是最现代化的人,比起我们也要有礼得多。这当然影响效率,但同样(更重要的是)也影响了人际关系的真诚。如果我是中国人,就会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礼让。但是,对备受西方野蛮之苦的人来说,中国的礼让就显得十分怡然。”

“面子”是中国特色。中国乃礼仪之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历经两千年的礼仪说教,从上到下都显示出一种相互尊重的脉脉温情,俗称客套。尽管在我个人看来,这种礼仪大多时候带有虚伪的特征,因为它不是来自内心的尊重。王熙凤接见刘姥姥,辈份低不乐意屈尊也要以“我年轻,不知什么辈数”应付一下,让对方“面子”上过得去,王熙凤对祖孙俩的吃相心生厌恶,但也不明显表现出来。孔子所提倡的礼教应该比较适合农业社会,与当时的家族关系相对应,由于经济生活水平低,从家族中获取保护和帮助是常用的形式。

进入现代社会后,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脱离农业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人们对传统的客套、虚礼心生厌烦,经常有人抱怨礼金过重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据报道有个地方请客成风,连小孙子上幼儿园也要请客,小小一个村庄一天有四五个地方请客,开成变相圈钱非常恶俗的风气。这样的礼节不要也罢。

虽然普遍对原有的客套表示不满,但脱离地域、宗族的普遍的尊重并未建立。由于贫富差距导致的现实的网络冲突不断。在这种情况下要建立整个社会的尊重风气相当麻烦,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适应。《中国问题》的作者若是健在,恐怕也找不出什么办法来。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6 23: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中庸思想(含蓄,孝道,忍耐)



  罗素先生主要指出了“忍耐”的特点,其它两点只是有所提及。

“中国人的性格中最让欧洲人惊讶的莫过于他们的忍耐了。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清楚地感到外国的威胁。但是,中国人既不效仿日本人去抵制外来势力,又不听命于外国势力而无所作为。他们的思考不是以十年为单位,而是万年。他们曾经被征服过,最初是蒙古人,后来是满族人,但两次都同化了征服者。中国文明未经变化地保存了下来;几代人之后,征服者比中国人还中国人。”

“中国人的实力在于四万万人口,在于民族习惯的坚韧不拔,在于强大的消极抵制力,以及无可比拟的民族凝聚力——虽有内战但只是表面现象——足以蔑视武力手段,等待他们的压迫者那丧心病狂的精力在互相残杀中耗尽。”

  中国的忍耐是一种被动式的忍耐,似乎永远缺少一种动力。“枪打出头鸟”,但凡有事,带头的下场往往第一个被削(成功做皇帝的例外)。而且儒家思想提倡忠孝两全,对皇帝要尽忠,没有找到皇帝老儿该杀该下台的确切理论实际证据,不得造反。“不孝”是顶更大的帽子。“父母在,不远游”,父母是家庭的绝对权威,为了维持家庭的稳定,任何以身犯险的子女都是不孝的。这样每一个中国人被两道无形的线牵着,不敢轻易做一点违格的事情。因而被欺侮到头上也往往不敢反抗。这种理念一方面对好的事物不具破坏力,另一方面,对外来的坏势力也没有抵抗力。

中国人的含蓄是令与之打交道的外国人非常头疼。关于恋人间的含蓄表达更间造成不少悲剧。以前的中国人骂人夸人都要绕个圈子,不露明显痕迹。


红楼梦中黛玉、宝玉在薛姨妈家喝酒,宝钗劝宝玉不要喝冷酒宝玉听从了。黛玉那个恨呀,又不能表现出来。这时黛玉的小丫鬟雪雁给黛玉送小手炉,说是紫娟让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为了奚落宝玉,好容易绕的弯子啊。大家听明白了,却也无以回复。

现在可不是这样的了,“非诚勿扰”把中国人红果果的一面表现出来了。“你看上去很矮”;“我不要找没钱的人”;“你怎么跟前女友分手了,是你的问题么?”直把台上的男生弄得尴尬难堪不已。

一轮又一轮超女快男我型我秀节目不断上演,中国人关于含蓄最后的底线已经冲破,取而代之的是 zhuangbility。如果说含蓄是人与人交流的障碍,那这一道障碍已经彻底却除了;如果说含蓄是中国文明的一道风景线,那它已经不存在了。

中国人的“忍耐”还在,但程度已经下降了。如果抛开“忍耐”的好坏不论,把“忍耐”作为一个客观现象来看待的话,中国人忍耐力的下降跟社-会-主-义GAIZAO有关。中国上世纪50、60年代的历史,一方面让穷人形成仇富思维“我没钱是他们的原因”,另一方面让资本家们(包括勤劳致富的)没有安全感,由于随时被剥夺财富的恐惧让他们变得暴戾,两极间的冲突更容易发生。

孝在今天仍有必要坚持,首要原因是目前中国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养儿防老仍然要继续。另一方面,有必要建立全面的保障体系,减少老人对于儿女的经济依赖。家庭成员间以更多的平等、关爱、沟通、交流、互相进步为纽带而不是单纯的责任,更有利于现在社会家庭关系的和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6 23: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冷漠


罗素先生写道:“中国人的冷漠必定会让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大为惊异。他们没有人道主义的冲动,不会有慈善的贩灾之举。我在中国的时候,由于饥饿而死的人数以百万计。中国人的冷漠或许就是出于问题太大,无从着手这个原因。”
“但有一件事却不能作这种解释:如果有一条狗被汽车撞成重伤,过路人十有八九对狗的哀号会觉得可笑。可怜的情形不仅不能激发一般中国人的慈悲,相反却感到快感……中国人并不缺乏残忍的成分。”
罗素先生关于冷漠问题的判断是正确的,“中国人的冷漠或许就是出于问题太大,无从着手这个原因”。 5.12地震后支援与其说反应了中国人的凝聚力(中国人的凝聚力一直有,因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抑制日货也可以说是凝聚力),不如说是国人关爱之情的集体表露。说明国人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还是很乐于帮助他人滴。
中国人人性中的“残忍”事实上也一直存在,是小规模的隐性的,甚至是无意识的。不具备西方世界的破坏力,但仍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有一个故事,一农村妇女与村内汉子偷情,她的痴傻儿子在窗口看见,于是叫其他人也去看,黑压压一片屏气凝声在窗口看现场一级片。妇女的男人回家,见这么多人围观拉不下面子,第二天就叫该妇女走人。(其实偷情在农村很常见,正常情况是打一顿了事)。村人再次幸灾乐祸,没人拦着。她的痴傻儿子知道做了错事,害了母亲,后来疯了。男人也抑郁了。几年后疯了的儿子死掉,妇女从村外跪回来一声声哭喊,村里人歉疚了:当年何苦要去瞧热闹呢?
这就是中国人。从心理学上讲,可能是一种集体性“精神移情”。可能由于长期压抑,当有坏事发生在他人身上时,只要情节不太严重,就会有一种精神上的刺激感。当事情严重了,又会把这种情节转移到自己身上,觉得‘好可怜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6 23: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怯懦


“怯懦似乎是我们对中国人第一个坏印象;但我不敢肯定他们是否真的缺乏勇气。虽然督军与督军之间的战争中,双方都溃不成军,但先知道对方溃败的就算胜利。这也表明中国的士兵并不妄动。战争没有任何重要意义,雇佣兵如果不是为了重要的理由,并不卖力。但如果是为重大问题比如太平天国起义而战,那么中国人是以善战而著称的,若再有优秀的指挥官则更加英勇善战。然而,如果把中国人与盎格鲁一撒克逊人、法国人、德国人相比又称不上勇敢,只不过他们的被动的忍耐力极强。如果要隐瞒什么,哪怕酷刑甚至死亡也无所畏惧,更加好斗的民族可能对此不屑。虽然中国人缺乏主动的勇敢,但从他们轻易地就会自杀这一点来看似乎比我们更不怕死。”
  如果“怯懦”是关于战争与伤害的,我希望更“怯懦”一点。但这一点恐怕不是中国人的真正性格。所谓的怯弱与非理性的勇敢只有一步之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6 23: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贪婪

庄子的话很命中实质:“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很可惜,人性有其自身的弱点,根本做不到‘不见可欲’,有好东西不拿出来炫一炫,不可能嘛!而资本的产生更是人为地制造‘稀有’,一颗兰花成炒成天价,一瓣大蒜也要制造混乱。想不贪婪,不可能嘛!

罗素先生在书中说,“贪婪则是中国人最大的缺点。生计艰难,挣钱不易。除了少数留过学的,都会犯贪污罪。随便哪个苦力,如果能得到几便士,甘冒大险。与日本作战这么困难,就因为政界中很少有人能挡住贿赂的诱惑。这个缺点可能出于这样的事实:多年以来,诚实生活难以为计。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只要经济状况改善了,道德水准必定会提高。“

如果全球经济政治制度类似,人们所表现出的贪婪程度应该是差不多的,罗素先生也不用大惊小怪。有可能,中国人由于具有“自然”“出世”的价值导向,可能会贪心小一点。中国人表现贪婪,一方面因为经济原因,穷怕了;另一方面家族文化、家族势力催生了大规模贪婪;还有就是中国缺少限制贪婪的有效的工具。中国教育家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对于教化功能过于自信。现在变乖了,相信“没有监督的权力会腐败”,希望为时不晚。听说政府官员要进行财产申报了,应该会产生一定效果吧。民间的贪婪要有所减少,恐怕要中国真正强盛,人民的物质精神财富都达到一定水平,人民才能静下心来享受生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6 23: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七、非理性


罗素先生说,在某些方面“中国人易于激动而致群情激愤。义和团就是一例,对欧洲人的影响尤大。他们历史上此种暴动不胜枚举。正是性格中的这一因素,使他们变得让我们无法揣度,难以预测他们的将来。”

“可以想见,将来有部分中国人成为狂热的布尔什维主义者、仇日派、基督徒,或者一个终将称帝的领袖。我认为正是这一因素,使中国人尽管平日习惯于谨慎,但也是世界上最鲁莽的赌徒。”

啊啊啊,只能说,罗素先生你真的很厉害。叫我怎么说好哩。。。。。。中国的教育啊。。。要培养理性的——理性的中国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6 23: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八、中国文化的未来


罗素先生的判断是两个:
One, “中国旧的本土文化已近死亡;中国的艺术和文学已有所不同。孔子已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要。。。。。。必须使中国传统文化注人新的元素”

Two, “旅行家现在所能看到的中国的自然魅力将无法保存,将来工业发展必然会使之毁损。但有些东西会保存下去,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中我认为和气是第一位的。以公理为基础而不是以武力去解决争端。”

这两点个人很认可,关于前者,应该继续支持进行孔子常说的学术研究,但孔子学说用来指导实践不太合适。儒学教化是个维护世界和平的方法,但以目前中国的尴尬地位,以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恐怕不会听中国说教。其次是孔子学说与当前现实世界本质上想抵触,目前可发展的空间不大。

关于和气与和平,大力支持啦。打仗不但会死人,还会伤到花花草草啊。要是本国政治家、外国金融家都这么想,世界就和平了。呜呜,但这个。。好像。。很难。


ok
结束, 收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3: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文化有很强的同化能力, 外族与汉族生活的过程, 基本都融合产生比较一致的价值观
西藏与新疆比较特殊
这两地文化价值观与中原文化有区别,

中国目前有一定军力基础, 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护自己, 只要政局稳定.外部军事侵略的威胁不大
重要需要考虑是阶层矛盾, 文化分异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6 11: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美韩军演,媒体也有报导。
国人反应不算很强烈。不知道是国人已经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理性对待的表现,
还是太繁忙, 无瑕顾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21:31 , Processed in 0.13656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