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南已成旧事
隐喻物质的“东西”与表征精神的“文武”从名到实如何存留?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
近日,国务院批复北京市政府关于调整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的请示,同意撤销北京市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东城区;撤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西城区。这就是被称之为“不要文武,只剩东西”的北京四城合并方案,不过,名称去留引起公议。
一般认为,崇文区、宣武区是有历史意义的名字,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就像那些城门不在徒留姓名的地域,是老北京城的基因。城市建设让大片的老北京在地理上消失,现在连名字都不放过,用东城、西城这样的方位名称替代,难免引人伤感。东、西组合成词就是代表物质的“东西”,这隐喻物化的商业入侵了精神领域的“文武”。也正因为东城西城在经济上相较崇宣发达,强者才会并吞弱者的名称。
按照官方的说法,城区合并有利于推进区域均衡发展,因为行政区划划分过细,四个区的发展受到空间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崇文区和宣武区发展受空间因素制约更为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于核心区北部。通过核心区行政区划的合并调整,有利于对现有的空间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推进南北均衡发展。
问题是崇宣都属空间资源短缺的城区,合并可精简人员机构,节约行政资源,却不能增加面积,如何摆脱空间制约。市场给出的逻辑是,北京内城土地稀缺,合并后,政府机关、区属单位、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有可能释放出来流向市场,这些优质地块的价格是惊人的。就在消息公布当日,位于崇文区磁器口东北角的
一宗商业金融地块也将现场拍卖,该地块面积为2500平方米,挂牌出让起始价为6426万元。
这似乎仍是走以土地开发来带动经济发展的传统之路。众所周知,南城是保留老北京遗韵最多的地区之一。早在几年前,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就反对南城的危改方案,方案借机陆续拆除了众多文物古建筑。尤其是前门商业开发计划,重建的前门大街现已是旅游景点,林立着众多国际品牌,将原住居民迁走的做法让这里成为游客欣赏的道具。去年10月,10来家北京老字号高调回归前门大栅栏,而现在仅存两家。这种旧城改造,造成历史性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社区邻里的解体,最终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
在大多数国际都市,都是倾向将城区划成更多的小区,比如大伦敦共有32个区,大东京的中心城区分为23个区,香港也有18个区,各区因人而有不同特色的产业和社区文化。显然,北京核心功能本就高度聚集于三环城内,规划应细分和外迁功能区域而非继续集中。目前这种资源集中的开发模式是GDP文化的产物,这种发展依靠的是资源而非人的创新,这迫使城市管理者不断索取土地,以侵占耕地和拆迁的方式,即使历史文化遗迹也会被推土机铲平。
在当前中国推进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文化产业被列为战略产业,各地正在打着文化的旗号大搞地产建设与商业开发。比如目前席卷全国的名人争夺战,出现“要想富,神仙故里死人墓”的现象,以文化的名义消灭文化。北京四城合并也被要求保护文化遗产,但是开端就把崇宣二区的名字舍弃,希望这不是打着文化的旗号搞建设的新例,毕竟城南所剩的也不多了。
http://nf.nfdaily.cn/epaper/21cn/content/20100706/ArticelJ02004FM.htm
GDP至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