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43|回复: 0

[【社会视角】] 拿凤姐做反低俗的靶子合适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6 09: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最近有官员在华中师范大学的讲座中表示应坚决叫停低俗电视节目,并且举例区分了高雅、通俗和低俗:《感动中国》是高雅、小沈阳是通俗、凤姐及某些婚恋节目是低俗(《青年报》7月4日)。  

   ■知道分子之王晓渔专栏

  最近有官员在华中师范大学的讲座中表示应坚决叫停低俗电视节目,并且举例区分了高雅、通俗和低俗:《感动中国》是高雅、小沈阳是通俗、凤姐及某些婚恋节目是低俗(《青年报》7月4日)。讲座不同于新闻发布会,这番言论不能完全等同于官员所属机构的表态。但是,作为一位部门新闻发言人,这位官员在公共场合的言论依然值得重视。

  这位官员的美学趣味,我不敢苟同。《感动中国》表彰了很多催人泪下的“好人好事”,我却一直敬而远之,寄希望于个人良心解决制度问题,只是望梅止渴。那些老少边穷地区的支教模范,值得尊敬,老少边穷地区的孩子通过观看这种节目(如果他们能看到电视的话)可以获得安慰。不过,他们几乎没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等到“好人好事”。“好人好事”之所以能够“感动中国”,因为它们过于稀缺。《感动中国》的作用,是将屈指可数的“好人好事”无限放大,给处在困难之中的人们许诺一个美丽的神话,暗示“好人好事”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完全没有触及教育体制改革这种更为根本的问题。

  至于小沈阳,这位官员或许只看过他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演出。如果他看过小沈阳成名之前的一些表演,不知是否会改变这个观点。小沈阳使用的“低俗”手段,一点也不会比凤姐及某些婚恋节目少。

  在高雅、通俗和低俗之间,很难划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一个人可以批判他不能认同的文化,却不应寻求行政权力来禁止某种文化。观众可以用手中的遥控器投票,行政部门没有必要越俎代庖。

  以凤姐为例,我对她没有负面印象,但是也无好感。看过《青年报》对她的专访,却生发出一些敬意。我不太清楚凤姐是否有专业团队作为智力支持,仅从她的回答来看,凤姐不但不低俗,还很有维权意识,有些像秋菊。当记者问凤姐是否知道准备封杀她的传闻,她表示自己已经打电话到主管单位,但是前台小姐不清楚此事,她接着联系新闻发言人,未能联系上,准备继续想办法联系,以便对传闻作出判断。在影视领域,各种封杀传闻不绝于耳,被封杀的对象不乏影帝或影后,大都忍气吞声,夹起尾巴做人,以便早日开禁。像凤姐一样,主动打电话询问自己是否被封杀,在我印象中这是影视界第一次。

  凤姐问询主管当局,是为了维护自身权益,但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也是在敦促行政透明化。在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纷纷表示“阳光行政”的时候,一个传闻中被封杀的主角,主动向行政部门询问自己是否被封杀,这很具示范性作用。

  接着,记者问凤姐怎么看待自己被视为低俗而小沈阳被视为通俗。凤姐有一段精彩的回答,这里照抄如下:“不管通俗还是低俗,这都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我是网络红人,我是社会大众捧出来的,是一个个网民顶帖顶出来的,所以这并不是我个人的低俗,而是社会。你今天把我罗玉凤按下去了,明天就有下一个这样的人冒起来。”

  凤姐对于低俗文化产生原因的分析,也超出了一些主张严打低俗的学者。封杀(反低俗)无法根除低俗,低俗的层出不穷恰恰与反低俗有关。当文化标准由行政权力决定,劣胜优汰是必然结果。只有文化不再随意以“低俗”或“污染”为名被叫停,文化才会恢复它的活力。(作者供职于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

http://gcontent.oeeee.com/b/a3/b ... log/200/578b5e.html

以自己的好恶定标准,霸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1 00:21 , Processed in 0.18723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