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54|回复: 0

[【原创】] 放 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3 2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 首发[p]


人性本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无形的刀,或屠人屠物,抑或自屠。正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贵州地处中国西部,远离京都,历来贫穷。作为中国战略储备地之一。邓小平已经在他的理论中定位过。尽管这片土地下面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却始终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开发。这里的民众,只能眼睁睁守着地下的大宝贝,过自己的小日子。
离贵州省会贵阳一百多公里,地处贵州东部,有全国最小的一个县级市,号称亚洲磷都,名福泉,原名平原。是古且兰国所在地。昔且兰国是我国南部地区仅次于夜郎的国家。后被夜郎所灭。在福泉城西南角,有一座山,名福泉山,与福泉山隔河相望的西门坡半山腰上,有一座闻名的佛寺,名月山寺。月山寺里有位得道高僧,吸引着来自各地的佛门弟子跋山涉水赶来听禅。传说张三丰武当山得道后,到福泉山修成正果,世人称其为邋遢仙师。福泉山也因此而名扬天下。佛道争锋,在福泉这座小城里尤为突出。那是很多很多年前的事,高僧与仙师都已羽化升天。月山寺也早已覆灭,只有断壁残垣;福泉山尚存,唯剩荒草连天。
在福泉城西南三十里外,有山名半边山。因传有半边被当年张三丰背去堵喂猪河了,现存半边,一面悬崖绝壁,一面绿水青山。半边山上住着一户人家。姓马,男主人是如今全国首屈一指的阴阳大师。他对阴阳的研究达到前无古人,后绝来者的至高境界,人称马半仙。
马半仙生于建国初期,在运动中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小学三年级完结学生生活。在贫苦的农村,春耕秋收,娶妻生子。
马半仙的家原本不在半边山上,在离半边山不远的一个小村子里。三间土墙草屋,里面只有几样日常生活用具,房屋有门框无门扇,人和动物都可以自由出入。马半仙种的庄稼,就象他那一头逢乱松黄的头发,用荒凉一词形容已足够。到他四十岁那年,依然没有改变旧状,妻子不堪忍受,抛下一儿二女,弃他而去。也就是那年,马半仙带着三个孩子移居半边山,过着半耕半读的隐居生活。
马半仙关于妻子的三等妙论远近闻名。他说:
   上等之妻不算妻,不如养个大母鸡。
   中等之妻不是妻,难比雨中获蓑衣。
   下等之妻才是妻,斜倚门栏盼归期。
上等之妻,重名形而寡情义,不如养一只母鸡,鸡为德禽,有仁义礼勇信。
中等之妻,为衣食而奔劳。苦不如上,愁降为下,难免是非,比不上雨中获得蓑衣踏实。
下等之妻,安于现状,倒多了情趣。
一代风水学大师,安贫乐道,守清贫而不忧,视名利而不动,令人敬佩。
福泉县一位副县长,因仰慕马半仙,三次登门拜请,马半仙才出山,为福泉县政府修大门把龙脉,不出半年,福泉县由县改市,那位副县长不到五年,由县到州,由州到京,青云直上,到北京做常委去了。这事一传十,十传百,人人口耳相传,个个津津乐道,十乡八邻,老少皆知。登门相请者络绎不绝,半边山的荒山小道竟在半年踏成可容两辆大卡车并行的大路,这一是影响马半仙的清修,二不利于生态环保,马半仙一合计,背上一个竹斗笠,云游而去。跋山涉水,追龙逐脉,访名山寻古刹,自得其乐。
俗话说得好,人怕出名猪怕壮。这马半仙无论走到哪里,都有狗崽队跟着,要看墓穴的,要看屋基的,要签名的,总象甩不掉的影子。
农历四月初八凌晨五点,马半仙游历到贵定黄龙山,路遇一行送葬队,马半仙双目一望,见紫气紧聚而不散,急令队伍速回,告其第二日寅时发丧出门,往东运棺,到一三岔路口会遇一盲人牵一盲白马,就地掘地六尺埋棺平地,必有好处。有人认得马半仙,命送棺回,次日照言行,果然遇盲人盲白马,埋棺平地,半个月死者家在贵阳读书的儿子买彩票中了五百万元。
在满腹经纶,两袖清风的马半仙眼里,山有龙脉,水呈龙形,都有来处去处。人生命运,贫富贵贱,兴败存亡皆由阴阳八字生成。阴,死去的亲人的墓穴向山。阳,房屋的向山,加上人的生辰八字,只要搭配得好,则事事顺利,荣华富贵指日可待。否则,轻则伤财劳命,重则家破人亡。几翻相生相克,一切都是定数。如果要想贫变富,也不是难事,祖坟葬得不好的,挖出来择个好地改葬,房屋向山不好的,修个围墙把房子围起来,开个好向山的大门。要是房屋的屋基不好的,那么麻烦些,得搬家迁房。只要阴阳和谐,财不取而自来,官不谋而自就。
马半仙在游侠途中,遇一哑傻女人对他痴笑,马半仙深领其意,向其家人提亲,一提即成,竟巧成奇缘,逐带回家中,结为百年之好,成就了他下等之妻才是妻的竭言。那女人对任何人都笑脸相迎,不与人争执吵闹,真是贤会。会打柴会耕地,时而坐在地里脱衣寻虱,全然不顾及有人无人,其视旁人若无的至高境界,大得魏晋风流人物之风骨。她自到马半仙处,从未离开过,真所谓马半仙顾家贴心之妻。

列位,你道我如此这般颠来倒去的述说,原为那般?只因我们日常生活中,儒释道剩行,作为一直流传的阴阳家,却难登大雅之堂,只能在民间流传。其实大到国家建国建都,小到老百姓娶妻修房。无不选日期选好地势的?我们几乎每个人(具体点说应该是大部分人)都相信,都明里暗里遵从。究竟有没有风水这么一回事到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每个人都需要信仰,需要精神寄托,才能在生活中战胜困境。可恶的是原本人们在生活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如建房只为向阳取水方便,避免山体滑坡这些知识在阴阳家的吹嘘下,越来越神乎其神,误导了人们。这是无意的欺骗呢还是有意的忽悠?
然而,欺骗和忽悠是无独有偶的,谎言无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谎言就是谎言,决不可能是事实本身。
道家提倡无为,修道可以成仙,让人们在虚无飘渺的希望中忘却苦痛。成仙的快乐是诱惑。
佛家把为恶入地狱。恶有恶抱的因果报应作为人们向善的鞭策。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谁又知道死后的事呢?
儒家就更牛了,说人之初,性本善,提倡道德修养。谁不知道,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呢?
可是,人总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恐惧,对于我们未知的东西,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因为我们害怕那些东西,我们不敢去冒犯。
但事实是什么?我们在经过历史长期的积淀之后,一步步的否认了不真实的东西,面对事实。面对事实是需要勇气的。
事实是:人性本来是恶的。经过学习和实践才逐渐向善,因为善才能共处,才能长久。为恶是损人的,损人就不能为人所容,不为人所容就无法生存。在这一点上,法家思想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并付诸实践,以法的手段除恶扬善。
我国就是以法治国为主,以道德教化为辅的。
那些犯法的人正是被自己恶的本性所驱使,没能使自己向善的方向发展,所以被法清除掉。所以人生是由恶向善的改变过程,恶向善的过程是进步。
如果说人性本善,那么,一个人生下来就是善良的,他在生活过程中学会了恶,是倒退。也就是说:每个人生来就是善的,在生活过程中都在学习,学习恶!都在倒退。可事实是:人类社会在向前发展,人类文明在不断进步,每个人都在生活中成长,这与人性本善的说法是矛盾的。
因此,为什么不说人性本恶呢?人性本是恶的,自私,贪婪,懒惰……拥有一切作为人所具有的恶习,在生活中学会一点点放弃,一点点改进,最终人与人和谐相处了,而那些改善失败的人,被各种方式所淘汰掉了。
放下,就是要放下恶,学会善。

男人喜欢新鲜感,所以男人比女人更爱追新猎异。男人比女人有创造力,但男人的创造力是有限的,男人无法自己创造人类,所以男人总是主动找女人的多,不主动找女人的少。婚姻是男人给女人的安全证书,也是男人欺骗女人最有效的招牌。
女人比男人有韧性,所以女人比男人更能承受打击。女人比男人柔软,女人的柔软注定需要男人的支撑,女人比男人含蓄,但并不证明女人没有男人火热,所以女人等待男人的多。
女人给男人一次,希望一生都给男人;男人要女人,却只想要一次,下次换人。
常常男人爱女人的身体要胜过爱女人本身,女人则相反。
女人之中不乏坏女人,正如男人之中不乏好男人一样。
女人把家看得很重要,为一个男人放弃世界的女人多。
男人把家看的同样重要,不容侵犯,却常常侵犯别人的家庭。
婚姻是女人的归宿,婚姻是男人的坟墓。
女人结婚时寻找归宿,男人结婚只为有个葬身之地而已,所以,目的的不同决定了男人女人对待婚姻的态度不同。
男人的优点到结婚开始渐渐萎缩,女人的优点到结婚才慢慢体现。
婚姻就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走到一起,学会相处。
男人因结婚获得一位免费的服务员,一台全自动洗衣机,一个多功能取暖器,一个性伴侣。
女人因结婚失去自己的家庭,还要学会服务别人的家人。
放下就是要男人放下臭脾气,臭恶习,学会尊重女人,照顾女人,怜惜女人。要向对待自己的父母家人一样对待妻子的父母家人,恋爱时一样对待自己的妻子,要真正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希望得到的状况,不要施加给你的妻子。有几个男人懂这句话?那个在外彩旗飘飘的男人,愿意自己的妻子也给他绿帽子戴的呢?
放下,就是要女人放下柔弱,敢于争取自己的平等;放下依赖,有良好的独立能力;放下顺从,拒绝不合理的驱使。
为什么同样上一天班,下班回来总是女人大包小包的买菜回来做饭,男人回来看电视等饭吃,吃好女人洗碗拖地。为什么男人的衣服不自己洗。时代变了,当女人走出闺阁到外面帮男人撑起半边天的时候,男人应该放下架子走进厨房为女人接过锅铲,那是男人的风度与责任。
如果都放下了,婚姻才能成为幸福的归宿,才能成为最终的坟墓。

同居,是上帝偷懒的后果。
夏娃和亚当偷食禁果后,上帝没有光临,于是在伊甸园过起了小两口的日子。
同居将会取代婚姻,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 18:36 , Processed in 0.13662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