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人才流失,国内公众一般认为问题严重,中国已经成为“人才战争”的大输家。我只想介绍国内外学术界一些最新研究成果,说明人才外流也具有正面效应,至少不像媒体报道的那么可怕。
人才流失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中国人才流失是否严重,首先应作国际比较。就笔者所见,多克尔(Frédéric Docquier)等学者收集了目前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人才跨国流动数据。他们计算了各国的人才外流率,即2000年以前一国受过高等教育人口在22岁以后迁往其他国家的比率。结果显示,中国的外流率只有3.1%,在193个国家中排名第158位。新加坡高达9.7%,同样是人口大国的印度也高于中国(3.4%)。几十个非洲和拉美国家的外流率都在20%以上,它们才是发展经济学家关注的“问题国家”。近年来我国留学生数量急剧上升,可由于高校大幅扩招,人才外流率仍然保持在以往水平。
《南方周末》的近期报道称,新世纪(21.40,-0.31,-1.43%)以后第三波移民潮的主力由精英阶层构成,区别于前两批的偷渡客和洋插队。笔者手上只有2000年和2008年的美国人口数据。在15岁以上生于中国大陆的美国居民中,2000年有39%具有本科以上学历,2008年则升至45.4%。可是,如果比较上世纪90年代和新世纪头八年这两个时间段到达美国的中国移民,我们就会发现高学历人口的比例几乎相同,都是46%多一点。也就是说,90年代以后,赴美中国移民的学历选择性很强,但新一代移民中知识精英的比例并没有提高。
有读者会说,你不能把出去的等同于留下的,何况同样受过高等教育,北大清华毕业的留洋博士和地区院校的专科生可以等量齐观吗?我承认,学历和专业水平越高,中国人才外流的比例越大。但在这点上,媒体仍然夸大了问题的严重性。有一项被新闻界广泛引用的数据称:“清华北大涉及高科技专业的毕业生七成以上去了美国”。据中国科技政策专家曹聪考证,这一数据最早见于2001年第8期的《求是》杂志。然而,文章作者陶涛并没有给出数据来源。
(作者系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博士,摘自6月30日《南方都市报》)
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20100701/07288213082.shtml
很显然,作者忽略了一个基本现象,大学扩招导致高考由选拔性考试变为通过性考试,重点大学学生的基本理论素质也大不如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