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155|回复: 4

[【政法哲学类】] 【图书推荐】姚才刚《儒家道德理性精神的重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6 10: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姚才刚《儒家道德理性精神的重建》
村学究

最近读姚才刚的新著《儒家道德理性精神的重建》,这是一本对明中叶至清初的王学修正运动进行整体考察和系统研究的专著。
王阳明心学是一种较易引起争议的学说,引起争议的原因,是王学在理论上的缺失和罅漏。因此,在明中叶至清初时期,对王学的理论缺失进行反思、批驳、补救的学者也不乏其人,此类学者可称为王学修正派。王学修正派相互之间未必有师承关系,各自的学说也不尽相同。虽然他们在对待王学的问题上声气相通,遥相呼应,但是他们对王学的研究和反思却又是各自独立进行的。
姚才刚选择了十位在历史上影响较大的“王学修正派”代表人物:罗钦顺、湛若水、李材、许孚远、顾宪成、高攀龙、刘宗周、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为个案,分别对他们的著述中有关论述辑录、整理、分类,这本是一项冗长、繁杂、枯燥无味的、工作量极大的工作,姚才刚硬是耐得寂寞,甘坐冷板凳,历时数年,在教学之余,完成了这部学术含量丰厚沉甸的著作,这是足以令人感佩的。
作为一个学者,仅仅能耐得寂寞是不够的,还应有学术的创新、思维的缜密、逻辑的严谨……!读罢姚才刚的新著,他作为一名中青年学者,我以为这些“要素”是皆备于身的。当然,这不仅得益于他的勤奋,亦得益于他的恩师郭齐勇教授的教诲。姚才刚的这些“要素”,在他的书中各有体现。
一,  这是一部视角新颖的创新补缺之作。
“王学修正运动”是由“王学修正派”所掀起的一股思想学术运动(这二个专业性术语似为他创设使用),虽然研究者甚众,但迄今为止,鲜有学者将“王学修正运动”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进行整体考察及系统研究,姚才刚的新著则弥补了这个缺憾。再则,以往的学者们研究王学,多从王学的形成与发展、王阳明及其后学的个案研究、王门之外其他儒佛道人物的个案研究、朱王学说之争、三教融合、早期启蒙思潮等角度来切入。姚才刚则另辟蹊径,深入、系统地探讨了明中叶至清初的王学修正派对王学的批驳、修正。王学修正派相互之间未必有师承关系,各自的学说也不尽相同,然而,他们在对待王学的问题上却声气相通,遥相呼应。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该书将他们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派。王学修正派在明清哲学及伦理学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研究这一学派的思想,将会深化对明清哲学及伦理学史的研究。同时,它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王学的理解,也就是说,对于王阳明及其后学,我们既可以做正面的研究,也可以从王学批评者、修正者的视角来反思王学的利弊得失,这样,对王学才能得到一个全面的认识。当然,王学修正派对王学的批评并非完全合理,需要加以甄别。但由此角度切入来研究,可以使我们对王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二,  资料翔实,立论有据,学术观点,饶有新意。
该书资料翔实,立论有据,并提出了一系列饶有新意的学术观点。作者广泛搜集了相关的文献、史料,注重对第一手资料的整理、消化。该书所论,大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该书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书中对王学修正运动核心问题意识的归纳、对王学修正派主要功绩与缺陷的分析、对个性解放与道德理性精神关系所作的反思等,都不乏新意。以个性解放与道德理性精神之间的关系为例,作者认为,王阳明及其部分后学突出了个体心灵的自由,张扬了个性,这固然有利于思想解放,却在一定程度上走向了道德虚无主义;王学修正派重振了道德理性精神,却因固守某些儒家道德条目而表现出一定的保守性。为避免这两种偏颇,作者主张,应兼顾道德约束和个性解放,一方面,承认道德理性精神对于社会人生的意义,但却不可陷入对某种僵固的、过时的道德教条的盲信;另一方面,提倡个性解放,但却不可将其发展成为放任自流。此种观点就不似以往一些研究者那样单纯彰显阳明心学的思想启蒙意义,而是对其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均予以正视。

三,  架构合理,脉络清晰,详略得体。
该书分为总论、分论、结语三大部分。在总论部分,该书主要剖析了王阳明的学术贡献、阳明心学的理论罅漏以及王门后学尤其是“左派王学”的流弊,进而探讨王学修正运动兴起的原因,归纳、总结明中叶至清初“王学修正运动”的主要类型以及王学修正派探讨的核心问题。在分论部分,该书选取了“王学修正派”的部分代表人物,以这些代表人物为中心进行分析,揭示他们修正王学的不同视角和特色,这是该书的主体部分,也是该书着墨最多的部分。作者既重视对明中叶至清初声名显赫、且备受当代学术界关注的哲学家及其学说的重新阐释,也重视对那些声名不彰、但在王学修正运动中具有突出贡献的哲学家及其学说的探讨(如许孚远、李材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明清哲学及伦理学史的研究范围。在结语部分,该书对明中叶至清初王学修正运动进行了总体评价,并反思了与这一运动密切相关、且具有普遍意义的一些问题,比如,反思了个性解放与道德理性精神之间的关系、知识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心性之学与事功之学之间的关系,等等。反思此类问题,将对当代学术及思想文化建设有所裨益。由以上的内容分布可以看出,该书确实能够体现出结构合理、逻辑清晰、详略得当的特色。

四,  对研究对象的评价较为客观、公允。
该书对研究对象持一种理性的、批判的态度,对研究对象的功过是非尽量作出恰当的定位。比如,作者认为,王学修正派对阳明心学及其部分后学的学说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反思,对它们暴露出来的诸种弊病加以修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晚明颓败的学风以及当时的道德危机,将王学由“虚”扭转为“实”。不过,部分“王学修正派”对王学的批评未必完全合理,有时是因为对于“心”、“理”、“良知”等概念的理解与王学不同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辩难(如刘宗周对王阳明良知说的指责),有时是因为对王学的立论宗旨不甚了解而展开了无谓的争论(如许孚远、顾宪成对王门“无善无恶”说的批评)。

   当然,明中叶至清初的王学修正运动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学术思潮。该书分论部分主要选取了王学修正派的十位代表人物进行研究,对于其他相关的思想家及其学说,限于篇幅,则只在总论部分提及,而未列专章进行研究,不免有所缺憾。但瑕不掩瑜,该书对于明中叶至清初时期王学修正运动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其学术价值是毋庸置疑的。笔者相信,该书的出版将会推动并深化明清哲学及伦理学史的研究。

  
作者简介: 姚才刚,1972年4月12日出生,中国湖北人,2001年获得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哲学硕士点负责人,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中国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已出版专著1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 2000年10-12月曾赴台湾东吴大学哲学系做了为期三个月的学术访问研究。

《儒家道德理性精神的重建:明中叶至清初的王学修正运动研究》
作者:姚才刚
书名:《儒家道德理性精神的重建:明中叶至清初的王学修正运动研究》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0486299
页码:296 页
版次: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出版日:2009年12月
产品标识:asinB003MU9HS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6 17: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并未拜读过姚才刚教授《儒家道德理性精神的重建:明中叶至清初的王学修正运动研究》一书,不过,从网上找到此书的目录看来,颇有些疑问。因不可能向作者请益,也不好请z先生代为回应,暂且也没有机会看到此书,所以下面的文字,不是什麽正式的评论,所疑或许也是无谓的,仅代表个人好奇心的表露。

首先,因为不知道作者「儒家道德理性精神」一词比较确切的定义,便也不容易明白此处所指「重建」,是相对何者而言?是阳明,抑或阳明後学,即书中所言左派王学,抑二者兼而有之?故而「儒家道德理性精神的重建」、「明中叶至清初的王学修正运动研究」主、副标题之间,是否能确切相应,便也是好奇的。

其次,若如z先生所言,“王学修正运动”及 “王学修正派”二个专业性术语似为作者创设使用,且在介绍文字中说到,王门修正派指「在明中叶至清初时期,对王学的理论缺失进行反思、批驳、补救的学者」。个人觉得,这样的定义及范围,便有点宽泛而失去意义了。因为从中晚明後,阳明学便是思想界的主流,信从者有之,批评者亦不乏其人,而後者「相互之间未必有师承关系,各自的学说也不尽相同」,硬把他们凑在一起,「将他们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派」,安上「王学修正派」之名,如金银铜铁锡合於一炉而冶之,似嫌无谓。因定义或标准若不较为明确严格,能选取的人物便很多了,也许因为篇幅的限制,仅能选取一些个案,但看法不同,对书中所选取对象,多少会产生些疑问。举例而言,就一般的理解,起码个人的想法,所谓的王学修正派,或许指的是阳明弟子、後学,且所谓的修正,针对的对象,主要在所谓的「左派王学」上。而作者所选取的十个研究对象中,以时代言,罗钦顺、湛若水是阳明同时人,其学各有宗主,把他们归到王学修正派中,就个人感觉而言,尊之似足以侮之;其後如讲学东林的顾、高,清初的顾、颜等人,不是偏主朱学,便是程朱、陆王并斥,厌恶讲学,「修正」云云,似觉委婉了。「反思、批驳」或许有之,「补救」则未必然,有时走的根本已是不同的路子了。况且,从中晚明至清初,批评阳明及其後学,其原因也不尽在思想本身,古人易倾向将政治良窳与学术风气牵扯在一起。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其实有点苛责这些学者了。中晚明政治败坏,不应完全归罪到这些理学家身上。简单而言,对阳明及其後学的批评,已不仅是学术意义上,也是政治上的。

不过,以上仅就有限的理解,且未见原书内容上提出个人的一点疑问,也许作者在书中已有详细的解说。这里说的,确实是自己一些空想罢了。


附上原书目录
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总 论
一 研究对象与基本思路
二 王阳明的学术贡献与理论罅漏
(一)王阳明的学术贡献
(二)王阳明心学的理论罅漏
三 “左派王学”的思想倾向及其利弊得失
(一)关于“左派王学”
(二)思想倾向及其利弊得失
(三)“左派王学”与晚明学风
四 王学修正运动的兴起及主要类型
(一)王学修正运动的兴起
(二)王学修正运动的主要类型
五 王学修正运动的核心问题意识
(一)批驳、修正王阳明的“心即理”说
(二)批驳、修正王阳明的良知说及“左派王学”的“现成良知”论
(三)格物之辩
(四)驳斥王门“无善无恶”说,重申性善论
(五)重新梳理本体与工夫的关系
(六)佛禅习气之批判
第一章 罗钦顺
.一 驳“心即理”说
(一)“心即理”说有“求内遗外”之弊
(二)“心即理”说有“师心自用”之嫌
(三)“心即理”说易与禅学混淆
二 驳良知说
三 阳明格物论质疑
四 驳《朱子晚年定论》
第二章 湛若水
一 心物之辩
二 格物之辩
三 良知之辩
四 “勿忘勿助”之辩
五 “随处体认天理”
六 理气心性合一论
七 修养工夫论
第三章 李材
一 “舍至善之外无别有体”
二 “止”、“修”并举
三 修身方法论
第四章 许孚远
一 “无善无恶不可为宗”
(一)对于善、恶内涵理解上的差异
(二)“无善无恶”与 “为善去恶”之间的矛盾
(三)“两种法门”之争
二 “心即性”质疑
三 “以克己为要”
第五章 顾宪成
一 “只提出性字作主,这心便有管束”
二 “吾儒之旨,只在善之一字”
三 “语工夫,只是小心二字”
四 重视研习儒家经典
五 彰显救世情怀
第六章 高攀龙
一 “知性善而后可言学”
二 “学必由格物而人”
三 “不敢纵口说一句大胆话”
四 驳“三教合一”论
五 “扶持程朱之学”
第七章 刘宗周
一 开掘“独体”凸显性体
(一)“独”与“慎独”
(二) 凸显性体
二 倚重工夫
三 汲取气学思想
四 严辨“意”、“念”之异
(一)“自其主宰而言谓之意”
(二)“意”、“念”之辨
五 驳斥“致良知”
六 “四句教”之争
第八章 黄宗羲
一 评王门良知说
二 评王门“四句教”
三 理气心性思想
四 “一本万殊”
五 政治哲学
第九章 顾炎武
一 “今之清谈谈孔孟”
(一)心性之学茫昧不可解
(二)空谈心性有害于治世
(三)“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
(四)王学末流流弊之批判
二 “明道救世”
(一)“博学于文”
(二)“行已有耻”
(三)“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
第十章 颜元
一 反对程朱、陆王的学术立场
(一)程朱、陆王学说之“空疏无用”
(二)程朱、陆王学说均有佛禅化与支离的弊端
(三)二元人性论之“悖谬”
二 倡导经世实学
三 正视利益问题
四 重视“习行”
五 复古倾向与寡头的实用主义
(一) 复古倾向
(二)寡头的实用主义
结 语
一 王学修正派的主要功绩与缺陷
(一) 主要功绩
(二)主要缺陷
二 个性解放与道德理性精神
三 知识与道德
四 心性之学与事功之学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6 18: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作者大概是把反对派也归到“修正派”里去了,这很不合适,虽然批判苏修的时候就是把他们当成资产阶级反动派的(这个作者没赶上——我也没赶上。。。),两者也许没有太大实质区别,但形式上的区别是有的,修正主义者表面上还得打着某个主义的旗号。如Y兄所说,这里列的这些位都不怎么符合这个条件,倒是“左派王学”,或许够得上“王修”这顶大帽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7 00: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二位的中肯评述,我会將二位学士很专业的意见转达该书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9 03: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您的熟人啊?没想到您对性理之学也有研究,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17:51 , Processed in 0.20407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