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57|回复: 0

[【社会视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重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2 06: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它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各部分、各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一项综合而系统的艰巨任务。今后和未来一个时期,要突出重点,着力消除制约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层体制性因素,努力构建支撑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转变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需实施的四大战略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考虑实施四大战略:

  战略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扩大基本保障支出,提高居民基本保障水平,是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为了挖掘基本保障拉动消费的潜力,可以考虑重点解决基本保障覆盖面窄和地区间、职业间待遇不公平的问题,优先保证五项“人人享有”,即免费的义务教育和中职教育、少量收费的基本卫生保健、适当的住房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养老安排。初步测算,如果2010年至2015年能够基本实现五项“人人享有”,每年可以释放的内需潜力至少在1.1万亿元左右。

  战略二: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取得重大进展,城镇数量、城镇人口规模都有大幅度增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有显著提升。1978年到2008年,我国城镇人口由1.72亿增加到6.07亿,城镇化率由17.9%提高到45.7%,年均提高近0.93个百分点。即便如此,我国城镇化水平仍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稳步推进城镇化,持续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是扩大内需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目前,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和城镇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要有足够的非农就业岗位可以让农民就业;另一个是在农民有非农就业岗位的基础上,使农民及其抚养人口成为完整意义上的城镇居民。据测算,我国农民工总规模约为2.4亿,其中纳入城镇人口统计的农民工大约为1.23亿。通过相关模型模拟分析发现,相对于延续现行政策的基准情形,如果能有序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并假设每年能使约5%的农民工实现向城镇居民转变(相当于享受城镇居民身份的人口每年净增1000万),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则估计将使我国2010年至2015年期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平均上升约0.75至1.06个百分点。以模拟分析的基年2010年为例,将带动GDP增加约3600亿元。模型模拟分析还发现,推进城镇化可以促进居民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人口转移,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战略三:以提升中高端产业竞争力为重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国际经验表明,只有形成产业中高端竞争力,才有持久的竞争优势。但在一个国家,只有部分产业可能具备这种能力。应根据不同产业的特性,重点在研发设计、规模经济、精密制造、供应链、品牌和营销渠道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形成一批今后二三十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在全球范围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

  从我国目前的产业状况看,有可能、有潜力形成中高端竞争优势的产业:一是以较强的生产制造能力为基础,同时具有一定研发设计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集群发展特征突出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如机械制造、电子和电气产品制造、交通设备制造等,其中最为典型的4个子行业是机床、发电设备制造、汽车制造和高速铁路设备制造。二是以劳动密集和产业配套优势为基础,同时具有较大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和品牌等竞争优势提升空间的产业,主要是轻工、纺织服装、部分电子机械等产业。三是具有显著的市场和生产规模经济优势,同时具备技术、管理和经营上的系统集成能力的产业,如钢铁、有色、化工等产业。四是由于技术重大突破或全球范围打破技术瓶颈,形成新的技术平台和发展机遇的产业,以及体现国家战略要求,由国家直接大量投入支撑的产业。如航空航天、新能源和环保、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

  战略四: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

  可以考虑以降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为主要目标,确定“十二五”时期我国节能减排战略和路线图,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多种手段有机结合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积极发展与我国现阶段国情相适应的低碳技术和减排技术,培育新的经济和科技增长点。由于大部分二氧化碳是由化石燃料使用所产生,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节能就是减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下更大决心、更大气力,把节能减排工作抓好抓实。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面临的几个任务

  第一,不失时机地推进资源和要素价格改革,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加强对非传统资源的产权界定和保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非传统资源,比如排放权资源、频道资源等变得越来越稀缺,越来越宝贵,迫切需要通过加大对其产权的界定和保护,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同时,提高这类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要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源税费制度,并参照国际经验,改进资源税费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分配关系。再次,要着力推进水资源、矿产资源、生态环境容量等要素价格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第二,切实加强对资源、环境、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规制。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有关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重点解决法律体系不健全和标准不合理的问题。其次,要进一步规范和发展信用评级、调查审计、认证认可、公正仲裁等专业性中介服务,充分发挥其在增强社会性规制政策有效性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要把对资源环境、质量安全等的管理纳入对各级干部的考核当中,从体制机制上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得到切实贯彻。

  第三,着力完善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改变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的状况。首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改变那种把社会保障仅仅视为一种社会福利的观念,充分认识社会保障对扩大内需、提升人力资本、促进技术进步、增强经济整体竞争力等的积极作用。其次,要以实现基本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着力提升统筹层次,努力改变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不连续的状况。再次,要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制定和相关政策的实施,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最后,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立法的层次,增强相关法律的权威性,使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提供有法可依。

  第四,深化国有企业和垄断性行业改革。可考虑在进一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母公司层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进电力、铁路、盐业管理体制和邮政主业改革。要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国有资本要把投资重点放在不断加强和巩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对于可以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等领域,应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

  第五,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加快构筑基础性、共用性的技术平台,增加政府在共性技术领域的资金投入,强化政府整合科技资源和组织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作用。要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在广泛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增效、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发展,把应对气候变化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道德规范等手段,形成节能减排增效、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第六,制定并实施合理的消费政策,促进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消费模式。一要完善消费品价格政策体系。要在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同时,逐步对居民消费实行阶梯水价、阶梯电价、阶梯天然气价格,以抑制大量浪费资源的行为。二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形成覆盖政府所有收支、完整统一的公共预算体系,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三要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和消费税制度。

  (课题总负责人:张玉台 课题执行负责人:刘世锦 主要成员:杨建龙 贡 森 陈昌盛 刘培林 张永生 主要执笔:张军扩 侯永志)
转自:http://theory.people.com.cn/GB/11921241.html
推荐理由: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变,这不仅仅是观念问题,更重要的大是需要技术进步的支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4 15:26 , Processed in 0.08768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