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320|回复: 8

[【活动】] 从端午想到传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8 10: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园地里喜欢文学的人很多,喜欢古诗词的也不少。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的东西,都有,都面临着一个传承问题,端午节刚过,从古代纪念屈原有端午后到现在,端午的节日形式在不断丰富发展,但也在不断地悄悄地变化着,现在真正被传承的,大家普遍知道的有什么呢?吃粽子!应该是排在第一位,其他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展示了,在城市里,淡定,淡出的越来越多。

  其实人们都知道,一个家族、一个民族,没有历史,没有传承的东西是很可怕的!国家的不敢说,也不好说,就说一个家、一个家族吧,过去写家谱、族谱,写家族史,确实是个好事情,过去是纸式载体等的记载方式,现在可以数字化、网络化、立体化了,好方便!怎么大家不热衷于呢?你说说,这是不是件好事情,是不是件发展和传承家族历史文化的大好事情!

  请进来说说你的看法,积极参与者奖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8 11: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俺这里有一张照片,看看这个端午节还是过得比较隆重的,虽然这些都是天然绿色的,但是除了粽子之外的这一点是不容替代的,年年如此!就是门口挂着的辟邪之物,这是什么,艾蒿和桃枝!要吃饭了,先占位,下午再继续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8 14: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里是艾蒿和菖蒲,本来我也想买一束的,可媳妇不让,说看着生命凋萎她受不了。

记得以前看过一本书,见图:  

这个是“姜步畏家史”里的一册,据说是作者的家史的重新演绎。我在想,作为传承,如果大家先把目光收一收,挖掘一下自己身边可以传承的东西也应该是很有价值的事情吧。

毕竟,文化遗产什么的,离我们还是有点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8 14: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吃粽子好像不是那么重要了,最主要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饭,拉拉家常。一年中全家团聚的日子,也就是过年、八月十五等,尤其是离家远的朋友们,可能顶多过年回家一趟吧。
  总之,团圆还是中华民族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无论时代怎么变化,这个习俗都不会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8 15: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韩国将他们所谓的端午祭成功申请世界非物质遗产后,我们大家对其后韩国的种种类似行为和意图均义正严辞的加以挞伐。凡是要从两面来看,韩国的行为虽说过分,但对我们也还是有反面促进效果的。以前我们对中国传统节日是越来月不重视,反倒是西洋节日闹腾的热闹非凡。正因韩国这一行动,成就了我们现在对清明、端午和中秋等传统节日的重视──成了国家法定的节假日。这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但说到传承,我们还做得很不够。我们现在对待传统的节日,似乎只是将重点放在了节日的形式,精神内涵上面的传承还非常薄弱。见微知著,中华文化真正的复兴还任重道远。这也需要我们每一人的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9 11: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千版提出了一个很大的话题,很难说。就胡乱扯几句吧,连着两个晚上的毕业酒会,昨晚又去酒吧看球,头很重,估计会扯得很乱。

pslchb兄的这段话我很喜欢,
但说到传承,我们还做得很不够。我们现在对待传统的节日,似乎只是将重点放在了节日的形式,精神内涵上面的传承还非常薄弱。见微知著,中华文化真正的复兴还任重道远。这也需要我们每一人的努力!

因为这也是我刚看到题目时首先想到的。各种各样的仪式行为是某种文化精神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所谓仪式,即是以一整套具有象征性、表演性的行为方式,来表达某种信仰、观念或社会规范。因此,仪式必然由两个部分组成,即作为外在载体的行为方式,和作为内在核心的信仰和社会规范。当信仰和观念、规范都已失去时,仪式本身也就成了空洞的形式,又有何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可言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所以,当我们说到传承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优秀的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发展,而不是作为外在载体的形式。

比如说,尊师重教。什么是尊师重教?学生在教师节的时候送朵花?说几句感恩的话?办个晚会唱个歌跳个舞给你看看?然后上课时照样大吃其早餐,大补回笼觉,手机铃声清脆悦耳,交头接耳嗡嗡一片如菜市场般?这种形式不要也罢,甚至可以说,不要更好。因为形式是把双刃剑,它既是文化精神、传统美德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致命的威胁,当形式充满着虚伪时。几年前在一个饭局上,有人问我职业,然后说,教授,禽兽。我说,对,正是我们这些禽兽教出了你们这些禽兽不如的东西。可是,我宁愿有人当面这样说,也不愿有人一方面是虚伪的甜言蜜语,肚子里却是冷笑着说,教授,禽兽。因为,当面说,起码还体现出了一个美德:诚实!昨天在毕业典礼上,我当教师代表说话,我说,同学们,你们工作以后,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要保持内心的一份纯真。确实,当虚伪取代了纯真时,所有的美德也就不复存在了。

几年前,本地搞了个儒学研究会,在筹备会上,有人提出了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心不古。所以建议办孔庙,祭孔。到了年底代表大会,为了副会长一职,两个老头当众互相攻击,大揭老底。从此我再不参加。办孔庙?哈!

可是,我们不要形式了吗?不可能。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才能把形式变成真正的仪式。这就需要,提倡某个仪式的人,自己就要对这仪式的内在核心要有一份敬畏之心,和身体力行。还是说尊师重教,怎样才能让学生尊敬教师?前提是,我们自己要配得上这个“师”字。孔子说的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行。”孟子的一句话我更喜欢,“人必自侮,而后人自侮之”!

我对学生说,我很传统,我信奉“生有来学,师无往教”,你有问题找我,我会很认真地去解答或解决。但你别指望我去找你,到处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我解答的?对不起,我要摆架子。我不是为我自己摆,而是为扛在我身上的这个“师”字摆。“敬”和“爱”不一样,因为“敬”意味着等级和距离。再比如说,我上课要求学生必须为我擦黑板。为什么要这个形式?我对学生说了,因为我配得上让你们给我擦黑板。即使上过好几轮的课,每次上课前我都要重新备课,每次提前半小时一小时的到办公室,把教案重新过一遍。上课时我根本不翻书,不看教案,一支粉笔随讲随写。有个学生说我上起课来滔滔不绝,两堂课下来不卡壳,我是连口水都不喝,只是把他听得唇焦口燥。我容易吗我。你们给我擦个黑板怎么了?我不是图自己省力或虚荣,而是,虽然我未必能把课上好,但是我尽力了,所以我有资格得到你们的尊重。说实在的,在现今明显科研一边倒的情况下,这样做真的很笨。

预料之中的越扯越远,且兜回来。

千版提到了屈原和网络,我又一下子想到了今年指导的一篇毕业论文,写民间语境中屈原形象的祛魅化。我自己是个屈原怀疑论者,我并不否认屈原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存在,但是,知道屈原存在这一点对我们而言并无多少的意义,因为存在仅仅是个符号,而生存却是叙事。换言之,只有当屈原这一符号展现为一个叙事的过程时,才具有真正的生命意义。因为当我们问某人是谁、也包括问我是谁时,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即是要讲述一段生命的故事。通过将我自己的性格气质、我所认同的价值、所追求的目标放置在一段描绘其开端和发展的生命故事之中,我才获得了对于我是谁这一问题的洞见,这是一段讲述我从何而来以及去往何方的生命故事。换言之,一个人的生命及其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通过叙事而被建构起来,只有在叙事之中,生命才不是仅作为毫无生气的、抽象的符号而存在,而是指向了一个活生生的、具象的生存历程。而恰恰因为《史记•屈原列传》在叙事上的不可靠性,使得我对历史上的屈原是否如此生存过充满怀疑。我们所面对的,不是一个真实的屈原,而是一个被圣化的、偶像化的屈原。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总以为,我们从宗教的角度切入楚辞研究时,除了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的楚辞的原始宗教背景外,还包括了楚辞宗教本身,一种宗教的造成,本身就是与某个人的生平的被不断的圣化紧密关联,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就是屈原。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反对屈原的偶像化,恰恰相反,我赞成。为什么?因为我们需要信仰,而信仰必然需要造神。而造神,就必然要有一种神圣叙事贯穿于相关的仪式之中。通过这一神圣叙事及其仪式化,来传承着信仰、理念、规范及种种之美德。我们也不用说古人如何如何,就我们所生存的当代,造的神还少吗?造神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造神的人自己有没有对此信仰的虔敬之心?自己有没有去实践此信仰?当造神自身成为一种虚伪时,将会对信仰造成更为致命的一击。我们都知道,在很多时候,一方面是官方媒体的喋喋不休的神圣叙事,另一方面,却是民间语境中的反神圣叙事。神圣是不容亵渎的,可又是谁,让神圣被亵渎呢?

屈原被亵渎了,在网络上,屈原乱搞男女关系,屈原去蹦极,屈原成了猪饲料商标,屈原因为被村姑看见光屁股羞得自杀了。

包青天被亵渎了,牛郎被亵渎了,孔子被亵渎了,雷锋被亵渎了,黄继光被亵渎了,董存瑞被亵渎了!!!还有什么是我们不敢亵渎的呢???哥只是个传说。

偶像被打倒并不可悲,可悲的是,被打倒的是偶像身上所负载的信仰、理想、民族精神、美德!我们传承了什么?我们又有什么可以让后人去传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9 12: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端午的传承需要很多条件的,我们因为底子厚和过去比较封闭所谓感觉不到,

韩国这样的无根的国家这方面危机感和执行力度还算比较强,所以他们愿意抢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潜意识里面也有向中华文明靠拢的含义,只不过韩国方式和算计过于直白和粗鄙,让中国百姓看着很不成样子。

最近看了点楚国往事,里面对于文化传承也讲点作者自己的想法,中国黄河文明不断开枝散叶,即使经历秦始皇的焚书浩劫,在开枝散叶的楚地和其他地方,中华文明的点滴星火一直在保存发展壮大,最终还是楚国故人陈胜吴广刘邦项羽等等掀起了抵抗强秦的浪潮,之后就有了汉唐盛世

中国的事情不能单独看短暂的一段,即使暂时有困难也不会有啥问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9 14: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 hzyuan 兄的这句话来发照片,【存在仅仅是个符号】----俺特别喜欢!有意思的是,俺这个帖子也算是“传承”喽!



    俺这里这张照片,大家一定不要声张哦,千万别惊动了多媒体的“桃子”,一看都给挂门上了,非得跟俺急不可,这也是俺为啥不敢发到多媒体去的原因,哈哈,拜托啦!

    俺在这里就为了表述一下端午的民俗,因为这是俺这里一直沿袭的习俗,吃粽子、还有吃鸡蛋、反正吃的东西现在就那么回事,这个粽子什么时候都有的吃,已经不太在乎,倒是门口的艾蒿和桃枝就在端午节这天门上才挂起,每年面对这些心情都是说不出的温暖,也许大家对于这个来历并不是很想了解地如何清楚,但是这种诚心却是让俺非常感动的,俺这里没有赛龙舟之说,可能稍微远一点的河上会有,俺也不想去看,感觉就那么回事,正好今年的世界杯已经把俺的时空都给充满了,俺还是老老实实地吃粽子、挂艾蒿、看电视吧!

    其实这一切也便会不自觉地影响到孩子们,因为年复一年的端午节,孩子也便习惯了俺们这里的这种习俗,相信这一定会一直传承下去的,也许多年之后他们厌倦了这样的生活,也会革新,那是他们的事了,反正俺们是言传身教了,至于那些中华文明的底蕴到底能传承出什么模样,都是未知的,只要我们尽力地,这种传承便会在心里继续接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0 11: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千零一夜_1 想说的应该是中华文明的传承问题。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但是五四以后西学东进,再加上文革浩劫,中华旧的文化道德体系被摧毁而新的文化体系又无法短期建立,我们现在的文化是以西化为主参以少量中国传统的不伦不类的文化。看看周边国家日本韩国他们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但是他们在文化的传承保留和发扬上比我们做的好的多。这其中固然历史原因是主要的,但中华的民族孽根性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文化传承是国家百年大计,文化传承首要的是培育传承的经济土壤和和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传承的核心是学以致用,屠龙术是注定会失传的,所以从小了说传承的东西必须有它的社会价值,是可以养家糊口的。大了说是能够强国强种的。目前来说传承的首要是要继承,这个政府必须大力扶持否则很多老东西会灭绝。
传承的前沿阵地是教育业,但关键还在政府的方针,和平稳定是传承的前提。
传承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好的土壤好的社会环境好的引导好的扶持,中华文化自有其韧性这个我们不必担心。有理想的人就去奋斗
追寻理想梦,还我中华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9 08:11 , Processed in 0.162416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