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10|回复: 0

[【社会视角】] 地下论文市场为何如此火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8 00: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眼下,大学期末考试、学生毕业及有关单位职称评定日益临近,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原本应该体现科研学术水平的学术论文,竟然成了批量生产、明码标价的商品,推动这个“地下论文产业”发展的,是寄生在畸形评价体制下的巨大利益。(5月14日《京华时报》)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从论文写作、修改、通过答辩到联系刊物发表的“一条龙”服务,需求方一手交钱,一手就能买到合意的论文,媒体对此屡有报道,在业界内外几乎已是公开的秘密。这一次,新华社报道进而披露,一些长期从事“论文生意”的刊物,其实是冒充“国家级”、“核心期刊”的假期刊。由于全国期刊太多,评审单位一般并不认真查验期刊的真伪,一篇从写作(写手代写)到发表(刊载于假期刊)全程造假的论文,在评审时往往能顺利过关。地下论文交易的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到如此程度,实在让人叹服。

任何一个市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日渐火爆的地下论文市场也是如此。循着论文市场的需求链条,可以发现一个环环相扣的利益链条。

首先,高校毕业生、中小学教师、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对论文有着旺盛的需求。学术论文本来是高端学术研究成果的体现,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很少进行高端学术研究,撰写学术论文既有较大困难,实际上也没有这个必要——在发达国家,对硕士研究生一般都没有发表论文的要求,有的高校甚至对研究生撰写毕业论文也不做硬性规定。在中国现行教育体制和职称评定体制下,高校学生拿学位、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评职称,都需要发表学术论文作为必备条件,而职称一般又与相应的福利待遇挂钩。因此,许多人都不会放弃对学位和职称的追求,也不惮于到地下论文市场去交易。

其次,以论文需求为核心,在下游方向催生了各种“论文公司”,以及与之有紧密利益关联的学术期刊、假期刊。一些“论文公司”既是论文制造商,也是论文经销商和中介机构,他们既通过卖论文赚钱,也通过代发论文收取中介费。学术期刊、假期刊则通过收取版面费牟利。据报道,一本名为《××现代化》的期刊,仅2006年就刊登论文7961篇,获利上千万元;仅今年4月出版的假期刊《××财富》,即获利高达30万元。
同时必须看到,在上游方向,有关权力部门、学位或职称评审机构、相关培训机构,也分别在高校学生拿学位、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评职称的诸多环节上收取报名费、评审费、培训费,名正言顺地获取了实际利益。在权力惯性和利益驱动之下,这些“上游产业”不会轻易改变高校学生拿学位、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评职称中的游戏规则,包括不会轻易改变拿学位、评职称必须发表论文的游戏规则。与“论文公司”、学术期刊、假期刊等“下游产业”相比,“上游产业”虽然没有直接做“论文生意”,但他们在学位、职称、培训等环节的利益追求,通过高校毕业生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传递到了“下游产业”,相当于两者联手创造了一个规模庞大的“论文产业”。一个看似简单的“论文生意”,就这样滋养了从权力部门、评审机构、培训机构到“论文公司”、学术期刊、假期刊在内的一系列部门、机构及从业人员……

非高端学术研究者发表论文本无多大必要,而通过金钱交易“发表”并轻易蒙混过关的论文,势必沦为浪费社会资源、败坏诚信道德的文字垃圾,整个过程除了给论文买卖双方及上下游相关“产业”带来一些实际利益,于国于民均有害无益。

地下论文市场亟须严肃清理,标本兼治。当务之急,必须从规范地下论文市场的“上游产业”入手,大力推进教育体制包括学位、职称评定体制改革,使权力部门、评审机构放弃创收牟利的冲动,真正履行好公共服务职能,改变“一刀切”的懒政思维和表格化、数量化、傻瓜化的管理模式,才能不断弱化以至取消学位、职称评定中的论文导向,降低社会对论文的不正常需求,使形形色色的“地下论文产业”最终失去市场。(张木生 原题:地下论文市场亟须标本兼治)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0-05/17/c_12108835.htm

现在卖方市场,僧多粥少,大学里奖学金的评比,以及毕业要求,教师职称评定,课题结项,都需要论文发表。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根源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12 18:16 , Processed in 0.16061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