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22|回复: 0

[【社会视角】] 上海打造智能城市 实施四大物联网示范工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7 18: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05月17日 16:11 IT时报    


  从梦幻般的世博园区中出来,如果你以为这些都是“未来生活”,不知何时才能真正实现,那可就错了。事实上,就在上海,就在现在,许多信息技术已经开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并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根据上海市的规划,将在未来三年里,在全市范围树立“物联网”的示范工程,使市民在交通、医疗、小区、楼宇等各个方面,提前享受智能生活。

  IT时报记者 郝俊慧

  看病 个人医疗信息全市医院通用

  今年1月起,如果你还要为一纸检验报告跑两趟医院,那可就“OUT”了。在医联网(http://www.shdc.org.cn)上,只要输入你就诊时使用的卡号(包括医保卡、社保卡、医联卡、自费卡),不仅可以查询到最新一次的检查结果,甚至只要是2008年4月1日以后的检验报告,都可以一次调出。而这只是上海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的第一步。

  从2009年上海市政府提出建立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开始,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开始逐渐享受起信息技术推动下的现代化医疗服务。所谓“电子健康档案”,就是将个人、家庭成员的基本健康信息、就诊信息、各种化验结果、历史医疗记录等等统一记录在一个数据平台内,全市各个医院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市民在任何一家医院看病,医生只要点击“医生工作站”,就可以找到病人之前何时看的病,并可通过电脑调阅病人的基本健康档案,曾经在本院或外院的就诊、处方、会诊、转诊、住院、手术记录和出院小结,各项化验结果、影像报告等。

  据负责医联工程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任高解春介绍,目前全市已经有23家三级医院加入了医联工程,其中不仅有瑞金医院、第六人民医院等大型综合医院,也有第一妇婴保健院、口腔病医院等专科医院,如今这些医院之间已经可以实现X光片数据共享,这意味着,转诊时,患者无需再带着“巨大”的X光片在各个医院中奔波,更避免了重复检查带来的就诊费用。

  据了解,目前闵行和长宁区已经在进行“电子健康档案”所有信息联动的试点,预计两到三年内推广至全市。

  出行 指挥中心远程监控公交车

  去世博园区前,看看园区周边路况如何;驾车上高架后,前方是拥堵还是一路畅通,诱导屏上一目了然;公交站台上,到底还要等候多长时间,电子牌上清楚标明下班车的到站时间……这两年来,申城的市民们逐渐发现,各种实时路况信息可以随时通过不同渠道获得,出行似乎变得轻松起来。随着一张智能交通网络的日益形成,这个城市的道路、公交车辆、地铁、汽车等等,变得越来越“聪明”。

  也许很多市民并不知道,上海市主要城区的道路上,早已“暗藏玄机”。通过微波、线圈、摄像头等各种设备,每条主干道的路况都被实时传输回交通管理部门,而在公交车上,也几乎都安装了GPS定位系统,车辆走到哪个位置,随时可查。在松江的20辆公交车上,除了GPS之外,更配备有CDMA EVDO的3G通讯模块和诸多传感器。以往车上摄像头监控的视频内容只能存储于车上的硬盘,而现在,则通过3G网络实时传输回公交公司,一旦发生突然事件,指挥中心可以根据车内情况随机应变,车上的烟雾传感器、测速传感器、侧翻传感器则“各司其职”,发生任何超过警戒线的异常情况,都会自动向指挥中心报警,从而以最快速度做出反应。

  办公 办公楼智能改造省电30%

  2010年最火的词是什么?当然是“低碳”。世博园区中的不少展馆,主打牌便是“绿色环保”,采用了各种新能源技术,的确省下不少能耗,但对于目前城市中已经建成,且并没有采用环保技术的楼宇来说,“开源”虽然有点困难,“节流”却有新办法。

  数据显示,能耗是各类建筑的主要开支,建筑相关的能耗将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6.7%,而我国采用环保技术的绿色建筑比例不足1%。以一栋15000平米,18层的写字楼为例,每年能耗将达到459.9万千瓦,每度电1元钱的话,每年光电费就是459.9万元。据上海电信相关人士介绍,目前他们正在制定一项名为“智能楼宇”的方案。根据该方案,通过在楼宇内的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常用电器,如饮水机等“耗能大户”上安装传感器,随时感知楼宇内的温度、湿度、照明、生活电器等状况,然后进行智能控制。比如,可以在室温达到26℃时,自动关闭空调,或者在无人区,自动关闭照明系统,这样改造过后,每年至少可以节约25%—30%左右的能耗开支。

  目前,世博园区内的电信营业厅已经实现了智能化的低碳管理。根据市经信委的目标,到年底全市将有15万平方米的楼宇将被改造,成为“智能楼宇”的示范项目,并在今后几年中逐渐推广。

  社区 会动脑筋的摄像头

  城市不仅要让生活更美好,还要让生活更安全。这几年来,随着公共场所摄像头的不断增多,不少案件侦破的时间越来越短。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尽管视频资料有了,想最终找出犯罪分子,还得侦查人员睁大眼睛,一帧一帧画面仔细查找,的确是个“辛苦活”。而在漕河泾东方康洛小区,安装的视频监控系统却已经会自己“动脑筋”了。

  在小区出入口安装的视频摄像头,可不是简单的“拍摄者”,它可以将所需要的数据和画面单独抓取出来,存于后台数据库中,从而便于比对。比如进出小区的每辆汽车车牌,它可以将其自动抓取并转换为数据文档,根据出入时间按序排列,一旦管理者需要知道某辆车是否进入过小区,只要输入车牌号,便可以马上将其出入视频调出来,节省了大量时间。小区周围的红外线报警系统也可以“退休”了,只要从后台系统中,根据摄像头拍摄范围划定一条“虚拟”的警戒线,只要任何异常人物进入“法眼”可视范围,便会自动报警,提醒物业管理人员注意。

  像这样会自己“动脑”的视频监控系统,目前在申城已经有不少。在特力屋,摄像头会自动“报数”某个时间段的客流人群,并自动分析哪些时间是商场“旺季”;在大宁商业广场,摄像头则将每个门店的人流量自动报给商场管理者,从而判断哪些是“旺铺”。

  专家访谈

  如何让公交车一路畅行?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 杨晓光

  在1993年的《雅典宪章》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城市的四大功能,即居住、工作、游息与交通。大纲认为,“每个城市都应该有一个城市计划方案,与区域计划、国家计划整个地配合起来”。这其实说明一个问题,一座智慧城市的建成,需要的是一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以交通为例,目前上海已经在智能交通方面做了不少事情,很早以前的公交智能化虽在一些线路上有所建设,但却迟迟难以全市推广。最根本原因就是,在智能公交的实施条件、环境以及保障体系与机制等方面尚不足。现在,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我们收集了很多数据,比如每辆公交车的位置、道路的拥堵状况、信号灯的切换情况……但这些数据目前还未能有机地整合应用。比如多年来的“公交优先”,虽从技术上而言,完全可以做到,当专用道上的公交车离信号灯还有几十米的时候,自动监测其速度和周围路况,从而确保当其行进至路口时,可视其需要自动切换为绿灯,让其优先通行,这需要调动公交信息和路面交通控制信息等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最佳方案,但目前我们还没有实现这样的整合与应用。

  未来的智慧城市,一定是可以将社会各种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的生活,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得到各种信息,获取各种服务,不仅仅有技术,还必须通过公共政策、公共管理、上下游产业、投融资等各个方面共同支撑,从而保证我们在未来10年中始终可以持续性发展。

http://news.cnfol.com/100517/101,1587,7711214,00.shtml



如果世博能夠給上海市民乃至全國人民帶來生態環保的生活的話,那才是一場有意義的博覽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12 20:28 , Processed in 0.20738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