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93|回复: 0

[【社会视角】] 把“四川经验”推广到全国乃至全世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3 00: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川经验”创造了多项历史之“最”
在5月11日召开的这次研讨会上,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曾多次到四川的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说,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五个“最”:最高层的果断决策,最快速的反应,最有力的支援,最广泛的社会动员和行动,最开放透明的态度。“中国是一个多灾频发的国家,四川抗震救灾经验的传播有利于提高全国在面对灾害时的应急管理水平。”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中科院院士马宗晋对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中全民联动印象极为深刻。他说,在突发的巨灾面前,每一个人都被动员起来,集中所有力量全民抗灾,体现了我国制度的优越性。
马宗晋认为,这次青海玉树地震,国务院就将在汶川特大地震中的经验用上了,对指导玉树抗震救灾起到了十分有效的作用。
“四川许多独创的经验我们要带回去”
在灾区考察中,专家们走进一幢幢漂亮宽敞的新房,以行家独到的眼光,捕捉房屋所蕴含的专业经验。
研讨会上,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研究员石玉成举例说:“映秀镇在整体选址上,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因地制宜安排城镇居民用地,合理组织避险分区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
除此之外,映秀镇规划的三级防灾指挥点、2条生命线工程、6个防灾分区、4类紧急避难和集散工程,根据地形地质的条件、距离断裂带的远近及在防灾体系中的作用,划分不同的开发强度分区,并分别进行高度控制和开放空间布局的做法,也让与会专家赞不绝口。“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建设经验带回甘肃,很有价值。”甘肃省地震局副局长周志宇说。
规划先行、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做好防灾避灾通道、新科技运用、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产业援建……重建中的亮点、经验实在太多。每一名专家都能从实践中找到自己专业知识的 “对接点”。
都江堰向峨乡的“标换住房”模式,也屡次在会上引起与会专家的共鸣——“通过土地综合整理,农民只需以宅基地产权置换新居住房所有权和使用权、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发展等多项权利,不出一分钱,就轻松实现灾后农房重建。”
“在重建中,从理念到技术,四川有很多开创性的经验,令人耳目一新,值得各地借鉴!”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刘铁民说。
“四川经验”将进党校课堂
在灾区考察过程中,专家们一边看,一边不停地拍照。“满眼都是风景,满地都是知识,拍了回去慢慢研究。”中国科学院副研究员陈安说,“如今的灾区是一座融合了多种学科的知识富矿,每来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
研讨会上,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光教授认为,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应急救援、恢复重建、产业发展,目前可以称作“后重建时代”,即将进入产业大发展的新阶段。在前两个阶段,四川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人瞩目的奇迹,这其中的经验凝结着四川以及全国上下的智慧,应该转化为全国乃至全人类应对巨灾的经验成果。
省委党校教授罗振宇说,从今年下半年起,汶川抗震精神以及四川灾区重建经验等将作为一门课程,开进党校课堂。“用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去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
总结抗灾经验 创新应对机制
□川评
“5·12”汶川特大地震是人世间的一场重大灾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伤痛,但随之开展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也为世人留下了成功的探索和宝贵的经验。“5·12”汶川特大地震暨巨灾应对全国研讨会的召开,在共同回顾总结两年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同时,研究探讨加快灾后重建、科学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模式,是及时和必要的。
一个善于从自然灾害中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的民族,才是日益坚强和不可战胜的。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角度看,汶川特大地震为我们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提供了一个机遇。因为巨大灾害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应当换来我国政府和人民对于巨灾应对管理意识的增强、应对知识的丰富、应对制度的完善和应对能力的提升。
总结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的制度优势是这次应对巨灾最根本的优势,抗震救灾的胜利是以人为本的胜利,抗震救灾的成功是系统应急的成功,抗震救灾的进步是政府转型的进步。这些经验启示着我们,在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中,应始终高举以人为本的旗帜,应充分利用我国特有的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地方和基层的主体作用,建立独具特色的中国巨灾应对体制机制。为应对汶川特大地震这样的巨大自然灾害和系统化危机,我们应坚持系统性谋划、链条化防控,坚持围绕灾害链排查隐患点,针对灾害链构筑防控链,牢牢把握抗灾主动权,打好救灾主动仗。同时,处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必须以加快政府转型促进救灾模式转变,以开放透明的救灾模式更好地凝聚民心。
面对汶川特大地震等巨大自然灾害的考验,我们创造了让人惊叹的奇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掉以轻心,相反,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完善各种救灾机制。因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类极端性气候和自然灾害将可能不断发生,我们还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应急应对准备。
总之,做好新形势下的防灾减灾工作,需要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新的实践。只有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切实创新技术方法,不断探索新的防灾减灾手段和救灾重建模式,才能全面提升我们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能力,全面提高灾后重建水平。
http://www.sichuandaily.com.cn/2 ... 512727164081084.htm
还要推向全世界,好大喜功,不要把自己当成救世主,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13 22:23 , Processed in 0.17068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