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03|回复: 1

[【社会视角】] 世博给上海带来了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2 22: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几个月来,为举办世博会,上海展开了铺天盖地、如火如荼的宣传,但偶尔也能听到关于这个城市的未来的不同声音。

两个月前,一家画廊举办了一次意在恶搞(有时也不完全是搞笑)世博会的展览。

其中有件雕塑采用的材料,是从被禁止在世博会期间进入市中心的摊贩那里买来的家用品。核心展品则是陈航峰的“泡沫城市、泡沫生活”:一个大笼子里放着一台机器,每隔一段时间,这台机器会喷出肥皂泡,肥皂泡在笼子里四处飘散,碰到铁丝网就破裂。陈航峰说道:“泡沫轻盈而多彩,十分有趣,但就像围绕世博会的各种乌托邦思想一样,它们也很脆弱,容易破裂。”

这一切可能被斥为艺术家的自负。然而,在官方大肆宣传的进展背后,世博会也让人们对上海仓促而忙乱的现代化产生了许多想法。政府的口号喊得好听: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果真是这样吗?

事实上,世博会本身并没有给上海带来什么变化,它只是成了一举落实大批投资的借口,十年计划压缩成了三、四年的计划。

没有多少人愿意开倒车。许多投资也非常受欢迎,特别是地铁扩建工程。但上海有很多人感到烦恼的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些东西丢失了。

上海社科院教授屠启宇表示:“在上海人看来,变化太惊人了,整个城市感觉都不一样了。我们既喜欢变化,也不喜欢变化。”

对于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买一点菜而必须排上一小时队的那几代人来说,生活质量的改善是惊人的。

但人们最常抱怨的是,上海越是变得现代化,就越没有人情味。

上海老居民区的建筑自成一格,一条一条的弄堂里密布着两层的公寓楼,形成了许多“城中村”。

与中国其它城市的老城区一样,弄堂里的居民把自己的精力挥洒在这些巷子里,使弄堂成为社会生活和商业的一个中心。

对于许多饱受居住拥挤之苦的家庭来说,老居民区局促的生活环境没什么可怀念的。然而,随着老居民区被夷为平地,腾出地方建造一排排的公寓高楼,一种社区感随之丧失了。

与世博会相关的最引人瞩目的改造工程之一——外滩改造工程——也让人们产生了城市规划并没有把人放在核心位置的感觉。外滩的滨江大道是上海标志性场所之一。

该工程历时3年,耗资40亿人民币(合5.86亿美元),包括在步行区下面挖一条3公里长的地下通道,用以分流部分车辆。

不过,尽管该工程声势浩大,可现在行人要到江边,还是得穿过一条从11车道改为6车道的繁忙马路。

此外,一些上海人抱怨说,当局急于美化外滩,把以前住在这里的一些人赶走了。屠启宇表示: “在外滩项目上,我们本可以做得漂亮得多。”

不过,有些问题已经有了解决之道。

新地铁系统明显让人们更方便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轻了常常水泄不通的交通拥堵问题,而且正为新居民区创造城市副中心。

在计划开通新地铁站的地方,房地产开发商往往会提前几年进入,这样建成的小区刚开始感觉偏僻,也缺少各种服务设施。

不过,在较早开发的地铁沿线上,已经明显形成了一种模式。比如在一号线南端的莘庄站,已经有一座大型的购物中心,既可以买到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也有高档的品牌商品,还有影院。

开发商也吸取了教训——一些新落成的小区刻意宣传起大花园和其它公用区域。

幼儿园和健身房等其它服务设施也流行了起来。

地铁正迅速为新居民区带来城市副中心,部分重现这个城市往昔拥有的社会活力。

译者/杨远

link: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2488
评价:过快的基础建设,而没有配套的软性服务跟上;难免会在和谐中有一些杂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3 0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比北京更精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13 20:21 , Processed in 0.17232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