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reader

哀思 二零零五年元月十八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 13: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一切众生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当你问怎么样安心时,就安心了。佛过了许久,看须菩提还是不懂,没有办法,只好退而求其次,第二步再来讲一讲,因为那个时机过去了,禅宗所谓机,这个禅机过去了,须菩提没有懂。现在第二步来讲了,佛说:我告诉你,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的中文意思是大,一切大菩萨们。
  古代也有将菩萨翻成‘大士’或者‘开士’,表示是开悟的人。所以我们的白衣大士就是白衣菩萨。摩诃萨是唐宋以后念的,真正梵文发音是马哈,诃字念成哈字。在座很多客家的同学,客家话、广东话、闽南话比较接近唐音,国语反而距离很远了。
  佛说菩萨摩诃萨是倒装的文句,就是一切大菩萨们,应如是降伏其心,应该有一个方法,把自己的心降伏下去。什么方法呢?他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现在先解释什么叫众生?佛经里众生这个名辞,庄子先说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谓之众生,并不是单指人!人不过是众生的一种,一切的动物、生物、乃至细菌、有生命的动物都是众生。有灵性的生命,有感情,有知觉生命的动物,就是众生的正报。所以众生不是光指人。佛要教化一切众生,慈爱一切众生,对好的要慈悲,对坏的更要慈悲。好人要度,要教化,坏人更要教化。天堂的人要度,地狱里的更可怜,更要度。这是佛法的精神,所以说要度一切众生。
  ‘一切’两个字是没有范围的,任何东西都在一切之内。不过讲到众生这名辞,使我想起几十年以前的一桩事;那次在成都四川大学讲中国哲学,提到佛法讲众生,有一个学生就提出来问:植物及矿物有没有包括在众生里头?我说:那是众生的依报,不是正报,依报是附属的,同我们有连带关系。他说:譬如含羞草,你不能说它没有灵性!我问他学什么的,他说他是学农的,我说你学农的问这个问题有点奇了。
  我那个时侯年纪还轻,比较爱弄玄虚,就说:既然学农的,应该知道,含羞草根里头有一水泡,人手的热气一接触,水就下降,叶子就像怕羞一样缩下去了。这是机械性,并不是情感,也不是知觉。其实这是头一天晚上,跟一个学农的教授讨论含羞草听来的,也可以说佛法有灵,知道第二天有人会问这个问题吧!


谭子化书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现在佛学提出来众生,佛把一切的生命分成十二类。第一是卵生,像鸟、鸡、鸭等,都是属于卵生。胎生是指人、马、及各种由胞胎里生的。湿生包括了鱼、蚊子、苍蝇等。化生就是变化的东西,如蝉蜕、蜻蜓、蝴蝶等。又照中国古老的传说,真假不能确定,海里的鲨鱼活到几百年以上,会跳到沙滩上,一变就是鹿,长一个头角的鹿,这些都是化生。中国化生的书,几乎没有人肯去研究;道藏里有一本书就叫做化书,作者是谭子,名谭峭,他学佛也学道,是有名的神仙。谭峭的父亲是唐朝的官,也就是唐朝唯一大学的校长,地位很高,只有谭峭一个儿子。
  可是谭峭十几岁离家出走,他父亲丢了这个儿子,很难过。后来过了一、二十年,他回来了,身上穿个道士的衣服,拖个破鞋子,戴个破帽子,怪里怪气,嘻皮笑脸,就像前几年那种嘻皮的样子。他回来劝父亲一块修道去,这是著名的道家人物,学问也非常好。谭子着了这部‘化书’,认为宇宙生命的变化自己可以掌握,人可以永远的活下去。他究竟仍然活着没有?说不定他跑到我们这里来,我们也不知道。后来因为人家问他,道是怎么样修?他就写了一首诗,也像是金刚经的偈子一样,很简单的,有禅宗的境界:

  线作长江扇作天屐鞋抛向海东边
  蓬莱此去无多路只在谭生拄杖前

  他说,整个的宇宙是这么渺小,线就像长江,扇就像天。屐鞋就是古代的拖鞋,鞋子后跟不拉起来,踢哩踢拉拖起来走。屐鞋抛向海东边不要了,蓬莱是代表道家的神仙境界,蓬莱此去无多路,他说那个神仙的境界不远,就在这里。在那里啊?他说,只在谭生,就在我的手指,手里拿个手杖,就在这里。这个道理也就等于佛告诉须菩提,‘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就在这里,佛不在西天,就在你这里。
  不过谭子的化书很奇怪,讲了化生的道理以后,由科学再归到哲学,由哲学再归到政治学,讲人生的境界,及如何教化别人,改变别人。他认为坏的时代,坏的世界,是可以变化过来的,他的理论和哲学境界非常之高。所以讲到中国文化,这不能说不是中国文化啊!中国文化的精华,我们不能说连个影子都不知道啊!


有色无色的众生

  除了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四种之外,另有一种生命为‘有色’,是有形像,有物质可以看见的。另有一种生命是‘无色’,不是我们所知,也看不见,可是它确实的存在。譬如说鬼吧!到底有没有?当然可以告诉大家确实有的,并没有什么可怕,那是‘无色’的生命,跟我们阴阳电子不同而已。
  我们姑且讲活鬼,大家也许没有看过,如果到贵州、云南的边界,就可以听到活鬼的故事。活鬼称为山魈,这个山魈,我们拿佛经来解释就很简单了,他是‘若有色’‘若无色’的众生。他有时侯给你看见,有时侯不给你看见,高兴给你看见就看见,不高兴就看不见。人走到山里,看到走路的脚印子同我们相反,脚指头在后面,脚后跟在前面的地方,就知道有山魈。他们非常讲礼貌,你不要说这是山鬼啊,那你就吃亏了。你要说有山先生在这里!他会觉得你这个人知礼,就不会找你麻烦。
  这些住在山里的山魈,很有意思,他们有事的时侯,要跑到别人家里借锅子和碗筷。他们的样子很丑陋,矮矮的,就像人倒着脚走来。讲的话我们也不懂,必须要用手去指要借的东西,那些山里头的人都知道,有些坏心眼的人,却准备一套骗他们的。准备什么呢?纸做的锅,纸做的碗,他就很高兴的借回去了,结果火上一烧就完了。可是山魈非常守信用,不知道他用什么方法,有钱人家的东西就到他那里去了,但是他一百哩范围以内不偷的,他要到外地弄个锅碗来还你。许多山里的穷人都拿这些玩意骗鬼,所以鬼不可怕,而人是真正的坏,连鬼都要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 13: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想无想的众生

  另有一类众生是‘若有想’,有思想感觉。另有一类众生是‘若无想’,没有思想、感觉。细分之下,有些生命没有思想,没有知觉,但有感觉。
  另有众生是神的境界,照佛学的分类,神的类别太多了,小则分为三十多种,大则分为六十多种,再细分析下去,有几百种。神也有他的等次,一类叫‘非有想’,不是没有想,但是看起来没有想。譬如有些人在打坐,你看他好像不知道,可是他又知道,真知道吗?又不知道。其实,世界上还有更多种类的生命,不过佛法大致归纳为十二类。
  世界上的生命有这么多种类,唯有人很坏,但人也最具备一切。我们不要认为人类是胎生,在我看来,人类具备了十二类生。我们是胎胞里精虫卵脏的结合,所以是卵生,胎生。在妈妈肚子里是湿生。要青菜、萝卜、牛肉、洋葱堆起来才能长大,所以也是‘化生’。人也是‘有色’,身体机能有物质可见。但是讲到人的生命──气,又不是物质了,也看不见,所以是‘无色’。‘有想’,我们当然有思想,有时侯我们呆住,或者没有什么思想,笨得要死,那又入于‘无想’。还有许多人到达‘非有想’‘非无想’的修道境界,虽没有成功,但他已经到达了‘非有想’‘非无想’。
  说到‘非有想’‘非无想’,想到大陆上我曾听说一两个地方。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小庙子,有一个道士在那里打坐,据说坐了二百多年,还坐在那里。每到过年的时候,乡下人要来替他剪一次指甲;人坐在那儿没有死,摸摸还有点体温,据说是入定了。有些修道的人说他不是入定,是在那个定的境界出不了神,在那个身体躯壳里头,因为修成功了,所以出不来,离不开身体。
  另外我还看到过一个学佛的人,据说打坐定力很深,功夫很好,已经坐在那里七八十年,也没有死,也没有出定,他也不会想什么,似乎等于死人差不多。他的背拱起来一块,摸摸那个地方,像脉搏一样在跳动,所以有人说他入定了。不过一般学佛修道内行的人,也晓得他出不了神。你们年轻人怕打坐走火入魔,像这一类的样子才叫做走火入魔!大家看看,自己有没有资格走火入魔!所以说,放心啦!还差得远呢!可是,这也不一定是走火入魔,在那一种情况下,这一个生命的存在,就可以说是‘非有想’‘非无想’的境界。所以说,在人类这个生命的小宇宙里,所有生物的生命现象,人都具备了,只是大家没有回转来分析自己罢了。再根据谭子化书的道理,人可以成仙、成佛、成鬼、成神;人也是可以变化的,一切就看你自己的智慧了。


红福清福

  现在佛告诉须菩提说,世界上‘一切众生之类’,注意这个‘之类’,佛把它归成十二类生命。他说:‘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一个学佛的人,首先要发愿,立一个志愿,救世界上一切众生。因为众生皆在痛苦中,都在烦恼中。有富贵功名的人,有富贵功名的痛苦与烦恼;贫穷及生老病死等,也都是烦恼。讲恋爱有讲恋爱的烦恼,结婚有结婚的烦恼,生孩子有生孩子的烦恼,总之,人生随时都在痛苦与烦恼中。所谓烦恼,比痛苦的状况轻一点,两个名称不同。一个学大乘佛法的人,没有先考虑自己,学佛是要成就,好去帮助众生,救度他们,使他们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绝对快乐清净的境界。这个境界叫什么?就是‘无余涅槃’。
  涅槃是个名称,不要当成端盘子那个盘。涅槃是梵文音,有人翻译成中文叫它寂灭,这样翻译不恰当,后来的人随便使用是不对的。因为寂灭好像很凄凉,只有一个清净,其他什么都没有,灭掉了。‘寂’是清清净净,一点声音都听不到,学佛结果变成学寂灭,那不是很奇怪吗?那人生又何必呢?人生本来够苦了,再去学寂灭,苦上加苦,又不是吃黄连,何必呢!后来又有人翻译成圆寂,圆满的清净。清净本来是好,可是有些人,并不认识清净。
  我经常说,佛法分两种,走出世间是清净,走入世间是红尘。红尘滚滚,这个世界上,都市中,都是红尘。人世间为什么叫做红尘呢?唐朝的首都在西安,交通工具是马车,北方的红土扬起来,半空看见是红颜色的灰尘,所以称为红尘滚滚。现在汽车是排的黑烟,爬到观音山顶上看台北,是黑尘滚滚。
  红尘里的人生,就是功名富贵,普通叫做享洪福。对皇帝用的‘洪福齐天’因为‘洪’字不好意思写,就写个‘鸿’字。其实‘鸿福’这个字不大好,虽然文学境界不错,但有骂人的味道!因为‘鸿’像飞鸟一样飞掉了,那还有什么福啊!这个同音字用的不好,一般人不察觉就用下去了。
  清净的福叫做清福,人生鸿福容易享,但是清福却不然,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人到了晚年,本来可以享这个清福了,但多数人反而觉得痛苦,因为一旦无事可管,他就活不下去了。有许多老朋友到了享清福的时侯,他硬是享死了,他害怕那个寂寞,什么事都没有了,怎么活啊!所以我常告诉青年同学们,一个人先要养成会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体会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这才会看到鸿福是厌烦的。佛经上说,一个学佛的人,你首先观察他有没有发起厌离心,也就是说厌烦世间的鸿福,对鸿福有厌离心,才是走向学佛之路。
  说到这里,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明朝有一个人,每天半夜跪在庭院烧香拜天。这是中国的宗教──拜天,反正佛在天上,神、关公、观世音、耶稣、穆罕默德都在天上。管它西天、东天、南天、北天,都是天,所以他拜天,最划得来,只要一支香,每一个都拜到了。这人拜了三十年,非常诚恳,有一夜感动了一位天神,站在他前面,一身发亮放光。还好,他没有吓倒,这个天神说:你天天夜里拜天,很诚恳,你要求什么快讲,我马上要走。这个人想了一会儿,说:我什么都不求,只想一辈子有饭吃,有衣服穿,不会穷,多几个钱可以一辈子游山玩水,没有病痛,无疾而终。这个天人听了说:哎唷,你求的这个,此乃上界神仙之福;你求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要官做的大,财发的多,都可以答应你,但是上界神仙之清福,我没法子给你。
  要说一个人一生不愁吃,不愁穿,有钱用,世界上好地方都逛遍,谁做得到?地位高了,忙得连听金刚经都没有时间,他那里有这个清福呢?所以,清福最难。由此看来,涅槃翻译成寂灭,虽然包含了清福的道理,但是在表面上看来,一般人不大容易接受。实际上涅槃是个境界,就是涅槃经里提出来的‘常乐我净’的境界。也就是说,你找到了这个地方,永远不生不灭,就是心经上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常乐,永远如此,是一个极乐的世界。那才是‘我’,我们生命真正的‘我’,不是我们这个几十年肉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会变去的我,那个真我才算净土,也就是涅槃的境界。


罗汉的涅槃

  涅槃分两类,‘有余依涅槃’及‘无余依涅槃’。
  罗汉们得道,证得的是有余依涅槃;大阿罗汉入定可以达到八万四千劫之久,现在很难有人相信这种事了。关于此事,让我们回溯到唐朝玄奘法师到印度留学路上的一个传说,但他自己的笔记及大唐西域记里没有记载。当他走过新疆天山以南,到了印度北边,靠近喜马拉雅山的后面一个雪山地方时,天气很冷,到处都是雪,但是有一个山顶上却没有雪,雪下来也不积留。玄奘很奇怪,跑上去看,发现地上有很粗很长的头发。他看了半天,认为这里头可能不是这个劫数的人,也许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的人。结果真的挖出一个很高大的人来,玄奘法师发现那是一个打坐的人,就用引磬在他耳朵边叮叮叮,慢慢的敲。这位先生出定了,他说是释迦牟尼佛之前迦叶佛末法时代的比丘,出家自己自修得定,在这里入定等释迦牟尼佛下世来,好向他请教。玄奘法师告诉他释迦牟尼佛已经涅槃了,他说:那我再等吧!等下一次弥勒菩萨来吧!玄奘法师拖住他的耳朵说:老兄,你慢一点入定,这样不是办法,你等弥勒菩萨再来就是要出定找他,谁来通知你出定呢?他说:这也对呀!玄奘法师说:你有办法出神离开这个身体吗?
  出神并不容易,刚才讲那些修行人,坐了几十年都出不来。玄奘告诉他,自己要到印度取经去,叫他到中国去投胎,将来作自己的弟子。并且告诉他,到了大唐向那个最大的宫殿去投胎当太子,等他回来。于是这个人就出神走了。玄奘二十年后回来,见唐太宗说到此事,要找这个来投胎的太子出家,但查遍后宫,当天没有太子出生,结果发现武将尉迟恭家里那天生了一个侄子。原来那个罗汉来大唐投胎,看见尉迟恭的王府,就错认为皇宫了。唐太宗把尉迟恭找来对他说:我要出家,但当皇帝不能出家,你就让你家那个孩子代表我出家吧!
  玄奘法师想,那个罗汉定力那么高,见面时应该认识我!岂知罗汉、菩萨也有隔阴之迷,投一个胎就迷掉了。对玄奘似曾相识,却搞不清楚。皇帝下命令出家,当然可以,但有三个条件,一车美女服侍他,一车酒肉,一车书。这就是后来玄奘法师的唯识传人──窥基法师的故事,又称三车法师,此说也许是影射的戏论。
  为什么讲这个故事呢?从这个故事我们就会了解,得到了那个清净、一念空的境界,才能够入定;而且连身体都可以忘掉,也可以抗拒气侯的变化,甚至地球的各种物理变化。那个罗汉是有功力的人,一念空掉就入定了。
  但是念空可不是住啊!大家要特别注意,念空不是住,那是假住,住在空上,是不究竟的。玄奘挖出来的这个罗汉,就是住在这个空上,所以叫做有余依涅槃。余什么?习气。因为他的习气没有变,所以转胎一来,功名、富贵、美人、香车,什么都要,这是这个罗汉自己剩余的习气,维摩经上叫做结习未除。
  有些学道学佛的朋友说:老师,你叫我来打坐,学佛,我是很高兴,就是有一个东西丢不下。我说:那你就两打吧!打打牌,打打坐,都可以方便。因为他这个结习未除,也就叫做有多余涅槃。其实我们在座有很多打坐的同学,都入了这个涅槃了,到这里来,法师把木鱼一敲,打坐好好的,念头满空;等到两个鞋子下了楼,赶快找地方去打牌啊,喝酒啊,就是有多余涅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 13: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的涅槃

  有余依涅槃是罗汉境界,不彻底;无余依涅槃是佛境界,是非常彻底的。佛说学佛的人第一个发愿使一切众生都成佛,都能够达到‘我’的成就一样,‘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所以,学佛第一要发愿,大乘佛法如果没有这个愿力,学佛是不会成就的。如果觉得自己很痛苦,又烦恼,没有大乘的愿力,那不是佛法真正的精神;因为这是消极的,逃避的,连罗汉境界都谈不上。佛的愿力,学佛不是为自己,是为一切众生。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

  他说,学佛要这样大的愿力,要度尽一切众生,使他们解脱痛苦与烦恼。痛苦与烦恼是很难解脱的,佛也只告诉我们解脱烦恼与痛苦的方法。解脱是靠自己,不是靠他力。佛不过把他成就的方法告诉我们,你要自己修持才行。
  佛教化救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心里并没有说某一个众生是我度的,绝没有这个观念。这是佛的愿力和胸襟,学佛先要学这个胸襟,就是说虽帮助了千千万万人,心中没有一念认为是自己的功劳。佛的境界谦退到极点,他要度尽了一切的众生,而心胸中没有丝毫教化人、度人之念。所以,佛同其他宗教解释的教主是不同的,佛没有权威性,非常平凡,很平实,只说你的成就是你的努力。
  ‘何以故’?什么理由要如此呢?这是他加重语气。


四相和我的观念

  【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他说,须菩提啊,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我、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该卖卖我的交情才对!这是世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给了,要像‘事如春梦了无痕’一样的忘掉它。如果说故意把它忘掉,那就‘即非菩萨’,因为你还有个故意。天地生万物,天地不占有,不自私。所以我常常说,道乃天下之公道,不属于谁的,告诉你,你拿去吧!
  话又说回来了,既然佛都告诉你了,为什么你不能到达佛的境界呢?
  金刚经中说到四相,相这个字,就是现象,文字上是现象,依照人的思想心理来说就是观念。我们人有一种观念,就是有人相,总是有你、我的观念。我相就是我,人相就是众生相,就是现在学术名称所谓社会人类,在佛学的范围都属于人相,众生相。我相又分两种,一种是人生命的个体,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每个人是不同的个体。一种是属于精神上的,一个学问好的,或者是地位高的,年龄大的,常看他人都是小孩子,幼稚。我现在也常常犯这个毛病,会说你们年轻人懂什么?这是我相,因为觉得‘我’嘛!倚老卖老。
  不错,倚老卖老是我相,但是许多年轻人倚小卖小,那也是我相。更有许多小姐们倚女卖女的,也是我相。许多男孩子也是倚男卖男的:我是小孩,老师请原谅!我说,不要倚小卖小,倚男卖男了。这些都是主观成见,就是精神观念上有个我。所以文章是自己的好,这是我相。本来文章写完了就完了,别人改一下文章,那要命啊!心里受不了……这都是因为心里上的我相,也叫做法我见,这个法就是精神的我见。
  至于众生相,是社会一些人类的范围,前排的人同后排的人,只要一坐下来,人相我相就起来了。感觉前排的人很讨厌,头太高了,坐在我矮子的前面,使我看不见。人相我相一来,众生相就来了,唉!这个环境布置得不大好,管事的人不大对,接着寿者相来了,唉呀!空气不好,有传染病,要短命。
  这个四相是依根的,先由眼根而来,人的烦恼都因这四相而起。鸠摩罗什把它归纳起来叫做四相,玄奘法师的翻译,还加三个,成为七相。鸠摩罗什把后面三个统统归入寿者相。寿者相很严重,我们人都喜欢活得长,你几岁呀?五十八。嘿,我六十了,你比我小两岁。你几岁啊?八十二,你比我大几岁……这都是寿者相!要‘我’活得长,要‘我’健康长寿。每个人来学打坐,乃至在座来学禅的,十个有九个半,甚至十个有五双,都是以寿者相的观念来学打坐的。那么,这与佛法的金刚经就大有出入了!要注意,要去了这四相,完全离开了这四相,才可说是学佛的真正境界。本经的原文,佛说这四相,用现在的话来讲,这四相是人类众生共通的、牢不可破的、顽固的主观观念。要把这个观念破除掉,学佛就差不多了。
  现在佛告诉须菩提,一个学佛的人,先要把心胸愿力放在前头,能够为众生发愿,不为自己,而是为大家去努力。因为要度众生,但又没有度众生的本事,所以要去努力。佛又说,你完成学佛的这个愿望,度完了众生,自己并没有觉得度了什么众生。


三轮体空布施

  这一段,佛学有一个名称,叫做‘三轮体空’。轮者不是车子的轮子。轮是形容词,指三个部分,就是施者,受者,施事,这就是讲布施的重要。金刚经现在开始讲般若了,般若的第一个眷属,就是布施。刚才这一段已经开始要讲布施,先说明三轮体空的道理。
  布施有三种,第一种财施是外物的,像金钱财物等布施,这叫外布施。第二种法施是精神的,如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发,教育家精神生命的奉献等,都是精神的布施,这种属于内布施。第三种是无畏布施,如救苦救难等。不管是那一种布施,施者应该抱持无施的心态,用一种希望他人能够得到益处的心情来贡献,那就是宗教家的精神了。必须要做到施者无此念,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受者也空,施事也空。看到人家可怜应该同情,但是同情就是同情,布施了就没有事了,忘记了谁接受我的布施。做完了以后,‘事如春梦了无痕’,无施者,无受者,也无施事,这才是佛法布施的道理。
  所以佛在这个世界上,以师道当人天的师表,教化一切众生,救度一切众生,度完了,他老人家说:再见,不来了。只是吩咐四个弟子暂时不要死,要‘留形住世’,活着等弥勒菩萨下来。佛的这个精神就是三轮体空的布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 13: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痛苦皆无住

  这里着重的是刚才提到的法布施,因为须菩提问到怎么使心、忘想烦恼降伏下去!怎么样使自己的心宁静,能够永远安详停留的保持住。佛先答覆他:就是这样。因为须菩提不懂,所以佛接着在下章就说了一段理由,说大乘菩萨道的修行方法,也包括精神的生命,应无所住行于布施,任何事情一做便休,无所住。应该无所住行于布施,这个叫修行。你心理的行为随时做到无所住,一切都布施,都丢开了,这是我们普通的话,都丢掉了。禅宗经常用一句话,放下,就是丢掉了。做了好事马上须要丢掉,这是菩萨道;相反的,有痛苦的事情,也是要丢掉。有些人说,好事我可以丢掉,就是痛苦丢不掉啊!
  实际上,好事跟痛苦是一体的两面而已,一个是手背,一个是手心。假使说,好事他能够真丢掉开的话,痛苦来一样可以丢开,所以痛苦也是一个很好的测验。如果一个人碰到烦恼,痛苦,逆境的时侯丢不开,说他碰到好事能丢得开,那是不可能的。
  儒家经常告诫人,不要得意忘形,这是很难做到的。一个人发了财,有了地位,有了年龄,或者有了学问,自然气势就很高,得意就忘形了;所以人做到得意不忘形很难。但是以我的经验还发现另一面,有许多人是失意忘形;这种人可以在功名富贵的时侯,修养蛮好,一到了没得功名富贵玩的时侯,就都完了,都变了;自己觉得自己都矮了,都小了,变成失意忘形。
  所以得意忘形与失意忘形,同样都是没有修养,都是不够的;换句话说,是心有所住。有所住,就被一个东西困住了,你就不能学佛了。真正学佛法,并不是叫你崇拜偶像,并不是叫你迷信,应无所住而行布施,是解脱,是大解脱,一切事情,物来则应,过去不留。等于现在引磬一敲,下楼就是下楼,金刚经还是归金刚经,你还是你,如此应无所住。


转化十二类生

  有一位同学提出来说,很多年前,也曾经听我讲过这一段,除了我前面讲过的,好像还有进一步的道理。其实,所谓进一步的道理就是:这个境界就是有愿力,一个大乘菩萨发愿及菩萨行,应该是救尽天下苍生,而自觉没有做什么救苍生的事情。一个人救人、利人是应该的,假使心中还有利人、救世、度人之念,已经不是菩萨道了。这是指外面行愿方面的。内心修持更须这样。我们自己学佛是求戒定慧的究竟,可是大家在修持方面,或者在静坐方面,都是在着相。
  譬如许多人为了身体的健康,学各种的方法,打坐、守窍、修气脉转动,实际上,已经都落入寿者相了;接着我相、人相、众生相也都跟着而来,学佛的成就当然不会大了。又如修净土念佛的朋友们,假使念一句佛号,观念里头或下意识中,附带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情况,那也不能得到究竟的成就。举凡这些,都是要修行人自己细心检查心念才会发现。
  关于卵生、湿生、化生、胎生等,我们上一次也分析过,人的生命里头,本身内在就具备有这十二类生。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几十年,或者一百年,大部分时间并不是为自己活着的。我们仔细分析一个人,活着为了面子、为了漂亮,人生时常是作给人家看,或者作给儿女看的。
  当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父母盯得很紧,他生气了,因为他是个独子,他告诉父母:你少盯一点好不好,否则我不给你念书了。这个话也对啊!现在的青年考联考,好像都是为了父母,为社会,为家庭。人是很可怜的,活了一辈子,一天吃三碗饭,只有十分之三是为自己生命所需而吃,其余大部分是供养自己身体中的卵生、湿生、化生吃的。肠子里有蛔虫,身体中有各种细菌,所以宇宙中所有的一切众生,及各种的现像,在我们人体的内部都统统有了。所以说,人体是个小宇宙,左眼是太阳,是阳;右眼是月亮,是阴;我们身上的大小肠,就是身体中的江河、海洋,西游记叫它是无底洞,吃下去漏出来,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又如身体上有骨骼的地方就是山崖、岩石;人体内部又有各种的生命,每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命,包括精虫卵脏等等,这些都与禅定有关。
  真正的修持,得定者初禅念住,杂念妄想没有了。二禅气住,所谓打通气脉,外表呼吸停掉了。三禅脉住,脉搏不跳动了,连心脏跳动都非常缓慢。四禅才是舍念清净,整个的身心丢开了,没有感受。但是要想达到气住脉停的定境,必须先把自己身体上卵生、湿生、胎生、化生等十二种类,整个变化了才行,就是儒家所讲的变化气质。假使我们这个色身没有转化而想修持得定是决不可能的。
  所以这位同学别着我讲这一面,认为我还留了一手,实际上这一面是讲实际功夫,几乎没有人相信。普通金刚经这一段讲过去就算了,现在既然有人指出来,已经留不住了,这一手也要露一露,大概就是这样,这是补充第三分。


说三十二品偈颂

  另外有人提出来,说我曾写过金刚经三十二品的偈颂,本来我不想讲,因为这是四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峨嵋山上闭关,不要说人看不到一个,鬼影子也看不到一个。尤其到了秋后大雪封山,连猴子都爬不上了,人要下山很容易,就是西方人的滑雪,弄两根大棍,屁股上包一些树皮,随便这么一溜就下来,一泻千里。要想上去啊!只好等明年春天了。有一天晚上没事,藏经中抽出金刚经来看,也不晓得着了什么道,一下子高兴起来,又感动万分,不由自主的,一夜之间把金刚经的三十二品,作了三十二个偈子,说明这个道理。后来下山以后有人传出来了,不过到了台湾连原稿也掉了,因为我平常的习惯,自己作的东西随手就忘了。这一点虽是坏处,但也是好处,就是可以修道,过了就丢,所以说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一切都把它空掉了。另外我也不太记这些东西,也是懒得介绍这些东西。譬如在大学上课,很多同学问我:老师你有什么著作?我也搞不清楚我有什么著作!也没有观念去推销。现在同学们提起来这个偈子,就顺便说一下。不过我那个三十二首偈子,比你们联考作得快,三十二品的意义,一夜之间把它用禅与佛的道理说完了。第一首偈子法会因由分,大概是这样子:


第一品偈颂

  缁衣换却冕旒轻  托钵千家汗漫行
  何事劳生终草草  蒲团洗尽旅途情

  ‘缁衣换却冕旒轻’,缁衣就是和尚们穿的衣服,印度的规矩,出家人穿染色的衣服,高尚平民穿白的衣服。所以现在我们写信给出家人时,下面往往自称白衣某某,表示自己是白衣居士。出家人的衣服染了颜色,就称缁衣,就是说释迦牟尼佛出家了,穿了一件和尚衣。皇帝带的那个皇冠是冕旒,中国人戴的称天冠,前面还挂些珠子之类。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皇帝不当了,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能够丢掉帝王富贵,能够放得下一切,才够资格学佛。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皇帝的那个皇冠,随便把它甩掉。
  ‘托钵千家汗漫行’,然后以释迦牟尼佛的身分,还出来化缘呢!不管穷人家里,什么人家里都去化缘。
  ‘何事劳生终草草’,我们人生为什么劳劳碌碌,佛学名辞叫做劳生,一辈子在劳苦中。忙忙碌碌一辈子,最后莫名其妙的来,莫名其妙的就走了,所以是何事劳生终草草。
  ‘蒲团洗尽旅途情’,旅途是人的一生,看来人生没有别的好事,只有蒲团一个,两腿一盘,万念皆空最好。
  这是法会因由当时作的第一首偈子,当然这个文字,我自己也看不上,不过有时侯想想,现在叫我再作,一夜之间还作不出来,人生就是那么怪。


第二品偈颂

  第二首是善现起请分。善现就是须菩提,须菩提起来问问题,佛答覆他,善护念。善护念是个要点,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就是这样定住,就是这样把烦恼降服下去。

  万象都缘一念波  护心那用修多罗
  岩中宴坐已多事  况起多余问什么

  ‘万象都缘一念波’,人生的烦恼和一切痛苦,就是一念,没有第二念,千千万万不同的现象,就是一念动了。像大海水,平水无波忽起一个波浪,一点动,千万点烦恼就跟着来了,所以说万象都缘一念波。
  ‘护心那用修多罗’,佛不是告诉他善护念吗?真正的善护念何必用佛经呢?修多罗就是佛经,梵文名称就是素怛览。真正悟了道的人,不看佛经也一样此心平静,所以说护心那用修多罗。
  第三句,先要说明一个典故。须菩提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佛经上记载,有一天他跑到一个崖洞里宴坐。什么是宴坐呢?注意啊!大家要学打坐的注意啊!尤其是老同学们!不依身、不依心,不观这个身心,不依亦不依,这个样子才叫宴坐,也就是打坐。你看我们大家坐在那里,又听呼吸,又练腿,又练气功,统统在身上搞。不然就搞念头,像水上按葫芦一样,这边这个扑隆咚才按下去,那边那个又浮上来;这边念头冒上来一个,那边又来一个。真正的入定是不依身,也不依心,但是‘不依’是个空的境界,还是不对,所以不依亦不依,这才叫做宴坐。
  须菩提有一天在岩中宴坐,什么都没有,忽然空中天女散花供养,天花掉了下来,大概须菩提正好张开心眼吧!不然怎么知道天花掉下来呢!须菩提就问,哪一个在散花供养?空中有个声音说:是我呀,我是天人,天神。因为尊者在此说法,所以我空中散花供养。须菩提说:我没有说法啊!这个天人说:善哉!善哉!尊者以不说而说,我们以不听而听,因此,我们要供养。这是说到须菩提的一段故事。
  ‘岩中宴坐已多事’,你那个打坐入定已经很多事了,道就在这里,菩提就在这里,打坐不打坐,都在菩提中,你在那里打坐装模作样已经够多事了。
  ‘况起多余问什么’!这一下又来问金刚经,佛啊!如何住啊?如何降伏其心?这就是禅的道理,当下可以了解了,大家当下都可以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了。


第三品偈颂

  第三分叫做大乘正宗分,就是刚才讲的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入无余依涅槃而灭度之。

  四相初生四象殊  羲皇以上一无无
  剧怜多少修途客  寿我迷人犹讳愚

  ‘四相初生四象殊’,我们大家都知道,佛家有四相,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等于易经的四象,易经也讲四象,老阴、老阳、少阴、少阳,四象。拿空间来讲,东南西北也是四象。人生统统被现象所困,四相初生的这个四相,同易经的四象就有差别,一念一动,外境界就有差别了。
  ‘羲皇以上一无无’,我们中国文化开始的时候,伏羲画八卦,一画开天地。当这个一还没有画动以前,天地没有,宇宙还是空的,伏羲画卦以后,天地开辟了。羲皇以上是讲形而上道,万法本来空的,既是空就不必去用功夫求了。我们现在很可怜,大家学佛拚命去求空,这岂不是背道而驰吗?既然空,你求得到吗?能求到的就不是空了。所以说羲皇以上一无无,什么都没有。
  ‘剧怜多少修途客’,剧怜,是最可怜,多少在修行路上走的这些人,都在求寿者相,多活几年,修个果位,都在四相里头滚,自己还以为是在修道。
  ‘寿我迷人犹讳愚’,自己在四相里头滚,自欺欺人,还以为高明得很,别人都不行,看不通,只有自己看通了。其实,自己那么笨,还忌讳自己的愚蠢,自认为最聪明在修行学佛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4 23: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哥 弟弟说好了每天都来看你

今天

是你远行的第七天


在这个冬日的早上

居然下起了小雨

天气暖和的像是到了春天


夜幕降临

弟弟到路边给你烧纸祭奠

对哥哥的思念渐渐的淡了

怀念 在烟火中升腾

哥哥 安息吧

弟弟忘不了在你坟前许下的誓言


我知道在冥冥中

有一双眼睛在关注着我 呵护着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4 23: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第一等和次等

  昭明太子的标题叫做妙行无住分。妙行无住的行不是走路,是讲修行,妙行修佛法的意思。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这就是我们上一次讲的布施,也是内在的用功。大致上布施分内布施、外布施。我们中国禅宗后来流行一句话──放下,这个话就是布施,一切丢开。人生最难的就是丢开,真丢开了就是真放下,放下就是内布施。作到了内布施就可以成就,就可以成道。这里佛告诉须菩提内布施的法门,复次,白话文就是其次的,次一等的告诉你。第一等的,佛怎么说我们还记得吧?须菩提问如何住?如何降服其心?佛就告诉他,就是这样住,就是这样降服其心。等于没有说,这是第一义。
  第一义很难懂,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唐僧取经,唐僧到了西天,见到了佛,佛就把大徒弟迦叶尊者找来,说他们从东方震旦中国来的,很辛苦啦,功德圆满,你把书库打开,把最上等的佛经给他们带回去。当唐僧带领三个徒弟到图书馆门口取经的时候,守门的说:拿红包来。孙悟空气得拿起棍子就想打。唐僧说:你不要动粗了,这是最后一步,不然我们那么辛苦,不是白费了吗?我们没有钱却有一件袈裟,拿到当铺里当了,给他红包。孙悟空又气又骂的,迦叶尊者很难为情,所以庙子里塑的迦叶尊者,都是歪着脖子缩着头。其实西游记只是小说,最后拿到了经典到了山门口,孙悟空跟师父吵,说那个老和尚靠不住,还要我们红包,要把经打开看看,结果发现佛经上一个字都没有,只是白纸。孙悟空立刻大吵大闹,被佛听见了,就叫迦叶尊者来问,迦叶尊者说:你老人家吩咐,给他们最上品的经嘛!我就拿最上等的给他们。佛说:唉呀!那些众生不懂啦!没有文字的经他们看不懂,你还是拿有字的给他换一下,拿那个差一点的。所以复次是差一点的,有字的经。真正的经典啊,一个字都不须要,本来空嘛!应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这个是第一义,就是一张白纸。既然第一等的不懂,现在复次只好讲差一点的。


无所住

  佛告诉须菩提:我告诉你,一个真正修行的人怎么修?‘菩萨于法应无所住’,就是这一句话。
  此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如果你此心随时在空的境界上,那已经错了,因为你住在空上;如说此心住在光明上,或住在气脉上,都错了,因为那不是无所住。
  ‘应无所住,行于布施’,什么叫修行?念念皆空,随时丢,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就算做了一件好事,做完了就没有了,心中不存。连好事都不存在心中,坏事当然不会去做了,处处行于布施,随时随地无所住。
  譬如今天,有人批评你,骂你两句,你气得三天都睡不着觉,那你早住在那个气上。今天有一个人瞪你一眼,害你夜里失眠,你早住在人家那个眼睛上了。任何境界都无所住,我们看这一边,那一边就如梦一样过去了,没有了;回头看另一边,这一边做梦一样就过去了。但是我们作不到无所住,我们永远放不下,小狗没有喂啦!老爷没有回来啦……这一切都不要去管它,无所住行于布施,布施就是统统放下。下面告诉我们所谓不住色的布施。


不住色

  什么是色?色法在佛学里,分为有表色、无表色、极微色、极迥色。
  ‘有表色’指世界上的光色,青、黄、蓝、白、黑,以及长、短、高、矮等,是可以表示出来的。就连我们地、水、火、风,物质世界的东西,包括我们肉体,都可以表示出来。
  ‘无表色’是属于精神方面的,是抽象的,没有办法表示。譬如说,我们大家都晓得原子能,那个能是什么东西?老实讲,除了正式学物理、科学的以外,一般人并不清楚。能的本身是空的,因为空,它的能力无比的大,甚至最后在科学仪器上都看不出来,只知道是这么一个东西,但却是无法表达的,称为无表色。
  ‘极微色’,等于现在讲原子、核子,微小到几乎看不见的程度,经由科学仪器还可以看得出来,故称为极微色。
  ‘极迥色’,远大的很,延伸到银河系统那一边的,包括了整个宇宙中间的这一些东西,称之为极迥色。
  这些就是色法,简单的说,色就是地、水、火、风四大,也就是我们这个身体。所
  谓‘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物件的观念。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学佛的人帮助人、救助人,应该不觉得有物件,有物件的观念要丢掉,不要留一念在心中。
  布施善行的福德,叫做人天福德,是小果报,并不是学佛的大福报。福德跟功德大有差别,金刚经专讲福德,重点在福德,不在功德。什么是人生最大的福德?悟道,成道。智慧是人生最大的福报,所谓智慧的成就,指的并不是普通的知识。
  再说我们在身上做功夫,闭着眼睛坐在那里,心里念佛也好、参禅也好、念咒子也好,都在那里住色布施。嘴里说要放下,放下,结果什么都放不下,两个腿在那里发麻,受不了。为什么两腿发麻受不了?因为他住在色法上,念头住在色身上。如果念头不住在色身上,感觉就可以空掉,感觉空了,两腿两脚发麻你也不会感觉了。所以一切众生都在住色修持,而菩萨所谓‘不住色布施’,是不住于这个色身上面,一切都放下,身体也放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4 23: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住声香味

  ‘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有些同学们,用功好一点时,听到念佛念咒的声音,然后自己觉得得道了,最后道没有得,得了个神经。真的,好几个就是那么就走了,走到阴国去了,因为他不懂不住声的道理。有些人打坐,在座好多同学都有经验,坐得好的时候,突然一阵檀香味来了,其实并无檀香味,可是他的确闻到了。香味那里来的?是你内在定境到了极点,人体内部清净光明就会发出香味来。实际上每个人都不臭的,真的健康的人,口液口水也都不臭的,只有另外一股人味;像西游记上说的,一闻就知道这里有人味,妖怪非要吃不可了。也像我们到猪栏一闻,就知道那里有猪味,狗窝里一闻,就知道那里有狗味。那些神仙到我们这个楼上一闻,唉呀!都是人味,受不了。
  这个经验我也有过,在高山顶上住了三年,一下来离都市还有五六里,就受不了那个人味了。其实我也是人啊!只因为在那个山顶,四顾无人的地方住惯了,下来以后觉得人味扑鼻,受不了,要隔很久很久才能习惯。学医学的就晓得,人体内部并不脏,但是身体内部的东西,一接触到外面的空气,与细菌一碰,马上就有味道了。当我们坐得好,内部发出一种香的时候,如果自认功德无量,闻到菩萨的香味,那你就住香了,那就不对!要应无所住,赶快放下。


内触妙乐的菩萨

  ‘香味触’这个触很重要,尤其在座有些用功的朋友,真坐得好的时候,不愿下坐。你们初学的两腿发麻难过,坐得好的人,功夫够了,两个腿发舒服快乐,快乐得你决不愿意把腿放下来。这叫菩萨内触妙乐,身体内在奇妙的接触到从未有过的快乐。菩萨的戒律,不准入这种定,因为耽着这种禅定,就不肯去度众生了!谁都愿意享受内触妙乐,哪个人还愿意跑来站在这里讲课啊!所以说,菩萨境界是内触妙乐,触是身体的感受,但是一个真正学大乘佛法的人,是不应该住于内触妙乐的境界,是要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法’是意识境界,是属于观念、思想、精神方面。如果你心里还有个空空洞洞清清净净,就已经落在法上。所以说,把身体外面的一切丢完空完了,再把意识方面的也丢下了,这才叫做学佛,也就是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佛说要这个样子才对。
  讲到这里,佛又叫了一声,须菩提呀!我告诉你呀!你看这个老人家对弟子多亲切,他意思是说孩子啊,下面我再给你讲。


雁过长空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该是这个样子来布施来修行,应该不住相,一切现象不留,心中若留一点现象,已经不是学佛的境界了。我们拿中国的文学形容它,就是:‘风来竹面,雁过长空’。等于风吹过竹林子,竹林子煞……一阵响风过了,风绝对不停留在那个树叶子上,风早过去了;修行人的胸襟应该也是这样。又像天上的飞鸟,鸟在空中飞,是绝对不留一点痕迹的,雁过长空,飞过去了就飞过去了。修行要有胸襟,要有这个境界,这叫做内布施,苏东坡有一首名诗,也是由佛学里头来的: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雪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他说人生一辈子像什么?像下雪天那个鸟,在雪地上站了一下,留一个爪印,飞走了以后,雪又下来,把那个印子又盖住了。雪上偶然留一个爪印,那个鸟一飞了以后,早把东南西北一起跑掉了,那个爪印啊也就不留了。
  人生一辈子说要成家立业,子子孙孙,等到你两眼一闭,两手一张,鸿飞那复计东西啊?什么都没有了。这是苏东坡的名句,也就是风来竹面,雁过长空的道理,就是说菩萨应不住于相。
  年轻的同学要特别注意啊!最近我发现年轻的同学特别喜欢学佛修道,我都有些担心,我常常跟年轻的同学们谈,你年纪轻轻,学这个干什么?我这个话你不要难过,这有两重意义。首先世界上什么都容易学,唯有学佛是最难最难的事;第二重意义啊,人生画虎不成反类犬,老虎没有画成反画成了狗,学佛学不成,我不晓得你变成什么!所以啊,希望先把做人的道理完成,再来搞这个学佛的事。但是既然要学佛了,千万要注意不住于相四个字;一住相,什么都学不成了。


功德和福德

  刚才讲到不住于相这个重点,下面佛又说了:‘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这里突然冒出福德二字,他说假使一个修大乘菩萨的人,能够不住相布施,那么他的福德有不可思量的大。福德不是功德啊!功德是积功累德,是功夫时间慢慢一点一点的累积起来的。就像我们一件工程,一天一点累积起来就是功,功力到了所得的结果,就是德。
  福德是不同的,上次也讲过。福德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世间的福德,文学上称鸿福,是世间法;另一种是所谓清福,出世间法。清福比鸿福还难,所以人要享清福更难。可是一般世间上的人,到了晚年可以享清福时,他反而怕寂寞怕冷清了,此所谓蛮可怜的!这是着相的关系,因为有人相我相的原故所造成。看到孩子们长大出国了,一个人对着电视,或者俩夫妻坐在那里,变成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其实那个清净境界是最好的时候,结果因为住相,把世间各种会变的现象抓得太牢,认为是真,等现象变时,他认为什么都不对了。一般同学跟着我做事常常说:‘我看最可怜的是老师’,我说对啊,我想得到一秒钟的清净,都求不到很可怜的,求一分钟的清福都没有。可是人真到了享清福的时候,往往不知道那是真正的福报来了。事实上,平安无事,清清净净,就是究竟的福报。
  如果问人世间什么福最大?答案当然是成佛啦!超凡入圣。靠什么才能达到超凡入圣呢?智慧的成就不是功德的成就;更不是迷信,要一切都放下了,你才能够达到智慧的成就。所以佛告诉须菩提,假使能够不住相布施,这个人的福德不可思量,这个福报太大了,大到想像不到的程度。不可以思,不可以思想它,不可量,量就是量一下看,一次两次,一丈两丈,一斗两斗,所以叫作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须菩提啊,你的意思怎么说呢?东方虚空,一直向东方走,这个太空有多大?你可不可以测量得出来?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四个字两句话,这是须菩提答覆佛说的。‘不也。’古文就念否,不念不也。现在人念成不也。现在很多话与我们文化不合,涨价的涨字,现在人说成膨胀的胀,说起来道理也通啦!涨价当然就是膨胀起来,潮水上涨,不是潮水上胀,不过现在的国语没有办法,我们只好照现在的国语说。他答覆佛的问话是说:不可以,世尊。由这里向东方走,整个的太空有多大,人是没有办法测量的。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南西北方是三方,加上他讲过的东方,东南西北叫四维,四维以外还有上下。佛问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随便向那一方,整个的太空有多大?你能不能量得到?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他说这是不可能的。如果用我们中文来说就很简单:‘六合虚空,可思量不?’东南西北上下叫做六合,‘六合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一句话就完了嘛!可是印度话分两句,两句还是鸠摩罗什法师简化的翻译,如照老式翻译就是‘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于意云何。南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于意云何。西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六百卷的大般若经就是那么说下去的。所以看大般若经六百卷,那真是我的菩萨我的妈呀!但是金刚经被鸠摩罗什浓缩一下,构成了另外一种文学味道。
  可是你不要忘记了,这里为什么先提东方虚空?这里为什么不像阿弥陀经先提西方呢?药师经、金刚经都是先提东方,讲密宗的即身成就法先提北方,讲大光明法只提南方不提北方。所以学佛研究佛法,这些都是问题,不要老是写些五阴啦,十八界啦,十八空啦,那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翻来覆去就是这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4 23: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佛西方佛

  东方是所谓生气方,所以要求长生、长寿,就要念东方琉璃光世界药师如来。药师佛是东方世界的佛国,西方世界是讲归宿的,东方世界是谈生法的,生生不已,所以东方文化也是生生不已!显教的经典包含了很多秘密的道理,要大家去参究。你们要学禅宗参话头,这些都是话头,话头都在经典上。如果你以为自己已懂了,光以为东南西北,很简单,为什么不南东北西呀?这里为什么先提出来东方?先讲了东方,再讲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反而落在最后,什么理由?这其中要发挥起来,就牵涉得很多了,同我们修持的道理都有关系。
  我们大家要学佛修持,先要有东方的生机,生命之机,气脉发动,色身转变,才能得定,才能得到妙乐。代表这个的符号,在方位上是东方,是所谓生气方,像太阳一样,从东方上来。
  为什么念阿弥陀经要念西方?日落西山,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所以赶快打主意,回家吧!念念西方。这些并不是偶然的说一说,佛学里头,这些地方都有道理。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这是佛严重的吩咐,他又告诉须菩提,一个学佛的人,要能够做到无相布施,一切相不住。为什么人要布施、要慈悲呢?拿中国古文来讲,就是‘义所当为’四个字,人生就应该这样作。利人、助人、慈悲,这样不住相的布施,他所得的福德果报,大得像虚空一样不可思量。须菩提啊,你要记住啊!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该如我所教你的,无所住去用心修行,那才是真修行。有些人一天到晚愁眉苦脸,住在愁眉苦脸的当然不对,一天到晚在散漫无所归的也不对,不空也不对,要一切无所住,物来则应,过去不留,这是大乘菩萨般若道的修法。
  所以禅宗五祖教六祖先看金刚经,就是走的这个法门,一切无所住,这就是大乘佛法最基础的修法,也是最究竟的。可是有一点,大家要注意,我们看金刚经讲般若,常常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认为金刚经是谈空。金刚经没有一句谈到空,他只拿虚空来作比方,大家认为金刚经讲空法是一个错误。金刚经只告诉你无所住!无所住并不是空啊!无所住,如行云流水,你看那个流水在流,永远不停留的过去了,但是又有来的,而一切是无所住,并没有叫你空啊!这一点青年同学要特别注意。
  在第四品中,佛告诉我们一个修行的方法,认识真正佛法,无所住而不是放下,‘菩萨但应如所教住’,就是这样去修。第二个要点告诉我们,真修到无所住,就是福德成就。
  我们晓得做生意要有三种资本,一种是开设的资金,二是货卖出去货款未收回时,还要占一笔资金,第三笔是周转金。学佛只要两笔资本就够了,比做生意划得来。那两笔资本呢?就是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资粮就是资本,所以我们中国传统给朋友写匾额,写一个──福慧双修。慧就是智慧,所以福慧双修就是佛境界。有些人有福报,又有钱又有富贵功名,但却没有智慧;有些人智慧很高,穷得要死,世间福报不好,也没得办法。佛境界就是福德与智慧都圆满,这叫作福慧双修,智慧资粮圆满了,福德资粮圆满了,就成佛。所以大家念经的时候,念到皈依佛两足尊,就是这个两足──智慧具足,福德具足。金刚经告诉你,真正的福德要怎样修呢?就是不住相布施。


阿育王的沙子

  佛经上记载了一个故事,佛过世百年后,印度有一个有名的阿育王,年轻的时候不信佛,中年以后开始信佛。他一生修了八万四千个佛塔,其中有一个塔,唐朝以后飞到中国来了,不晓得因为地震还是其他道理,这个塔悬空飞过来,落到浙江宁波的阿育王寺,这个塔里边是佛当时本身真的舍利子,所以这个庙子本身也称阿育王寺。亚历山大东征打到印度时,碰到了阿育王,把他打回去,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
  阿育王的时候,有一位尊者优婆,是大阿罗汉,与阿育王两人是好朋友。你们翻开阿育王传,佛出来托钵化缘,遇到两个小孩在路上玩泥巴,忽然看到了佛,非常恭敬,又见佛手里端一个钵;这时,一个孩子手里正抓一把沙子,就说:这个供养你!佛说:善哉!善哉!另外一个也最至诚的随喜了。于是佛就预言了,百年以后,以此功德,一个当治世的帝王,一个当辅相。阿育王就是那个供养沙子的小孩,他有供养佛的好因缘,可是他供养的是沙子,所以一生患皮肤病,皮肤发养。
  历史上这种人很多,我们清朝末期中兴名将曾国藩,功盖一时,也是一辈子皮肤病。相传曾国藩是大蟒蛇变的,皮肤养抓得一片片掉下来。阿育王一生也吃这个苦头,这个印度一代的名王,非常爱布施,盖庙子、救济穷人、救济社会,结果把国库的钱快布施光了。最后当他躺在病床上,还要布施,左右的大臣去告诉太子,你不能再让他布施了,等你接位的时候,国库里一毛钱都没有,怎么办?所以大家就把他的布施命令封锁了不能下达。他知道之后心里很难过,自己躺在病床也没有办法。有一天吃一个梨子,他把自己儿子等都找来说:我问你们,今天世界上,谁的威权最大?太子和首相都跪下来说:当今世上当然是大王你的威权最大了。阿育王说:耶!耶!你不要欺骗人,我是很有威权,我的威权现在只能达到半个梨子,我现在叫你们布施也做不到,这半个梨子我不吃了,你把它送到那个庙上去供养。他这么一讲,大臣没有办法,就用金盘子去接那半个梨子,这时那个尊者在庙子里就知道了,打钟打鼓,全体集合,披袈裟到山门口,迎接阿育王最后一次布施。
  这位尊者接到阿育王的半个梨子,向大家宣布这是阿育王最后一次布施,没有办法每个人都分到,就用最大的大锅煮稀饭,把这个梨子丢进去,大家都跟他结缘。等到阿育王一死,这位尊者说也要走了,就圆寂了。
  历史上这些故事很多,就像道家北派丘长春一样,成吉思汗一死,丘长春告诉徒弟们说要洗澡,跳近水池洗完了以后说,我那个朋友走了,我也要走,意思是成吉思汗死了,他也要死了。
  这是讲到福德,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阿育王那一下的布施,小孩子拿的沙子,不住相的布施,的确是无心的;如果说我们大家学学阿育王,明天拿点东西到佛前供供,来生也得一个治世圣王,办得到吗?办不到!因为你是有心,是住相。小孩子拿着沙子,他看那个沙子就像黄金一样,一念的诚意供养,所以叫做不住相布施。


周利盘陀伽的扫帚

  还有个佛经上提到的周利盘陀伽的故事。佛在世时他也跟着学佛,笨得无比,岂止金刚经不会念,连个阿弥陀佛都不会念,佛最后就叫他念‘扫帚’两个字。他念了‘扫’,忘了‘帚’,念了‘帚’,忘了‘扫’,学了好多年才会念。可是后来他的神通最大,还救了几次佛的命。一次佛被外道加害,魔王把山压过来,周利盘陀伽在后面一指,就把山推开了。那个气功真算到家,有大神通,就是念扫帚念出来的。
  佛经里讲到他也有一段因缘,当他要到佛那里出家时,年纪已经很大了,我们这些师兄阿难呀,须菩提呀,舍利子呀,都挡住不准。他就在山门外面大吵,佛在里边打坐听到了,出来问大家,为什么不让他出家!这些大弟子们都有些神通,说观察过这个人,五百生以来都没有跟佛结过缘,因此无缘出家。佛就骂他们了:你们啊,就只晓得当罗汉,神通只通到五百生,五百生以前他是什么你们知道吗?五百生以前那一生他是一条狗,与我有缘。它跑到一个地方吃大便,那个茅厕叫做吊足楼,你们在这里很少看到,在大陆高山上住,那个茅厕上面有人大便,大便一落一丈掉到茅厕底。所以古人有两句诗:‘板狭尿流急,坑深粪落迟。’大便要很久才落到底。这个是挖苦古代专门读书做对子的人,连茅厕也做成对子。那只狗到这种地方吃大便,上面大便掉下来,正好掉到它尾巴上。那只狗吓得掉头就跑,一边跑看到一个古塔,是个有道罗汉的墓,狗看到这个古塔就要翘尾巴屙尿,尾巴一甩就把大便甩到这个罗汉的坟堆上面去了。佛说:他啊,当时就是以这个大便供养我,所以跟我结了缘。那个塔,就是那一生修到独觉佛的骨灰塔。
  想想看,那不偶然啊!狗吃大便等于我们吃红烧肉一样的香,那是它的粮食。它以最好的粮食,尾巴一甩上去,无心的,不住相的,因此啊,它是福德无量。佛说:以此因缘,所以他可以出家。
  这位老头子跟佛出家以后,都做苦工,佛也教他修持,太笨了,都没有办法教会他,稍微多两句,他就忘了。佛只好叫他去扫地!教他一边扫,一边念‘扫帚’,搞了好几年,他才记住了扫帚,后来他也悟了道。
  修行就像扫帚一样,心里头杂念都要扫掉,无住相布施,所以无住相这一句话就是扫帚,你心里头什么妄念都要扫掉。如此修持,就是如所教住,心中随时随地都达到空其念,不住相而住,这才是真学佛。这是第四品,妙行无住分,我给它的偈子做结论:

第四品偈颂

  形役心劳尘役人  浮生碌碌一心身
  繁华过眼春风歇  来往双丸无住轮

  这一首偈子,也就是说明修行的原理,真正修大乘的妙行,就是这样子。
  ‘形役心劳尘役人’,我们这个身体就是形,我们这个身体活着很可怜,大家读过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吧!讲人生心为形役。我们人都做了身体的奴役,冷起来要穿,热起来要脱,饿了要吃,吃饱了要吃泻药,一天到晚为身体忙。外境界的尘劳指挥我们,我们成为外境物质世界的奴隶。
  ‘浮生碌碌一心身’,中国文学讲我们这个人生,又叫做浮生,水面上的一滴油一样浮在那里,等一下散掉就没有我了,水还是水,所以人生如浮萍一样飘浮在那里。一天忙忙碌碌,就是为了这个身体,为了一个思想、一点念头在忙碌,自己骗自己。
  ‘繁华过眼春风歇’,功名富贵呀,儿孙满堂呀,五代同堂呀,好像热闹得很,等于春天到,满院百花盛开。年轻到中年这一段,唉呀,前途无量,后途无穷,觉得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尤其站在十二层楼,国宾饭店,或者中央饭店那个旋转厅一看,台北市我最大,就是那个样子。这些繁华景相,几十年眼睛一眨就过了。春天没有了,百花也掉了,什么都不属于我了,只有什么呢?
  ‘来往双丸无住轮’,两个弹子,一个太阳,一个月亮,永远在转。我们死了以后,太阳月亮照样的转下去,这个宇宙照样的是无量虚空,决不因为我们死了就没有了。所以有许多老年人感叹,唉呀,不得了啦!现在年轻人真不成话。我说:我以前跟你想法一样,现在我搞通了,你不要看到年轻人乱七八糟,我跟你老兄死了以后,太阳还是照样从东边出来,西边下去,他们乱七八糟的历史啊,也是很繁华的过下去,决不会因为你我死了以后,历史改变了形态。所以人生要把这个道理看通,太阳、月亮,它永远不断的在转,因为它无住,不停留嘛!太阳、月亮有一秒钟停留不转的话,这个世界整个没有了。
  所以,我们要知道此心此念,怎样叫做无住,并不是叫你求空,你定在一个空上,早就有所住了。金刚经并没有告诉你是空啊!如果解释说金刚经告诉我是空的,那你完全错解了金刚经。第四分我给它的偈子是如此,我这些话也是随便说着玩玩的啊!你不要信以为真,如果你信以为真,那你就有所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5 00: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节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5 02: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汝同思念,阿密乃,安拉呼,阿密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5 09: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的兄弟  

兄弟是位阿訇吧

reader失敬了

愿真主保佑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5 22: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5 22: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蝶舞千年  zt



    挣破庄周梦,双翅舞东风,携三百座名园之梅香梨蕊于案头,残桓陋室,陪你暮暮朝朝。

破茧而出,扶摇青云,邀九万里长天之清风明月入室,黄灯古卷,伴你浅吟低唱。


  楚辞之雅韵、唐诗之铿锵、宋词之音律、元曲之随众。生生世世,我舞动于竹笺、丝帛之

间。陪过你囊萤映雪、陪过你打马玉街。相守过清贫、相约过华贵。


  曾经痛饮狂歌,松下听琴、月色听箫、涧边听瀑布、山林听梵音;曾经散淡疏狂,山之

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徜徉辗转,得之我幸。


  木石前盟,《上邪》的誓言掷地有声;泪别红楼,《长恨歌》的旋律三日绕梁。来来去去

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我能感觉到泪流经脸腮的痕迹,我能感觉相思悬于双翅的重压。春风如酒,曾与渊明同

醉;夏风如茗,曾与东坡共饮;秋风如烟,为你春华秋实半生暖;冬风如姜芥,为你踏雪寻梅

一室香。


  化蝶,在你的记忆里舞过了千年,一盏淡酒,缱绻三生深情;化蝶,在我的记忆里梦过了

千年,半杯清茶,了却前尘宿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5 22: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化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5 22: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I Believe I Can Fly



I used to think that I could not go on

And life was nothing but an awful song

But now I know the meaning of true love

I'm leaning on the everlasting arms

If I can see it, then I can do it

If I just believe it, there's nothing to it

I believe I can fly

I believe I can touch the sky

I think about it every night and day

Spread my wings and fly away

I believe I can soar

I see me running through that open door

I believe I can fly

See I was on the verge of breaking down

Sometimes silence can seem so loud

There are miracles in life I must achieve

But first I know it starts inside of me

If I can see it, then I can be it

If I just believe it, there's nothing to it

I believe in me

If I can see it, then I can do it

If I just believe it, there's nothing to it

If I just spread my wings

I can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5 22: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7 07: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哥 弟弟来接你了

快过年了 回来吧

全家一起吃个团圆饭

大家都很想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7 07: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2月7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秦岭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2-7 13: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ADER兄弟,我平时不正经,出了这事却无语,敬酒一杯给你大哥。送兄弟你一句话,男儿当自强!不哭!~唉,以前开兄弟你的玩笑,对不住你了!~以后不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12 16: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等烂帖也被评分,可恶。版主应当坚持公平,不能因为是朋友就随便加分吧。我看见好几个READER君的烂帖子被加了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8 06:58 , Processed in 0.189812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