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 国际不再恐同日
国际不再恐同日IDAHO (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正日为5月17日,由Louis-George Tin先生倡议,并得到国际同性恋组织ILGA (International Lesbian and Gay Association) 支持,唤醒世人关注对同性恋的恐惧。
国际不再恐同日源于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 (WHO) 将 「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IDAHO亦关注对于跨性别、双性恋及不同性小众人士受到的不公平对待。
2005年,「第一届国际反恐惧同性恋日」香港区游行于5月16日成功举行,有350名支持同志平权的朋友参与。2006年经网上659人次投票更改中文译名为「国际不再恐同日」,以更清晰表达希望社会不再出现对性小众的恐惧之愿景。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
5月18日,为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馆都将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国际博物馆日”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并创立的。国际博物馆协会是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非政府性国际组织,成立于1946年。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国际博物馆协会将今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定为“博物馆和共同的遗产”。
中国博物馆学会于1983年正式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并成立了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每年5月18日在全国各省市区举办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
1977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协会向世界宣布的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 “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
1992年主题是:“博物馆与环境”(Museums and Environment)。
1993年主题是:“博物馆与土著人”(Museums and Indigenous Peoples)。
1994年主题是: “走进博物馆幕后”(Behind the Scenes in Museums)。
1995年主题是:“反应与责任”(Response and responsibility)。
1996年主题是: “收集今天 为了明天”(Collecting today for tomorrow)。
1997年主题是:“与文物的非法贩运和交易行为进行斗争”(The fight against illicit traffic of cultural property)。
1998年主题是:“与文物的非法贩运和交易行为作斗争”。
1999年主题是:“发现的快乐”(Pleasures of discovery)。
2000年主题是:“致力于社会和平与和睦的博物馆”(Museums for Peace and Harmony in Society)。
2001年主题是:“博物馆与建设社区”(Museums: building community)。
2002年主题是:“博物馆与全球化”(Museums and Globalisation)。
2003年主题是:“博物馆与朋友”(Museums and Friends)
2004年主题是:“博物馆与无形遗产”。
2005年主题是:“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 ”。
2006年主题是:“博物馆与青少年(Museums and Young)”
2007年主题是:“博物馆和共同遗产” "Museums and Universal Heritage"
2008年主题是:“博物馆:促进社会变化的力量(Museums as agents of soci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2009年主题是:“博物馆与旅游(Museum and tourism)”
2010年主题是:“博物馆促进社会和谐(Museums For Social Harmony)”
5月19日 世界肝炎日
2008年5月19日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肝炎日”,世界肝炎联盟(WHA)将联手世界卫生组织、其他联合国组织、红十字会、开放性社会研究所(Open Society Institute)、盖茨基金会(Gates Foundation)等机构,于2008年5月19日在全球正式启动为期5年的“世界肝炎日”运动。这是世界肝炎联盟成立以来首次举行的世界范围内活动,届时,遍布全球五大洲的200多份个组织将同步行动,唤起世界人民对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在中国,世界肝炎联盟(WHA)将携手中国肝炎基金会开展推广相关活动,让全国人民慎重意识到乙肝正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最终协助全人类共同控制肝炎疾病的感染与蔓延。 本次世界肝炎日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公众对病毒性性肝炎(包括乙肝和丙肝)的认知,了解病毒性肝炎对公众健康的威胁。“我是第十二个吗?(Am I number 12?)”是第一届世界肝炎日的主题,意指全球大约12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包括乙肝和丙肝),这些人很可能就在你我的身边,而并未能得到及时的诊断。
5月22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2010年主题: 生物多样性、发展和消除贫困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联合国环境署于1988年11月召开生物多样性特设专家工作组会议,探讨一项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的必要性。1989年5月建立了技术和法律特设专家工作组,拟订一个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国际法律文书。到1991年2月,该特设工作组被称为政府间谈判委员会。1992年5月内罗毕会议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协议文本》。《公约》于1992年6月5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开放签字,并于1993年12月29日生效。缔约国第一次会议1994年11月在巴哈马召开,会议建议12月29日即《公约》生效的日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同时,联大敦促联合国秘书长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从各个方面采取必要措施,以期确保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的连续如期举行。2001年5月17日,根据第55届联合国大会第201号决议,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改为每年5月22日。 http://baike.baidu.com/view/28904.htm
历年主题
2001年为“生物多样性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Biodiversity and Management of Invasive Alien Species)
2002年为“林业生物多样性”(Forest Biodiversity)
2003年为 “生物多样性和减贫-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Biodiversity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 challeng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04年为“生物多样性:全人类食物、水和健康的保障” (Biodiversity:food, water and health for all)
2005年为“生物多样性——变化世界的生命保障”
2006年,联合国将其确定为“国际沙漠和荒漠化年”。作为对此的响应,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月9日宣布,5月22日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将以“保护干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为主题。
2007年为“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
2008年为“生物多样性与农业”
2009年为“外来入侵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