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76|回复: 0

[【社会视角】] 中国正推进地震早期预警工作 面临三大困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9 15: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04月19日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目前,地震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有关专家建议,我国应在不放弃研究地震预报的同时,不断加密地震多发区域的地震台网建设,逐步建立地震早期预警系统。

  地震在中国分布广泛

  在全球范围内,大地震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我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位于两大地震带的交汇部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历史统计数据显示,从上世纪到现在,全国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3000多次,6级以上地震800多次,其中8级和8级以上的地震11次,中国大陆面积占全球大陆面积的1/14,而地震却占全球大陆地震的1/3左右,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

  地震在我国分布广泛。大陆所有省份都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其中31个省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9个省份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在专家看来,首都圈地区从内蒙古开始,经山西、河北一直到渤海边,共15万平方公里,属于燕山地震带;从有地震记录以来,5级以上地震出现的平均频率是每年1到2次,处于多震地带。另外,发生在我国的地震大都是浅源地震,震源越浅,给地表造成的破坏越严重,对人类的危害就越大。统计显示,中国大陆地区95%的地震的震源深度都在40公里以内,尤其是东部地区,一般在10至20公里。

  地震波分为三种:一是纵波,能量比较小但传播速度最快;二是横波,破坏性较强,前进速度只是纵波的60%;三是面波,主要在地表传播,能量最大,对建筑物的破坏最为强烈,但比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慢得多。各种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破坏能力的差异,为作出预警带来了可能。

  有关专家分析,地震预测是在地震尚未发生之前告诉人们何时何地将发生何等规模的地震,而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时,利用距离地震发生地最近的地震台快速确定地震的基本信息,在地震波还未到达另一个可能遭到破坏的地区时,告知当地人们采取应急措施。如果有几秒钟的预警时间,可通过自动装置,暂停煤气、电、水、核电站、化工厂等的运行,避免次生灾害发生。离地震区域越远,做准备的时间越长。

  据了解,地震预警的研究和探索经历的时间并不长。现在全世界仅有日本、墨西哥等少数国家的预警系统投入实际运行。为减轻地震带来的灾害,日本气象厅启用了被称为“紧急地震速报”的地震早期预警系统,在强烈震动到达前,警告居民及时采取防灾和避难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逐步建立地震早期预警系统

  我国目前正在推进地震早期预警工作,但专家分析,建立地震预警系统仍面临三个困难:一是硬件条件的限制,比如首都圈地区以外区域的台网密度和监测力度还非常不足。二是技术上的困难,地震发生后,只能用靠近震源的有限台站的初期信息来确定地震基本参数,并实时预测尚未到达的破坏性地震波的强弱。信息的有限性会影响地震时间自动判别的可靠性和地震基本参数测定的准确性。三是地震预警的局限性,预警系统不是万能的,其应用受到台网条件、技术发展及震源所处位置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对此,有关专家建议:首先,开展防震减灾基础信息调查。继续推进活动断层调查,在已发生大震区域、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大城市开展壳幔结构探测;开展大城市和城市群各类工程的抗震能力调查与评估。房子不能盖在松软的地基上、不能盖在断层上,这可以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大大减少伤亡。

  其次,建立地震背景场综合观测网络。统一规划、整合和加密现有地面观测网络;发展天基电磁、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重力等多科新型监测手段;建设井下综合应力、应变、流体、电磁和测震观测系统;建设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海洋地震综合观测系统,实施海域地球物理观测和地震海啸预警。

  再有,加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地震紧急自动处置示范力度。建设地震预警技术系统,为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地震紧急自动处置提供实时地震信息服务;选择若干城市燃气供气、供电和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城际高速铁路等,实施具有专业地震监测的地震紧急自动处置系统示范工作,并逐步推广;制定有关重点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地震紧急自动处置法规和标准,填补我国法规和标准方面的空白。

  同时,要全面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强化各级政府的防震减灾责任意识,建立地震、宣传和教育部门、新闻媒体及社会团体的协作机制。近期全球以及中国境内地震较为频繁,全社会关注度高,是进行全民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契机,我国应抓住机会推进宣传教育的常态化工作,健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网络,并将防震减灾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学校教育内容,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知识水平.

希望国家早点完善相关制度,避免地震灾害.
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10/04-19/2234577.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5 18:45 , Processed in 0.10828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