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808|回复: 0

[【图书推荐】] 漫漫从医路-知名专家从医60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5 21: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名:漫漫从医路-知名专家从医60年

作者:曾昭耆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原价:26.00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7117101180

字数:

页数:266页

印次:

版次:第1版

纸张:平装

开本:16

商品标识:asinb001dc5zko

编辑推荐


--------------------------------------------------------------------------------

《漫漫从医路-知名专家从医60年经验、感悟与思考》讲述了:医学前辈邓家栋教授审后说:“很好!”“书中提到的经验和心得,在专业书中不易找到。这确实是一本值得医务工作者一读的著作。”
中年医生看后说:做了这么多年的医生,现在才认识到“接诊”真是一门学问。这本书告诉你,医生应该怎样加强基本功,特别是要提高临床思维水平。
年轻医生看后说:医学院毕业时,觉得已经学了不少本领,到临床才发现差距很大。这本书像个指路标,让我知道怎么少走弯路,全方位快速成材。

内容提要


--------------------------------------------------------------------------------

《漫漫从医路-知名专家从医60年经验、感悟与思考》主要素材来自笔者若干年对年轻医师们进行继续教育的讲话内容。作者主要向您阐述了有关医生的知识结构,医生需要有颗“平常心”,重视病史采集和病历书写,临床思维概述,医疗工作要算经济帐,医源性疾病等三十六讲内容。《漫漫从医路-知名专家从医60年经验、感悟与思考》作者50多年从事医疗保健工作的经验体会和带教下级医师和研究生的心得,通过一些实际事例表达出来,希望读者能进一步认识医学科学的博大精深,认识临床医疗和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风险性。希望能够为医师的全面成材从正面和反面提出一些借鉴。

目录


--------------------------------------------------------------------------------

第一讲 医生的“成材周期”
第二讲 医生的知识结构
第三讲 医生的职业道德
附录一 希波克拉底誓言
附录二 孙思邈:《大医精诚》及译文
第四讲 治疗疾病与治疗病人
第五讲 医生和病人的关系
第六讲 医生需要有颗“平常心”
第七讲 医生的仪表和风度
第八讲 重视病史采集和病历书写
第九讲 个体差异性的人文特点
一、影响好发疾病种类
二、影响疾病临床表现
三、影响诊断治疗措施的安排
四、影响治疗方式的选取
五、影响遵守医嘱的程度
六、增加追随访视的难度
第十讲 医生下笔千斤重
第十一讲 谁是你的好老师
第十二讲 要尊重护士
第十三讲 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病案室
第十四讲 勤跑医技室
第十五讲 诊疗工作无小事
第十六讲 临床如“临战”
第十七讲 临床思维概述
一、多掌握一般性知识
二、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
三、提高收集病史的技巧
四、目的明确的认真查体
五、合理解释各种医技检查
六、综合分析各种检查所见
七、医技科室的临床意识
八、远程会诊中的临床思维
九、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思维
第十八讲 防止思维的“程式化”
第十九讲 要热心做解释工作
第二十讲 为什么无效药也治病
第二十一讲 关于临床教学
第二十二讲 积极参加学术活动
第二十三讲 利用好进修机会
第二十四讲 怎样做社区全科医生
第二十五讲 医疗工作要算经济帐
第二十六讲 医学的现况和特点
第二十七讲 向专家学什么
第二十八讲 学习做科研工作和写论文
第二十九讲 及早动手学好外语
第三十讲 在“普”的基础上“专”
第三十一讲 动员尸解的意义和技巧
第三十二讲 警惕医院现代化的负效应
第三十三讲 “渐进达标”的治疗策略
第三十四讲 医源性疾病
一、医源性疾病的定义和概念
二、医源性疾病的历史回顾
三、医源性疾病不因医学发展而消除
四、医源性疾病发生的环节
五、临床前原因所致医源性疾病
六、临床常见的医源性疾病举例
七、精神心理因素所致医源性疾病
八、医源性疾病的时代特点
九、结束语
第三十五讲 从临床的视角看“裂痕”
一、“裂痕”是医学科学发展的结果
二、预防为主的方针被削弱
三、对我国医院现代化的认识
四、预防是最大的社会效益
五、发展社区全科医疗保健的重要性
六、结束语
第三十六讲 学医无止境


作者介绍


--------------------------------------------------------------------------------

曾昭耆,现任北京医院心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区卫生协会顾问。北京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中德医学协会秘书长、德国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卫生局全科医学工程办公室顾问、中国社区卫生协会顾问。曾任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大内科主任,曾任中央首长的保健医师。1985年获中央保健委员会奖状,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证书。担任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国医师杂志、临床误诊误治杂志、中国社区医师杂志、中国实验诊断杂志的编委和顾问。发表医学论文1 00多篇,曾获卫生部科技进步3等奖,编写医学科普著作多部,发表医学科普作品200多篇。参与编写《全科医师实用手册》等专书。

文摘


--------------------------------------------------------------------------------

第三讲 医生的职业道德
附录二 孙思邈:《大医精诚》及译文
张湛日:“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营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日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予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体会:60年的经验的确是学习中医者的教材,值得一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 14:13 , Processed in 0.37279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