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92|回复: 0

[【社会视角】] 人民网公布“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2 13: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
  政府表现越出色、应对越得体则得分越高,反之则得分越低。最终依据各项表现综合所得总分,得出蓝、黄、橙、红四色级别,警报程度相应由低到高。其中总分20.00分(含)以上为蓝色,表示政府应对总体较为得体;总分10.00分~20.00分(不含)为黄色,表示政府应对有待进一步加强;总分5.00分~10.00分(不含)为橙色,表示政府应对存在明显问题;总分5.00分(不含)以下为红色,表示政府应对严重失当,存在重大缺陷。
  今天,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公布了“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与以往不同,这次排行榜最大的变化是首次推出了“网络问政实践”的典型经验。
  江苏常州环保局“批评有奖”的做法是此次的“正面”典型,而贵州安顺警察枪击致死案、山西问题疫苗事件,却因政府应对严重失当、存在重大缺陷,被红色示警。
  据了解,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梳理的2010年第一季度十件“舆情热点事件”,仍旧按照“政府响应、信息透明度、政府公信力”3个常规指标,以及“动态反应、官员问责、网络技巧”3个特殊指标,对地方政府应对、处置能力做出评估。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表示,在“排行榜”中梳理出“网络问政实践”典型经验并加以推广,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个研究,促进地方党政机关重视学习和研究网络舆论应对经验,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以新的理念、思维推进本部门的网络问政进展,促进官民互动的和谐网络环境的逐步构建。
   四川巴中“全裸”乡政府:天下未治蜀先治
  2010年3月,四川巴中市白庙乡政府公示今年1月公务开支明细表,详细记录了每分钱公务花费,连“花1.5元购买信纸”,招待上级官员烟酒都悉数公布,被网友称为“政府全裸第一例”。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汪冬莲:
  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打造透明政府从此有法可依。然而实施近两年来,颇有“光打雷不下雨”的味道。虽然白庙乡党委书记在接受网络访谈时还显得有些拘谨,但并未阻碍此举在网上赢得一片赞誉。白庙乡此举为各级政府向透明政府迈进提供了范本。
  白庙乡开支“全裸”后,有两个细节令人回味,其一是,有3个区级部门主动到白庙乡退还了总金额达1308元的招待费;其二是,从3月15日至今,来乡联系业务的有关部门和前来采访的记者基本上都是自己掏腰包就餐,而主动来白庙乡联系工作的部门和领导非常少。
  特邀专家尹韵公(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巴中市白庙乡实行村级信息公开,犹如一块小石头投进了国家政务信息公开的巨湖,激出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应当说,白庙乡的这个举动是值得称道的,也符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在信息交流与传播日益发达的今天,尤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处于关键攻坚阶段的今天,地方基层政权的建设显得更加凸出。而政务信息公开和透明,正是地方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觉得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以下几点:一是有利于密切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增加百姓对干部乃至政权的信任感。二是有利于预防干部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的腐气败习出现。三是有利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进步。四是有利于防止怨气积累、矛盾积累和问题积累,从根本上消除了地方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可能。五是有助于由小变大,由点到面,不断扩散,从而推动整个中国民主政治的进步。
  河南睢县“茶杯门”事件:从给人民端一杯茶开始
  2010年3月22日,河南睢县城郊乡魏堤口村农民魏克兴找乡长蒋友军反映问题时,拿起办公桌上一水杯欲喝水,被蒋喝止,两人发生冲突,随后魏克兴被拘留7日。3月28日,睢县县委作出决定:免去蒋友军乡长职务,并作出深刻检查,责成睢县公安局免去城郊乡派出所张玉辉所长职务。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胡江春:
  乡镇干部直接与最广大的群众打交道,最了解民情,但往往也与辖地之外的世界处于“半绝缘”状态,基层官员普遍不太具备较高的敏感度和回应技巧。因此,当乡长喊出那句朴实无华誓言的“如果我先动手,死全家”依然不能平息舆论的质疑之声。
  “茶杯门”事件中基层干部面对老百姓的骄横心态,让网民几乎一边倒地批评乡长,舆论已经不再纠缠谁先动手等细节,而是质疑公权力介入了乡长与农民的私人摩擦。
  发生事件是第一位的,舆论应对是第二位的。如果访民一进门,就能够给他端一杯茶,不至于惹出这么大纷争。作为时常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基层政府应该有这种礼节和度量。
  特邀专家展江(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在我们这个超大型国家的社会转型期,如何处理官民矛盾,尤其是在最基层,是一个很大挑战。
  官员需要培训,但是看来现在亟须开展的是学法律,即应知如何依法行政,而不是一味学经济。就此事件而言,蒋乡长违法之处很多,虽然他没有像宪法第四十一条所禁止的那样去压制和打击报复履行批评、建议和申诉权利的公民,但是他滥用权力干预警务,违反了《公务员法》以及《人民警察法》的部分条款。
  总体而言,经常直接面对群众的基层官员亟须接受行政法等法律知识培训,否则,他们在网络和舆论监督时代的不当和违法行为,很容易酿成损害官员和政府形象的冲突性事件。
广西烟草局长“香艳日记”:网络正朝着“监督利器”的目标行走
  2010年2月末,广西来宾市烟草专卖局原局长韩峰的一部日记在网上引起极大轰动,被各大网站疯传。该日记被网友公认为是“香艳日记”,其中很多篇记载了韩峰与数名女子有染,并存在贪污受贿的事实。3月1日,广西烟草专卖局宣布纪检部门对韩峰立案调查,3月13日,自治区检察院批准对韩峰进行逮捕。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王俊岭:
  “局长日记”事件发生以后,网络舆论出乎意料的复杂。有的网友按照常规思路,要求“严惩贪官”。也有网友说“韩峰是个好干部”,要求“放过他”。这种观点的多样性体现了网友们更加成熟的心态和更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给地方政府的应对出了一个难题。
  传统的舆情应对理念往往以“民意”为风向标、以“民愤”作罪状。这种只重效果不重原则的实用主义观点显然已经过时。随着网民素质的提高,他们想要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个案的“结果正义”,而是更想看到更深层次的改变。网民之所以喊出“韩峰是个好干部”,正是他们超越了个案,开始反思体制的表现。
  特邀专家祝晓虎(人民日报《新闻战线》执行主编):
  网络正成为反腐的主流途径,不难看见,今日网络正朝着“监督利器”的目标行走着,当传统媒体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无法满足社会公众对公权力的监督需要时,发布渠道相对显得快速通畅的网络,就成为网民的选择。
  据此,我们可以描绘出当前社会突发事件的“路线图”:传统媒体对社会失调事件的失语——公众转向网络发布相关事件——网络热议形成网络突发事件——网络突发事件演变成现实突发事件——政府部门紧急处理。
  网络反腐,很红也“主流”,对群众而言,对政治民主而言,未尝不是好事;但对传统媒体而言,该如何收复“失地”强壮舆论监督权,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对处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多重环绕下的政府部门而言,尤其需要及时观测、梳理网络传播动态内容,并在现实生活中以“疏”代“堵”,以“有为”代替“防范”。
  山西地震谣言:政府,您得永远醒着
  2010年2月21日凌晨,山西太原、晋中、长治、阳泉、晋城等地市民、村民传播将发生破坏性地震的传言,导致各市、各村居民半夜从家里跑出躲避地震。21日上午,山西地震局、太原地震局等多所省市地震局发布公告辟谣,称将发生破坏性地震系谣言。事后,山西公安机关立即对谣言来源展开调查,并依法对5名散布“地震谣言”者行政拘留。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刘志华:
  这场巨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地震部门前期对民众疑虑的重视不够、沟通不力,以及对突发状况的应急准备不足、响应不及时也难辞其咎。而更深层次的,还有长期以来许多地方政府以维稳为名屡屡侵犯公众知情权所带来的后遗症,即政府公信力的严重透支。
  由此观之,这一事件的政府应对其实失分颇多。而危机过后,我们唯独没有看到政府的歉意、政府的反躬自问。
  最终,我们依然要回到那句话——要让民众夜里睡得着,政府,您得永远醒着。
  特邀专家段鹏(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
  从传播学的原理来讲,人际传播的小道消息被称为“葡萄藤效应”,作为正常消息传递的主体渠道来说,“葡萄藤”也是必然会伴随存在的,所以就要求我们的政府增强主流媒体渠道传播的力度和公信力。这时,只有及时公布信息才是解决办法,只有主流权威的声音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葡萄藤”带来的负面效果。
  这次山西地震传言的传播,就暴露除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灾难性事件的预警机制和出现问题之后的化解机制都不够完善,以至于不能及早地了解并重视传言,不能迅速有效地公开澄清问题,深层问题也表现在领导人缺少勇于担当的精神。
  公开信息首先要保证方向的正确,这是我国处理危机公关的大方向。
   河南鲁山“喝开水”事件:消解执政者公信力的危险信号
  2010年2月,涉嫌盗窃被公安机关审理的河南省鲁山县男青年王亚辉在看守所内死亡,警方解释,犯罪嫌疑人是在提审时喝开水突然发病死亡的。亲属查看尸体后发现其身上有多处伤痕,河南省公安厅纪检、督察等部门立即派出联合调查组赴鲁山县开展调查工作,2月28日,公安机关将涉嫌刑讯逼供的4名民警移交检察机关依法处理,对负有领导责任的鲁山县公安局局长张冠军责令引咎辞职,对分管副局长予以免职。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闭淑娟:
  从云南“躲猫猫”事件后,网友对这类案件的反应,已经由最初的义愤填膺到见怪不怪再到讽刺嘲弄,反映出民意对这一怪现状的无奈接受,也导致普通民众对基层执法机构形成了新的刻板印象,即这种非正常死亡是正常的。
  这将极大消解基层执政者的公信力,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特邀专家十年砍柴(知名网友、专栏作家):
  对比媒体披露的诸多看守所内非正常死亡事件,应该说,河南鲁山县公安局看守所内嫌疑人王亚辉“喝开水”而死的事件,其处理还算迅速且严肃。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当地政法部门至少没有明显护短的行为。
  我的忧虑是,若对看守所的管理、监督体制不进行改革,如侦查、拘留、预审、关押都由公安机关行使,各个环节很难相互制约,而检察机关可能接受兼任公安局长的政法委书记领导,其监督效果大打折扣。那么这种相当严格的处罚措施,很可能导致的结果是:瞒报、推诿、遮掩的技巧更高,看守所民警挟持上司的底气更足。
  河北石家庄王亚丽骗官案:一把手选任要让民主制度把关
  共青团河北省石家庄市委原副书记王亚丽因冒充别人女儿意图侵占他人遗产,而遭当事人举报“造假骗官夺产”。2010年1月,专案组进驻石家庄调查王亚丽案。3月12日,河北省纪委新闻发言人介绍,对王亚丽采取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谋取职务及有关人员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调查取得阶段性进展。截至目前,王亚丽等4人已被依法批捕。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翟薇:
  王亚丽骗官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骗官时间长、案件复杂度高,可是,其长达十几年的骗官生涯却从未被“识破”,这成为舆论质疑的焦点,事件的恶劣性使得河北石家庄的政府应对能力仅处于警戒线之上。
  王亚丽骗官,表面上看是个体事件,它不如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的范围广、影响大、人员多、冲突剧烈等,但是它对政府的杀伤力和公信力的损害却是巨大的。从网民对事件的质疑,暴露出官员任用制度的种种弊端,唯上而不唯能,这种情况下,官场“系统”日益封闭,这对良性的官场生态的形成十分不利。
  特邀专家竹立家(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与以往发生的买官卖官案大多是“一对一”交易形成的不同,此案的“标本”或典型意义,在于其全过程基本是“组织对组织”形成的。
  这一案例再一次说明:在社会众多的公共机构中,存在着“个人权力大于组织权力”的严重不正常现象,以“组织名义并通过组织干坏事”是某些腐败分子,特别是握有人事权和财权的“一把手”腐败分子的惯用手法,败坏了党风和政风,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严重障碍。因此,要彻底从制度机制上消除买官卖官和“骗官”案发生,最根本的办法是限制组织一把手的权力,使之不能以组织的名义干坏事,而要限制一把手的权力,最根本的办法唯有“民主选任”一把手一途,否则,只要一把手权力可以事实上凌驾在组织之上,这类案件就不可避免地要发生。
  选拔23岁副局长:“不依不饶”反映制度性信任危机
  2010年2月初,一名网友在国内各大论坛发表了名为《令我十分震惊的任命公示》的帖子,称山东省新泰市在政府网站贴出一张干部任命公示,新选拔的6名副局长和1名法院副院长中最年轻的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王然只有23岁。一时间,学历造假、官二代、背景深厚等传言在网络世界甚嚣尘上。当地市委有关领导表示,这次干部任命符合国家《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中关于适当放宽条件的要求。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吴佶:
  干部队伍年轻化一直是民众所期待看到的现象,年轻化的干部群体所带来的是新的管理思维和新的处理矛盾手段。但是,无论是政府的回应,还是几位年轻人在电视上的澄清,都无法打消网民对他们就任内幕的怀疑。
  反过来说,期待“年轻化”的老百姓多次反过来炮轰“80后官员”也是一个无奈之举。他们期望着父母官能够脱离旧有的官场习气给自己带来幸福,又畏惧“官员世袭”破碎自己脆弱的希望。从湖北“最年轻市长”周森锋到“新泰23岁副局长”王然,他们面临的压力不只是针对个人的舆论重压,更多的是直指漏洞百出的官员选拔制度的沉疴。
  特邀专家吴长生(人民日报社国际部原主任、高级编辑):
  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官员滥用职权的多了,以权谋私的比比皆是。加之前几年用人风气不正,“跑官”、“要官”、“卖官”、“买官”不绝,相互提携子女、拉帮结派谋私盛行,更是引起了民众强烈而深刻的不满。人们的情绪,已经从个别官员延伸向了制度。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李源潮同志才说,吏治的腐败、用人方面的腐败,是危害最大的腐败。
  民众的“不依不饶”,反映出的是一种制度性的信任危机。这种危机,不是靠发几个文件,惩办几个人,就能很快消解的;而是要靠锐意的深化改革,要靠切实地完善制度,更要靠艰苦的事实积累。
   江苏东海:“父子自焚”再次灼痛国人的眼睛
  2010年3月27日上午,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黄川镇一户村民为阻拦镇政府强拆自家的养猪场,父子二人浇汽油自焚,68岁的男子陶会西死亡,其92岁的父亲陶兴尧被烧伤。3月31日下午,东海县政府新闻发言人就“黄川镇村民伤亡事故”最新情况进行通报,称由县监察局牵头的工作小组对事故进行调查问责。由于黄川镇政府对突发性事故处置失当,县委研究决定暂停周文君镇长职务。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何新田:
  从去年唐福珍自焚事件到现在的江苏东海父子自焚事件,无不展示出政府和开发商面对居民的抗争的野蛮与疯狂,而究其原因,则源于土地开发背后高额的经济利益。强拆类突发事件一直与地方政府靠卖土地发财的模式如影随形,只要这种发展模式存在,强拆事件的出现就在所难免。
  我国法律从未也不可能赋予政府野蛮拆迁的权力。事实上,现行法律法规足以规制地方政府的野蛮拆迁,关键只在于它是否恪守依法行政的法治底线。
  特邀专家叶匡政(知名学者,专栏作家):
  这起自焚事件,让人们再次看到了基层权力生态的异化。尤其在相对封闭的乡村,一些基层官员,仍然借“公共利益”之名,肆意践踏民众私权。他们的眼中只有政绩和利益,却完全漠视民众的生命和权利。在过去的制度框架中,由于没有明确对相关责任人的制裁措施,也导致了基层官员的胆大妄为。
  如何规范基层政府的权力范围,如何更为合法地保护民众的财产权,应成为“新条例”必须解决的问题。完善相关的监督和惩戒制度,让基层官员多一道自省和制约的栅栏,这是对“自焚”最好的回应。
  只有这样,才能让民意不再因此受伤,政府的公信力也不再因此受损。
贵州安顺警察枪击致死案:陈旧理念已然落后于信息时代
  2010年1月12日,贵州省关岭自治县坡贡镇派出所副所长张磊在出警过程中使用枪支致两人死亡。1月17日,安顺市警方透露了“1·12安顺枪击案”的初步尸检结果,安顺市警方负责人表示,张磊临场处置经验不足,存在处置不当问题。1月18日,安顺市人民政府就该案召开第二次新闻发布会,披露了两死者生前喝酒、枪击过程等细节,但官方仍未对枪杀案进行最后定性。目前,遵义市公安局已依法对张磊刑事拘留。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苏玥:
  有网友直指,如果当地政府没有干预新闻舆论,没有干预司法独立,那么,这就是一件简单的刑事案件。安顺市政府想“捂盖子”,在检察机关还没有介入、尸检没有进行之前,就直接定性“袭警”,从而争取话语权。甚至补偿的70万元,也被称为“救济款”,既无“袭警”,又何来“救济款”呢?这样相互矛盾的言论并不能安抚网民,反而使网络情绪更为激化。
  事实证明,不姑息,不偏袒,不唯上,只唯实,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
  特邀专家杨恒均(知名学者,专栏作家):
  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纷繁复杂,但最严重的则集中在警民冲突上。
  说句公道话,这类事件中外都有。警察们都是在高度压力下工作,有时失控犯错甚至犯罪都并不奇怪,这种事情发生后,即便在西方国家,往往也会考虑到警察当时面临的压力从而适当量刑。民众理解警察的工作,也理解对他们量刑标准,但却绝对不会容忍任何隐瞒错误或者罪行的行为。
  安顺枪击案后,让人感觉他们在掩盖真相,庇护同类。为什么不在这件事发生伊始,就按照法律程序进行调查?偏偏要走旨在保护警察声誉的“程序”,而这恰恰给喧哗的舆论找到宣泄口,不但严重损害警察形象,也进一步破坏政府的公信力。所以我说,对安顺警察枪击事件的处理暴露了我们执政者陈旧不堪的执政理念,已经与互联网信息时代相差很远了。
   山西问题疫苗:一场“中国式恐怖事件”
  2010年3月17日,《中国经济时报》发表了记者王克勤的系列报道“山西疫苗乱象调查”,称山西近百名儿童的死亡、病残,疑与接种了曾暴露在高温下的疫苗有关。3月22日下午,山西省政府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重述了疫苗合格的结论,并称已紧急组织专家组进行核查。此后,山西专家组发布了《关于网络报道15名儿童的基本结论》,断言儿童的病情与“高温暴露”疫苗无关、与华卫公司无关等结论,受到强烈质疑。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董海博:
  “山西疫苗”事件发生之后,不到10分钟且推诿塞责的政府新闻发布会就遭到广泛质疑。网友指责某些政府官员因为与事情有千丝万缕的关联,不仅隐瞒内幕,而且通过公关宣传部门封锁新闻报道,试图转移公众视线。
  “疫苗事件”各项指标垫底,说明政府在事件的处理上的做法亟须改进。这是一场“中国式恐怖事件”(《潇湘晨报》)。对造假的姑息,使得暴露的问题没有给出经得起追问的真相;对利益相关者的纵容,使得漠视生命者没有付出应有的代价;权力对监督的傲慢,使得公众的信心倍感挫败。
  忌讳与回避,丢失的不仅是民心和政府的公信力,更需要深刻警醒的是,它会让作恶变得更容易,会让社会良知大量流失,会让热爱生命变得更加艰难。
  特邀专家毛寿龙(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教授):
  首先,信息公开是最重要的。不能是因为政府行为,而可以隐瞒有关疫苗可能产生的问题。可以说,信息公开是政府有效接受舆情监督,少被动、多主动的有效机制。因此,政府一旦发事之后,要及时接受舆情监督。不要因为事情小,案例少,而掉以轻心。否则,一味策略性应对,而不是接受舆情监督,其结果就是事情越闹越大,最后从个案,一步一步走向公共危机。
  “疫苗事件”问题的主体是政府部门,是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给人钻了空子,把疫苗当成了摇钱树。任何人做了错事,可能都很难承担错误的后果,所以,核心在于要建立良好的责任制度,能够让人很好的在平时就承担责任,而不是到出了事情就承担责任。需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让官员时时面对民意的提问和考试。
江苏常州环保局“批评有奖”:要有敢于接受批评的气度
  2009年7月12日,江苏常州网友“认真”在常州中吴网、化龙巷等论坛发帖称该市环保局长不作为,必须引咎辞职。2010年3月11日,常州市环保局通过网络发帖对网友“认真”发动“人肉搜索”。3月15日,“认真”来到了常州市环保局,环保局长周斌向他送上了该市首笔2000元“网络监督奖”,以此感谢他对常州环保工作的监督。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副秘书长单学刚:
  当习惯了把持批评态度的网民说成“别有用心”后,部分地方政府的思维模式就一直停留在这个程度。
  常州“批评有奖”应该成为最终公民监督权、表达权,善待网民的又一个范本。“知政失者在草野”,政府的工作不可能完美无缺,可以说,网民们恰恰是监督政府施政的一面“明镜”,“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的目的也正是把这面镜子擦得更亮。
  周斌局长的“闻过则喜”树立了一个好的例子,这一善待网民的举动值得推广。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周斌涌现出来,这才会使得包括网民在内的全体公民广泛参与表达的良好机制逐步形成,当“批评有奖”不再成为新闻和个案时,才能真正有一个和谐的网络议政环境。
  特邀专家闵大洪(北京网络媒体协会会长):
  进入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客观现实是,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便时刻处在亿万网民的监督之下,而且网民在进行批评时,话语往往是尖刻的——不论你喜欢与否。对于网络批评和网络监督,领导干部应有的心态是欢迎和提倡,以广阔的胸怀听取民意,从善如流,而不是相反,以蔑视和反感来应对,甚至将网民的正当批评视为攻击政府、反对政府之举,动辄使用公权力对网民进行“跨省追捕”。
  其实,广大网民并不看重奖赏,而更在乎涉及公众利益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期待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尽责,而不是失责,在出现问题后能够担责,而不是塞责,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本报北京4月12日电

转自 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04/12/content_3177636.htm
推荐理由 政府的执政能力欠缺,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一个简单、粗暴的家长,面对越来越自由开发的网民和网络监督,似乎欲盖弥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20:47 , Processed in 0.18221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