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46|回复: 0

[【转贴】] 我国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中风 发病祸根其实在颈部(科技新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9 13: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网3月29日电 (记者刘婧婷 陈烨菲)“脑中风与脑血管疾病一直是世界各国致死或致残的主要原因,而绝大多数脑中风是脑血管缺血所引发,约20-40%的脑中风与颅外短颈动脉闭塞病变有关。因而,如何加强并规范颈动脉狭窄疾病的诊疗技术成为预防脑中风发病的重要而有效途径。”记者在采访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刘鹏教授时获悉。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仅次于冠心病与癌症第三位死亡原因。在我国,中风是目前致残率第一、致死率第二的高发疾病,每年全国新发病例250万,每年死于中风的病人达150万。中国现有中风病人750万到800万人。换而言之,我国大概每21秒就有一个人死于中风,每12秒就有一个新发病例,而且还在以每年8.7%的速度递增,如果不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预计2020年,中国脑血管疾病的人口将增加一倍。在脑卒中发病率及死亡率上,我国远高于欧美国家,属于高发地区。近年我国每年用于脑中风的直接经济支出已近300亿元,该病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而且给家庭、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

  据刘鹏教授介绍,导致脑卒中发作起病看似在脑内,其实祸根在颈部,绝大多数脑中风是脑血管缺血所引发。数据表明,60%的脑卒中的发作是由于颈动脉的粥样硬化导致。颈动脉分叉处的硬化、狭窄及斑块脱落而引起的栓塞或颈内动脉继发血栓均可导致脑梗塞的发生。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因而,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目标是预防因动脉硬化班块脱落致动脉栓塞或颈动脉狭窄持续加重最终致颈动脉闭塞而造成的脑血缺发生。

  临床颈动脉狭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三大类方法,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一直被认为是治疗颈动脉闭塞症的金标准。对于手术的高危患者,如该患者伴有严重的合并症或有解剖学上的难点,则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而颈动脉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治疗(CAS)成为治疗这一高危人群的更佳选择。

  在2000年,刘鹏教授就已在中日友好医院开展首例“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不仅时间短,效果佳,且无任何并发症。迄今为止,中日友好医院血管外科在CEA与CAS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开展上均达到国际标准。其开展的CEA与CAS前瞻试验证实,CEA与CAS围手术期安全性相当,CAS远期的再狭窄率稍高于CEA。通过数年的创新实践,该中心在颈动脉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已进入临床科研一体化,业务全面发展、快速进步的新阶段。

  据刘鹏教授介绍,虽然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始于1954年,成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国外的手术例数达到10万/年。然而,因该项技术在国内开展较晚,目前仅有几个中心有条件开展,并未得到很好的推广与普及。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在国内开展的范围受限,主要原因有:诊断程序不够规范;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掌握不够;手术的操作及手术后的处理不全面;同时还有国人对颈动脉疾病的不了解。

  在对脑中风及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国家卫生部尤为重视,并专门成立了普查小组,中日友好医院心血管外科也被入选为专家组成员。记者还了解到,为规范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和缺血性卒中预防,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日前颁布了《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和《2010中国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这将进一步加快我国脑卒中防治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征程。

  如何加强颈动脉疾病防治,积极控制脑中风的发生,不仅为我国临床诊疗技术的平衡化与规范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疾病防控工作的合理高效开展提出了更艰巨的挑战。对此,刘鹏教授呼吁,希望通过政府、协会、医院及社会各界对颈动脉疾病的共同关注,不断宣传并强化该疾病治疗及预防的知识,以使更多医务工作者甚至老百姓能够了解并正确认识颈动脉狭窄疾病,由之远离脑中风的威胁。

http://www.jkb.com.cn/document.jsp?docid=119130&cat=09C

颈动脉狭窄诊断并不难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3:53 , Processed in 0.2218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