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josephe

[原创其它♡] 2010年竞猜系列071:西汉透光镜/上海博物馆  魔鬼 hsq2516941/wawang 联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7 19: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详细资料:
名称: 见日之光透光镜

  制造年代: 西汉

  材料: 铜

  规格: 直径7.4厘米,边厚0.27-0.31厘米,镜心最薄处0.07厘米,重50克

  收藏地: 上海博物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19: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搜索 铜镜 上海博物馆

应该就是赵师傅这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19: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图很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19: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透光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20: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2010年竞猜系列071:何人识此物?有金奖

捐赠者是:潘达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20: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了:靳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20: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16.西汉“见日之光”透光镜径7.4厘米,重50克,边阔且厚,镜背当中是一个半圆钮,内圈为八曲连弧纹,外圈有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8字。
  每字之间夹一“□”或“”符号。
  镜面光亮照人。
  透光镜是用铜锡铅的合金浇铸而成。
  由于镜背面有花纹、文字,镜体厚薄不同。
  从镜面的断面看,镜背有花纹的地方厚,拱起小,镜面平坦。
  镜背没有花纹的地方薄,背面拱起大,因而在镜面上产生了与镜背花纹相对应的微小起伏。
  这种镜面曲率微小差异,使反射光聚散程度不一致,形成明暗不同的亮影,而造成透光现象。
  当阳光照射在铜镜上时,镜背厚、镜面平坦的地方,反射光集中,形成亮影。
  镜背薄、镜面拱起的地方,反射光散开,形成暗影。
  于是“见日之光,天下大明”8个字及其花纹图案清晰可见。
  青铜镜透光原理的研究,中国始自宋代,西方则始自百年前(西方称“魔镜”)。
  900多年来均未解开透光之谜。
  1961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视察上海博物馆时,对西汉透光镜非常感兴趣,提出“为什么会透光,要研究”的指示。
  后上海博物馆会同上海科学技术协会、复旦大学、交通大学、上海仪表铸锻厂、有色铸造厂等单位进行透光镜透光原理研究,终于成功,为发掘祖国丰富的科学文化遗产作出了贡献,实现了周恩来的遗愿。

  靳銎捐赠上海博物馆  [西汉“见日之光”透光镜]二、陶瓷器1.崧泽文化黑陶镂空双层壶高15.5厘米,口径8.1厘米。
  1966年出土于青浦县寺前村遗址下层——崧泽文化层。
  经碳14测定年代,距今约4950年,属崧泽文化晚期。
  此器胎质灰白,器表施一层黑色陶衣。
  小口卷沿、短颈、折肩、圆弧腹,下承喇叭形圈足。
  器口与圈足边沿都分割成花瓣形,壶身分内外两层,内层为一折肩筒腹壶,外层为一折肩弧腹壶,内外两层壶是在肩部和底部相粘结而烧成一器的。
  外层器肩和腹部,各饰四周凹弦纹,腹部和圈足部位各饰两周或一周镂雕的圆孔和弧边三角形组成的图案。
  造型奇特,构思巧妙,颇具匠心,为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中罕见的艺术珍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20: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靳銎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20: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见日之光”透光镜 西汉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 铜镜是古人照面容用的器物。这件西汉透光镜却具有特殊的效应。它的镜面微凸,当平行光照射镜面时,镜面的反射投影就能出现与镜背的文字和纹饰相同的影像。这是古代铸镜工艺上的一项杰出创造。

  透光镜是西汉中晚期制作的具有特殊效果的被称为“魔镜”的铜镜。之所以称为之透光镜,是因为当光线照射在镜面时,镜背的花纹会映现在镜面对面的墙上。据有关专家研究,认为这种铜镜在铸造过程中,镜背的花纹图案凹凸处由于厚薄不同,经凝固收缩而产生铸造应力,铸造后经研墨又产生压应力,因而形成物理性质上的弹性形变。当研墨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弹性形变迭加地发生作用而使镜面与镜背花纹之间产生相应的曲率,从而导致出现这种透光效果。著名的西汉透光镜一面铭文为“内清质以昭明”,另一面铭文为“见日之光,天下大明”。

  透光镜为什么会透光???
  
  在古代的铜镜中,有一种特殊的镜子,叫透光镜。
  表面上看,它跟普通铜镜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用来美女们梳妆打扮照面的。但是,一旦用强光或聚光照射镜面上,镜面的反射光就产生了奇异现象:它的投影像一张镜子背面的相片,而不是镜面。
  
  上海博物馆珍藏一个西汉时期的透光镜,属青铜镜。它的正面微微凸出,光洁而明亮,能够清楚地照出人的形容。它的背面有一圈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8个字。每两字之间有个装饰性符号,镜的中心有一圈连弧纹。当有强光照射到镜面上,它的反射投影上,镜子背面的图案和文字清晰可见。
  
  自古来,多少中国仁人志士,问其究竟,苦苦难寻。那时候,洋和尚也没来,中国和尚又不会念经,就把这个事情搁到这里来了。后来电磁理论和原子学说面世了,这些洋和尚带了个宝器,叫光学,也还是没有把它弄清楚。
  
  1961年7 月,周恩来到上海博物馆视察工作,看到它,询问这是什么原理?当得知目前尚未弄清时,逼着中国和尚跳水:“为什么会透光,要研究”!上海有关部门科技人员协同作战,经过多次模拟试验,照葫芦画瓢,复制了一些透光镜。
  
  什么原理呀也编造了一些,都不是根本原因。不过主要特点和存在规律还是掌握了不少。
  
  他们得出结论:1.镜体要很薄,一般不超过一毫米。2.铜镜的周围要有一道比较宽厚的边缘。3.镜面要稍微有点凸起。4.背面的铭文、花纹凸起的高度要比较显著,布局均匀,并不能有垂直于圆周的辐射状凸起的线条。
  
  这4条是什么?是技术总结,是制造诀窍,把它称为理论太勉强,但是,他们没有杨神经的理论,照样能把透光镜造出来!!!
  
  现在电视机和电脑出来了,有些人就想往电磁理论提出者脸上抹粉;原子弹、氢弹爆炸了,就想往原子学说提出者头上戴高帽,西汉时期中国人造出了透光镜,倒是祖宗们给杨神经的振动论提前抹黑了?
  
  透光镜的透光原理。
  
  
  我们平常所说的光,它是一种能量,一种力,一种分子振动碰撞。当一束强光作用某种物体时,就相当于一个力撞击了这个物体。学过力学的人都知道,力有个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问题。当力是垂直作用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如果作用力带有一个角度,反作用力只是一个分力。光正射时,反光等于正光(在光滑的镜面上);当斜射时,光有个反射加折射问题。光就是力的一种形式,是能量的一种存在形式。光是介质分子(空气)振动碰撞时体现的运动轨迹或运动影象,光能,是能量在气体介质振动碰撞传递的能量。
  
  你把那个透光镜放大,它象不象一个铜锣???铜锣是不是有个厚边(扳边部分)?铜锣罗面是不是稍微凸起一点?铜锣是不是很薄?所不同的是,铜锣的背面没有图案和铭文,如果有的话,敲出来的声音可能就是一个交响乐的合成品。
  
  铜锣敲起来当当响,我上次已经讲过了,不必赘述。它主要是利用锣锤撞击罗面,罗面产生振动,即鼓一下,凹一下,交替变换。罗面碰撞空气分子,空气分子逐个振动传递,把能量传递到人的耳朵里,人听见了响声。
  
  如果那个透光镜,背面光滑,没有文字与图案,薄厚均匀,就象一个铜锣。当一束强光照射镜面时,它的投影就是一个小月亮,一片亮光。因为什么?因为镜面上反射的能量是均匀的,也就是说,反射光是均匀的。
  
  但是,当透光镜背面铸有图案和铭文时,情况就不同了:没有图案和铭文的镜面部分,比较薄,它们吸收能量少,把投射过来的光线几乎是全部反射回去了,在投影的相应地方,就比较亮一些。有图案和铭文的镜面部分呢?比较厚,它们吸收能量多,把投射过来的光线贪污了许多,只是部分反射回去了,在投影的相应地方,就比较暗一些。在整个投影中,通过明暗对比,镜子背面的图案和铭文就可以反映出来。这就是透光镜透光的原理,这就是振动论的应用。
  
  通过透光镜镜面振动的原理,产生奇特现象的个例,可以说明,上海的师傅们还是可以理解古人的,尽管大家都是哑巴,但是心明肚知,技术贯通,仍然可以同曲同工的。
  
  顺便在给那些不懂科学的人上上课;科学是科学,技术是技术,有些实验做出来了,实验结果你不一定解释得对!理论讲得通了,不一定做出东西来!即便是理论和实际吻合,也未必就是客观真理,这一点往往使人犯错误,据说哥白尼时代很多人凭着感性认识,躺到托勒米的大床上,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20: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联高法律知识库2010年2月9日 ... 靳銎捐赠上海博物馆[西汉“见日之光”透光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20: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靳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20: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20: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文物博物馆志》 第299页的介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20: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去过上博,还真见过这面镜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9:24 , Processed in 0.17963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