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11|回复: 1

[【推荐】] 互联网迟到的80 后:为什么中国出不了扎克伯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2 10: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经朝气蓬勃的80后以行动开拓自己的疆土。
http://news.csdn.net/a/20100311/217398.html



迟到的80后
他们已基本失去成为互联网一线领袖的机会,他们是迟到的80后, 所幸,这群年轻人并未颓废,而是面对现实,脚踏实地,不再飘摇。
对于互联网以至中国商业而言,他们姗姗来迟。
他们已不太可能取代70和60年代的人成为主流商业规则的制定者或标志性人物。
为什么中国的80后里出不了扎克伯格和Lady Gaga?
是该给80后松绑了。
自从2006年一篇《生于80年代》的文章开始,80后这个名词流行并红火了整整四年。这就像是同样在互联网火热了多年的另一个概念 Web2.0,越被开发(炒作)就越有价值,各种利益冲撞和纠缠到一起。于是,真相越来越难以看清,插科打诨甚至不可告人的就多了。
对于Web2.0,既有程炳皓那样的短期内把社交网络做成了,也有方兴东那样的被博客给忽悠而栽大了;既有腾讯那样的表面上不发言但实际上是集大成者的2.0鼻祖,也有新浪那样的硬生生把博客这种2.0做成1.0也成了;既有心平气和坐怀不乱而后坐地分金的风投,也有就冲着一个概念而损失惨重的 疯投。
80后又何尝不是一样?
这股大江大水里面,既有脑子算清醒的李想一类,炒作自己,提高知名度,趁机四处挖人打造团队,而后风光套现;也有脑子半清醒但马步不稳的高燃一类,炒作了高调了有了知名度,可被VC骂成用公司资源包装自己被赶出门庭。
既有脑子糊涂,就算有根基也给败了的郑立一类,顶不住压力,抗不住诱惑,被邪道拐了去;也有既无根基,脑子也半清醒的董思洋一类,趁80后火了,于是拼小命地给自己贴金自吹自擂,最后被媒体揪出来说是一个骗子。
80后里大是大非把握不住,心浮气躁,人不在少数。
所以给80后松绑,就是不要搞连坐。高燃站不稳马步,不是所有80后都站不稳马步;郑立摔跤了,不是80后偶像集体坍塌。戴志康鄙视传统教育方式,不意味着所有人不读大学创业都有戏;李想做汽车之家比做泡泡网更NB,不表示所有人的第二次都会比第一次更成功。
不过松绑的更重要意思,是不要把80后看得太高。有个词叫捧杀,爱之足以害之。就算屹立不倒的李想和戴志康,再加上近两年新浮出水面的刘松琳和汪海兵,也远未能成为这个时代主流商业的规则制定者或者标志性人物。目前的事实是,就互联网而言,80后已经基本失去了成为或者取代马化腾、陈天桥、李彦宏这些一线领袖的机会。
为什么?

当1995年马化腾和丁磊已经开始在为创立腾讯和网易暗暗攒钱和蓄力的时候,李想才刚刚摸到电脑
李想:时机很重要
李想为何弃守泡泡网?
时运:2007年上市泡汤,团队人心要散了;
诱惑:出手阔绰的投资者愿以泡泡网上市的PE值投资,团队还可持有股份;
认命:面对中关村在线和太平洋,李想认为不可能后来居上,时机过了
李想的泡泡网作为数码产品导购门户的行业老三,在2008年接受了澳洲电讯的控股。也就是说,泡泡网最大的主人,已经不是李想。而且,在澳洲入股后,李想的主要精力也不在泡泡网,而是做了一个新业务汽车之家。多年运营的泡泡网留给他人打理。等于是卖了,很多业内人会用这个字眼。它跟弃守是一个意思。
这自然不会是李想的首要选择。但他有一前一后两个难点。
第一个难点。2007年开始,已经有几千万收入和一定利润的泡泡网想尽一切办法要上中小板,或者至少是创业板。整个团队都已经翘首以待:上市成富家翁。但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在2007年骤然变化,形势急转。上市泡汤了,但早已被上市激发起来的兴奋的人心却难以被抚平。当时的情况是,群情愤懑,泡泡网第三大股东邵震套现走人,走之前已经对李想恶言相向。这就像是喊上市喊了十年的金山,每一次上市泡汤,都会走一拨人。李想感觉到团队要散了,没退路了。
这个时候,有一个投资商出现,愿意给泡泡网上市的PE值,而且,整个团队还能持有一定的股份,在这个架构下继续做事业。李想说:换成是你,你做不做?
就是这个关卡逼李想走上卖掉这条路。也许背后的终极原因可以归结到泡泡网和李想自身的条件不够去,但是,最直接的那个原因就是:突然颓废的 2007年,也就是时机二字。
但为什么李想没有继续在泡泡网,而是另起一摊?这关系到第二个难点。
很简单的一个判断:李想认为,泡泡网没办法后来居上,超过中关村在线和太平洋。它们两家每天工作12个小时,我不能让员工工作14个小时,那会死人了。我们做的事都一样,资源都一样,都干12个小时,但是时机不一样,它们有先发优势,并且数码产品早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过了这个点,我累死也超不过它们。
但同时李想发现,其实同样的付出和同样的经历,在另一个市场,就完全有机会做成第一。因为这个市场,正在经历由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规则需要重新确立,而不再是数码产品市场上那样老大制定规则,它做蠢事我就必须跟着做蠢事,比如为卖广告就要做一堆的公关配合。
这个市场就是汽车。所以李想干干脆脆地放弃泡泡网,全力投入汽车之家。后来的结果证明了李想的判断。汽车之家2009年成为行业的绝对老大,第三方调研显示汽车之家流量占所有汽车类网站资讯的50%。
不过,需要站远一点看。充其量,汽车之家也只是一个垂直领域的资讯门户,同等的领域还有比如房产、游戏、股票等等,而这些领域早就有规模更大甚至上市的公司。在互联网的那张天高地阔的大图里,李想所占据的位置绝对算不上主流,仅仅偏于一隅。李想为自己挣回的这点面子,只是一张小面子。汽车之家一百来人的团队在2009年实现的收入是一个多亿,无论总值还是人均两项指标,在今天闯荡互联网的80后里都无出其右,而这正好隐射了80后在互联网里的集体边缘化。
在这里可以清点一下两拨人,看看他们的年龄和背景。第一拨,今天中国互联网的统治者,大集团的掌舵者:以马云和张朝阳起头,1964年出生。朱骏1966年,沈南鹏1967年,李彦宏1968年。接下来是梁建章、雷军、曹国伟,1969年。再往下,周鸿1970年,丁磊、马化腾、池宇峰都是 1971年。陈天桥收尾,1973年。这一拨都是出生在1964~1973年的十年之间。
第二拨,最近两年崛起的新势力的代言人。开心网程炳皓,1972年生,在新浪工作10年;优酷古永锵,1966年生,在搜狐工作7年;京东商城刘强东,1973年生,做了N年的IT销售;拉卡啦孙陶然,1969年生,曾参与创办恒基伟业,后投资蓝色光标,现任拉卡啦公司董事长兼总裁;3G门户邓裕强,1976年生,北大毕业后工作4年;UCWeb的梁捷和何小鹏,1976年生,创业前在公司打工5年。换句话说,最近三五年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 3G无线、视频分享几个主流领域异军突起的人当中,也都基本逃不出1964~1979年这一大致的时间段。80后在这一拨的新兴潮流里,基本失语。
对李想发问:你为什么没有在放弃泡泡网后,切入社交网络、电子商务或者视频分享、3G无线这四类占位更优的互联网市场?而实际上,早在2007 年李想就注意到了PPG,他常对左右人说:这个东西很有潜力。
李想的回答是:我想过这个问题,但我们并不擅长这些新的领域。坦白讲,跨度太大的事我们一定做不了,比如纯技术类。我们的技术人员都以大学毕业生为主,我们本身是一个产品驱动而不是技术驱动的公司。比如开心网要做那么多动态页面和管理几千台服务器,这事我们没法做。再比如电子商务,涉及复杂的实体货物的存储和物流,我们也没法做。
归根结底,在这些新领域井喷的前夜,李想们并没有准备好相应的技能和资源,而那些比他们更年长、在主流互联网公司或者某垂直行业里磨砺多年的 老人,则准备好了。于是李想做出了一个探索与稳妥并重的选择:还是做垂直行业的资讯和服务,这是他所熟悉的;但选择一个新的垂直行业汽车,这是一个相对空白的市场,有机会做成第一,并且成为这个细分市场的规则制定者。
所以,这是一个极为现实并且理性的选择和结局。李想对畅销书《异类》里的一个事实和一个结论印象深刻:那些至今仍然掌握IT产品命脉的人都是 1955年前后出生的人,因为正好他们在20岁这个黄金年龄赶上了1975年所发生的PC产业的萌芽。比如盖茨和乔布斯,都是1955年出生。而无论 1965年出生的美国人里有没有更聪明更热情的盖茨和乔布斯二号,他们已经不可能冲破老一代10年建立的门槛。

戴志康所认为的道,是一种品质和品德,是自己对于一个愿景一种信念的坚守,甚至是在一个绝望的境地之中
戴志康:无知者有畏
80后在互联网的尴尬:
● 互联网最好的时候被70后赶上了。现在的环境、时机都很恶劣。80后只能捡点残羹剩饭,看哪儿还有点需求没被满足做一做;
● 小公司创新是必须的,但成本很大;大公司可以一直用一种保守的跟进策略来实现市场和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同为80后在互联网里的代表人物,戴志康的道路与李想截然不同,他选择的是一个想象空间较大的横向领域,企图提供一个互联网通用产品和服务,即类似于IM或者搜索那样的集论坛、SNS、虚拟货币于一体的基础设施。这把戴志康置于最主流最血腥的互联网战场。
但是,或者当然,两位对于80后在互联网的现状都是同一个认识:尴尬。所谓殊途同归。
戴志康说:互联网上任何一个公司都很难逃脱一家公司的魔掌。这家公司是谁?不用明说。此公司在产品战略这个层面正好处于Discuz的下游。其逻辑是:BBS称得上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场所,但网友在BBS里认识之后的下一步是干什么?答案是:加为QQ好友,私下里慢慢聊。所以某种程度上,戴志康的Discuz所做的,即是孜孜不倦地为QQ贡献高质量好友的来源,等做完这个活儿之后,就被遗忘掉。所以,包括Discuz在内的很多公司都在无形中帮着QQ树立它的核心竞争力。
但这个现实又无法改变。对于同样做SNS的51或者开心,它们的用户都是QQ用户的子集,并且它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是QQ的子集,再甚至它们的资金和资源最多也只能占到QQ的一个小比例。这种格局下,竞争就会异常悲壮。
举个例子。2009年6月15日之前,开心农场这一款游戏在基于Discuz的社交网络上基本处于每月30%以上的快速增长。但在6月15日之后,这个增长曲线就陡然变平了。为什么?因为2009年6月15日这一天,QQ的开心农场上线了。
QQ动作之前,开心农场是一款新游戏,所以导致Discuz的用户们争相尝鲜。但当拥有中国最大互联网用户群的QQ把这个服务推向它的用户的时候,开心农场对于所有人都不陌生了。这个游戏的接触点从若干小SNS和小网站变到了庞然大物QQ身上。所以接下来,用户对于这款游戏的第一接触点转移了,而一旦转移,要回到第二接触点的可能性就会非常之小。既然可以在拥有最多朋友的QQ上玩,又为什么要在51或者开心上玩呢?于是在6月15日之后,戴志康们就必须付出十倍的努力,不断引入创新的应用去维系原来的那条增长曲线。
戴志康的心得是:对于小公司来讲,创新是必须的,同时付出的成本是非常大的;但大公司确实可以一直用一种保守的跟进策略来实现市场和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这种情形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会让小公司一直处于反复徘徊的低水平运作,而相反,那些早三五年崛起的大公司及其领袖就能逐步积累起大规模、高层次的运营和管理经历。
来听听戴志康的原话:
我真的不相信什么马化腾这帮人,他当年起步时就有多高的能力和水平,不管是他的管理、技术、业务销售还是战略眼光。80后和他们70、60后之间相同的是,大家都有一种激情。这种激情是来源于你对这个东西的喜爱和一点点能力,而这个能力是随着业务逐步滚大的。2005、2006年那会儿,让我一个人管两百人的公司,我真是管不了。但随着业务增长,我把团队建立起来,它会形成若干个经理、总监和副总,这样我就可以通过这个体系来把200人管理起来。但是今天把我扔到社会上,给我两百个人让我把他们管好,我一时之间也管不好。
那回过头去,马化腾、李彦宏也不是一开始就能管得好几千人。其实个人能力的成长路径并没有太大的不一样,不一样是在于,这条路走到一半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成长受到限制。如果环境、时机都特别好,公司管理不好也无所谓,只要业务好就行,业务好可以掩盖掉其他的问题。大势在前,小问题都忽略不计。但我们现在的情况是,环境、时机都很恶劣,只能在夹缝中生存。业务难以快速增长起来,我们的能力和经验受到相应的制约。
所以互联网最好的时候我们没赶上,被70后赶上了。我们就捡点残羹剩饭,看看哪儿还有边边角角的,有点需求没被满足做一做。但是这个东西注定进入不了特别一线的阵营。已经感觉到,这拨人里面出不来像陈天桥、史玉柱、马化腾、丁磊这样的人了。
这样的情况可以用一句苟且来形容,最好也只是怀抱着一种有限的理想。原本你也可能有一个大理想,但这个理想会被其他东西所挤压。最悲哀的事情是,我现在几乎看不到有员工离职是为了去创业。但前几年说创业的人还是很多的。所以这可能意味着一种理想的泯灭。
从怀抱一个大理想到苟且于一片小天地,也就是戴志康所说的从无知者无畏到无知者有畏。无知者无畏的时候,也不知道前面会有几只老虎,就只是觉得当时的所谓大公司也是千疮百孔,弄点SP或者搞个游戏骗点钱,于是很鄙视这样的大公司。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无知者有畏的阶段,开始意识到这些虚弱老虎真正的可怕之处。这当然是一种进步,帮助实现了对自身的革命和脱胎换骨。
于是接下来的目标是,做一个有知者有畏的人,所谓有知,就是知道事情本身是怎么样的,没有盲目的冲动和幻想,抱着脚踏实地的信念和一种对风险足够多的把控和预期,尽最大努力而为之,去换取一个尽可能好的结果。这起码对于80后来讲,是现在应该具备的一种心理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3 15: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同感,不错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1-10 11:16 , Processed in 0.26035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