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682|回复: 15

[【原创】] 名人墨迹的“陷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5 13: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有朋友告诉我,某网拍卖的名人书札(包括墨迹)看起来非常逼真,而价格非常便宜,问我是否有“检漏”的可能?于是,去该网看了看,确实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名人书札(墨迹),浩如烟海,真伪判断,难而又难。不过,要养成一双慧眼,也并非没有办法。
  在这里,我只举两个自己看到的例子,说说自己的体会,并没有对涉及的书札(墨迹)定性的意思。如有方家指教,无任欢迎。
  一,臧克家先生的墨宝。
  这是臧克家先生庚申清明节纪念周总理的诗稿。图如下——


查《臧克家全集》,确实有此诗,而字迹也和臧克家先生的真迹十分相似。 然而,我的疑问恰恰出在查阅《臧克家全集》的时候。因为《臧克家全集》每本封底,都有臧克家先生的一方印,而这方印,乍一看,就是墨宝上所用的印鉴,但仔细去看,却有些微差别。可惜我手头目前没有《臧克家全集》,无法把全集上印鉴传到乐园里。否则,朋友们把印章一对照,真伪就可以辨别了。
当然,最大的证据还倒不是印章,而是诗歌本身。这首诗,是臧克家先生1980年5月份写成的,怎么会有清明书写的墨宝流传呢?这就是造假者弄巧成拙了。
二,郑振铎先生的书札。

信笺没有年份,但从使用小说月刊信笺来看,应该是1920年代早中期。信笺上的水渍和油污,都点缀得恰倒好处。
然而,如果和郑先生同时代的一封墨宝相比较之后,大家还会认为这是一幅真迹吗?
  
以上是一本公开出版书籍里的郑先生的信笺,同样用小说月报社信笺。我先卖个关子,让各位看官辨别一下,二者有何区别。等我晚上再来揭晓谜底。
在线写作,比较粗陋。要上班了,再见。谢谢大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5 14: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字迹很像,还是排队听讲课,学习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5 15: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排队听课,还好现在没有钱买这些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7: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空了。先说说臧克家先生的印章吧。

这个是《臧克家全集》封底的印章,真实性无庸怀疑。

这个是书法签名旁的印章。二者相似而又有区别,这就是问题所在。如果两个印章完全不同,则真实性又另当别论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7: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断指残编于2010-03-05 14:45发表的 :
字迹很像,还是排队听讲课,学习一下
太客气了。相互交流而已。
引用第2楼redfllys于2010-03-05 15:19发表的 :
排队听课,还好现在没有钱买这些东西。
也不用客气。其实。拍卖的价格并不很贵,最后只以150元成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8: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郑先生的信函。公开出版的书籍里,郑先生的信函有3张,我只引用了1张。不过,看官如果仔细的话,已经可以发现二信谈的事有关联,而且时间也差不了多少。的确,两封信中,郑先生都表示刚刚去了南京,而两信落款的时间一个是12月22日,一个是12月25日,不难判断两信的间隔只有3天。如此,问题就来了。请大家仔细看看信笺,虽然书上的信笺是黑白的,但仔细对比后,还是可以看出端倪来的吧——拍卖的书信竖列为10,而书上的仅8列。当然,我不能武断地认为小说月报社用笺可能有不同版本,但时间仅相差3天的信件,有使用不同信笺的可能吗?
除了信笺之外,再看看两封信的书写习惯。字可以模仿得惟妙惟肖,但书写习惯,是很难模仿的。书上的信函里,郑先生写字偏右,十分明显,但在拍卖的书信里,文字中规中矩,以居中为主。当然,还有其他差异,我就不多饶舌了,看看哪位朋友还可以提出,大家共同切磋。谢谢!
(转发到了国学数典鄙人的日志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8 09: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有书友认真读了拙文,给我留言说,郑先生写信的对象是老舍先生,因为鸿来是老舍先生的笔名。
的确,老舍先生有过“鸿来”的笔名。但问题,这个笔名并不常用,会有一个人写信给某人,用对方一个不常用的笔名吗?这是疑点一。疑点二,老舍比郑先生还小一岁,20年代早中期(24、25、26年)还没有成名,郑先生给他写信,绝对不用在信尾上用“上”字。至于疑点三,查查老舍的笔名详解就能够搞清楚,“鸿来”这个笔名,老舍先生是1930年代处才使用的。由此可见,这个鸿来和老舍先生完全无关。
如果郑先生生前确实给“鸿来”先生写过信的话,那么,这个“鸿来”先生姓张,60年代后才去世,藏书捐赠给了国家。郑先生向他请教藏书问题,是顺理成章的。只是不知道,真正存世的信函究竟是什么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8 10: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对于文人的墨宝常怀着非常崇敬的心情,俺不是学这行的,也不会鉴别真伪,只是觉得如果是真迹确实应该非常宝贝,毕竟都已是绝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8 10: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emppp于2010-03-08 10:07发表的 :
确实对于文人的墨宝常怀着非常崇敬的心情,俺不是学这行的,也不会鉴别真伪,只是觉得如果是真迹确实应该非常宝贝,毕竟都已是绝笔了。
俺也不是学这行的。呵呵。鉴别真伪,主要还是比较吧。多看真的,假的就无从遁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8 11: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看就是伪造,用笔习惯差异:真迹有时用墨重,而伪造的却一路轻笔(没有轻重缓急)下来,值得怀疑。另外两信“所”字写法也有差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8 13: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hongde于2010-03-08 11:11发表的 :
真迹有时用墨重,而伪造的却一路轻笔(没有轻重缓急)下来,值得怀疑。另外两信“所”字写法也有差异。
目光十分犀利。真乃犀利兄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8 14: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这些东西,从网上能淘来吗?应该去不涉入市场的个别农村是发掘下才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8 15: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1楼cruelarrow于2010-03-08 14:54发表的 :
对于这些东西,从网上能淘来吗?应该去不涉入市场的个别农村是发掘下才可以。
如果是古董,可以去老兄所说的个别农村,只可惜当今农村早已不是世外桃源了。
至于名人墨迹,事实上在原藏者死亡后流散很多。南京有个诗人臧云远去世后,他续弦的农村妻子的儿子,把他的藏书和书信全部卖给了废品收购站,收购站老板碰巧有点文化,就把一大包信件以600元的价格卖给南京一家书店。结果,此书店老板在孔网上以每封500到800的价格的卖掉多封臧克家、周扬等写给臧云远的信件!(有兴趣的不妨去孔网查查,还可见端倪)因此,网上虽然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但就此说网上所有东西都是假的,就失之于武断了。
不知道楼上老兄以为然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0 14: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显是假货嘛,你看那波浪线,明显不一样嘛。假货是认认真真画出,真货是随意勾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0 14: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3楼威望于2010-03-10 14:03发表的 :
假货是认认真真画出,真货是随意勾出。
高见,高见!这一点,当时和朋友看时,就有人提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12: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看到姜德明先生出版的一本作家信札手迹(有兴趣的,不妨看看《作家百简》一书),发现在某网所拍卖的茅盾、曹靖华、施蛰存等人的信札,全部是模仿书上的东西,真是令人无语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3:31 , Processed in 0.14238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