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33|回复: 0

[【社会视角】] 广东连平农民闲置1500亩宅基地 另占良田建新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4 04: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东连平农民闲置千亩宅基地 另占良田建新房

  连平高莞镇农房建设缺乏规划,土地浪费严重,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一个缩影

  南方农村报3月4日报道: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住当前农村建房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的时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

  可以预料,“建材下乡”会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农民自主建房的需求,而当下农村宅基地利用、建材生产经营、农房规划建设等农民自建房各个环节积弊较多,如何使利好政策成为拨乱反正的契机,而非进一步恶化问题的引擎,是决策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南方农村报记者最近深入广东农村,详细了解农民自建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以期为“建材下乡”政策的制订和实施提供些许参考。

  资金短缺只能分期建房

  2月25日,广东省连平县高莞镇,春节喜庆的气氛还未完全散去。

  西南村斗墙村小组一栋崭新的三层楼房里,户主周基琴正在逗孙子玩。周家这栋房子建于6年前,去年又重新粉刷了外墙,看起来特别新。谈到建房,周基琴感叹,“建房成本上涨太快了”。他清楚记得,20年前曾盖起一栋4间约120平方米的平房,当时总花费才4000多元。而6年前,当他建这栋占地100平方米的三层楼房时,成本已经飙升到近10万元,花去了他和老伴半辈子的积蓄。

  “现在更贵了!”对于建房成本的上涨,去年刚刚建起一栋两层半新房的高莞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主任刘日均深有同感。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厚厚的账本给记者看,账本上详细记录着他去年建房的开销明细:火砖55000块,0.245元/块,合计13475元;钢筋4吨,5300元/吨,合计21200元;总面积252平方米,师傅工资67元/平方米,合计16884元;沙、石子共5车,1000元/车,合计5000元;石灰9000斤,0.17元/斤,合计1530元;水泥17吨,伙食及其他……总计88695元!

  “这只是毛坯,如果再简单装修一下,至少还要花8-9万元,建房真的太难了!”刘日均感慨道,这笔钱对他来说不是小数字。工作30多年的刘日均,目前每月只有2000元工资,还要供两个小孩读书。“为建这栋毛坯房,现在还欠亲戚1万多元呢。”

  一个镇政府公务员建房尚且捉襟见肘,对普通农民来说则更为艰难。在采访中,许多村民告诉记者,当地建两层半的楼房至少需要近20万元,而大多数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外出务工,夫妻俩拼命工作省吃俭用,一年下来最多赚两万元,除去小孩教育及家里各种开支,一年能存1万元已非常不易。20万,意味着至少拼命干20年以上。

  “你看,村里很多房子都只建了毛坯,或者只盖了一层,这大都因为资金短缺,不能一下全建起来。只能一边打工赚钱,一边分期盖房。”周基琴指着远处告诉记者,许多农户辛苦一辈子就是为了一栋房。

  1500亩祖屋占地闲置

  盖房虽然艰难,但却浇不灭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热情。刘日均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全镇估计约有8成农民盖了新房。高莞镇两面环山,中间是一片平坦的农田,一条公路从田野中央贯穿而过。站在公路上,只见公路两旁的农田里新房依次拔地而起,许多小鸡在新房前的农田里觅食。在田野中央,四处可见破旧的平房与新房紧密相连。

  究竟有多少农田被占用建设民房,这一敏感数字当地并未统计。不过,在新房建设过程中,老祖屋被荒废,宅基地使用效率极低,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丁村,一片破烂不堪的平房藏匿于村中。这些房子大都大门紧锁,门环锈迹斑斑,房屋立柱被岁月侵蚀,已如木炭般乌黑。房前青石路两旁,杂草与苔藓并生。

  村民吴丙先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这房子叫老田心屋,建于明末清初,是他们吴氏家族的老祖屋,由30多间房组成,占地近10亩。丁村40多户吴姓居民基本都在这里住过。“改革开放后,许多人外出打工赚到钱后,就在村子外围盖起新房,祖屋好多年前就没人住了。”吴先生告诉记者,他是2005年最后一批搬出老田心屋的。

  “像这样的祖屋,老丁村就有三个。”刘日均介绍,老祖屋在高莞镇相当普遍,基本每个村小组至少都有一处,小的占地5、6亩,大的占地20多亩,现在基本都没有人居住,有的甚至已经成为危房。“整个高莞镇有150多个村小组,每个村小组以一间10亩老祖屋计算,全镇约有1500多亩祖屋宅基地被闲置!”

  为什么这么多破旧祖屋既没有修缮,又没有被拆除呢?吴丙先解释说,这些老祖屋一般都是一个村某个姓氏的共有财产,而且是联体建筑结构。修复或拆除某一间,都要牵涉到整个祖屋,这就必须经过所有族人同意。“大家各有各的想法,哪那么容易统一啊。”

  而二联村村民张正则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村民不愿意拆老房建新房其实另有原因。老祖屋由于住人时间长,基本每间房子里都死过人,村民认为在这样的地基上建新房,不吉利。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村民都认为破旧不堪的老祖屋不拆,人们却另觅新地建房,对人均只有约0.6亩田的高莞镇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土地浪费。但想拆却又困难重重,不少村民希望政府出面从中协调,整体规划利用原有宅基地。

  建房缺乏统一规划

  虽然最近几年一座座新房相继落成,但南方农村报记者在高莞镇并没有看到想象中的新农村景象。由于村镇规划滞后,农民建房缺乏统一规划,村内房屋朝向不一、坐落无序,占道现象突出,这样既有碍交通,又影响村容村貌。

  西南村斗墙村小组距离村道约200米处,矗立着一栋崭新的具有欧式建筑风格的三层别墅,周围伴着一个大院子。据目测,这栋别墅占地约200平方米左右,而院子占地则约400平方米,一条约2米宽的道路把这栋别墅和村道连接在一起。

  当地村民告诉本报记者,农村有“宅大招财,路宽出官”的风俗,农户盖房都会尽可能让院子大些、路宽些。因此,不少农民盖一栋占地100平方米的房子,他还要另留50平方米以上的空地作院子,并想方设法扩大院子的面积。

  虽然《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村居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但是,由于缺乏乡镇统一规划,人均宅基地面积严重超标现象在高莞随处可见。

  谈及高莞镇没有实施农民自建房统一规划,刘日均向记者大道苦水:“我们镇不仅缺少专业人员,技术力量薄弱,也缺少对规划的技术、资金投入。”他告诉记者,早在10多年前,高莞镇曾制定过农房规划,而且在两个村进行了试点,但由于规划牵涉到宅基地、拆迁补偿等棘手问题,最后无果而终。“而如今约8成村民已经建了新房,想再统一规划农户建房,就更难了。”

  宅基地使用规划的缺失,使不少村庄道路不畅通,这加剧了农村宅基地的浪费。斗墙村村民周基业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他家在村内有块面积400多平方米的宅基地,原本打算在原址上盖新房,但没想到邻居把房子盖起来后,留下通往他家的道路非常狭窄,车辆无法通行,盖新房时的建筑材料都无法运入。无奈之下,他只好在自己路旁的一块农田里建房。据该镇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高莞镇至少60%新建房屋是在新宅基地上建造的,而这一现象在广大农村地区并不鲜见。(来源:南方农村报)

http://news.sohu.com/20100304/n270561843.shtml
闲置总比被污染以致数百年间寸草不生好,也比沙漠化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04:00 , Processed in 0.21920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