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47|回复: 0

[【教育时事】] 教育投入应匹配“富可敌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 10: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投入应匹配“富可敌国”

  新闻提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发布,其中提出了包括区域间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等一系列的政策,期望用推进教育均衡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

  纲要也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2012年达到4%”。

  城市家长最头疼的事情,就是给孩子择校。请客送礼加上掏赞助费,有的甚至把家搬到名校周边。就算是有钱,都不一定能花对地方,一些家庭倾全家之力,也未必换得来理想的学校。

  “名牌”学校,成了本身就稀缺的教育资源中最稀缺的部分。大量钱财流入,又使它们软硬件进一步增强,与其他学校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为进名校更要头破血流。教师交流、校长交流,是个办法,不仅仅是资源的流动,也是“权力”的流动,看上去不错。

  但校际差距的根源是什么?能不能治标又治本?说起教育资源稀缺,一方面师资不足(特别是落后贫困地区);另一方面是师范生流失,有些地方的师范生毕业后宁可去当洗脚妹。究其原因,就在于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越落后的地方越苦,甚至难以解决教师简单的生存问题,没人愿意去,甘于奉献的民办教师又遭遇“清退”。这样下去,差距成了恶性循环,为数不多的资源会越来越扎堆。

  简单地进行行政命令式的交流,恐怕不解决问题,本质上是牺牲名校资源去补充普通学校的资源,教育的总资源并没有增加。如果想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就得加大教育投入,让穷地方的资源增加。

  这就不能不谈到4%的教育经费支出。这个数字在今年的纲要中再次出现,实现期限是2012年。其实它在1993年的纲要中就提出了,实现期限是20世纪末。现在迟到了10多年,相关部门竟仍然认为“难度不小”。

  究其原因,一方面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较低,另一方面欠债太多,除了教育,医疗、农业、社保等都要用钱,所以出现了捉襟见肘的局面。

  而老百姓自然要问,钱哪儿去了?巧的是就在这几天,媒体在报道中国多个大省(直辖市)已经“富可敌国”。这个欢欣鼓舞的消息告诉人们:某些省市的经济总量竟然超过了富裕的沙特。省长、市长们是否知道,沙特的教育、医疗全是免费的?

  这边夸富,那边窘迫,一点不匹配。当然,为此尴尬的绝对不该是老百姓。


推荐理由:投入增加,更要公平。
原地址:http://news.sohu.com/20100301/n270493761.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2 15:12 , Processed in 0.2163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