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235|回复: 17

[【余香阁】] "关注逃离工科现象":他们为什么逃离工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 12: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离开清华园两三年了,赵静至今仍不明白同班的男生为什么会选择经济系。


  赵静曾就读于清华大学管理学院经济系,全班35个人,新生见面会上大家一聊,彼此都很惊讶“都是各省理科前十名,还有国际奥赛金奖得主,两三个省里的状元”。辅导员的介绍同样让她记忆犹新,“班上高考平均分在全校排名高踞前三”。

  赵静说,自己是因为当时考虑女生逻辑思维能力相对弱些选择经济的,但“男生们为什么不去学理工科搞科研呢”?

  中国工程院此前对全国5000名工程科技人员的一项调查给了赵静最好的答案:超过80%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工程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一般”或“偏低”,对个人收入的满意度仅为53.75%。而今年7月,中国科协5年一次的“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则显示,由于工作压力和收入等方面的原因,有近半数的科技工作者表示如有机会更愿从事企事业管理、公务员等其他职业。

  专家就此解读认为:“这表明我国尚没有建立尊重工程师职业的社会文化,工程师职业的吸引力较弱。”

  工科难解的自身之困

  湖北某高校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的张文,刚走出校门4个月,而今在天津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从事订单管理。

  4年大学生活,张文用“苦不堪言”来形容。虽然毫无兴趣,但并不代表可以马虎了事,“枯燥、难懂的物理知识和化学方程式让我头疼,经常闻到实验室的药剂味道心情就要糟糕一整天,但还好,总算硬着头皮读下来了。”

  在张文高中时代的规划中,大学本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有社团活动,有文艺演出,有同学派对。

  而现实一点一点地淹没着她所有的梦想,因为“专业学起来很吃力”,一边看到文科生拿本小说都喊苦,一边默默背起书包,走进自习室完成不断积压的作业开始课程的复习,有时候甚至周末也要过上食堂、寝室、教室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

  毕业以后,父母安排了一份与她“专业”比较对口的工作——天津一家制药厂,但干了不到十天,她就放弃了,“每天和那些无生命的瓶瓶罐罐打交道,生活相当无趣。而浓重刺鼻的药剂味儿更是每每勾起我大学时留下的痛苦回忆。”

  对于逃离,张文直言,“一点也不后悔”,虽然现在每个月的工资也只有两千多元,但这家贸易公司终于让她脱下了“灰大褂”,过上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

  除了工科学业艰苦,一些工厂的工作环境也让众多“80后”望而却步。

  本科学材料的刘磊至今记得新生报到时,第一件事就是去领一双牛皮大头鞋,有师兄解释,这是为了怕实习时一般鞋子在车间走动踩上钉子,刘磊当时就觉得内心一阵阵发冷。

  不久后的工厂参观一日游:杂乱的车间、轰鸣的机器,灰暗油腻的工作服……更是让刘磊坚定了“逃离”的决心。

  刘磊开始一边应付本专业,一边咬牙选修了经济学的课程,过年回家听学经济同学描绘的蓝图,更是认准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社会精英”的感觉。

  大四那年,虽然刘磊所在的学校这个专业全国首屈一指,找份工作完全“不在话下”,但他最终选择了跨专业考研,在学校周边找间小屋,刘磊孤独地付出了两年艰辛,终于熬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专业研究生。


埋头苦干不如一张证券?

  胡力目前在上海的某家IT公司做销售经理,而学冶金专业出身的他此前已经在该领域内从事了3年的技术工作。


  2008年4月,胡力考虑改行,对付出多年艰辛的专业的留恋,让他足足思量了一个月,“每天晚上都是彻夜难眠”。

  虽然之前“技术人员”的背景对他现在的销售职位有所帮助,但转行的另外一层原因,是不得不面对的“生活压力”。

  胡力说自己现在最烦听到这样的报道,“‘冷’工科与‘热’就业”。

  “我们当时的专业是好就业,但是大家收入都是1200元(每月),人家法律专业工作是不好找,一旦进个律师所怎么也能赚个三五十万,”提起自己当年的选择,他愤愤地抱怨,“为什么就业热还会报名冷呢,绝不是没报的学生傻!”

  由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撰写的2009年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调查显示,工科专业就业优势明显:如采矿工程、石油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地质工程、冶金工程、飞行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等专业,无论是“211工程”院校还是非“211工程”院校就业率均在95%以上。

  高的就业率并不意味着高的薪金回报。恰恰相反,调查同时显示: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远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在北京一家国有大型银行做财务工作的张小姐介绍,我国金融业与制造业的收入差距比国外大得多,且不说拿几十万、几百万元高薪的高管,一个金融专业专科毕业生进银行做柜台先生、柜台小姐,起薪就能在每月2500元以上,几年后年薪可升至5万元乃至更高,而多数工科专业本科毕业生则有些汗颜,一般起薪也就每月1500元左右,即使在工厂干到退休也很难挣到5万元的年薪。

  不仅仅是收入。一年多的比较和观察中,细心的胡力发现,工商管理、经济(包括财会、金融、经济学)等专业业务发展迅速,其升职也快。相比之下,工科生升迁之路漫长得多,一般专业毕业生实习期就长达一年,熬到高级工程师需要20年左右,而往往等实习过后,同期毕业学经济的一些同学已经混到主管了。

  “100个工程师里,只能出几个高级工程师,而几个高级工程师里,只能出一个管理者。哪一天才是出头之日呢?”在胡力的反思中,透着人生哲学的思辨,“当周围一些人花费同样的时间后取得了你十几年或一辈子才能取得的成绩和财富时,你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埋头苦干不如一张证券,有人甚至辞职回家学起金融,专心炒股。而来自招生考试部门的统计显示,这几年,经济(如金融、外贸、会计、经济学等)、管理、法律、新闻、艺术、英语六大类热门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但报考热度依然不减。

  逃离背后是一张环境的大网

  清华大学高教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孙禺教授认为,大量拔尖学生不再“投身”水利水电、测绘地矿等工科专业,而一拥而上地奔向金融、银行、法律等热门行业,同样也说明了当代大学生选择职业的价值取向:经济、金融、管理等领域不仅“有名有利”,而且过上光鲜亮丽的“白领”、“金领”生活是多数人的期待。

  “付出与回报的比较值正左右着考生和家长对专业的选择。”在王孙禺教授看来,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对于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开始旺盛,工科出现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同时,在社会心态上,“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成为一种流行的主色调,几代优秀的工科生选择了在戈壁沙漠战天斗地,于是有了“两弹一星”的荣光。

  王孙禺认为,改革开放以后,文科发展迅速,学科不断健全,考生选择上开始出现多元化,“这一人生路径选择上的多样性无疑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但同时,工科的艰苦性开始为人们所关注,由于撬动社会心态的一大重要杠杆——工资收入在与市场结合紧密的经、管、法等学科领域率先拉开差距,工程师们则主要留在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这里延续着计划经济时代改变不大的薪酬体制,优秀者与平庸者的收入基本没有差别,他们的积极性无疑会因为与外界的强烈反差而受伤害,因此,传统工科专业被考生们或“敬而远之”或纷纷“逃离”也就不足为奇。

  “‘逃离工科’的问题不仅在于‘工科’这个学科本身,更重要的是一个整体环境的改变,他们逃离的是一种逐渐消减的环境生态,投奔到一个优势资源已经向经济、金融、地产等热门行业倾斜的系统中。”本年度国际工程教育大会上,一位参会专家这样分析。



http://www.edu.cn/zhuan_jia_ping_shu_1113/20091229/t20091229_435300_1.shtml





是否应该更加重视工科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6 14: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工科专业毕业生的‘流失’现象,不仅仅是某个教育领域出了问题,而且主要是源于整个社会的分配机制的‘推力’作用。”
相结经管专业, 学工科又难,工作又苦,工资又低, 鬼才学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6 15: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简言之:能不干活就不干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6 15: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我是有切身体会的,我的一些朋友学的是理科,毕业后,一些为了找稳定的工作,选择了工科类的岗位,但是现在很多还三班倒,工资上升的幅度不大!有一女生也是原来在桂林三金做的是这类工作,因为经常晚上上班,半年下来老是长痘痘。一年后辞职,在家闲逛了一个月!开始进入玫琳凯,头半年入不敷出,但是7个月后开始开QQ,现在已经换了第三辆了!某日,遇见,详谈一个小时,其观点是:商业类的工作也不好赚钱,但是暴富的机会却很多。做技术工作和农民工一样,发财机会上少,即使是在公司升职也很难轮到,比销售的机会少,但是不容易失业。所以,学的时候要学工科,混的时候要混文科类的行业。因为在工科里学到了严谨,做商业时很容易给人信任的感觉。最重要的是,学过工科的做推销时,顾客问一些专业性的问题很容易应对,不像学中文的整天胡乱吹,漫无边际的忽悠人。其实这就是中国教育的潜规则! 不要学以致用,不学就更加无用!这才是真正的王道。听后心里一阵难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6 16: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逃离工科已成为全球难题。工程师也要具有商务管理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23: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wushengse于2010-03-06 15:19发表的 :
这个我是有切身体会的,我的一些朋友学的是理科,毕业后,一些为了找稳定的工作,选择了工科类的岗位,但是现在很多还三班倒,工资上升的幅度不大!有一女生也是原来在桂林三金做的是这类工作,因为经常晚上上班,半年下来老是长痘痘。一年后辞职,在家闲逛了一个月!开始进入玫琳凯,头半年入不敷出,但是7个月后开始开QQ,现在已经换了第三辆了!某日,遇见,详谈一个小时,其观点是:商业类的工作也不好赚钱,但是暴富的机会却很多。做技术工作和农民工一样,发财机会上少,即使是在公司升职也很难轮到,比销售的机会少,但是不容易失业。所以,学的时候要学工科,混的时候要混文科类的行业。因为在工科里学到了严谨,做商业时很容易给人信任的感觉。最重要的是,学过工科的做推销时,顾客问一些专业性的问题很容易应对,不像学中文的整天胡乱吹,漫无边际的忽悠人。其实这就是中国教育的潜规则! 不要学以致用,不学就更加无用!这才是真正的王道。听后心里一阵难过!!!!!
兄的观点我觉得很实在,现在工科的就业感觉确实就像农民工,不是歧视农民工,毕竟说寒窗苦读了这么多年,身上背负的东西也许太多了,拿着那一点点的薪水,仅仅只能养活自己,更别说来报答父母了。谁不想自己生活过的好一点,谁不想脱贫致富。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想让自己和家人过得好一点。说句实话,我很少抱怨自身的环境,也不愿意去说什么,自己做了什么收获什么是应该的,但是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确实很寒心。
现在看着身边初中就辍学的同学,开着小车,不说是嫉妒,只是心里不平衡,多读出来的这么多年书难道仅仅就只是为了能够有一个安稳的饭碗,仅仅为了在公司打一辈子工。我们同事之间经常在讨论,凭什么他们做文职的就能那么高的待遇,苦累赚钱的不都是我们做一线的。抱怨太多了,有点激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23: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转这个帖子的时候是在青年文摘上看到的,当时是在上班,心里有些触动,当时有很多想说的,下夜班回到家心里感觉平静了很多,但是还是想找到这个帖子,想让园友们讨论下,之前几天几乎没有人关注,说实话,心里有点凉凉的,我知道园地很多朋友是工科,我还是希望大家多关注一下自己的切实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0 17: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想到,这么多人关注此类问题。我在学校里面已经发现,选择工科类还是经济类专业,和家庭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家庭条件差得学生选择了工科学习。从收益上讲,起步不佳,工资低,如果还是在本行业做,最好转做销售、管理甚至是自己开工厂、办企业、搞公司.做技术专业,得穷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inbade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5-23 23: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次,我与几位同事,与本校一位管理学院的老师同桌吃饭,大家很熟,同事就聊起了他们管院教师比我们工科“大老粗”收入高的事。

这位管院的教授,半玩笑地说:咱们就是玩“虚”的,你们理工科是玩“实”的;你们还别不服,玩虚的,永远就骑在你们玩实的头上,古今中外……

我一下就想起了“至圣先师”的一句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社会进步到今天,原始的体力劳动者已经不具有代表性,现今,脑力劳动者,已经成了“劳力者”的典型;而“劳心者”,仍然是那些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4 10: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的 工科到底意味着什么?
民用的鹦鹉学舌,军用的照猫画虎,大抵如此,大抵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8 03: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进了单位,你就知道了,做事的永远没机会当官,当官的永远就是工科出身的技术员的主人。工科人做出了成果,那是领导的功劳,要不就是单位的功劳,跟你没关系。
偶尔为了显示原罪的知识分子是”人民的一员,也会抽取几个懦弱的眼镜列席坐在主席台,当然他们有时候也对事情放一两个无关痛痒的:无色无味的P。
华罗庚就是这样的典型吧


管理是社会的舵手,至于工科的能人,顶多等同于一把锐利的砍刀,砍树比较顺手一点而已,这是我们的现状。


所以要学理工,你就尽量出国,我们的政府远未意识到一国之本,在理工科技,而不是几个大款。尤其是所谓的经济学家,都应该关进集中营去。

我们市场说欧美日掌握了高科技,殊不知这些高科技都是理工出身的科学家几十年默默无闻的在奋斗的结果,眼看着美国科技界在努力吸引中国高校物理数学这些基础学科的学生去留学,真不知道我们的教育部门是在作何感想,没准过几年,美国的新技术就是这些华裔的成果。

用卢安克的话说:中国人太急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8 20: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从个体角度:首先专业选择上,没有良好的指导,造成学费所爱;其次,学习过程中,盲目扩招,课程设置脱节,屠龙之术教的太多;再次,学习后,个人随着社会浮躁了,期许与现实造成差距,更加注重财富的积累而不是价值的体现。从社会角度:首先,中国还是个贸易型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和价值的体现不到位,其次,从企业的角度,追求短期利益为最大目标,不会考虑知识的储备,信封,金钱能买来一切,过分浮躁,没有像通用电气这样的对于专业人才的合理薪酬机制;从个人方面来看,大家还没有建立一种良好的合作模式,单打独斗的情况居多,容易造成身心俱疲,离开这里。最后,其实,进入工科,需要很高的门槛,大家通过工转文,理转文,听过搞文科的人搞理科之后有很大建树的吗,少之又少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c8jkyec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6-2 08: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4 23: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亚当的头像好像是三国里面的赵云,对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9 17: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村和小城市出来的选工科的多,虽然苦点,总不至于失业

出身于大城市的爱学管理类吧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选择工科,感觉实业总是最踏实的,最有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23: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5楼骆驼刺于2010-06-09 17:08发表的 :
农村和小城市出来的选工科的多,虽然苦点,总不至于失业

出身于大城市的爱学管理类吧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选择工科,感觉实业总是最踏实的,最有用的
当你真正的走上工科之路,看到身边的那些人,当然他们也许算不上工科,仅仅只能说是民工。每次在公司看到那些建设的工人,衣服总是最脏的,好像永远也不会更换,手上粗糙的纹路,脸上的汗水,以及被那些重物压弯的脊椎,更心痛的是和他们聊天的时候,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的是什么东西,只是领导说什么,要怎么做,他们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做出的东西是什么,看到那些包工头给他们大声叱喝的时候,他们也就是听着,也没有反抗,我不知道是什么信念让他们支撑下去的,也许是家庭,家庭的压力,其实工科的涵盖面太广了,比起文科这条路工科付出的是更多的劳动,是建设的前线,但是往往最不平等的也就在这里,也许就是2-8定律所说的吧,那百分之八十的财富是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上,贫富的差距往往是由定位造就的。个人觉得这样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关注点的问题,只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个问题,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以上纯属个人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06: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学理工科也不错,生活比较简单。比从政 从商简单多了。我是学土建的,从施工 甲方到工程设计,一路下来,生活有起色,还不错,比较满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1 11: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过搞文科的人搞理科之后有很大建树的吗,少之又少啊。”少不少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三钱”之一的钱伟长就是在本科时由历史转物理的。其实正真做学问是无分文理的,都需要求真务实和严谨。所谓“逃离工科现象”只是虚症,根本的问题还在于指导思想出现了问题。“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最终只会导致短平快式的投机取巧,这与正真做学问需要的求真务实和严谨是相违背的,也必然不会长久。晚清洋务运动的失败就是一个历史的明证。纯玩虚的,最终是不行的,虚实相生倒还可行,总的还要实多虚少,才能长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2 20:07 , Processed in 0.15844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