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2-21 22: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0楼xilou001a于2010-02-20 13:14发表的 “行吟天涯”活动(主要写游记) :
经芊芊版主与本人商议,现举行征文活动如下:
1.主要以游记为主。写在平时的路途(不是旅游,比如说上下班)中的其他感想亦可以。
....... 感觉蛮宽泛的,比如上个厕所回来?
上午出去了一趟,回来时拉拉杂杂想了些,就贴这里算了,不另开新贴,因为实在是太擦边了.
上午抱女儿去看天鹅。江南春早,见池边柳条已然抽绿,于融融春光习习和风之中颇有韵致。不由得想起老杜的句子:“江边一树垂垂发”,“垂垂”,渐渐之意。很喜欢这个词,觉得读起来特好听。当时就作了两句诗:“迎风枝袅袅,临水碧垂垂”。虽然把自己眼中所见写出来了,但总觉有些呆板,意态不足。又改为“迎风慵袅袅,弄水碧垂垂”,因为“慵”字更能表现出柳条柔软的质地,及其在和风中微微颤动的姿态。不过用了“慵”字之后,“迎”字也须改动,因为“慵袅袅”带有受动的意味,而“迎”字则过于主动,在搭配上不是很和谐。一时之间还想不出换用哪个字好。至于“弄”字,古诗中常见,如“弄花香满衣”、“云破月来花弄影”、“明朝散发弄扁舟”,沈祖棻先生对此有很好的解说:“大体来说,它是指一种自我的或及物的柔和、亲切、愉快的动态,通过这种动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或人与物之间融洽无间的关系。”这样改了以后,大致上还算满意。
就自己的习作而言,有时改动比较顺利,如“慵”字、“弄”字。再如以前作过一绝句,尾句原本是“凭轩且自看鸿归”,读起来总觉不顺,后来发现问题出在“归”字上,因为“归”是不送气音,用在尾字上便显得促迫,气流不畅;于是改用“飞”字,“飞”是送气音,就有余音幽眇的韵致了。不过好些时候虽然很不满意,却又很长时间想不出该怎么改,如“迎”字。再如《甘草子•新春忆旧》中的“是当日”一句,平仄固然无误,但读起来却难听,问题主要出在“是”、“日”在普通话里都是去声,且韵母相同,未免单调;而“当”字语音又过于清亮,夹在“是”“日”之间就显得刺耳了。像这些,就只能俟以他日了。
我一向很难一下子就作出一首诗来,因为我总以为作诗是需要天分的,而我是属于没天分的人,所以也就不抛心力做诗人了。有次和小文兄酬唱时说自己是“愧我拙非能琢木,羡君才已早登堂”,在给师友的诗里也说:“长杨已作三生梦,短舞犹施半面妆。”这些话倒并不是谦虚,事实如此而已。之所以有时还写一些古诗,主要是因为上课时会讲到诗,自己有些创作体会了,讲到时也不会太心虚。我作诗仍用入声,也是这个原因,倒不是为了复古或正宗之类的。
因为很难一下子作出来,所以有了句子之后也不硬凑成篇,硬凑肯定会出问题;而是先记下来,看以后有没有机会——比如说某种情境的激发——来完成。如果没有,最好是算了。(当然,一般来说是不会有什么机会了。)比如《甘草子》,承负号兄和wegg兄谬奖,自己以为也不算太臭,就因为写得不算太凑。大约半年前,有一天脑中突然有了一个句子,“梦入江南烟水路”,觉得蛮有意思的。前几天酒醒之后,看着窗外阴雨绵绵,树木萧瑟,想起这个句子,一下子就有了感觉。不过虽然不去硬凑,一般也会想下这个句子适合于怎样体式的诗歌,以及适合于出现哪个位置上。因为不同体式的诗的写法是不一样的。有的句子单独拿出来觉得不错,但放在作品里就觉得一般,这就与体式和位置有关了。“迎风枝袅袅,临水碧垂垂”比较适合于五律的颔联,用在颈联就不大好,因为咏物诗讲究不即不离,所以颈联不能太粘、太“即”,需宕开,换过一层为好。“梦入江南烟水路”则较适合于词,或是用作仄韵绝句的尾句。前两天写的“诸君如绣虎,咳唾粲成章。援笔惊鹦鹉,清声啭凤凰”,硬凑出来的,就很烂。不仅仅是因为开动物园,(顺便说下,鹦鹉和凤凰是从李商隐家牵来的。)而且在体式上很成问题。第一、二句是适合用于五古的发端,用于五绝便显得头大无比,身材极不匀称。三、四收尾用对句也是犯了绝句的忌讳,全失轻灵流动之致。杜甫作绝句喜用对句,其实不好,胡应麟讽刺为“半律”,确实有道理。钟嵘评价王融的五言诗,类比为“应变将略之于诸葛武侯”,这个比方也可用在杜甫的绝句上。李白的绝句就好于杜甫,这也和两个人的气质个性不同有关。
再过一个星期左右要开学了,下学期要接新课。一个同事给学生开《古代文学专题》课,因他是专门研究小说戏曲的,所以诗歌部分都请别的老师来上。这两年组里专擅诗歌研究的几位老师相继退休,临时拉我顶差,这确乎是赶鸭子上架了。因为我虽然平时上课也讲到诗,却没专门研究,到现在也没想出来讲些什么和怎么讲好。脑子搅成一锅粥。回来路上拉拉杂杂想了以上这些,先记下来,到时候说不定能派上点用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