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044|回复: 27

[原创其它♡] 2010年竞猜系列032:水磨钢鞭/明代  魔鬼 威望 夺冠  解说在26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12 12: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说出此物名
朝代风格?
若能对此物作一番介绍则更佳。

第一位答对者有奖
其他参与者视情况而定。

答题贴请不要修改。补充说明跟贴回复即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12: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杵,兵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12: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竹节钢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12: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杵, 是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13: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短兵器的一种,鞭起源比较早。至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很盛行,据《左传》

载:“楚旧臣伍子胥,因父兄被平王害,乃投吴,佐吴伐楚。入郢,平王已死

,乃鞭荆平王之墓,以报父兄之仇。”《周礼.地官司市》亦载:“凡市人则

胥吏执鞭度守门。”至隋唐五代,将士尤善使铁鞭。《中国兵器史稿》记载:

“冯氏兄弟所著《金石索》,图有后梁招讨使王彦章之铁鞭或铁锏一具,长:

汉尺6尺2寸强,重:清秤15斤,凡19节,每节以铜条束之,柄饰木而束以铜,

柄端如锤,四面环列“赤心报国”四字,字色绿,似熔铜铸就者。”宋代鞭

是军队的兵器种类之一。明代鞭的种类也很繁多。至清代鞭也受到了满族人

的喜爱而流传较广。鞭有软硬之分。硬鞭多为铜制或铁制,软鞭多为皮革编

制而成。常人所称之鞭,多指硬鞭。七节鞭,九节鞭,十三节鞭谓之软鞭。

鞭适用于马战与步战。硬鞭一般用于马战,持鞭之将多持双鞭。钢鞭沉重而

无刃,以力伤人。故持鞭者均需大力勇。常见鞭的种类有:方节鞭,秦家鞭,

尉迟恭鞭,雷神鞭,尾鞭,竹节鞭,蛇形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13: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朝的吧。
宋人喜欢用短小的打击兵器、主要靠重力打击敌人,使用者必须是力气大的人,多在马上使用,徒手持用则重了一些。

鞭是一种像铁棍一样的兵器,最普遍的是一种像钢铁做成的竹节,所以又叫竹节钢鞭。鞭是对付比锁子甲更坚固的盔甲所产生的兵器,并可以一举打碎护心镜,威力极大。属于重武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13: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名称:竹节钢鞭
用途:兵器
年代:宋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13: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见像钢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13: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水磨钢鞭 竹节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13: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锏-----也许我错了,但我参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13: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般兵器——锏
[编辑本段]兵器简介
  古兵器,鞭类。长而无刃,有四棱,上端略小,下端有柄。亦作“简”。武术短器械。锏因其外形为方形有四棱,形状相同,因得其名。锏为铜或铁制,长为四尺。锏由锏把和锏身组成。铜把有圆柱形和剑把形二种。锏身为正方四棱形,锏粗约二寸,其后粗,愈向其端愈细,逐步呈方锥形。锏把与锏身连接处有钢护手。锏身有棱而无刃,棱角突出,每距六、七寸有节。锏身顶端尖利可作刺击之用。锏把末端有吞口,如钻形。吞口上系一环环扣上丝弦或牛筋可悬于手腕。锏多双锏而用。其主要击法有击、枭、刺、点、拦、格、劈、架、截、吹、扫、撩、盖、滚、压等。
[编辑本段]兵器分类
  八棱锏 由一根八棱形铁杆制成,故得其名,长约四尺。
  平棱锏 长四尺,锏把为圆柱形,尾短有一小孔,可作穿绳之用。锏把前有六边形铜护盘。锏身呈六棱形,尾部粗而丰。锏顶端粗为一寸。平棱锏亦有单使,单使之锏粗有二寸。
  凹面锏 锏长二尺五寸左右。锏把为圆柱形。锏身为方形,内中有槽,故得其名。
  四棱锏 锏体呈四棱形状,故得其名。
  浑圆锏 锏身长为四尺,通体呈圆柱形,以铁制成。
  狼牙锏 锏身是一根前端小,后端粗得圆形木棒。其长为二尺。棒长装有四排铁钉,每排四至六刺,交错排列。棒之顶尾各有一刺。铁钉呈三角形。由于铁钉尖锐,且又犬牙交错,攻击能力很强。其棒之尾端五寸为握手处,无铁刺。
  少林方楞铜锏 少林兵器之一,全长三尺。
[编辑本段]兵器特点
  锏为短兵之一,方形有四棱,连把约长四尺,因形似简故名。锏无刃,每距六七寸有节者,名竹节锏;自把至端,完全平直者,名方棱锏;盖以形之不同而变更其名也。考锏之由来,与剑为同时;至二十四法之出,则在秦汉以后,创自何人,亦不复可考;惟以短兵利于步战之故,后人多有习之者,即今南北拳家,类能娴之;亦正如单刀軮鞭之携带便利,可随身防护也。惟锏无单用,法重双行,故后人有雌雄锏鸳鸯锏等名,亦矜奇胘异,增减原有之二十四法,而另立门户者;然终脱不了此母法也。且有用长兵之人,而藏锏腰间,以防不测者;是则锏为短兵而兼为暗器矣,此大都皆后人之自作聪明,立伪欺人,不可为训也;世之学武者,宜遵古法行之,庶不至多所皆谬。
[编辑本段]相关记载
  铁鞭为六角形,铁锏为四楞形「大小短长,随人力所胜用之。」鞭、锏都属短兵器,因为二者形制相似,所以历代都把鞭、锏相提并论。宋《武经总要》:「铁鞭、铁锏二色,鞭,其形大小长短,随人力所胜用之。有人作四棱者,谓之铁锏,谓方棱似形,皆鞭类也。」明《武备志》亦同。
  清王《兵仗记》说:「与剑相类者为铁锏,无刃起四棱,言方棱似?也;有与为类者为铁鞭,纯铁为之,状如竹根节也。鞭、锏大小长短,各随力所胜用之。」由以上历史专著,我们可以了解,鞭形戕如竹根节,而状为四棱体,二者长短因人而异,以力量大小而权衡。
  鞭与锏历代视之为杂兵,因为在短兵器中不及刀、剑用之广,除双鞭双锏外,多配於其他兵器作战,尤其和长兵为伍来使用。
[编辑本段]兵器使用者
  唐初的战将秦琼(字叔宝)善使双锏。
  宋朝梁山好汉呼延灼


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13: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漆器”,名称“鞭”,年代“汉”
此物名:漆鞭
朝代: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13: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宋代,呼延灼使用的武器:钢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14: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柄四棱满工“竹节鞭”;年代约为明清时期(瞎蒙一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14: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鞭,唐,
唐代蔚迟敬德也用这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14: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是隋唐英雄尉迟敬德使用的三十六节竹节钢鞭!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乐的猫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2-12 14: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鞭亦为短兵之一种,其由来与锏相同,惟戬必双用,鞭则有单双軮硬之分;考诸古籍所载,大都系单鞭硬鞭;稽之现在,则都重軮鞭。軮鞭之制,不知起于何时?创自何人?至双鞭之法,疑后人因见于戬法双用,攻御并行之便利,故窃其法,易单为双。然鞭戬同为无刃之短兵,不过形式稍异;至若抡舞攻御之法,主力点既完全相同,自不能大异,彼创双鞭者,亦正见其矜奇眩世耳。鞭之区别如是,而名称亦至不一,即就硬鞭而言,有竹节鞭,虎尾軮等数种,其余无论矣;大概皆就其形式而厘定其名耳。然因名之不同,其法亦因之而门户杂出,多少不同,惟尉迟鞭法为世所崇尚,但近巳不得其传,甚堪惋惜。此外即寻常之硬鞭法,亦大都拾各短兵之唾余,勉强组成,亦正不可为训故本编以軮鞭补其缺,不愿以鱼混珍珠也。

铁鞭为六角形,铁锏为四楞形「大小短长,随人力所胜用之。」有的鞭首上联缀一条短铁链,上系两节铁棍,称做联珠双铁鞭。还有一种铁链夹棒,出自西北地区,是受农家打禾连枷启发创制而成的。

鞭、锏二者,始源甚早,但鲜见出土文物。《史记·伍子胥列传》:「及吴兵入城,伍子胥求昭王,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後已。」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始用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15: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鞭鞭,中国古代兵器之一,短兵器械的一种。鞭起源较早,至春秋战国时期已很盛行。鞭有软硬之分。硬鞭多为铜制或铁制,软鞭多为皮革编制而成。常人所称之鞭,多指硬鞭。七节鞭、九节鞭、十三节鞭谓之软鞭。鞭适用于马战与步战。硬鞭一般用于马战,持鞭之将多持双鞭。钢鞭沉重而无刃,以力伤人。故持鞭者均需大力勇。常用的鞭法有劈、扫、扎、抽、划、架、拉、截、摔、刺、撩等
鞭为短兵之一种,


鞭其由来与锏相同,惟锏必双用,鞭则有单双軮硬之分;考诸古籍所载,大都系单鞭硬鞭;稽之现在,则都重軮鞭。軮鞭之制,不知起于何时?创自何人?至双鞭之法,疑后人因见于戬法双用,攻御并行之便利,故窃其法,易单为双。然鞭戬同为无刃之短兵,不过形式稍异;至若抡舞攻御之法,主力点既完全相同,自不能大异,彼创双鞭者,亦正见其矜奇眩世耳。鞭之区别如是,而名称亦至不一,即就硬鞭而言,有竹节鞭,虎尾軮等数种,其余无论矣;大概皆就其形式而厘定其名耳。然因名之不同,其法亦因之而门户杂出,多少不同,惟尉迟鞭法为世所崇尚,但近巳不得其传,甚堪惋惜。此外即寻常之硬鞭法,亦大都拾各短兵之唾余,勉强组成。

鞭有单、双、软、硬之分,其质有铜、铁、铁木、纯木之别,与用皮革制成,驱赶牛马的鞭子,是完全不同的器具。但软鞭类的七节鞭、九节鞭、十三节鞭等,与赶牛马的鞭子,在来源上,可能有一定的关系。还有一种木质鞭杆,其长度以人之一臂加肩宽度之,亦称“短鞭”。因其形短小,用时极方便。铁鞭为六角形,铁锏为四楞形“大小短长,随人力所胜用之。”有的鞭首上联缀一条短铁链,上系两节铁棍,称做联珠双铁鞭。还有一种铁链夹棒,出自西北地区,是受农家打禾连枷启发创制而成的。

鞭有软硬之分。硬鞭多为铜制或铁制,软鞭多为皮革编制而成。常人所称之鞭,多指硬鞭。七节鞭、九节鞭、十三节鞭谓之软鞭。鞭适用于马战与步战。硬鞭一般用于马战,持鞭之将多持双鞭。钢鞭沉重而无刃,以力伤人。故持鞭者均需大力勇。常用的鞭法有劈、扫、扎、抽、划、架、拉、截、摔、刺、撩等。

软鞭由镖头、握把、若干铁制鞭节和圆环相连而成。软鞭在晋代即已出现,被认为是猛烈暗器,不易抵御,有7节、9节、13节之分,习称九节鞭。携带方便,使用可长可短,软硬兼施。其技法主要有缠、抡、扫、挂、抛、舞花及地趟鞭等。软鞭以圆运动为主,借助手臂摇动,身体转动,增加鞭的击打速度,改变鞭的运动方向。软鞭分单鞭和双鞭,也可与其他器械配合。硬鞭有两种,一是竹节钢鞭,形如竹节;另一种是13节水磨钢鞭,长约1米,鞭尾有坚木或铁制柄,头尾皆可握,能两头使。击法有挡、摔、掉、点、截、盘、扫等。


软鞭
方节鞭:由鞭身和握把组成。鞭身为十一节方形铁疙瘩组成。鞭把为圆形铁制。用时可以鞭身击打,也可以用鞭尾之小鞭甩击。

秦家鞭:此鞭鞭长四尺,通体为长铁杆。其上下二端各有一突出的圆球。无明显的鞭把和鞭尖的区别。其用法同硬鞭。

雷神鞭:属硬鞭。其鞭长四尺,鞭把与剑把相同。鞭身前细后粗。共为十三节,形如宝塔。鞭身为方形,每节之间有突出的铁疙瘩。鞭尖成方锥形,有利尖。鞭身粗一寸有余。把手处有圆形铜护盘。鞭重三十斤,通体为铁制。

水磨钢鞭:短兵器械之一。属于硬鞭。鞭长三尺五寸,鞭把为五寸,鞭身长三尺。鞭身后粗前锐。呈方形,有十三个铁疙瘩,鞭头稍细,为方锥形。鞭把粗为一寸三分。鞭头鞭把三处均可握手,能二头使用。

竹节鞭:属于硬鞭。其鞭长四尺半,把手为圆形,上有若干突出圆结,便于握手。把手前有圆形护盘。鞭身前细后粗,呈竹节状,共有九节或十一节不等。鞭身顶端很细。通体为铁制。

鞭-历史沿革   
鞭、锏二者,


鞭始源甚早,但鲜见出土文物。《史记·伍子胥列传》:“及吴兵入城,伍子胥求昭王,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後已。”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始用鞭。

《初学记·武部·刀》:古者用革,以扑罪人,亦以驱马。故其文从革。《书》曰:“鞭作官刑。”此则施於民也。《传》曰:“左执鞭弭。”又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此则施於马也。其後以竹代革,则策、二文,又并从竹,盖因驱策击之义以立名也。

后梁战将王彦音,不仅善枪,而且善铁鞭。冯云鹘《金石索》中,图示了王彦章铁鞭一幅,“长仅六尺二寸强,重清秤十五斤,凡十九节,每节以铜条束之,柄饰木而束以铜,柄端如槌,四面环列“赤心报国”四字”。(《中国兵器史稿)可知鞭虽属短兵类,但其形制较长,而且较重,需大力演练。唐初名将尉迟敬德擅长使用鞭。

宋丁度、曾公亮《武经总要》:“铁鞭多节,系袭晋代遗制。连珠三节鞭亦系胡人器形。铁鞭唐代已广用之。”

宋人喜欢用短小的打击兵器、主要靠重力打击敌人,使用者必须是力气大的人,多在马上使用,徒手持用则重了一些。

明代出现了两节铁鞭,其形略如宋代铁链夹棒,但宋器铁链颇长而短棒怍方体;明器则中链甚短,而上下棒均系细圆体,所以其名叫鞭。其他鞭?,明代甚多,何良臣《阵纪》说:“钯尾鞭、丈八鞭、连珠铁鞭、豹尾鞭、铁鞭,各有专门,但身法、手法、步法,皆由拳棍上来。”此可知,明军中多有用鞭者,而且重视以拳棍技术为基础,来提高高鞭的实战能力。

清代鞭形制已有软硬之分,但软硬之广用,是在清军入关之後,因为当时满族人及北方人喜练这种鞭。当时为九节鞭,每一节长仅三至四寸,联以铁环,不用时,可以收小握於一手之中,或围绕腰际。用时抽开鞭头,套索於腕,猛力一抽,鞭即挺直,可用其击、笞、勾、缚,善用者常可胜敌人之刀剑,一击而可拖拉敌颈或腿,使其倒地。近代神鞭李良臣、花鞭吴斌、飞鞭陈金镜都是精于鞭法的武林前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15: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珠铁鞭
宋朝
鞭亦为短兵之一种,其由来与锏相同,惟戬必双用,鞭则有单双軮硬之分;考诸古籍所载,大都系单鞭硬鞭;稽之现在,则都重軮鞭。軮鞭之制,不知起于何时?创自何人?至双鞭之法,疑后人因见于戬法双用,攻御并行之便利,故窃其法,易单为双。然鞭戬同为无刃之短兵,不过形式稍异;至若抡舞攻御之法,主力点既完全相同,自不能大异,彼创双鞭者,亦正见其矜奇眩世耳。鞭之区别如是,而名称亦至不一,即就硬鞭而言,有竹节鞭,虎尾軮等数种,其余无论矣;大概皆就其形式而厘定其名耳。然因名之不同,其法亦因之而门户杂出,多少不同,惟尉迟鞭法为世所崇尚,但近巳不得其传,甚堪惋惜。此外即寻常之硬鞭法,亦大都拾各短兵之唾余,勉强组成,亦正不可为训故本编以軮鞭补其缺,不愿以鱼混珍珠也。
  铁鞭为六角形,铁锏为四楞形「大小短长,随人力所胜用之。」有的鞭首上联缀一条短铁链,上系两节铁棍,称做联珠双铁鞭。还有一种铁链夹棒,出自西北地区,是受农家打禾连枷启发创制而成的。
  鞭、锏二者,始源甚早,但鲜见出土文物。《史记·伍子胥列传》:「及吴兵入城,伍子胥求昭王,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後已。」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始用鞭。
  《初学记·武部·刀》:古者用革,以扑罪人,亦以驱马。故其文从革。《书》曰:「鞭作官刑。」此则施於民也。《传》曰:「左执鞭弭。」又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此则施於马也。其後以竹代革,则策、 二文,又并从竹,盖因驱策 击之义以立名也。
  後梁战将王彦音,不仅善枪,而且善铁鞭。冯云鹘《金石索》中,图示了王彦章铁鞭一幅,「长仅六尺二寸强,重清秤十五斤,凡十九节,每节以铜条束之,柄饰木而束以铜,柄端如槌,四面环列『赤心报国』四字」。(《中国兵器史稿)可知鞭虽属短兵类,但其形制较长,而且较重,需大力演练。
  宋丁度、曾公亮《武经总要》:「铁鞭多节,系袭晋代遗制。连珠三节鞭亦系胡人器形。铁?唐代已广用之。」
  宋人喜欢用短小的打击兵器、主要靠重力打击敌人,使用者必须是力气大的人,多在马上使用,徒手持用则重了一些。
  明代出现了两节铁鞭,其形略如宋代铁链夹棒,但宋器铁链颇长而短棒怍方体;明器则中链甚短,而上下棒均系细圆体,所以其名叫鞭。其他鞭?,明代甚多,何良臣《阵纪》说:「钯尾鞭、丈八鞭、连珠铁鞭、豹尾鞭、铁鞭,各有专门,但身法、手法、步法,皆由拳棍上来。」此可知,明军中多有用鞭者,而且重视以拳棍技术为基础,来提高高鞭的实战能力。
  清代鞭形制已有软硬之分,但软硬之广用,是在清军入关之後,因为当时满族人及北方人喜练这种鞭。当时为九节鞭,每一节长仅三至四寸,联以铁环,不用时,可以收小握於一手之中,或围绕腰际。用时抽开鞭头,套索於腕,猛力一抽,鞭即挺直,可用其击、笞、勾、缚,善用者常可胜敌人之刀剑,一击而可拖拉敌颈或腿,使其倒地。
  还有一种木质鞭杆,其长度以人之一臂加肩宽度之,亦称「短鞭」。因其形短小,用时极方便。
  鞭有单、双、软、硬之分,其质有铜、铁、铁木、纯木之别,与用皮革制成,驱赶牛马的鞭子,是完全不同的器具。但软鞭类的七节鞭、九节鞭、十三节鞭等,与赶牛马的鞭子,在来源上,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鞭与锏使法相似,主要以挡、摔、点、截、扫、盘、板、戳、拦、撩、拨,以及绞压等主。它要求演习者在身法上转折圆活,刚柔合度;步伐轻捷奋迅,与手法紧密配合。
  软鞭是软硬兼施的兵器,其特点是身械协调性强,演练者强,既要有击打速度,又要体现灵巧的方法。尤其舞动时,上下翻飞,相击作响,如银蛇飞舞,使人眼光撩乱,因此有极好的表演效果。
  唐初名将尉迟敬德擅长使用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15: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鞭为中国古代兵器之一。短兵器械的一种。鞭起源较早。至春秋战国时期已很盛行,据《左传》载:“楚旧臣伍子胥,因父兄被平王害,乃投吴、佐吴伐楚。入郢,平王已死,乃鞭荆平王之墓,以报父兄之仇。”《周礼·地官司市》亦载:“凡市人则胥吏执鞭度守门。”至隋唐五代,将士尤善使铁鞭。《中国兵器史稿》记载:“冯氏兄弟所著《金石索》,图有后梁招讨使王彦章之铁鞭或铁铜一具,长:汉尺6尺2寸强,重:清秤15斤,凡19节,每节以铜条束之,柄饰木而束以铜,柄端如锤,四面环列“赤心报国”四字,字色绿,似熔铜铸就者。”宋代鞭是军队的兵器种类之一。明代鞭的种类也很繁多。至清代鞭也受到满族人的喜爱而流传较广。鞭有软硬之分。硬鞭多为铜制或铁制,软鞭多为皮革编制而成。常人所称之鞭,多指硬鞭。七节鞭、九节鞭、十三节鞭谓之软鞭。鞭适用于马战与步战。硬鞭一般用于马战,持鞭之将多持双鞭。钢鞭沉重而无刃,以力伤人。故持鞭者均需大力勇。常用的鞭法有劈、扫、扎、抽、划、架、拉、截、摔、刺、撩等。

    上述参考资料见于 中华古今兵械图考

    赵师傅所举图片和上次一样,尚无法寻到准确出处,不过是鞭倒是确定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7 05:56 , Processed in 0.153976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