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523|回复: 23

[【其它】] 昨天晚上看了纪录片【含泪活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12 11: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家福



母女相见



夫妻团聚



以拍摄《我们的留学生活》等中国留日学生题材纪录片系列而闻名的旅日电视制作人,日本CCTV大富电视台社长张丽玲近日推出其“封山之作”《含泪活着》。该片定于十一月三日晚在日本富士电视台播映。图为张丽玲在播映前会见记者。 中新社发 王健 摄

2009感动日本的纪录影片《含泪活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4MzE5NDcy.html

这个片子讲述了一个上海知青在80年代告别妻女只身前往日本淘金,经历了从北海道乡村逃往东京,在身份黑了之后埋头日本打工挣钱给在上海家中妻子汇去,夫妻两个从下乡插队一起就有了共识,这辈子自己若不能出人头地那就培养自己的孩子去圆梦想,他们的女儿终于考上美国纽约的医学专业,在支撑女儿完成大学学业后,这个隐姓埋名在日本黑了十五年的老父亲终于结束这段生活踏上归国的旅程。

片子结尾是个光明的结局,夫妻两口子在上海房价低迷时间购置了自己新的房屋,妻子在家等着丈夫,丈夫在归国飞机上面潸然泪下,女儿在美国医院护理新生儿,一家分散三个国家的局面即将结束。

接着看了网上的评论,有的说这个丁尚彪全家在如何编造感人情节,还说当时上海房价如何低廉,总之就是一个意思:上海1980-2000年是返乡知青的天堂,有过大把的挣钱机会,上海知青去日本淘金如何简单轻松,呵呵

我想这个片子记录时间长度十年时间,记录者张丽玲和朋友更多时候是自费来记录这段历史瞬间,就算丁尚彪全家怎么编纂情节,我们这些旁观者不能拿着现在的结果倒退回去再指责丁尚彪,这些指责者谁能在日本那种环境坚持十五年怀抱单纯的目标默默奋斗。丁尚彪最后完成女儿培养的任务,选择了结束黑工生活,返回祖国,结尾说他接到邀请去昆山日资企业工作,人家是默默干活干工作,这些指责的朋友要丁尚彪选择啥:炒股,拿上海知青补贴,炒房等等他们看来光明正大的挣钱发财途径,可是纪录片开始丁尚彪已经说了自己知识背景没有上大学的可能,没有进入大型企业的机会(当时安排给他的是一个单位的炊事员,大家也知道小国企炊事员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很多都已经光荣退出这个岗位了,单位没有了或者改制了)!

结尾丁尚彪说的挺实在,他大意是这样我搞好我的家庭,培养出我的女儿上了好学校受到好教育,我的任务就完成了,我们这代没有实现的目标要接力下去好好培养自己孩子来完成。

这个片子最震撼的就是丁尚彪这一家的接力观念,不达目标绝不放弃的那种中国人的忍耐和韧劲,看了真是感动!


背景材料:

《含泪活着》耗时十年,是张丽玲《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系列纪录片的封山之作。该片讲述了主人公丁尚彪,在35岁时告别妻子和女儿,满怀憧憬,从上海到日本留学后,一家三口的命运发生的一波三折的故事。整整十年,张丽玲克服重重困难奔走于日本、中国、美国之间跟踪拍摄,记录了丁尚彪一家三口在上海、东京、纽约天各一方的生活景象,以及将对亲人的思念深藏心底,胸怀理想,决不放弃,坚忍不拔,含泪前行的壮绝岁月!
  该片曾于2006年11月3日在日本富士电视台周末黄金时段播出,在日本掀起感动大潮,反响空前。观后感多达400多万件,创富士电视台历史记录,改变了许多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误解和偏见。《含泪活着》继《小留学生》之后再次荣获“日本放送文化基金奖”纪录片大奖。
  日本媒体人士表示,包括《含泪活着》在内,日本富士电视台共播出了四部张丽玲制作的系列纪录片,每部作品的收视率都很高,最高突破了20%,这个收视率在日本难以想象。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日本人看过张丽玲的纪录片,要求重播或出版DVD的呼声很高。富士电视台应观众的强烈要求,破天荒地将张丽玲的纪录片《小留学生》重播了5次,收视率都很好,这是空前绝后的事情。
  《含泪活着》等张丽玲的系列纪录片关注人生命运,不仅是纪录片的精品,更是人生教科书,具有永恒的感染力。很多日本人把纪录片录了下来,遇到困惑时拿出来看,从中汲取力量寻找答案。张丽玲和她的同伴用十几年心血制作的这个系列纪录片称得上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和瑰宝,经济低迷的冷风令日本人更感今冬寒冷,《含泪活着》搬上银幕上映,将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希望,不仅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非常值得期待。
  三年后的二00九年,当主创者张丽玲都已渐渐淡忘这部作品的时候,一名普通的日本大学生中村俊喜却意外地“发现”了它。当时,正因就业而苦恼的中村始终想不明白,“人,到底为什么活着”。当他偶然在网络上看完这部《含泪活着》之后,内心豁然开朗,“这么好的作品不应该埋没,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怀着这个想法,二十二岁的中村开始独自游说电影公司。在他的努力下,一笔三千万日元的投资帮助电视作品《含泪活着》走进电影院。这也是曾被日本社会视为犯罪高发人群的“非法滞留的中国人”第一次成为日本银幕的主人公。
  11月28日,未经任何宣传攻势的《含泪活着》低调上映却引发极大轰动,场场爆满。纷至沓来的观众迫使影院将该片由原来的中型放映厅转到了大型放映厅,上映场次和时间更是一加再加。原定只在东京上映的计划也因不断涌来的邀请而延伸至千叶、广岛、岛根、九州……
http://baike.baidu.com/view/1190838.htm?fr=ala0_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12: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哪里有下载的?喜欢看纪录片,真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2 12: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peacewyj@126于2010-02-12 12:31发表的 :
哪里有下载的?喜欢看纪录片,真实。

我看的是这个youku上面的链接:


有好几个版本,2006年和2009年的两个版本

2009感动日本的纪录影片《含泪活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4MzE5NDcy.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2 13: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丁尚彪近况


最佳答案-网友投票选出
hoyoyo~~~~你是张丽玲,哈哈?
现在真的不知道,前阵子我还又下载了看来着,真是看一次哭一场啊.
丁尚彪先生不知道现在在那里,那部片子是98年拍的来着吧?那时要是他女儿上大学,那现在已经毕业了,不过也有继续在美国读研究生的可能.不过如果还在美上学的话,那丁尚彪先生就不太可能从日本回来.再说丁尚彪先生已经失去了自由回国的权利.
不过还是希望他们都能好起来.祝他们早日团圆.也祝他们能够幸福.
!!!!!!!刚给你查到的:以下转载:
今年元旦,我从台湾回日本休假的一天晚上,在家中接到丁尚彪从上海打来的电话,自他前年从日本返沪后, 我们一直没有联系,为此,我们在电话中聊了一阵,互叙了各自的近况,同时丁尚彪也喜悦地告我, 他申请赴美探望女儿的签证现已收到, 春节过后他将去美探望久别的女儿。
丁尚彪这个姓名大概在稍早些来日的华人中并不陌生,1999年大富电视台摄制播放的记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中「家在我心中」一集的主人公即为丁尚彪,他那无愿无悔在日本苦行憎般的工作、他为爱女的将来甘愿付出自己一切故事情节曾经感动了无数的国人。同时, 丁尚彪在日期间也写了不少文章刊登在日本的华文媒体上,尤其他那篇《北海道大逃亡》为当时很多人所熟知。
我与丁尚彪相识较早,这大约是在90年代初,当时我已在日一企业就职。9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较景气,很多企业都苦于人手不足,当时与我就职的公司有业务往来的一制造汽车零部件的大型企业,由于新增生产线后人手严重不够,为此设法招募了一批现场作业员,其中有十几位中国人,丁尚彪(在工厂用日文名野村一夫)乃其中之一。由于此公司当时无人懂中文,为此委托我公司负责管理这十几位中国人的工作状况,这样我公司社长也就要我在从事贸易工作的同时,兼任一下此业务。
其实所谓管理, 也就是将日方公司的一些意见转告现场作业的中国人,或将这些中国人的意见想法告知日方公司, 好在这些中国人平时工作较认真,日方公司对此颇满意, 为此平时倒也相安无事。在这些中国人中,丁尚彪在工作上尤为努力,进厂后他还经专业考试陆续取得5种技术资格证书,这在现场工作的日本人中也不多见的,记得当时此工厂厂长亦如此对我说。我当时偶尔因故去过几次此公司的生产作业现场,这样我就与丁尚彪相识了, 由于同为上海人,年龄也相近,为此我们就逐渐相互熟悉了。
后来, 丁尚彪在上海的女儿欲赴美留学,在“托福”考试通过后,美国驻上海领事馆要丁尚彪女儿提供在海外直系亲属的在职证明书、经济担保书等类文件,对此,丁尚彪与我商谈并希望得到协助,我表示在我权职范围内的,我完全可以协助,此后我利用自己可取得的公司印章等为丁尚彪提供了一些证明文件,但我记得有一文件需要公司社长本人签字才能生效,由于丁尚彪并非我公司的正式员工,同时也担心如签署后,万一以后出现法律责任会惹麻烦,为此社长起初有些不愿, 但我将丁尚彪女儿希望留学美国的愿望,以及她学习成绩优秀的情况与社长稍作解释后,社长也就欣然同意了,并还特意为丁尚彪用英语签署一些必要的文件。由于时间久了, 此事我也渐渐淡忘了,但后来丁尚彪倒还多次提及此事, 感谢我当时的鼎力相助。
我在本世纪初离开了原先工作的公司后,原公司那代为管理中国人现场作业人员的业务也就较难进行下去了,不久后丁尚彪也不得不离开了那工厂,去了另一公司工作,但我们还一直保持着联系。在前年一次我从台湾回日本期间,丁尚彪来电话告我说,他决定将结束在日的工作和生活,准备返回上海。 此时, 丁尚彪暌违上海已有整整15年, 是该回家与家人团聚了,何况此时他在美留学的女儿也将研究生毕业就职,这样丁尚彪也可无虞了。
丁尚彪在前年6月回到阔别的上海后,购置了宽敞的住房,与妻子过着平静安逸的生活,他还计划将自己在日本的那段难忘的人生经历付诸文字。此后丁尚彪还曾去了回国前在日本工作过的那家日本公司在中国湖北的合资企业工作了数月,后因要在上海办理赴美签证手续以及将去美探亲等因素, 丁尚彪也就辞退了在那公司的工作。
我最近从日本回到台湾后,在丁尚彪赴美临行之际,我去电他家,他愉快的告我道, 他现已一切准备就绪,行将去美探望久别的女儿,女儿现住在底特律,我说地处伊利湖畔的底特律在美国的东北部,离纽约和华盛顿不远,你可去这两个代表美国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城市一游,丁尚彪说他女儿以前就读的大学就在纽约,想必女儿对纽约是较熟悉的,女儿一定会携他去纽约和美国其他城市观光游览的。
丁尚彪最后还在电话中对我热情的说道,他赴美探亲3个月后就会回上海的,如我此后去上海,一定要去他的新居作客。是啊,我下次去上海时,我将一定会与丁尚彪见面,届时我可以看到今日丁尚彪在上海温馨舒适的生活,可以倾听丁尚彪在美与女儿相聚的情景,可以叙听丁尚彪在美各地游览的见闻, 更可以畅谈当年我们共同在日本的岁月时光。
行文至此,现丁尚彪一定在遥远的美国与久别重逢的女儿欢聚一堂,如此久违的亲情一定是无比温暖的,因为它既有着父亲对血脉之情的女儿之厚爱,也有着女儿对父亲的养育之恩的深情。为此, 丁尚彪在日本15年间付出的一切是值得的, 是有回馈的,当然,付出并不是为了回馈.
是我秀才:这篇文章的发表日期是 2007-07-12 17:47:00

http://wenba.ddmap.com/21/4721378.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2 1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理想--访纪录片《含泪活着》制作人张丽玲
  人民网东京12月08日电(记者 王晴)三年前曾经被富士电视台热映的纪录片《含泪活着》近日登上银幕重新与日本观众见面,这部由旅日华人张丽玲历时10年拍摄的纪录片又一次引起媒体和日本社会的关注。时隔三年,对于经济正处于低谷的日本社会而言,这部记录中国人在日奋斗的影片给了人们很多启示。理想是什么?家庭是什么?我们生活的意义在哪里?纪录片的制作人张丽玲用10年的拍摄时间思考了这些问题。她的答案是什么?人民网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了张丽玲位于东京银座的办公室。

  ——如何认识主人公丁尚彪的?

  丁尚彪是《我们的留学生活》系列纪录片跟踪拍摄的人物之一,是当年在《留学生新闻》工作的一个朋友介绍认识的。朋友说,有一个上海人来日本七年了,从来没有回过家,你有没有兴趣认识?在东京的池袋我认识了刚打工下班的丁尚彪,他谈的事情使我决定跟踪拍摄。在跟拍了丁尚彪和他的妻子、女儿4年之后,《我们的留学生活》纪录片整体拍摄完成,当时丁晽已考取纽约州立大学,我们的片子拍到她抵达纽约肯尼迪机场面临新的挑战。但是之后丁尚彪夫妻能否团聚?丁晽在美国留学是否顺利?我对丁一家人的命运始终放不下,所以一直跟踪拍摄了下去,前后整拍了十年。

  ——拍摄之初有没有预料过故事的结局?

  不可能预想结局。纪录片人物的命运变化不以制作者意志为转移,结局没有办法预料。用参与本片的横山隆晴(富士电视台制片人)的话来说,丁家的结局接近奇迹。以女儿丁琳为例,在国外医科学费昂贵,行业门槛很高,不少日本人说只有医生的后代才能做医生。丁晽能否按照父亲希望的方向走下去,有很多不可预料和掌控的因素。好在结局很圆满,这比什么都让我感到欣慰。

  ——丁家人现在的生活情况怎样?

  丁晽读完博士学位后在纽约成为了一名正式医生,今年8月结婚了,并且把父母也接到了美国一起生活,最近我们还联系过。《含泪活着》几年前在中国播出时名字叫做《家在我心中》,虽然一家三口天各一方,分散在上海、东京、纽约,但他们把对亲人的思念和情感放在心中,把家放在心上,是同一个理想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而奋斗。我认为这很难能可贵。

  ——把《含泪活着》搬上银屏的契机是什么?

  三年前纪录片在富士电视台播出后,在日本引起了很大反响。网上的观众感言铺天盖地,多达400多万件,创富士电视台有史以来最高记录。很多日本人强烈呼吁发行DVD永久保留,但是由于参与本片的日本合作方对出版DVD有不同看法,所以至今没发行。这三年来,我虽然一直忙忙碌碌,但是心里也不希望片子就这样被束之高阁。纪录片搬上银屏的动因来自日本庆应大学的一个学生的努力。

  这个学生目睹父亲日复一日地工作,重复着枯燥单调的生活,但在经济不景气的时代环境中,想谋求一份即便在他看来枯燥单调的工作都并非易事。正在在他对前途和人生感到茫然的时候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了《含泪活着》,看了丁家人的奋斗过程,觉得人生又有了方向。碰巧他认识电影制片发行公司的人,在他的努力下,片子重新在影院与观众见面了。

  ——如何想到记录留学生的在日生活?

  八十年代涌现的出国热潮,给了许多年轻人走出国门接触世界的机会。与清末和五四时期的留学生救国救民的理想不同,参加到这次出国潮的年轻人大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者改变自身命运。也许个人的理想谈不上伟大,但涉及的人数很多,涉足的地域很广,他们作为一个整体,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民富国强的社会建设反馈了很多东西。与世界接轨,不是在家里看看电视读读报就可以实现的,必须要走出去。我感觉他们置身海外直接和异民族文化碰撞,用躯体搭建了一座中外交流的桥梁。他们在异国他乡的生存状态、他们的理想以及喜怒哀乐,不仅应当记录下来,而且对于后人和将来来说,具有无法复制的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有多少人员参与到了拍摄过程中?

  拍摄过程耗时十年,很多素不相识的人参与进来,义务给拍摄提供帮助的队伍像滚雪球一样日益壮大。这部纪录片最开始的拍摄并不是要在某电视台播出或院线上映而进行的,而我自己当时的身份是一家公司的职员,所以能够提供给大家的只是餐费和交通费。来到日本后由于生活的压力,人都会变得很现实,但是拍摄中没有一个人提出过要报酬,他们能够赞同拍摄的想法、为着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理想无私提供帮助,让我很感动。一开始的时候我认为以后即便没有人认可、即便没有人欣赏我也无所谓。但是后来感觉如果没有一个结果,对于这些帮助过我的人无法交代。纪录片在中日两国播出,算是我感谢他们的一种方式。

  ——拍摄带给你最大收获是什么?

  有人说,纪录片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我觉得确实如此。开始的时候,很多电视台对企划并不积极,我个人借了40万美金去做这件事情,拍摄是利用正常工作后的业余时间进行的。最辛苦的是第一年,那时候一天只睡两个小时。在第一年的拍摄结束时,我住进了医院。

  《我们的留学生活》纪录片拍摄过程中,我采访了315个人,长期跟踪拍摄了66个人。其间有人去世了、有人失踪了,这种情况意味着之前的付出全部都报废了。拍摄过程中,我重新思考了很多问题,比如理想,谁都会有理想,但是大部分人都只是说说而已,碰到了困难就会绕道而行。我想如果一个目标能够让你付出了生命代价都无怨无悔的话,它才能叫做理想。为了理想的投入是一种幸福。我得到最多的不是名誉,而是在拍摄过程中的锻炼和思考,我想我以后可以很坦然地去面对任何困难。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影片内容介绍:

  《含泪活着》,该片的主人公丁尚彪于1989年(35岁)时告别妻子和女儿满怀憧憬从上海到日本,来日后7年未曾回国。每天从早到晚打工,居住在一个十分简陋的寓所中,打工赚到的钱全部寄回国内,他的理想是让女儿能够到国外接受一流教育,从而改变家庭的命运。1997年,女儿丁琳考取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实现了父亲的理想。但是丁尚彪仍然坚持留在日本打工,为的是给女儿提供经济来源,让她没有后顾之忧地完成学业。一家三口天各一方,上海、东京、纽约,时空的阻隔没有切断他们之间的亲情,相同的理想反而让一家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2005年,丁琳在美国拿到医学博士学位。丁尚彪在离开上海15年之后,终于踏上了回家的归途。
http://japan.people.com.cn/35467/6835069.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13: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介绍,是个好片
下载看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3 08: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黑户成日本银幕英雄:人生绝不可以放弃

http://book.ifeng.com/culture/whrd/200912/1215_7467_1474691.shtml

中新社东京十二月五日电 (记者 朱沿华)在人头攒动的东京新宿“波罗的海9”电影厅前,连日来悄然出现一支特殊的“长蛇队”——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观众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电影《含泪活着》和影片中那位“黑”在日本十五年的中国主人公丁尚彪。

影片《含泪活着》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九八九年,三十五岁的上海男子丁尚彪为了改变自身命运举债赴日留学。由于日本“吸引外国留学生振兴地方经济”政策自身存在的制度缺陷,满怀憧憬来到北海道小镇阿寒町的丁尚彪很快便陷入生活无以为继的窘境中。无奈中,他趁着夜色“逃离”,辗转前往东京,开始了“黑”在日本的生活。此后的十五年,丁尚彪为了还清借款和支持远在上海的独生女儿赴美留学,不得不每天从事三份重体力劳动。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廉价的公寓,陪伴他的只有墙上女儿幼时的照片——由于丧失了合法身份,他既无法回国探亲也不能接妻儿来日团聚。异国的孤寂、思乡的煎熬、妻子的猜忌……无论有多少苦痛,丁尚彪都坚守着一个信念:人生也许是悲哀的,人也许是脆弱的,但人生是绝不可以放弃的!

该片由在日华人张丽玲及其创作团队历时十年拍摄完成,并作为《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系列纪录片的封山之作于二00六年十一月在日本富士电视台播出,一举创下当年的全日本最高收视纪录。

三年后的二00九年,当主创者张丽玲都已渐渐淡忘这部作品的时候,一名普通的日本大学生中村俊喜却意外地“发现”了它。当时,正因就业而苦恼的中村始终想不明白,“人,到底为什么活着”。当他偶然在网络上看完这部《含泪活着》之后,内心豁然开朗,“这么好的作品不应该埋没,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怀着这个想法,二十二岁的中村开始独自游说电影公司。在他的努力下,一笔三千万日元的投资帮助电视作品《含泪活着》走进电影院。这也是曾被日本社会视为犯罪高发人群的“非法滞留的中国人”第一次成为日本银幕的主人公。

十一月二十八日,未经任何宣传攻势的《含泪活着》低调上映却引发极大轰动,场场爆满。纷至沓来的观众迫使影院将该片由原来的中型放映厅转到了大型放映厅,上映场次和时间更是一加再加。原定只在东京上映的计划也因不断涌来的邀请而延伸至千叶、广岛、岛根、九州……

“丁是这个时代的英雄!”在经济萧条、人心不安的社会背景下,走出影院的日本观众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一名因五个月前公司倒闭而一度萌发“人间蒸发”念头的四十九岁日本男性则在留言本上写道:“《含泪活着》给我的震动太大了!我的困境和片中男主人公简直无法比,我会永远以他为榜样,做坚强不屈的男人和父亲。”(完)

张丽玲:用镜头记录一个时代感动两个国家

一个中国“黑工”父亲的日本故事,映照出一个时代的辛酸,也感动了中日两国人民——纪录片《含泪活着》导演张丽玲应香港城市大学前校长张信刚邀请,与香港观众分享纪录片背后的喜怒哀愁,将异乡的感人故事带到香江。

香港城市大学前校长张信刚做主人的文化沙龙,历来是香港文化人风雅聚会之地,各路英雄云集,各种思潮激荡。张信刚四月底卸任之前,在家举行最后一次沙龙,自然请来最优秀的讲者。三月二十八日晚上,日本CCTV富士电视台社长张丽玲带着她的纪录片《含泪活着》(暂定名)走进了张校长的沙龙。

张信刚说,认识和了解张丽玲都是缘起亚洲周刊:去年当他在亚洲周刊上读到日本特派员毛峰关于张丽玲的专题报道,就决定有一天一定要请来这位传奇人物来参加他的沙龙。今年他专门写信给张丽玲,请她带着她最新的纪录片《含泪活着》和她的传奇故事来到香港。这部纪录片在日本以外的地区还没有上映,这次沙龙使大家先睹为快。

张丽玲自己就是一个传奇。她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较早的一批。一九八九年,她怀揣那一代中国青年共有的理想,凭着对日本的“文化想象”,只身闯荡日本。在异国的土地上,她经历了第一次的文化激荡,也见识了和她一样在异国辛苦生存却永不放弃的同胞们的勇气和决心。她意识到他们这一代的留学生,有太多理由值得人们了解、认识和记住。她在沙龙上说:“拍摄下来这些人,就等于拍下了自己,记录下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状态;于是我就决定跟拍这些人。”这个决心一下,她用微薄的薪水买来了一部小型的索尼摄像机,就这样开始了并不专业、没有赞助、没有支持,却足够坚持的拍摄纪录片的生活。

这一拍就是十年。这十年里,张丽玲一方面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方面在业余时间主动接触在日的留学生。她一共接触了三百多名旅日华人,跟踪拍摄了六十六个华人家庭。这个过程是艰苦的。她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用周末和午休的时间,辗转中、日、美等国家来跟踪拍摄这些华人家庭,累积素材录像带达到几千小时。她在一九九九年底制作完成的大型系列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在中国和日本分别播出,掀起了一场热潮,人们将这次热潮命名为“罕见的感动大潮”。著名的“日本放送文化基金赏”授予了张丽玲最佳纪录片奖和最佳企划奖两项大奖。这是该奖有史以来首次在电视领域向华人授奖。

她带来沙龙的纪录片《含泪活着》是她最新的力作,是《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系列的最后一部,也将是她拍摄纪录片的封山之作。她认识《含泪活着》的男主人丁尚彪是个偶然,但是拍摄他却是个必然:丁尚彪太具有代表性,他经历过文革,上山下乡,有共和国年代所有理想青年的特征,举债到日本求学,希望藉此弥补没有读书的遗憾,改变命运,改善生活。然而来到日本之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竟是他无法跨越的。他申请的学校地处偏僻山村,在这里想要一边打工还债,一边学习是不可能的。他申请转校,但是遭到拒绝。在留学梦破灭后,他选择了“黑”在日本,一方面为了还债,更为了赚钱供女儿读书,让女儿代替自己实现梦想。

在沙龙上看到的《含泪活着》是中文版本,配音者是张丽玲。当时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到日本访问,点名要看这部纪录片。可是她手上有的只有日本话版本,于是她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自己来配上旁白。虽然中文版本的声音处理有些粗糙,但仍然不妨碍它的感人力量。在写实的镜头游走之间,观众可以充分体会主人公丁尚彪的执着和骄傲。

整个纪录片画面美丽而缓慢,总时长达一百零五分钟,对此,张丽玲的解释是﹕在日本的黄金时间播放中国人拍摄的、关于中国人经历的严肃题材纪录片,除旁白之外,全是中文发音辅以日文字幕,这在日本还属首次。日本观众的收看习惯是观看日语发音、无字幕的节目;要想让他们静下心来看一个外国人的经历,除了放慢讲述故事的速度之外别无他法。

无疑,纪录片的讲述是成功的。在黑暗的房间里,不时可以听到啜泣声。张信刚说他不善言辞,看完纪录片,能说的只是“我被震撼了!”也有人质疑丁尚彪十五年的付出,他这样辛苦活着值得么?难道不能换个生活方式么?

站在讲述者的立场,本不应对主人公的生活有过多个人感想。但是同为留学生,张丽玲理解丁尚彪做出的选择。她认为丁尚彪选择的生活不见得对,但是对他来说,无疑是幸福的,也是最好的。他“中国式的父爱”有点傻,却有代表性。中国当代大多数的父母都愿意这样为儿女牺牲。让她骄傲的是,这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丁尚彪,凭着自己的坚持和“傻”劲成了日本观众心目中的英雄。这部片子在日本播出后,一时引起了广泛争论。网民针对该片有四百多万条留言,很多都表示佩服丁尚彪,有人说﹕“我也要学习他,顽强地含泪活下去!”张丽玲在现场说﹕“日本连续三年的自杀人数都在三万左右徘徊,我们都希望这个片子可以使日本的自杀率下降。”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日之间的交流一直有限。日本人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了解更是有限。日本是个保守的国家,他们习惯将那些犯过错的人归为罪人,这些人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社会也不会再给他们第二次机会。那些非法居留在日本的华人,就是被人们用这种眼光来看待的。但是张丽玲用她女性特有的耐心和角度告诉了日本人,有些人如丁尚彪的非法居留是有原因的,这其中日本政府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日本的十五年,丁尚彪没有犯过法,他凭着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即使他的身份是“黑”的,他仍然无愧于一个好人的称谓。张丽玲的纪录片,给了中日两国人民一个互相欣赏、了解、沟通的机会。

唯一让人觉得遗憾的是,《含泪活着》的结尾部分剪去了一个精采部分﹕在办理登机手续时,海关人员看到丁尚彪的护照,先是大惊失色,但很快平静下来,然后迅速做出决定——盖章放行,还以举手礼向他表示敬意。也许是海关人员在计算机检索中,没有发现丁尚彪有其它非法行为的纪录。十五年,不容易,高抬贵手两方便。张丽玲对亚洲周刊说,这是出于片长的考虑,而不得不有所删减,但是这样的镜头没能呈现,现场很多人都觉得始终是个缺憾。

诗人、前《联合报》副刊主编痖弦看完之后大为感慨,说这是他看到的“最好、最感人、最真实的纪录片”。张丽玲用她的镜头记录了一个时代,感动了两个国家。(摘自香港《亚洲周刊》;作者:李淼)

张丽玲小档案

出生于浙江,十六岁到北京做影视演员。一九八九年留学日本,九五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学艺大学舞台导演专业,同年四月进入日本大仓商社工作。九六年三月,系列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开拍,历时三年,张丽玲任总制片和总导演。其中,系列之《小留学生》获得零零年“日本放送文化基金奖”最佳纪录片奖,张丽玲获年度最佳个人策划奖。一九九八年四月,张丽玲出任CCTV大富董事长。零六年推出系列纪录片的最后一部,也是张的封山之作《含泪活着》。

http://book.ifeng.com/culture/whrd/200912/1215_7467_1474783.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7 20: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含泪活着 (豆瓣)
评分:9.1/10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342568/

豆瓣给一个纪录片的高分不一般啊,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20: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崔说事]在日本的日子(2010.03.21)_CCTV.com_中国中央电视台


http://tv.cntv.cn/video/C10583/3d0cacb966a34b23f9c860bc3dc6a975


主持人:崔永元
嘉 宾:
张丽玲 日本CCTV大富电视台 董事长
张焕奇 日本株式会社大富 副社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8 22: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亨利兄分享记录片。如果小蔡同学看过这部《含泪活着》,兴许就不会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8 22: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8 22: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有来过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9 04: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的纪录片很注重细节设计。至于编,是每部纪录片都避免不了的。但只要有七八分的真实感,就是很好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11: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楼opwite于2014-04-19 04:49发表的 :
日本的纪录片很注重细节设计。至于编,是每部纪录片都避免不了的。但只要有七八分的真实感,就是很好的了。

这个纪录片是中国旅日人士和丁尚彪还有日方热心人士一起拍摄的,加上央视的报道,当时也是一个小热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16: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simon08于2014-04-18 22:06发表的 :
感谢亨利兄分享记录片。如果小蔡同学看过这部《含泪活着》,兴许就不会走了。


好东西应该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9 23: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好,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0 19: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5楼dushuhao于2014-04-19 23:26发表的 :
谢谢楼主,好,支持

多谢回帖,前几天检索自己原先帖子发现这个老帖子,于是想给新朋友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0 20: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身边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1 15: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苦何,慢慢熬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2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7楼energy118于2014-04-20 20:18发表的 :
我们身边呢?

很简单,起来的人都是吃过苦的,那些当年横行的现在都是归于尘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21:45 , Processed in 0.30327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