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97|回复: 2

[【推荐】] 盖茨年信:创新 为了十年后的美好世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31 22: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我的第二封年信。今年这封信的主题是创新以及创新如何影响到前途黯淡还是光明。

  2009年是我全职担任基金会联席主席的第一年,同时担任联席主席的还有梅琳达和我的父亲。

  对我而言,这是不可思议的一年。我非常开心可以有很多时间跟致力于解决世界上一些最重要问题的创新家们见面。我得以走出去与那些在实地推动进步的人们聊天,包括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教师、印度抗击骨髓灰质炎的医护工作者,还有肯尼亚的奶农等等。这些我所见到的一线工作,让我时刻记得需求的紧迫性以及将所有正确的事情都聚合到一起来的挑战。我热爱我的新工作,并且为自己可以集中地把时间投入到这些领域而感到幸运。

  去年的全球经济衰退十分严峻,给世界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而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是经济低迷期承受打击最大的。2009年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人知道金融危机将会持续多久、它的破坏性将会有多大。现在看来,我们可以说市场在3月时触底,但是到了下半年经济便停止了萎缩并重新开始增长。今年,我与基金会的联合受托人沃伦巴菲特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更加频繁地交流,我努力尝试理解在经济领域正在发生些什么。

  尽管这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已经结束,但是经济依然虚弱。世界还需要花很多年来挽回损失,包括持续性失业、创纪录的巨额政府赤字和债务。在这封信后面的部分,我还将谈谈这些赤字对各国政府对外援助预算的影响。尽管经济形势如此严峻,我仍对未来一年我们可以取得的进展抱持非常乐观的态度。只要拥有科学创新和一批为着世界上最穷苦人民利益工作的伟大领军人物,人类的景况一定会继续得以改善。

  最特别的一个亮点发生在去年夏天,我在印度旅行时得知他们刚刚把创新项目加入了健康体系。印度北部的卫生统计数据是惊人的——有10%的孩子不到5岁就会死去。针对于此,印度政府承诺将增加对于健康的关注和投入。比哈尔邦是印度最贫穷的地方。在旅程中,我得以和该邦的首席部长提希库玛尔就他在提高免疫率上所作的出色工作进行讨论。我还见到了拉胡尔甘地。他是新一代的政治领袖,致力于保障以上项目的投资可以得到很好的利用。基金会正在考虑资助估量系统以帮助改进这些项目。拉胡尔非常坦白地说,现在有很多钱并没有到达应该到达的受益人手中,并且这种状况很难改变。他的坦诚让人耳目一新,因为很多政治家并不会说可能会影响捐款人继续给钱的话。他解释了如何组织那些主体为妇女的地方群体来监督款项的使用,这一战略已经产生了重大作用。我从拉胡尔以及其他年轻的政治家们那里听到了对于评估结果和改进服务递送系统的长期承诺。这使我确信,在未来的10年里,印度的健康状况将得到可观的改善。

  创新:将帮助我们避免灰暗的前景

  正如其他我们正在开展工作的地方一样,在印度,穷人们所需要的远大于他们所能得到的资源。争取更多的钱很重要,但是仅此而已并不足以解决重大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和梅琳达如此坚信创新的力量,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在同样成本下做更多的事。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曾经有很多的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境况——使我们的寿命延长了大约两倍,带来了便宜的能源和食物。但总体而言,社会却在创新上缺乏足够的投资,尤其体现在两个领域。一个就是可以造福穷苦人的创新——这个领域投资太少了,因为穷人是无法创造市场需求的。第二个就是教育或预防性医疗服务——因为那里没有被认可的衡量标准来告诉市场如何挑选最佳的创意。

  让我们来想象一下从现在算起10年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没有健康、教育、能源或粮食生产上的创新,那么肯定是一幅非常黯淡的图景。富人花在健康上的开销会更高,而其代价则会是迫使穷人滞留在今天一样的不良景况里。在美国,教育花费的增加意味着更少的人可以获得较好的大学教育,而K-12教育(美国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2年教育)在贫困人口中将继续效果不佳。我们将不得不提高能源的价格以降低消费,而穷人将受累于更高的能源成本以及气候变化的后果。在粮食上我们将面临巨大的短缺,因为没有足够的土地来供养正在增长的人口并提供其日益丰富的饮食。

  但是,我乐观地认为创新将帮助我们避免那些灰暗的前景。在美国,在线学习以及其他途径的进步将使人们更容易接触到良好的教育。因为疫苗、药物以及其他领域的改善,贫穷国家将越变越好,而人们也会选择保持小规模的家庭。有了更好的种子、培训和介入市场的途径,穷国的农民可以种出更多的粮食。世界将找到清洁的方式来进行低成本发电,而更多的人将摆脱贫困。

  尽管创新是无法预测的,但是政府、私营企业和基金会可以通过做很多事情来推动它。富裕的政府需要在研发上花更多的钱,比如:我们在健康和教育领域需要更好的评估系统来判断哪些努力是奏效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看在科技或是实践推广中所遇到的限制条件,之后或是进行调整或是决定将项目终止。我们的重心放在强大的项目测量系统上,并且对于结果无论成败都愿意予以分享。创新会被更迅猛地推进,当各方面可以在彼此工作之上进行建造,并且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以避免重蹈覆辙。

  整体而言,我们支持着大约30项创新项目。我们在多种疾病疫苗(疟疾、艾滋病、肺结核等)以及多种作物种子(玉米、水稻、小麦、高粱等)项目上都有投入。针对每一项创新,我列出了时间表、最终受益人以及限制因素。只有少数我们做的事情中(比如紧急灾难救援和奖学金项目)不符合这个模型,但是基金会有超过90%的工作都是按照模型方式进行的。

  我今年的旅行计划

  能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是我用很多业余时间关注的一个领域。避免气候变化所需的最重要的创新,是价格低于煤且不排放温室气体的发电方式。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政府应该为基础研发提供大量资金。由于基金会投资于市场驱动力不大的领域,因此我目前尚未看到我们可以如何在这个领域发挥独特的作用。但是,我也在为基金会外的一些创意投资。科学研发对零排放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然而人们在对于气候问题的讨论中并没有更多地鼓励研发,对此我深感意外。我仍然认为,在未来20年内,至少有一个可以拓展的创新可能可以从众多的方案中脱颖而出,并在其后20年中被广泛应用。

  还有许多重要的话题这封年信未能涵盖。我决定今后在旅行、读书或见过有意思的人之后做些笔记,并整合到网站www.gatesnotes.com上。这样我就可以经常分享关于基金会或其他领域的想法。涉及的题目会包括结核病、美国国家预算、创新资本主义、亚洲的慈善事业等等。

  我将记录的旅行包括:去尼日利亚查看根除小儿麻痹症的经历,去印度北部了解更多提高疫苗覆盖率的旅行,在美国访问一些学校的情况。这个网站将作为我的年度公开信和基金会网站的补充。

  我的工作快乐而有趣,因为工作伙伴都很出色。除梅琳达外,还包括另外一位联席主席——我的爸爸。他始终坚定不懈地引领并确保我们了解到——不要让基金会的规模成为障碍,务必要倾听我们所服务人群的意见。

  基金会首席执行官杰夫莱克斯(Jeff Raikes)为基金会的运转、优秀员工的聘请以及最佳工作环境的创造做出了杰出贡献。基金会团队由各部门总裁——山田忠孝(Tachi Yamada)、西维娅波维尔(Sylvia Burwell)和艾伦高斯顿(Allan Golston)领导。整个团队高度的奉献精神和精深的专业知识,一直令我感慨颇深。能和他们在一起工作,我感到非常幸运。

  本文由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授权刊发,据原文节选,题目为编者所加。

  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简介:

  1994年,比尔盖茨在父亲威廉盖茨的建议下,盖茨拿出9400万美元,创立了威廉盖茨基金会;

  1997年,创立了盖茨图书馆基金会,后来更名为盖茨学习基金会。

  同年,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成立

  2000年,比尔盖茨将威廉盖茨基金会和盖茨图书馆基金会合并为梅林达-盖茨基金会。

  比尔盖茨宣布,将在今后几年给他的慈善基金会捐款33.5亿美元。这将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捐款。此时,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有资产270亿美元,加上这笔33亿美元捐款,基金会的总资产将超过300亿美元,成为美国规模最大的慈善基金会。

  2005年10月28日,比尔盖茨在英国伦敦庆祝自己50岁生日时宣布,自己不会从政,数百亿美元巨额财富将捐献给社会,不会作为遗产留给子孙。

  2005年,“股神”巴菲特旗下的投资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宣布,向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捐款价值300亿美元的股票。

  2008年,比尔盖茨接受英国BBC电视节目《Newsnight》访问时表示,将把自己580亿美元财产全数捐给名下慈善基金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一分一毫也不会留给自己子女。

  到2009年9月30日,基金会的捐赠已经价值341.7亿美元。

  坚信每个生命都有同样的价值,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致力于帮助所有人口获得健康和高产的生活。

  在发展中国家,基金会主要关注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并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摆脱饥饿和极端贫穷的状况。在美国,基金会尽力帮助所有人(特别是那些资源受限的人群)有机会在学校和生活中获得成功。

  基金会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CEO为韦杰富(Jeff Raikes)以及威廉?盖茨。比尔和梅琳达?盖茨以及巴菲特负责基金的发展方向指导。
http://it.sohu.com/20100131/n269943864.shtml
IT行业是一个缔造传奇的领域,盖茨将所创造的财富用于慈善事业,回报于社会的做法值得赞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31 22: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思想绝对不会出一个盖茨,只有基督徒才最终走上这条路。这跟IT没关系。
中国IT行业某些人虽然比不上盖茨,但做盖茨这样的事情恐怕是有这个财力的,可惜,咋们的文化和宗教没有这个基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31 22: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和前几天中国人给美国大学捐8888888的,但不给中国捐事情值得深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9 03:26 , Processed in 0.1436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