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989|回复: 14

[摄影随感♡] 八达岭长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0 22: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是,长城作为名胜古迹,却仍然屹立在我国北方的大地上,长久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们。它就像一座永恒的纪念碑,记载着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历程和他们的聪明才智。
    明朝的首都在北京,明朝也是我国长城修筑史上长城修得最完善、最雄伟的朝代,因此围绕着京畿地区的长城,就修筑得更加宏大和坚固,这是明长城的精华之所在。京师之区,是当时蒙古骑兵南下袭扰和夺取的主要目标。所以为了京师的安全,有些重要的地段,关隘林立,且修有多道城防。仅居庸关一地,就筑有城墙三重,关口设南口,居庸关、北口(八达岭)三道,固若金汤,以御来犯之敌。今日若泞立在北京北郊的山巅之上,可以看到围绕着首都北京,长城分布密集,关口重叠森严,真可谓层层封锁,步步设防。
    在京畿地区,包括今北京,天津及北京西北、东北的张家口、密云、怀柔一带,迄今还保留有几段奇特、雄伟、坚固、壮美的长城,例如畿东锁钥的黄崖关长城,雄伟的金山岭长城,密云县司马台的山水长城,危岭雄关的慕田峪长城,北门锁钥的八达岭和千峰叠翠的居庸关长城等等。

    八达岭长城是大家最为熟悉的,许多人都曾登临过它,甚至不止一次地观赏过它的雄姿。一日得机会搭公交前往八达岭,路途中,

  


     八达岭是明万里长城上的一个重要关口,位于北京西北60公里处的延庆县境内,长城建在燕山沉降带西端海拔600~1000米的山脊之上。何谓八达岭?其一是说,这是“把鞑岭”的音译,即防御鞑靼之意,鞑靼是古代的一个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边境一带,明朝时常常南犯。另一说是四通八达之意,这里南通北京,北去延庆,西往宣化、大同,可谓四通八达,故名。因后一种说法有褒意,今采用此说。

     前行途上看到的工程院,它是我国工程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由众多院士组成,对国家重要工程科学与技术问题开展战略研究,提供决策咨询,致力于促进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真是个神圣令人向往的地儿,呵呵

  


    八达岭岭口的关城,始建于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由副总兵纪广负责督造。关城东窄西宽,呈梯形状。顶部为长方形的城台,长19.8米,宽14.15米,面积280平方米,四面建有守城垛口。关城东西两面各开一门,东门题额“居庸外镇”,匾额下方有“嘉靖乙亥(1539)仲秋吉日立”的落款。西门题额“北门锁钥”,并有万历十年(1582)“岁次壬午五月吉日立建”的字样。由此可知,八达岭关城从公元1505年始建。到1582年完工,前后用了七八十年的时间。这里的两个关门为什么称“居庸外镇”和“北门锁钥”呢?且看后面的文字资料,资料大部分是我从网上查的,认真查的,呵呵

     快到西门了,

  


    路见罗哲文的诗句。罗先生是我国著名长城专家,他在登临八达岭时曾咏诗曰:“千峰叠翠拥居庸,山北山南处处峰。锁钥北门天设险,壮哉峻岭走长龙。” 罗曾是中国建筑研究所研究助理、清华大学建筑系秘书。建国后,历任文化部文物局业务秘书、文物处副处长等职。他曾亲手修补残损的长城,潜心于做一名修复长城的工匠。

  


     修建于中国古代的万里长城,作为防御设施,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这项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已转化为中华历史文化的瑰宝。今夭,当人们把长城比喻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时,长城又具有更加伟大的现实意义。凝聚着中华民族历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和血汗结晶的万里长城,是祖先传给我们的一项丰厚遗产,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的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早在几百年前,长城就列为了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又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长城不但是中国的,而且是属于全人类的,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仰望上去看,,

  


    现在我们看到的八达岭长城,均为明代所建,属蓟镇居庸关体系。居庸关为路级防区,扼守京北咽喉要道,八达岭则地处要道北口,与南口相对。南北口之间为一20公里长峡谷关沟,居庸关位处其中,八达岭雄踞北端最高处,形势十分险要,它居高临下,俯视居庸,如高屋建瓴,所以古人说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八达岭实为居庸关的一个外镇。对于居庸关来说,八达岭处于北口,对于北京城来说,它又如防御的北大门,人们用“北门锁钥”来说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

    关于“北门锁钥”,还有一段故事呢!据典书《五代名臣言行录》记载,辽宋渲渊之盟后,宋朝宰相寇准被派去镇守北京,辽朝使臣路过北京时问冠准:“你身为宰相,为什么却来这里?”寇准说:“朝中无事,北门锁钥,非准不可。”以后人们把镇守北方的大将称“北门锁钥”。



     举目望去,

     曾有人作过粗略统计,如果使用修筑长城的砖石和土方,来修筑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墙,或者铺建一条宽5米,厚30厘米的马路,那么这道墙可绕地球十余周,这条马路可绕地球30~40圈。多么浩大的工程,真可谓空前绝后!构筑者的思想、施工设计、时代背景、社会作用、战略战术的运用、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等等,从长城的修筑上均能体现出来。今天人们仍能从这厚重纷繁的长城中,去发掘蕴含着有关中国的历史、建筑、考古、政治、地理、经济、军事、文学、美学,民俗等各个方面所蕴藏着的深刻的文化精神和民族性格。在人们的心目中,长城这条巨龙,是囊括两千多年中华民族历史的百科全书,是数不清的伟大故事形成了一部地球的历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2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城见证了旧中国的兴衰成败以及新中国的崛起和强盛。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远处的长城气势雄伟,

  


    11月的天气冷,八达岭上冬的气息十分浓重,但仍然阻搁不住登临人们的脚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23: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八达岭这段长城,是明代万里长城中最雄伟坚固的部分。城墙平均高度7.8米,有些地段高达14米,墙基厚6.5米,顶宽5.8米,有“五马并骑,十人并进”之说。长城从“北门锁钥”的关城起,分左右两侧向南北山峰延伸,似雄鹰展翅,十分壮观。然后在燕山群峰之中盘桓,依山就势,连绵不断。若登上八达岭长城最高点,环顾四周,群山茫茫苍苍,长城似巨龙凌空欲起。这浩大的工程与巍峨的山峦融为一体,是如此风姿雄伟,气势磅礴。难怪清代魏源登上八达岭时咏诗感怀:“一登八达岭,回视如窥井。何意塞门关,更成云外景。”
  




    八达岭这段长城,在明长城中很有代表性。明代长城修筑史上,工程技术已有了很大发展和改进,其所用建筑材料,因用量极大,一般情况下,筑墙都是就地取材,建窑烧砖,开山取石。南段城墙大部用整齐巨大条石和大城砖砌筑,内充泥土石块夯实,更显高大坚固。
  长城沿线所经地区,大部分是深谷高山,城墙需要随着复杂的地形采用不同的方法修筑,如高岗险峰,就利用山脊为基础,外砌石块,深谷深沟则利用地形的陡坎和崖岸修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23: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城沿线所经地区,大部分是深谷高山,城墙需要随着复杂的地形采用不同的方法修筑,如高岗险峰,就利用山脊为基础,外砌石块,深谷深沟则利用地形的陡坎和崖岸修筑。
  如八达岭南段长城修在高山顶上,需直下跨山谷一段,其陡峭之崖,只修顶上和底下墙,中间陡崖就是利用“立崖”当墙了。这样既节省劳力,而且内部平坦易登,难攻易守便于兵力通行和增援防御。八达岭城墙残存石刻中一块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修长城记事碑文可以看出,当时是调用军工分段包修,用几千名官兵和许多农夫,半年左右才修筑70多丈,可以想见当时工程之艰巨了。
  城墙内每隔不远有一座拱门,称作“券门”,当年守城兵将们由此上下。城墙迎敌面修筑垛口,垛口上有了望口,下有张弓发箭的射口,其为监视和射击来犯的敌人。城墙上每隔不远,就筑有一个堡式的台子,建筑在山脊的高处、城墙的转角和险要的地方。台有高低,高的叫敌楼,是供储备粮草、军械、火药或士兵居住和巡逻时躲避风雨用的;低的叫城台,是巡哨的地方。城台的迎战方向,突出在墙身之外,这在军事建筑上是颇有讲究的:这是“两台相应,左右相救”、旁敲侧击的兵法,在军事工程上的具体应用。

   




   


    长城,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意志、勇气和力量的标志。长城,以它的巍巍雄姿、坚强不屈的性格,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力量。这是在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险时刻,举国上下高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同仇敌忾,浴血抗战中提炼锻铸成的象征。《义勇军进行曲》的长期传唱,使长城在人们的心目中已升华为民族精神和意识。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曲被正式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更加强化了这种精神和意识。
   


还有几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 09: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现在北京本地人已经很少去八达岭,成赝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 09: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哥这个专辑不错,题材有深远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 11: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95年冬天登上八达岭长城的那种心情,到现在还是铭刻心间的。 加感慨万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13: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strnghrs于2010-01-21 09:22发表的 :
感觉现在北京本地人已经很少去八达岭,成赝品了

    11月去,天可是真叫冷,,冻得直

    外地慕名而来的人群,我也曾是其中一员,,在昌平呆了几年,曾想骑车过去,却始终没攒足力气





     成了一名好汉,有公章的,现在出钱一篇普通的论文就可以拿到某某学会某某地区一等奖,特点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13: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峰火台?





    我国的烽燧报警系统,自从西周末期出现以来,在祖国古老的大地上已延续了两千多年,比长城的出现还要早一些,随后长城诞生,烽燧就与长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组成了御敌的报警防御体系,一直到抗日战争时期,当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失去作用以后,烽燧报警还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虽然今天狼烟早已散尽,作为报警的烽燧也早已失去了它的功能,但是迄今仍然盗立在长城内外的许多烽燧遗址,使人们饶有兴趣地去探研有关烽隧的历史和渊源。
  

    烽燧乃放烟举火之意。由于这两个字字义相近,究竟何者是放烟,何者为举火?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墨子·号令》称:“昼则举烽,夜则举火。”司马贞《史记索隐》引韦昭语也称:“烽主昼,隧主夜。”但《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李贤注解释则为“昼则燔燧,夜乃举烽”。一般说来应是白天放烟,夜间举火,这样很远就可以看见。若夜间遇警,就将烽火台上的干草炭薪点燃,作为报警的信号,临台警戒人员看到熊熊的火光后,即用同样的方法点燃柴薪向后传递信号。这样连续依次传递,很快地就将军情传至全线,以便作好应敌准备。若是在白天,人们将一种名叫“葭苇”的柴草或晒干的狼粪点着,因此又叫“狼烟”。浓密的烟雾上升到高空,这样各台依次放烟,迅速将军情向后方传递。
    烽火台一般建在山巅之上,或者地势较高的地方,这样视野开阔,可以提高报警信号的准确性和赢得传递的时间。烽火台上的烽火一经点燃,就好似如山的军令,丝毫不能延误和大意。自从西周建立烽燧,到战国时期,烽燧体制有了进一步发展。“与城上烽燧相望”(《墨子.号令》)。说明这时的烽燧已成为长城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经秦王朝的过渡,到西汉之世,烽燧制度已发展得相当完备和严密。

    感谢老马的UV,OCR用起来真是方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 14: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次再去,可以考虑慕田峪、司马台、金山岭、箭扣,稍微有点远,不过真迹多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14: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strnghrs于2010-01-21 14:00发表的 :
下次再去,可以考虑慕田峪、司马台、金山岭、箭扣,稍微有点远,不过真迹多一点
    一定好好考虑老马的建议,呵呵。

    长城上的现代化的附属设施


     真想为全国人民人肉一下李强

     李强,你给国人一个交待,,文物保护话题很沉重





    今天国人正是从长城文化中,看到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这就昭示人们,继往开来,去发扬光大这种优秀的传统和灿烂的文化,加速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长城,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意志、勇气和力量的标志。长城,以它的巍巍雄姿、坚强不屈的性格,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力量。在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险时刻,举国上下高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同仇敌忾,浴血抗战中提炼锻铸成的象征。《义勇军进行曲》的长期传唱,使长城在人们的心目中已升华为民族精神和意识。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曲被正式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更加强化了这种精神和意识。昔日,中国人民高唱着这支雄壮嘹亮的歌曲,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保卫了中华民族和祖国的安全。今天,长城精神和意识,正在激励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繁荣,共同努力,奋发图强,去筑成中国“新的长城”,再创中华辉煌。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也不断赋予长城更新的寓意,这就是长城精神,长城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 14: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未成为好汉,这次算是近距离“参观”长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14: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的烽火台又叫墩台,它不仅传递军情,而且还是坚固的堡垒。八达岭南段长城上三楼,北段长城上四楼两边的两个山包上各有一个墩台,这两个墩台紧紧控扼着直通“北门锁钥”关门的大道。可见这两个墩台是长城的前哨阵地。明朝天顺二年(1458年)规定,凡边防山川城堡疏远空阔处,都筑墩台,高五丈,周围建小城,高一丈五,上设悬楼垒木,下设壕堑吊桥,外设塌窑陷阱,门道上置水柜,冬日盛冰,夏日盛水,不修台阶,以绳梯上下,每台有火铳火炮二门。台由附近城堡驻军防守,每台有守卒10人,与城堡组成一个纵深防御网。成化二年(1466年)又规定举烽办法,敌来百人以下举一烽一炮,五百人二烽二炮,千人三烽三炮,五千人以上五烽五炮。

  陈展于八达岭关城内登城入口处的马道旁,共有五尊铁炮,为当时的先进武器之一。其中最大一尊炮筒长2.85米,口径105毫米,射程达千米以上,威力甚大。炮身上刻有"敕赐神威大将军"字样,为明代崇祯十一年(1638年)制造。该炮是1958年从八达岭东十余里的张堡地方运来的。另外四尊牛腿小炮,为1957年整修长城时的出土文物,同时还发掘出数百枚炮弹,均为明朝制品。据《武备志》记载:“古代以机发石,其机之木架,形如虎蹲。后来使用火炮,炮身短而粗大,以发开花弹者,名虎蹲炮,俗称田鸡炮”,由此可见当时武器情况之一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 14: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爱你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08: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9:57 , Processed in 0.16272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