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913|回复: 4

[探索发现♡] 世界的边缘——苏格兰赫布里底群岛[组图][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0 10: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网 china.com.cn  

  在斯凯岛的特托特尼什半岛,玄武岩形成的山峰俯瞰着拉塞海峡。这些山体由一次古代山体崩塌的碎石堆砌而成,它们见证了造就群岛的地质巨变。



 1948年,迈克尔·罗布森爱上了一处他从没去过的地方。
  一本画报让这个小男孩的想象从他熟悉的英国家庭生活,飞到苏格兰西北海岸附近怪石嶙峋的蛮荒之岛。在赫布里底群岛的召唤下,罗布森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先是趁学校假期,随后是利用工作休假),从英国大陆展开长途旅行,靠乘坐汽船、汽车、小舟或步行,在斯凯岛的山间与刘易斯岛和哈里斯岛的旷野及海湾探险,甚至跨越数公里海域,到达一小块岩石遍布的陆地——一个世纪前,那儿最后的定居点终于也被遗弃。
  内外赫布里底群岛包括5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它们时常被薄雾和雨水笼罩,几乎时刻都经受着海风侵蚀,四周的海水变化无常,即便对经验最丰富的船长也是场考验,一天之内,大海时而微波荡漾,仿佛一块孔雀蓝的丝缎,时而波涛汹涌,变作青铜色,泛着无数泡沫。数千年来,这儿的人都挣扎求生。即便如此,凯尔特人、维京人,以及随后的苏格兰人和英国人,都争相要统治这些海岸。如今,赫布里底群岛中仅有几十个岛屿有人居住。“这片群岛难以征服。”罗布森说:“有些访客觉得它们荒凉,那只说明他们不曾用心体味。”
  战争之外的时间里,几乎没人注意到这些岛屿。性情古怪的18世纪伦敦文人萨缪尔· 约翰逊称,英国大陆居民对赫布里底群岛的了解顶多跟“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岛”差不多。仅有的文字记载都是关于如何“改造”这些岛屿:可以种什么粮食?开发什么资源?群岛能承载多少人口,能给土地拥有者带来怎样的收益?约翰逊在他的游赫布里底札记中,几乎通篇都在抱怨路途的艰难,以及难忍的乡村住宿条件。
  然而尽管约翰逊有满腹牢骚,关于这片险峻之地价值所在的另一种观点正逐渐受到重视。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尤其是哲学家大卫· 休谟和地质学家詹姆斯· 哈顿)使理性从神权统治中获得解放,他们强调通过直接经验了解世界,而不是盲目听从古人或宗教权威。对于他们,自然不仅是有待驯服的荒野,还是地球的教科书。书中最精彩的章节就在赫布里底群岛。

  卡拉尼什石柱采自具有30亿年历史的岩石,这些石柱很可能在大金字塔完工之前就已经在此屹立。5000年前,人类就已在岛上定居,从事农耕、打猎、捕鱼和建筑活动。外围的石柱高约3.5米,中部的石柱则高达4.5米。同远在南部的巨石阵一样,这个直径13米的石头圆圈,是在方圆数公里内都能看到的重要仪式中心。
   1800年,地质学家罗伯特· 詹姆森(日后曾在爱丁堡大学做过查尔斯· 达尔文的导师)出版了共两卷的《苏格兰诸岛矿物学》,其中对赫布里底群岛的数百座岛屿进行了周详细致的描写。关于艾莱岛,詹姆森注意到,在比最高潮位高出许多的地方右贝壳沉积。“这证明,”他写道,“曾有海水从那片陆地退去。”如今科学家了解到,这些高于当今水位线35米的化石海滩,记录了最近一次大冰川期逝去的过程。1.5万年前,覆盖岛屿的冰川开始消融,陆地摆脱了冰体的巨大压力开始上升,最终大大高出了海平面。
  关于斯凯岛,詹姆森称“这座岛屿看起来,在较早的一段时期经常遭受激烈的震荡。” 黑库林丘陵高出海平面近1000米的尖利山脊,实际是一座火山的遗骸。火山外部结构已荡然无存,露出深处光秃秃、布满褶皱的岩浆房——早在6000年前,它曾在这里沸腾。
  詹姆森没能到达最西端的岛屿,因此漏记了那些带有条纹和杂色的岩石——它们是构成外赫布里底群岛的基石。刘易斯片麻岩得名于刘易斯岛(这种石头首次被描述时提到的地方),是30多亿年前地壳深处火山活动的产物。刘易斯片麻岩经历过剧烈且频繁的变化,通过复杂的构造变动不断上升,在大规模侵蚀作用下显露出来,它是不列颠群岛中最古老的岩石,也了新兴的工业革命——噪音、污染和城市拥挤从而也发展到极端恶劣的程度。在一个日趋机械化、城市化的世界里,大自然成了一处避难所,一处具有改变人类情绪和思想的伟大力量的,适于沉思、寻求灵感的地方。“每片山谷都经历过自己的战争,每条溪流都有属于自己的歌曲。”沃尔特· 斯科特爵士说道,他在小说和诗歌中描写了苏格兰的荒野。即便是绝对理性的罗伯特·詹姆森也向读者保证,他无法“面对跃入眼帘的幽静、震撼的美景而不为之动容”。

http://www.china.com.cn/photochina/2010-01/18/content_19261616.htm

荒凉而平静,与世隔绝的神秘之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10: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格里姆斯塔,刘易斯岛
  在一片奔向大海的急流中,淡水从上游的湖泊和溪流倾泻而下,来到宽阔的石滩。“在这儿很容易远离人类的喧嚣。”刘易斯岛的居民艾丽斯· 斯塔摩尔说,“然而岛上并非寂静无声。”
  所有这些岛屿中被公认为最具震撼力的景色,是英国博物学家约瑟夫· 班克斯在1772年发现的。经赫布里底群岛前往冰岛时,班克斯造访了狭小的斯塔法岛,并在小岛的西南部发现了“最非凡的石柱”。现在人们得知,它们是6000万年前炸开北美海盆的巨大火山爆发留下的,探险队沿海岸前行时,高耸的玄武岩柱显现出一个个奇观。要说最壮观的,还要数被班克斯称为芬戈尔洞的海蚀洞穴。芬戈尔是詹姆斯· 麦克佛森的史诗中一位英雄的名字,詹姆斯称该史诗是他根据古代苏格兰凯尔特云游诗人莪相(他在英国的地位等同于荷马)的诗篇翻译得来。这部史诗最终经证实主要由麦克佛森编撰而成,它讲述了神话般的历史,激起了人们对英国北部这片薄雾笼罩的岛屿的迷恋之情。
  石柱林立的芬戈尔洞入口处比六层楼还高,深70米左右,洞中激荡着海水冲刷岩石的回响。“与此相比,”班克斯说,“人类建造的宏伟教堂和宫殿算得上什么!”当然,这位英国人并非洞悉了一切真谛:说盖尔语的岛民懂得岩洞发出的回声,给它取名为“Uamh Binn”,意为“悦音之洞。”然而班克斯的声望使得他的报告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将地质奇观与广受欢迎的莪相诗篇相联系,班克斯令这处岩洞成为了必须“到此一游”的著名景点。
  时机恰到好处。随着质地较软的铜版被经久耐用的钢版取代,加大印量成为可能,插图类旅游图书变得越来越便宜。新修的公路和汽船令环游岛屿的旅行越来越轻松。连续多年的拿破仑战争,使英国人几乎不可能在欧洲大陆旅行,而赫布里底群岛地处蛮荒,而且——凭借一股冒险精神——是可望可及的。
红库林丘陵,斯凯岛
  宁静的水面和浮动的晨雾,掩盖了将这些山峰雕琢成型的巨大威力。它们本是大型火山的岩浆房,数百年间历经大风和海水的严重侵蚀,被冰川磨去棱角。
 芬戈尔洞恰好在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 门德尔松及其同伴卡尔· 克林曼1929年夏季的旅行路线上。在写给柏林家人的信中,这位年轻的作曲家写道,赫布里底群岛给他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8月8日,两个旅人从马尔岛乘船前往斯塔法岛。他们曾“在所有的画册中”见过芬戈尔洞的照片,克林曼写道,然而亲眼目睹还是令人大为震惊。“碧绿碧绿的波浪涌入样貌奇特至极的洞穴”他继续道,“数不清的石柱令岩洞内部看起来仿佛是一架管风琴,幽暗且充满回响,广阔的灰色海水一意孤行地在岩洞中进退。”在他从旅途伊始便开始构想的《赫布里底群岛序曲》中,门德尔松创造出一种被杜克大学的音乐史学家R · 拉里· 托德称为“最纯美的浪漫曲风”。
  1831年8月,著名英国画家J · M ·W· 透纳乘船来到芬戈尔洞的时候,大海表现得并不配合。“海浪涌入岩洞时,在船上既不舒服也不安全。”透纳写道。“莫尔文少女号”汽船无法让乘客登岸,因此,几个胆大的人,包括透纳在内,只得从甲板蹦到滑溜溜的岩石上。在记载透纳这次荒野之旅的画作中,几乎找不到岩洞和洞中巨大的玄武岩柱的影子。画布几乎全被汹涌的海浪及亮得发白的天空所充斥,尽管汽船顽强地吐着蒸汽,却依旧近乎隐没。
  有些地方蛮荒至极,即便是最坚强的人也很难与其长期抗争。圣基尔达岛由一小簇岛屿和树立在海中的岩石柱组成,位于北大西洋北尤伊斯特岛以西64公里。一小群人曾在其中最大的赫塔岛上的维利奇湾海岸边聚居生活。羊群在四周陡峭的山坡上吃草。些许大麦、燕麦和土豆等粮食作物在垫高的田地上生长,贫瘠的土壤用富含矿物质的海藻进行了精心的改良。冬季的风暴从数千公里的开阔海面上无遮无拦地席卷而来,异常凶猛地蹂躏着这些岛屿。1852年,36名岛民——几乎是当时全部人口的三分之一——宁愿选择冒险长途前往澳大利亚,也不愿继续留在圣基尔达岛。那次旅途中,很多人最终都葬身大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10: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博雷岛,圣基尔达岛
  雾幕升起,露出大西洋远处一座小岛的真容。人类曾在圣基尔达岛上生活了数千年之久,然而,大约80年前,最后一批居民还是放弃了他们与世隔绝的家园。
   1930年,剩下的36名居民终于受够。他们请求政府将自己迁到别处。8月29日,圣基尔达岛的居民带着他们的牲畜一起乘船去向苏格兰大陆。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圣基尔达岛列为世界遗产,如今岛屿已被盘旋在悬崖峭壁上空的鸟儿所占领,人反而成了外来访客。迈克尔· 罗布森年轻时曾渡过北大西洋60多公里的开阔海域,从刘易斯岛前往孤零零的北罗纳岛——另一处被遗弃的定居地。他躺在夏季月朗星稀的旷野中,听着海鸟的鸣叫(每年都有数千只海鸟来此安家)。从荒废的为18世纪基督教隐居修士遮风避雨的石屋,到后来的定居者研磨谷物用坏的石器,他找到了许久之前人类生活的痕迹。在北罗纳岛生活过的所有人最终都没留下来:严酷的自然条件击退了一拨又一拨离群索居者。
  16年前,罗布森最终在刘易斯岛定居,并向世人公开了他关于苏格兰历史知识的全部资料——图书、手稿还有地图。他保持着自给自足、常年在户外活动的人特有的瘦削体格,他的蓝眼睛目光坚毅,记忆也十分清晰。然而他已不再年轻。打着手势讲起赫布里底群岛的故事时,他的双手会偶尔颤抖。如今他的旅行路线不再那么艰苦,但他从未停止寻找对于某些人来说“荒凉”,而对于他却意义非凡的地方。“赫布里底群岛的精髓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体味。”最后他说,“我是没有足够时间完全领会啦。

乌伊格湾,刘易斯岛
  远离1.5公里外大西洋海浪的惊扰,涨满的潮水倒映着夏日的天空。一个世纪之前,约有3400人生活在乌伊格湾地区。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伤亡,令小农和渔民前景堪忧,而对城市生活的向往,令当地人口减少到仅有几百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10: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芬戈尔洞,斯塔法岛
  一层又一层玄武岩柱整齐排列在这处海蚀洞穴中,被摄影师从洞内打出的灯光照亮。从18世纪晚期至今,石柱浑然天成的规整造型以及海浪拍击岩石的回声,都令旅者们着迷不已。

  圣基尔达岛最主要的人类定居点遗迹高处,起伏的山坡上,石头垒砌的围墙仍旧圈着一块块耕土。当年在岛上定居的人们曾用这些石圈防止燕麦、大麦等作物遭受海风和家畜的侵害。而四散分布的蜂巢状石屋,则是用来保存食物和岛民用作燃料的干燥泥炭。迄今为止,保留下来的石屋多达数百间,其中许多房屋的草皮屋顶依旧完好无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10: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鸟成群结队地从天空中掠过,它们在狭窄的岩脊边缘筑满鸟巢。岛屿最北端的山峰高384米,傲然屹立于海面之上,常年被云雾所笼罩,6万对塘鹅——世界上最大的塘鹅群——在这座海岛以及岛屿附近的岩石柱上繁衍生息。圣基尔达岛上的岛民曾赤脚攀上悬崖峭壁,靠捕捉海鸟或偷鸟蛋在他们居住的这处穷乡僻壤维持生计。
曼戈斯塔,刘易斯岛
  岛上褶皱岩层的历史同大陆一样悠久,外赫布里底群岛的海中岩柱和悬崖峭壁,记录着6000万年前北大西洋诞生时,令欧洲、北美洲和格陵兰岛四分五裂的自然之力。
  苏格兰的赫布里底群岛环境严酷,景色壮美,它教几个世纪以来的艺术家、科学家、诗人和旅者懂得了珍视自然。
  撰文:林恩·沃伦 Lynne Warren
  摄影:吉姆·理查森 Jim Richardson
  翻译:王丽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9:57 , Processed in 0.2495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