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865|回复: 2

[【吟梅轩】] 谁都不是刘伯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9 11: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朋友读了《两个银耳环》后问我,你家为什么被抄家。我告诉他,文革初期,运动是由单位领导指挥,一开始整的是属下,当然是有着各色辫子或尾巴的牛鬼蛇神,其中包括许多家庭出身有问题的,我爸妈就在此列。据参与抄家的人后来自己说,他们的目标除了找所谓反动证据外,主要的还在于金银珠宝。可惜他们什么都没得到。

  现在想来,那些人的眼界也是太低了些。当时银行里挂着金银牌价,黄金每克3.14元,白银每克0.04元。稍微动脑子算一下,金戒指金手镯什么的,能值几个钱?

  文革伊始,倒是有各色人等拥向银行卖掉金器银器,我亲眼看到过一个人去卖金算盘,当然是称斤两卖的。这东西要是留到今天,它的文物价值肯定不菲,可在当时,文物是四旧的代名词,人们避之惟恐不及。

  说到当年我家没有一星半点金银首饰,我妈很不在意,她历来不稀罕这些东西,她说,当初要是有钱,买一套房子倒是挺好的。

  可惜,前提是要有钱。从有家以来,爸妈哪一天有过多余的钱?他们的工资不算低,只是一家五口分四个地方吃饭,开销大了去了。后来又为给我治病,更是欠下了还不完的债。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挺过来,已属不易。

  退一万步说,即使有钱,有足够的钱,像我们这样的家庭,也不可能买房子。

  想想看,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用如今的商品经济眼光回望过去,有些事还真的说不明白了。那年月,许多人家都租屋居住,其中大多是租私房,有门道的或政策规定须特殊看待的才能住上房管会的所谓公房。我家就一直到1972年才有幸获得住公房的资格。

  当然也有人住自家私房的,我的同学就有不少,大多是祖上留下来的,或者是家住农村。寻常的城市居民,不仅没可能有建造自家房屋的资格,甚至连想法都不会有。

  有一点值得注意,当时私房拥有者并不一定属于所谓的根正苗红,相反,很大一部分反倒是家庭出身不那么好的,比方我有几位出身地富的同学,家里的屋子就非常气派。相反,我爸一位同事程阿姨,她丈夫是副县长,一家七八口,始终租住在公家分配的屋子里。

  用如今的眼光看,那时的房租跟金银一样,匪夷所思地便宜。1966年之前,我家住的那间屋子,租金每月1元;后来换大了一点,每月3元;至于房管会的公房,近30个平方,每月2元9毛。

  当然也有自己买屋的人家,但那绝对是个例,前提得是有人要出让,而且,那屋子肯定是旧屋(那时没有二手房这样的概念)。曾经有位邻居,解放初时买的那套旧屋,楼上楼下,起码有百余平方,500元钱。

  这么一说,肯定会惹人眼热不已。也许有人会想,那时的人怎么这么笨喳喳?!

  唉,说来没人会相信——我是说今天的人不会相信,那时的人并非不喜欢住自己的房子,而是没想到房子还可以买卖。普通百姓眼里,跟拥有金戒指银耳环一样,自己有房子虽然不算稀奇,却也不会人会觉得那是一种荣耀。

  要知道,房产作为一种商品,它的年纪还苗条着呢。

  于是有人说了,如果能预测到几十年后金银与房产会如此地昂贵,当初说什么也……

  相信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也不曾预测到这个,否则研究他那烧饼歌或推背图的人们早就发大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9 13: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中国的经济已经多次翻番了,金银的价格倒是几何倍数的上涨,而人民币购买力倒是翻番的下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9 13: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金是翻了100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7:52 , Processed in 0.14396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