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090|回复: 0

[【文史类原创】] 《漢學商兌》筆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9 11: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序
三代以上無經之名,經始于周公孔子,及至宋代,程朱諸子出,始因文字以求聖人之心而有以得于其精微之際,語之無疵,行之無弊,然后周公孔子之真體大用如撥雲霧而睹日月。

lamses按:周公孔子而程朱,門戶自此劒戟森嚴。下繼以譬喻,言經為良苗,漢儒菑畬,宋儒舂食,漢學慾秉腐穗復殖之先生弟子難飽,導人為愚。些許用處,只如“負十金之産而欲問周鼎者”。

序例
衆\口一舌,不出訓詁小學名物製度,棄本貴末,違戾詆誣,于聖人躬行求仁,修齊治平之教一切抹殺,名為治經,實是亂經;名為衛道,實則畔道。

卷上
欲學孔子而舎程朱猶欲升堂入室而不屑履階由戶也。
漢幟則自惠氏始,惠氏雖標漢幟,尚未厲禁言理,厲禁言理則自戴氏始,自是宗旨祖述,邪詖大肆。

卷中之上
夫不審義理之實而第執左證,棄心任目,此漢學膏肓痼疾,將己之父兄偶至他族,亦不當認乎。
大抵聖人之言渾然坦平,因事立教,施之各當。辨生于末學,往往霑滯支離、動生荊棘。
今漢學家咎程朱之言心言理墮禪,豈知程朱是深知禪之害在不致知窮理,故以致知窮理破彼學而正吾學之趨邪。
戴氏震曰以理為學,以道為統,以心為宗,探之茫茫,索之冥冥,不如反之求之六經。
按此論乍觀之頗似篤正,徐而詳之,實謬悠邪說,昔程子學于周茂叔,亦曰反之求之六經,則程朱未嘗舍六經而為學也。
漢學諸人言言有據,字字有攷,只向紙上與古人爭訓詁形聲,傳注駁雜,援據群籍證佐數百千條,反之身己心行,推之民人家國,了無益處。徒使人狂惑失守,不得所用,然則雖實事求是,而乃虛之至者也。
不知言各有當,執一以解經,此漢學家所以不通之膏肓痼疾。

卷中之上
古今學問大抵二端,一小學,一大學……漢學家昧于小學大學之分,混小學于大學,以為不當歧而二之,非也。
總而言之,主義理者斷無有舎經廢訓詁之事,主訓詁者,實不能皆當于義理。

許君本以經古文解說文字,非以文字訓詁經義,今謂經義不明由于不講小學形聲訓詁,亦倒亂也,其謬二。……
說文于小學誠\精且博矣,然其間穿鑿者甚多,有不異于后來王氏字說者……可笑者,亦必曲為諂附,殆于誕而愚也,其謬七。


前明一代,多有刻李氏韻譜而刻炫書者絕無。
揭說文以為幟,攘袂掉臂以為之宗,則陋甚矣。
漢學宗旨議論千端萬變,務破義理之學,祧宋儒之統而已。

卷下
按小學音韻自是漢學諸公絕業,所謂此自是其勝場,安可與爭鋒者。平心而論,實為唐宋以來所未有,然而阮氏謂顧江戴段諸公韻學皆不能出陸法言之範圍也。

lamses按:“反之求之六經” 程戴一也,“因文字以求聖人之心”程戴一也,本“固為一家之學”而終于相鬥不休,方氏僅以“蓋由其私心”論道難稱公允。
朱子推鄭康成,未嘗廢註疏,荒經罪過子虛烏有而終成定讞,破禪本意竟與之並罹于難,其間理路,大可思議之。

“辨生于末學”

總目經部總敍嘗言學術六變,漢篤實而弊,魏晉不相統攝而雜,洛閩別是非而悍,宋末而明見異不遷而黨,正德嘉靖后各抒心得而肆,國初徴實不誣而瑣。漢學根柢,宋儒精微,經本是天下公理,這結論正是爭所由起,而實在非可以之調和之因。

本根原始,未嘗離事言理,文字語言,即事奏功。由三五人至百萬衆\,枝葉茁生,神契滅裂,官師之分,學術之明,勢在必然,而圓融之第一義,不復存焉。

既有言,所失隨之。

歷代風流,自其所在觀,無非合理;時移事異,住滅隨之。當交會處,奮揚激蕩,大可琢磨。然彼此互易,所攻訐者,實盡所忽略者。意氣囂囂者有之:有“有宋不為代,程朱不得為人”而快心者;有一語不合咒祭“五百生墮野狐身”者。

六經,究竟何物?
陸子言:學有本,則六經皆我註腳。世人多見註腳,少見“學本”詞。
“不知言各有當,執一以解經,此漢學家所以不通之膏肓痼疾。”
此言宋學家自省可也。自辯可包小學,則成無所不納,然其活潑亦必蕩然泯滅,反而自殘。
“大抵論經學只當論其大體。”歷歷世代何嘗非是?

“求之太鑿所失更多。”
童子學經,白首方能言,我輩日畢三卷書,且再思再行。

——《漢學商兌六卷》光緒八年華雨樓重校本(輔仁大學古籍藏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5:26 , Processed in 0.1642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