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373|回复: 13

[【文史类原创】] 说“不求甚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6 20: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晋、宋(公元五世纪初)以来,“好读书,不求甚解”,几乎成了一般文人的口头禅。这种话,固然不少是大学问家们自谦之词,可也确实有这么一些读书人,终生如点水的蜻蜓,在书海中款款飞飏,他们真地是“好读书”,却也真地是“不求甚解”。——我大概应当被归类为这后一种吧。说句为自已辩解的话:“这也难怪。”我们面对的书籍浩如翰海,仅就我自己所拥有的已近万册。与其探颐索隐,白首而穷一经,倒莫如潇洒点、脱略点,尽有涯之生多读上几本书。所以,对一般读书人来说,“不求甚解”似乎还情有可原;然而写书的作者、编校书籍的专家和从事出版工作的朋友,可千万不能这么轻率地对待读书,如果你们也来一个“不求甚解”的话,那不仅会贻笑大方,而且将“误尽苍生”。读了大半辈子书,像这样的事却也遇到过不少,考虑到这篇短文的篇幅,我在此只举三两个较为典型的例子,以见一斑。

海南出版社前两年出版了高阳先生《清朝的皇帝》(系正宗的出版物,绝非盗版)。这部书钩稽引证,极为详尽,是一项颇具学术价值的清史研究成果。可是书中差错讹误多而且奇,令人“叹为观止”。“宗室”读为“家室”、“蓟州”误为“苏州”、“滦州”误为“染州”、“宋徽宗”误为“宋征宗”、“大渐”误为“大惭”、“京本”误为“高本”、“玉食万方”误为“玉食万力”、……鲁鱼亥豕,无页无之。我原本“不求甚解”,囫囵吞地读了一遍,不过有几分恼火而已;却苦了我年已八秩的老母亲,可能是出于老年人的偏执吧,她老人家竟把《清史稿》、《晚晴簃诗汇》、《清诗纪事》等诸多有关的书籍,统统搬到案头,捡索勘对,读完这不算太厚的三本小书竞花费了十八个月时间。读书,这么一件好端端的赏心乐事,却不幸变成了又烦又累的苦差,真让人哭笑不得。这部书差错大概还只应归咎于照排、校对人员的失误,可下面的事却牵涉到了更高的层次。

中华书局曾出版了清人尤侗《艮斋杂说•续说 看鉴偶评》一书,其中出现了这样一段话:“麒麟图画博陆,首列云台功臣,伏波以椒房之亲不与,非公也。”稍具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尤侗原本是在为东汉名将马援(伏波将军)鸣不平,他认为西汉霍光(博陆侯)与马援皆为皇家外戚,西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3年)画功臣十一人图象于麒麟阁时,霍光位列其首;而东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画功臣图象于南宫云台,马援却没有被列入,是件不公道的事。所以,原文应这样句读:“麒麟图画,博陆首列;云台功臣,伏波以椒房之亲不与,非公也。”这一段明明白白的话,经过点校者轻轻一笔,竟变成了“西汉画麒麟阁功臣霍光等图象时,预见性地把发生在一百一十三年之后的云台功臣画在了首位……”这不是一段既糊涂又荒唐的笑话吗,简直让人欲“不求甚解”而不可能。

还有一个例子,那是关于高阳先生的《高阳杂文》(海南出版社)一书。我对已经过世的许晏骈(高阳)先生十分敬重,他写的历史小说是我比较爱读的一个书种,绝无对前辈高人不敬之意;但应当实事求是地指出,许先生在这本书的《历史望远镜中的哈雷》一文中弄出了一个“初级”错误。许先生在引用了《世说新语》“太元末,长星见,孝武心甚恶之……”一节后说:“按:汉武年号有‘太初’、‘太始’,无‘太元’,当是‘建元’之误”。这位史学奇才在此可闹了笑话。《世说新语》一书内容绝大多数为自东汉末至刘宋的人和事,书中偶然涉及此前人物,都冠以朝代,如“汉武帝”、“汉元帝”等;此处的“孝武帝”实为东晋第九位皇帝司马昌明,“太元”乃他的年号,陶渊明《桃花源记》就写的那个年代。(“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且《世说新语》下文中尚有“夜华林园中祝酒”云云,亦绝非汉代长安故事。史载太元二十年九月“有长星,见自须女,至于哭星”当即此事。所以此处“孝武帝”与汉武帝刘彻毫不相干。写出这段文章乃作者大意的结果。

从上面三个事例看出,如果“不求甚解”的作风竟然感染到了“出书”的领域,那真是读书人最大的不幸。

【原创非首发,因是旧作,原首发地址已不记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6 21: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克刚《烬余稿》
烬余稿/陈克刚 著.—广州:中国印书网,2007.5
ZISBN 7-07-002543-Z0519
Ⅰ.陈...Ⅱ.克刚..Ⅲ.烬余稿 Ⅳ. 2007
中国印书网(2007) 第 073105 号
烬 余 稿
Jin Yu Gao
陈克刚 著
-————————————————
中国印书网出版

说“不求甚解”----------------------------------063
说“不求甚解”
自晋、宋(公元五世纪初)以来,“好读书,不求甚解”,几
乎成了一般文人的口头禅。这种话,固然不少是大学问家们自谦
之词,可也确实有这么一些读书人,终生如点水的蜻蜓,在书海
中款款飞飏,他们真地是“好读书”,却也真地是“不求甚解”。
——我大概应当被归类为这后一种吧。说句为自已辩解的话:“这
也难怪。”我们面对的书籍浩如翰海,仅就我自己所拥有的已近万
册。与其探颐索隐,白首而穷一经,倒莫如潇洒点、脱略点,尽
有涯之生多读上几本书。所以,对一般读书人来说,“不求甚解”
似乎还情有可原;然而写书的作者、编校书籍的专家和从事出版
工作的朋友,可千万不能这么轻率地对待读书,如果你们也来一
个“不求甚解”的话,那不仅会贻笑大方,而且将“误尽苍生”。
读了大半辈子书,像这样的事却也遇到过不少,考虑到这篇短文
的篇幅,我在此只举三两个较为典型的例子,以见一斑。
海南出版社前两年出版了高阳先生《清朝的皇帝》(系正宗的
出版物,绝非盗版)。这部书钩稽引证,极为详尽,是一项颇具学
术价值的清史研究成果。可是书中差错讹误多而且奇,令人“叹
为观止”。“宗室”读为“家室”、“蓟州”误为“苏州”、“滦州”
误为“染州”、“宋徽宗”误为“宋征宗”、“大渐”误为“大惭”、
“京本”误为“高本”、“玉食万方”误为“玉食万力”、……鲁鱼
亥豕,无页无之。我原本“不求甚解”,囫囵吞地读了一遍,不过
有几分恼火而已;却苦了我年已八秩的老母亲,可能是出于老年
人的偏执吧,她老人家竟把《清史稿》、《晚晴簃诗汇》、《清诗纪
事》等诸多有关的书籍,统统搬到案头,捡索勘对,读完这不算
太厚的三本小书竞花费了十八个月时间。读书,这么一件好端端
的赏心乐事,却不幸变成了又烦又累的苦差,真让人哭笑不得。
这部书差错大概还只应归咎于照排、校对人员的失误,可下面的

事却牵涉到了更高的层次。
中华书局曾出版了清人尤侗《艮斋杂说.续说 看鉴偶评》一
书,其中出现了这样一段话:“麒麟图画博陆,首列云台功臣,伏
波以椒房之亲不与,非公也。”稍具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尤侗原本
是在为东汉名将马援(伏波将军)鸣不平,他认为西汉霍光(博
陆侯)与马援皆为皇家外戚,西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 53 年)
画功臣十一人图象于麒麟阁时,霍光位列其首;而东汉明帝永平
三年(公元 60 年)画功臣图象于南宫云台,马援却没有被列入,
是件不公道的事。所以,原文应这样句读:“麒麟图画,博陆首列;
云台功臣,伏波以椒房之亲不与,非公也。”这一段明明白白的话,
经过点校者轻轻一笔,竟变成了“西汉画麒麟阁功臣霍光等图象
时,预见性地把发生在一百一十三年之后的云台功臣画在了首
位……”这不是一段既糊涂又荒唐的笑话吗,简直让人欲“不求
甚解”而不可能。
还有一个例子,那是关于高阳先生的《高阳杂文》(海南出版
社)一书。我对已经过世的许晏骈(高阳)先生十分敬重,他写
的历史小说是我比较爱读的一个书种,绝无对前辈高人不敬之意;
但应当实事求是地指出,许先生在这本书的《历史望远镜中的哈
雷》一文中弄出了一个“初级”错误。许先生在引用了《世说新
语》“太元末,长星见,孝武心甚恶之……”一节后说:“按:汉
武年号有‘太初’、‘太始’,无‘太元’,当是‘建元’之误”。这
位史学奇才在此可闹了笑话。《世说新语》一书内容绝大多数为自
东汉末至刘宋的人和事,书中偶然涉及此前人物,都冠以朝代,
如“汉武帝”、“汉元帝”等;此处的“孝武帝”实为东晋第九位
皇帝司马昌明,“太元”乃他的年号,陶渊明《桃花源记》就写的
那个年代。(“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且《世说新语》
下文中尚有“夜华林园中祝酒”云云,亦绝非汉代长安故事。史
载太元二十年九月“有长星,见自须女,至于哭星”当即此事。
所以此处“孝武帝”与汉武帝刘彻毫不相干。写出这段文章乃作

者大意的结果。
从上面三个事例看出,如果“不求甚解”的作风竟然感染到
了“出书”的领域,那真是读书人最大的不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21: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诸位!这文是从《烬余稿》中抽出的,谢46君关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6 22: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ckg103于2010-01-16 21:53发表的 :
谢谢诸位!这文是从《烬余稿》中抽出的,谢46君关心!
谢谢陈老,因为这篇文章我以前看过,所以有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8 11: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深以楼主之说为然。以某所见,高阳《清朝的皇帝》一书,有三个版本:上海三联、广西师范、海南。三个版本,都是错误连篇,几不忍卒读。不特上书,高阳的几乎所有作品,凡非中华书局出版者,其它所有出版社出版的,都可用错误连篇来形容,这其中包括:友谊、长春、漓江、浙江文艺、华夏等等。我以为,出现这些错误,除了编辑不求甚解外,主要是责任心太差。作为编辑,不可能穷尽所有学问,所以对书稿中的内容不理解、甚至不懂,都是很正常的。但,作为编辑工作之一的校对,毋需必须要懂内容,只要认认真真的与原稿比对,就很可以把错误率降到最低。事实上,作为校对而外言,有经验的校对者,甚至把忽略文义,作为校对的最高境界,关键问题是,必须要真正以原稿为标准。而现今已经很少有这样负责的编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8 11: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求甚解,必然执着;执着,必然过度看重结果,忽略了过程。

实际上,学习对于人来说,过程重于结果。

重要的不是信息本身,而是你这个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hz036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2-18 15: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读书,不求甚解”,读书人都应以此为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8 15: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并非大学问家们的自谦之词,而是一种高超的读书哲学。

读书是为了忘书,若你把条条框框都全记了下来,你的大脑最多只能算一个井井有条的贮藏室。很多知识,尤其是涉及到人生的哲学,是不能光追究文字的表面意思的。只有“不求甚解”,你才有机会锻炼出一种科学的学习、分析、辩论等等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8 16: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free4us的言论富有哲理。我们导师曾经说过:读书少的时候,感觉自己啥都懂;读的书越多就感觉自己啥都不懂。我认为,他说的是有道理的:读的书少,问题也少,就感觉自己都能够解决,啥都会;读的书多了,才发现,原来这个领域里的问题那么多,于是,大量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就感觉自己又啥都不会了。搞研究,做学问的最高境界就是:到最后啥都不会了。这才是真正学到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8 23: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万事皆学问,书也不是万能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8 23: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求甚解却在此处得了真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0 20: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求甚解,要看什么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1 21: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为“博”,是为拓宽知识面,真正作学问还是在此基础上“专”下去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2 17: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余读书贪多求全,每苦于求甚解而不自拔。少年光阴虚度,如今半路研读古典,常无法潇洒应对啊。
也自知“不求甚解”意味复杂,读了陈先生的文章,还是获益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0:58 , Processed in 0.18624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