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249|回复: 13

[【时事表】] 自主招生让考生奔波像赶场 掐尖行动被指太功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9 09: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年12月28日 16:24 来源:西安晚报 

  “五校联考”、“中学校长推荐制”、“破格录取偏才怪才”、“985高校自主招生不受重点线限制”……由于今年自主招生在一些高校招生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名额明显增加,优惠政策也更加灵活,这令高三学子趋之若鹜。对于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放宽,一些知名中学校长持有不同的见解,并为考生和家长给出了理性的选择方式。

  考生奔波像赶场

  近段时间以来,到高校咨询自主招生事宜的家长不少,报名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也很多。无论全社会怎么争议和质疑高校自主招生方式,学生要赶考、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要接受不能得到优惠的打击……都是铁板钉钉的事实。自主招生给考生带来机会的同时,从精神上、经济上也带来一定的压力。

  高三学生小刘告诉记者:“看到班里其他同学报自主招生,自己也想试一试,冲着那20分、30分不等的优惠,不得不动心,谁知道高考会不会发挥失常。”高三学生家长马先生说,为了不让孩子花费太多精力,到学校盖章、找校长签字、写推荐信、邮寄报名资料以及到外地参加考试时订车票等一切事宜都由他负责代劳。据了解,学生要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必须报名参加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为了增加录取机会,考生不得不在一个个高校间奔波赶场,不但增加了考生的备考负担,也打乱了中学的正常教学秩序。

  “掐尖”行动太功利

  教育评论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撰文称,目前国内实行自主招生的80所高校所进行的自主招生,严格说来都是为了“掐尖儿”。高校在利用自主招生机会,通过给予学生自主招生资格,提前把一些优秀学生揽入自己名下。

  对此,陕西师范大学附中副校长李鸿表示,按照教育部和高校最初的设想,自主招生的初衷是在高考之外拓展一条新的人才选拔途径,此类人才应当符合学校发展特色和人才培养需求,但现在的自主招生考试正在逐步失去原有的意义,选拔的标准基本还是考试成绩。“自主招生试点多年,依然是应试选拔,只是程序上有些变化,带有较强的功利色彩,标准依然脱离不了高考分数和高分生源。”李鸿说,“高考成绩达不到高校要求没有意义,学生做人、社会活动、综合实践表现,以及兴趣、特长、爱好无从体现,偏才怪才自然可遇不可求,与初衷有距离,建议考生立足于最后的高考。”

  以正确心态去看待

  西安市第一中学校长阎春喜认为,高校选拔方式新招多、路子多、渠道多,学生的机会会更多。自主招生所需要的文体特长、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是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慢慢提高的,自主招生仍然是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摆脱基础教育应试倾向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他强调,自主招生力度加大也是高考改革的一种尝试,它是高校行使招生自主权的一点实践,相比较死板的高考成绩,自主招生有高校自主命题的笔试、面试,显然更利于考察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但这只是补充而不是主导,希望公众能用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希望学生能用正确的心态去对待。

  量力而行立足高考

  从2003年首批22所高校“5%自主招生”的“试水”,到2006年复旦、上海交大“面试预录取”的“破冰”,再到今年“五校联考”、“校长推荐”引发的社会热议,高校自主招生在争议中持续升温。

  翻看自招院校的招生简章,学习成绩优异、身体健康、综合素质较高、全面发展这几个条件,成为参加自主招生最基本的门槛。不少高校还明确规定,报考者必须是当地省重点中学的年级前几名或区、市重点的年级前几名。所有自主招生的获胜者,几乎都是成绩优秀的高分考生。

  记者发现,在自主招生考试中,高考中真正受益用到自主招生名额学生的比例并不是很多。“大部分高校依然以文化课考试作为自主招生的主要衡量依据,考生还要参加高考,而最优秀的考生得到的优惠一般也只有30分左右。”“绝大多数高校在自主招生时候仍保留了文化笔试,这便把那些具有特殊专长、但高考文化成绩不突出的考生挡在了校门外。”一些老师对自主招生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自主招生其实是把双刃剑,能考自主招生的学生基本都是优秀的学生,对于广大学生而言,面对自主招生要多点冷静,客观评价自身的情况,分清自主招生的利弊,不能盲从,量力而行。 记者 李琳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 ... 12-28/2042548.shtml

点评:

不知大家看到新闻看到自主招生情况时候有什么感想,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都在旁观不知要干什么!

第一这类自主招生打的牌子都是发现有特长的优秀人才,结果推荐或者招考的还是那些学习尖子。
第二自己组织考试,把全国统一招生都放置一边,这样教育主管部门权威何在?
第三有实力参加这类自主招生的家庭相信大部分都是经济情况特别好的家,能有钱有闲参加这样的赶场。

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不能出台统一政策,维护全国教育统一招考的权威性,先组织全国统考统一招生,然后再举办这样所谓自主招考,搜罗漏网之鱼的特长人才,现在倒是反过来搞,看着教育部门管理权威全部丧失,都自己搞要教育部干什么呢?我们现在就一点管理不了这样的自主招生怪相吗???

贫困生怎么办,禁止奥数和所谓特长班级又制止了谁,招生的口径究竟谁说了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9 13: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评论有点偏颇。
1.自主招生确有被歪嘴和尚念外了经的现象,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确实为特长生开了一条微弱的缝隙。
2.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自主招生极有成就某些特色学校,并为国家培养大师级的人才开出一条新路。
3.腐败现象确实存在,但我更相信这只是暂时的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因为培养人才实力是学校的生命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9 15: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zhouhong于2009-12-29 13:21发表的 :
楼主的评论有点偏颇。
1.自主招生确有被歪嘴和尚念外了经的现象,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确实为特长生开了一条微弱的缝隙。
2.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自主招生极有成就某些特色学校,并为国家培养大师级的人才开出一条新路。
3.腐败现象确实存在,但我更相信这只是暂时的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因为培养人才实力是学校的生命线。


我是这样看的,一个政策出来要看两个因素:惠及数量和公平公正

这些所谓自主招生打着是一个旗号,实际上设置的门槛已经把多数老少边穷和家境不太好的学生都给限制出去了,根本没有他们的份!

这样自主实质上优惠的是那些家境较好,学校里面有门子或者说家庭社会关系好的家庭子女。

我们要看:这些家庭好关系广的家庭孩子其实就算不上这些学校,他们将来的路子也要远远好于我们学生多数的老少边穷地区和家庭状况不好的孩子,其实就是一个抽象的问题:

这些学校做的是锦上添花的事情还是雪中送炭的事情

培养人才也是有路径选择的和成本的,但是学校是国家的学校,是不是应该在政策上面优惠我们学生中间更需要照顾的那部分群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9 16: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henry2000888于2009-12-29 15:13发表的 :



我是这样看的,一个政策出来要看两个因素:惠及数量和公平公正

.......
你说自主招生优惠的是那些家境较好,学校里面有门子或者说家庭社会关系好的家庭子女的现象有,但不是大多数,大多数是按成绩排名和各种名目的竞赛成绩确定的。从目前的趋势看靠门路和家庭背景来获得优势的情况将使学校和学生家长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可以认为在10--20年后这种现象将变成非主流现象。看一看香港1970年成立廉政公署治理腐败后,现在香港的情况。我们应该对自己国家的未来有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9 18: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zhouhong于2009-12-29 16:28发表的 :

你说自主招生优惠的是那些家境较好,学校里面有门子或者说家庭社会关系好的家庭子女的现象有,但不是大多数,大多数是按成绩排名和各种名目的竞赛成绩确定的。从目前的趋势看靠门路和家庭背景来获得优势的情况将使学校和学生家长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可以认为在10--20年后这种现象将变成非主流现象。看一看香港1970年成立廉政公署治理腐败后,现在香港的情况。我们应该对自己国家的未来有信心。

刚刚开始或许是您说的这个样子,但是试点之后各校要干什么,要扩大要成为一个惯常的运作业务,等大家习以为常了,媒体不监督了,于是就开始各显其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我就特别奇怪教育主管部门对着这种明显是夺权(夺教育主管部门政策制定和执行权力),而且目前没有看到谁来监督自主(请注意高考的录取监督原则那是白纸黑字),这样的心照不宣默契配合实在是很妙,不过这样的改革,实在看不懂,教育主管部门就被各地利益牵着就这样大撒把了,想要再号令的时候就难了!看看唐代的藩镇怎样做大的历史故事,再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9 20: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henry2000888于2009-12-29 18:32发表的 :


刚刚开始或许是您说的这个样子,但是试点之后各校要干什么,要扩大要成为一个惯常的运作业务,等大家习以为常了,媒体不监督了,于是就开始各显其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我就特别奇怪教育主管部门对着这种明显是夺权(夺教育主管部门政策制定和执行权力),而且目前没有看到谁来监督自主(请注意高考的录取监督原则那是白纸黑字),这样的心照不宣默契配合实在是很妙,不过这样的改革,实在看不懂,教育主管部门就被各地利益牵着就这样大撒把了,想要再号令的时候就难了!看看唐代的藩镇怎样做大的历史故事,再看看——————
我的理解恰恰相反,过去是教育主管部门权力太大,只有学校的自主权力增大,才会导致各校出现优胜劣汰,将有利于出现培养大师的环境。唐代的藩镇怎样做大的历史故事和教育是不同的两类事件,不具备可比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9 21: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支持享利的观点。

回顾我国近三十年的改革,哪件做得很糟的事,开始时不都一付“有理走遍天下”的模样吗?

还什么什么”出现培养大师的环境”,这是哪和哪?既然要求“优胜劣汰”,就不应该强调什么“自主权力”。“优胜劣汰”如果是自然法则,那么,“自主权力”无非就是阻碍自然法则的人为法则。

只要不是外星人,谁都看得出,在我们国家搞“自主权力”,其结局必然就是谁出的钱多,就自主招谁进来。

就这样的环境,居然在某些人眼里还是“有利培养大师”,难道是指饭桶大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9 21: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zhouhong于2009-12-29 20:48发表的 :

我的理解恰恰相反,过去是教育主管部门权力太大,只有学校的自主权力增大,才会导致各校出现优胜劣汰,将有利于出现培养大师的环境。唐代的藩镇怎样做大的历史故事和教育是不同的两类事件,不具备可比性。

我觉得您的理解也是有点问题:

教育管理同样是支配和使用资源来达到目的,
所以藩镇的历史就是讲白了支配资源模式失败之后的恶果,
在中国这样的传统氛围很浓的社会里,教育需要的是统筹和分配到薄弱区域共同做大做强(这需要中央集中力量办好老少边穷和贫困家庭的教育,提升全民的素质,而不是扶植少数几个学校做大做强),分权和放权导致就是类似藩镇的结果。这不最近讨论小学校长是腐败重灾区的新闻(新华网新闻),这就是管理机构监管不利导致的小学校长们钱包做大做强却并没有改善区域小学的教育。

再说了要那么多大师干什么,需要大家来膜拜还是干事,看看日本总结二战空军教训,其中之一就是幻想质量对冲数量,花大力气培养尖子飞行员,但是等中途岛一战后就再也没有恢复过来,一个国家教育是为了养几个大师养眼和膜拜,还是多让百姓多知道些东西,我想大家自有看法,欢迎讨论

再说钱学森大师论是带前提条件和语境的,我们没有大师有了一流基础人才和良好的组织架构,花时间和砸钱一样能办成很多事情,这世界没有大师也是一样,没有了公平和良好的基础,沙子上面的塔一样经不起时间冲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9 21: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引用第7楼henry2000888于2009-12-29 21:10发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9 22: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zhouhong于2009-12-29 21:47发表的 :

1.藩镇和教育史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是中央政权被剥夺,成为国中之国,后者是中央政权将过渡集中的部分行政适度释放,以激发地方活力,且随时可以收回。
2.关于大师的环境我想会逐步到来,当整个社会有转轨期走向稳定时就是这个环境到来的时候。问题需要提前准备。
3.保持公平需要中央政府的集中权力,激发活力则需要释放权力。这是几千年来统治者都在讨论的问题。自主招生作为激发活力的一种办法,我们不妨多用积极地心态来看问题或许更好些,多提一些建设意见帮助提高或许比怨天尤人更有效

好像不是您说的这样啊

第一地方和中央在中国历史上面就是一部相互博弈的历史,藩镇出现就是中央权力弱化和运作异常导致的一种恶果,我们现在教育面临的问题就是:教育主管机构的权力在弱化,要不怎么出现小学校长是腐败重灾区的这种怪相呢?

第二社会转轨不是本贴讨论的问题了,大师也不是自主招生就一定诞生的,这两者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教师还是那些教师,校长还是那些校长。

第三激发活力?不太明白,自主招生激发的是谁的活力?招生负责人的钱包被激发了快乐的捞钱,还是自主招生所在一线教师能多发工资改善研究条件了?还是校长们超越中国统一高考获得特权的快乐?还是突然有了摆脱监督的狂欢之后的无所畏惧了?

还是那句话,要放权的那些人替谁说话,替一线教师说话吗?还是替校长们超越监督说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 21: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引用第9楼henry2000888于2009-12-29 22:44发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22: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楼zhouhong于2010-01-01 21:51发表的 :

1.我们两人的区别在于对于同一事物一个用积极地眼光看,一个用消极的眼光看,在争下去估计也不会有结果。不过我劝兄台今后多学学用积极地眼光看世界。偶而消极无所谓,长期消极则会损伤身体,望兄台都保重。
2.关于自主招生确如仁兄所言有许多弊端,但我们也应看到也不少积极因素,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弊端会逐步被克服,积极因素会不断扩大,多包容一下,给自己一信心,给国家一信心。
3.关于老师和学校不变就不能培养大师的问题,我的看法是,我们大部分的校长和教师都有非常高的素质,只要有合适的土壤,我们的天空就一定会群星闪烁。实际上历史上也有过仅仅换了思想,人就变样的例子。如解放战争时期,国军被俘经过短暂教育后就变得非常勇敢,你可能不太清楚邱少云就是解放兵。
4.关于活力问题。单独一个自主招生确实不足于提高活力,但他是个信号。他说明大家意识到了教育需要再次改革,并迈出了正确的一步,我们有理由相信,配套措施将随着问题的深入,而逐步浮出水面。我相信以自主招生为突破口的改革将会带来一个充满活力的教育事业。

恰恰不太同意您的这种判断,我不是用消极的看法看这样的做法,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一种积极的做法,本质上其实就是抢在全国统一高考前锁定优质考生资源或者说为了某类未来能有运作能力的人群开一个政策口子,我建议您还是同时看看其他资料。

一项政策不是单单看口头上面的宣传的所谓理由,因为现在和过去区别的地方在于过去没有现在这么多利益牵绊,所谓自主招生在没有教育部门管理层统一政策出台下面最后就是演变成一部争强优质学生资源同时给有路径的人开更多口子的闹剧,我们不能对所谓没有政策监督和制约的各校相关人员报太大的期待,因为他们的水准(就是兼顾公开公平面向更广人民的执行正确教育政策水准)不会比普通人更高,呵呵


【如解放战争时期,国军被俘经过短暂教育后就变得非常勇敢,你可能不太清楚邱少云就是解放兵。】这个类别相当不靠谱,因为您把敌我矛盾的例子用在一项人民内部的政策执行的合法有效的比照上面,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看法是,我们大部分的校长和教师都有非常高的素质,只要有合适的土壤,我们的天空就一定会群星闪烁。】当然了,现在钱星闪耀,合适的土壤就是没有监管的土壤,正好可以便宜行事为所欲为,连美国都没有这么好的公共政策来给这些公立学校提供这样的土壤,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23: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大师这事,现在很可笑的一种论调就是要自主招生来解决大师产生的问题

第一大师是干什么的,如果想以一俊遮百丑的心态看这事,确实有些单位很着急,急急忙忙的做些花拳绣腿的好看的惹眼的事件

第二要大师做什么才能叫做大师,所谓大师不都出自一线教师和一线研究者中间吗,这时候怎么不走群众路线,问问这些一线教师的呼声一线研究者的要求,满足一线教师和研究人员的需求,这样不比什么招生自主更立竿见影吗?我就特别好奇,这些拿着大师的名号干自主招生闹剧的某些事情的操盘者究竟要干什么欲盖弥彰的事情啊

第三做各种事情,第一是不是要监管和监督啊,做个项目管理每一步都要评估和判断呢?看看现在这些搞什么自主论调的一致要求是放松监管,没有监管他们拿什么保证自律和马上出成效?

我的意思就是:要改没有问题,谁来监管,谁来保证公正公平,谁来负责阶段结果,谁愿意出问题自愿负责吃牢饭,这些都有顶杠的有力人士了,这样的改革当然很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3 16: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几条新闻出现的问题基本可以归结到监督失灵上面,而校方在没有监管情况下面为所欲为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所有要说改就先要保障一线教师的利益不受损失同时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欢迎大家来讨论!


以各种名义收费自用 学校怎就成了“小金库”泛滥区


■大中小学均以各种名义收费自用
■家长不堪重负无可选择
■教育工作者认为政府投入不足是祸源之一


2009年12月21日,广东省纪委通报,广东全省于当年共发现“小金库”300个,涉及金额近1.3亿元,已追究有关人员党纪政纪处分15人,行政处罚18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11人。

  省纪委常委、省委巡视办主任姜斌介绍说,在这次专项治理中,教育系统发现“小金库”的占相当大的比率。媒体也发现,教育系统成了“小金库”的重灾区。

  前不久,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原校长刘燕文因私吞学校“小金库”资金而落马;10天前,广东省纪委通报全省整治“小金库”结果,教育系统被判为“重灾区” ……短短的时间里,教育与欲望、金钱的纠葛被一次次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中。

  众所周知,教育系统并不是“很有钱”的地方,为何偏偏成了“小金库”的重灾区?羊城晚报记者多方采访发现,对这一现象,教育系统内部并不感觉吃惊,相反他们还提了更多“内幕”。

  家长怨怼

  养得起孩子读不起书

  名校如云的广州,择校费、补课费等“杂七杂八”的收费早已为市民司空见惯。

  “没有三四万,别想敲开名校的门!”王先生家住广州市越秀区,一路之隔就有一所重点小学。然而,却偏偏因为这“一路之隔”,让孩子变成了“择校生”。“教育局不许收择校费,他们就改一个名称,叫‘捐资助学费’,其实还不是一样的钱?”一说起这事,王先生就一肚子的闷气。

  “一个小孩三四万块,100个就三四百万了!”王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若学校每年招收200名择校新生,那就意味着每年可“创收”600万元甚至800万元。“三四万不算多,给七八万的也大有人在呢!”王先生透露。

  除了择校费,学校定期向学生收取的补课费、班会费甚至老师们的“过节费”,也让家长们“敢怒不敢言”。家长们感叹:“这费那费的加在一起,真是 养得起孩子读不起书啊!”

  老师爆料

  灰色的收入也很可观

  “小金库的钱都是一些违规资金,以各种名义向学生收取。”小肖(应本人要求化名)是广州某中学的一名年轻教师,两年前当上了班主任,他以补课费为例向记者介绍了学校“小金库”的资金流入方式,“每学期学生交来的补课费一般先交给班主任,班主任再交给年级组长,最终由学校统一支配。不过,其中只有约1/3会以补课费或生活津贴的名义返还给参与补课的一线教师,剩余部分大多用来充实学校的小金库 ……”

  小肖透露,除了学校固定的一些费用之外,某些班主任还会要求学生缴纳“班会费”,“从10元到100元不等,不固定地收取,主要用于旅游、期末发奖、购置清洁用品等活动的花费,甚至教师的节日礼品,都通通要学生交钱 ……”

  “2008年年我算过一下,这些收费加起来,学校一年的‘灰色收入’总量超过20万元。”小肖说。

  据了解,不仅广东学校有“小金库”,北京海淀区一所小学几年间就营造起了上亿元的“小金库”,其它名校如何?可想而知。

  校长披露

  怎么用考验领导定力

  “学校私设‘小金库’的初衷,是想以最便捷的方式为学生办最好的事。”广东一名退休老校长向羊城晚报记者道出了“难言之隐”,“说起来学校有需要可以向上级单位申请办学资金,但那个程序太繁复了,时间又长,有些学校申请两年了也批不到资金,很多迫不及待的工作都很难立即开展。”

  除此之外,老校长还透露,教育部门对学校经费申请的“限额”,往往令学校开展工作时感到“缚手缚脚”:“比如学校想改善一下教学设备,购置一批新电脑或装空调等,单单靠‘申请’得等到猴年马月,而且往往不是一批就全部批,还得分批、逐项按照学校的‘等级’来审核发放。省一级的学校可能会快些,金额也多一些,那些市一级、区一级的学校就难说了。”

  老校长表示,虽然学校私设“小金库”也是“形势所迫”,但作为校领导,如何用好“这笔钱”却至关重要:“小金库都是为了逃避监管而开设的,用起来可以说完全没有约束,这就会考验校领导的‘自制力’。能忍得住的,可以把学校办得有声有色、名扬天下;忍不住的,就只能把自己弄成阶下囚咯。”

  这位老校长忧心道,学校乱收费和私设“小金库”,暴露了教育资源失衡的问题。“名校校长们手中掌握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他们可以将这种优质资源转化为特权,从而为谋取私利创造机会。”他建议,要遏制这种现象,根本的办法就是要改变教育资源失衡的状况,“这样才能消除择校和由此带来的教育不公问题。” (责任编辑:孙丹)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 ... ontent_12745325.htm


择校之风盛行就没有教育公平可言

按照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应该划片招生,学生应该就近入学。但由于校际差距过于悬殊,家长在择校面前别无选择。先是考虑户籍,考虑购房,学区房应运而生;过去靠领导条子、熟人电话的,现在转而靠钱,有明码标价的择校费,或叫赞助费;僧多粥少的时候,还少不了领导的条子,熟人的电话;说是明码标价的择校费或者赞助费,可以在校长的手上有所浮动;因为这交易表面上是两相情愿的,有些钱就有可能暗度陈仓,进了学校的小金库,甚至进了学校领导的腰包;有钱的学校,不仅教师的工资、福利高,外去观摩、进修的机会多,而且还可以给所有的教室装多媒体,装空调,给所有的教师配手提电脑,校际之间硬件条件的差别更大;随着优质的师资与生源进一步向热点学校集聚,校际差距进一步拉大,择校之势愈演愈烈……

http://zjc.zjol.com.cn/05zjc/system/2009/12/23/016171090.shtml


“反补课英雄”、被辞退教师肖兵在与南方农村报记者对话时说,多数补课费落入学校小金库。他说:有人说升学压力是违规补课的源头。其实,已经转化为教育利润的补课费,才是这一问题的要害所在。补课费一般由学生交给班主任,班主任再交给年级组长,最终由学校统一支配,但其中只有约三分之一,会以补课费或生活津贴的名义返还给参与补课的一线教师,剩余部分大多用来充实学校的小金库。一个中等规模的学校,每年来自补课费的“灰色收入”超过20万元(据11月17日南方农村报报道)。

肖兵所说的“要害”,并不是第一次被指出。近年来在分析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择校、补课等现象时,“利益链”都是大家所指的原因之一。择校、补课必然有择校费、补课费,这笔费用不是进教育管理部门,就是进学校的小金库,都是有人从中得益。



真正反补课,反到要害,在于两点:其一,中小学真正设立参与学校决策、监督的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委员会,受教育者的权益才可以得到切实维护,乱收费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学校要收什么费,必须由家长委员会讨论、同意。其实,中小学有无家长委员会,这关系到学校能否真正实行校本管理。其二,义务教育能否做到均衡发展,发生在小学、初中的补课、家教、择校热,一个重要原因是小学与小学之间、初中与初中之间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存在很大差距,这才有围绕择校的补课、家教。



最适合扮演这一角色的,不是普通老百姓——老百姓当然有权监督政府依法治教,民间的反补课只不过增添教育发展的悲壮色彩。我国各级人大机构应该监督政府履行法律规定的责任,对于不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府部门及其官员应严肃问责。这样的反补课,才能反到根本、反到要害,为教育的发展,治理出健康的环境来。



http://opinion.nfdaily.cn/content/2009-11/19/content_6387426.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3 00:58 , Processed in 0.2518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