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124|回复: 0

[【图书推荐】] 乡村中国的权力与财富: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6 21: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页码:26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213040057
·条形码:978721304005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政治与社会译丛
·外文书名:Power and wealth in rural china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susan h.whiting
内容简介
《乡村中国的权力与财富: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代表了在全球化时代新一代政治经济学家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最优秀的著作,必将在关于中国转型的为数不多的重要著作中占有一席之地。自1978年以来,制度变迁成为中国快速的经济社会转型的核心。作为21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正同时从农业向工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本研究考察了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层面之一——乡村工业的制度变迁。通过探讨个体,地方政府及其所处宏观政策环境之间的复杂的互动,《乡村中国的权力与财富: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比其他任何著作都更好地澄清了中国城镇和乡村工业的制度背景以及最近产权改革的私有化趋势。
作者简介
白苏珊,华盛顿大学政治学副教授。专业研究领域为中国政治和比较政治。发表了大量关于产权、财政改革、政府治理等方面的论文。
目录
图表目录
序言
第一章 解释制度变迁
国家与市场中的制度变迁
乡村工业中的制度变异和变迁
研究设计
本书结构

第二章 乡村工业中的毛泽东遗产
乡村工业化的历史解释
中央政府对乡村工业的政策
地方国家权力机构对乡村工业的政策
结论:毛泽东时代的遗产

第三章 激励机制与地方干部行为
乡镇的财政体制
干部考核制度
结论:对“作为法团模式的乡镇”的再评估

第四章 激励、约束与产权的演化
产权的地域模式
追求可信的承诺:温州的积累性政策创新与私人
投资者的选择
结论:产权的演化

第五章 税收制度的停滞与变迁
中央计划经济的制度性遗产
新兴私营企业地方税收制度的演化
集体企业对制度变迁的抵制
地方规制的框架
假设的检验
结论:产权、规制环境和税收的动员

第六章 信贷分配与集体组织结构
金融体系改革:体系结构和政策目标
信贷政策在集体部门的实施
信贷政策在私营企业部门的实施
结论:国家建设与金融改革

第七章 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
1994年以前的地方制度变迁
国家层面的改革:中央政策的“本土化”
1994年以后的地方制度变迁
结论:市场转型的政治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译者后记

媒体推荐
《乡村中国的权力与财富》是一部优秀的著作,它会成为日后研究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变迁的样板,白苏珊的贡献将提升当代有关制度变迁和改革的研究水平。本书代表了在全球化时代新…代政治经济学家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最优秀的著作。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Kiren Aziz Chaudnfy
中国乡村的集体工业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是该国引人注目的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本书比其他仔何著作都更好地澄清了这些城镇和乡村工业的制度背景。对地方官员企业家式的行为以及最近产权改革的私有化趋势,本书给予了令人信服的解释。这是对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所做的出色研究,对于所有对政治经济学、农村研究和发展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著作。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黄宗智
白苏珊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农村工业化进行了有力的分析,从而不仅对中国政治研究领域,而且对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都作出了贡献。不同于许多“路径依赖”研究方法仅仅论证先前的互动模式将塑造未来的轨迹,白苏珊还展示了全国性的政治经济将如何改变地方制度所施加的激励和限制,
  ——哈佛大学 裴宜理
白苏珊在这项关于中国东部乡村的政府和工业的研究中建立了使人赞叹的有强大解释力的框架。在牢固的理论基础(来自于个人广泛的田野调查)之上,白苏珊使用严格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农村工业化的不同道路,并解释了它们的政治原因和结果。本书对中国复杂的制度环境下的激励给予了密切的关注,并以此来解释地方政府以及地方、中央政策制定者的互动,由此作者得到了巨大的理论收获。本书必将在关于中国转型的为数不多的重要著作中占有一席之地,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劳福顿


我只是在书店偶尔翻了一下,觉得是本好书,但非本人专业领域,没能力做评论,引用网友马光荣的评论以作推荐:
原文地址:http://pingqi55.blog.sohu.com/134744800.html
《乡村中国的权力与财富: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是最近刚读完的一本书,书的作者是研究中国问题的年轻政治学家Susan Whiting(白苏珊)。这本书的英文版其实早在2001年久出版了,直到08年才有中译版。本书是作者在1990年代初期,在江苏无锡、上海松江和浙江温州三地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基础上写就的。它的主题其实是中国1978-1994年的乡镇企业。虽然调查的时间据现在已由十五年之久,但理解那个时代政府和乡镇企业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对于理解中国的改革是非常有益的。而且,即时到现在,基层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带有那个时代的印痕。作者参访了众多的企业和政府官员,有着非常好的第一手资料。

    作者的主要结论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遗产决定了各地的乡镇政府选择何种产权形式的乡镇企业。譬如在无锡,由于改革前就有已经有非常好的乡镇企业基础,所以改革后政府依然选择维持和发展乡镇企业。而在温州,计划时代是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根本没有发展乡镇企业的基础,只能靠小作坊而勉强维持。而这些小作坊,恰恰成为日后私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星星之火”。乡镇政府产权形式选择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对企业征税、监督管理和投融资政策等一系列的差异,这些都内生于产权形式是属于集体还是私人。同时,外部大环境和中央政策的变动又会影响地方政府的约束条件。在温州,这表现为,当中央政策对私有经济不利时,私人企业会和政府勾结给自己戴上一顶”红帽子“。
1994年分税制以及大规模市场化改革后的乡镇企业仅仅作为最后一章,内容非常简略。事实上,1994年之后中国的乡镇企业开始快步地走向下坡路。破产或者私有化,成为大多数乡镇企业的出路。因此在很多人看来,苏南模式早已终结,它早已经收敛到了温州模式。其实现在的苏南,遍地开花的FDI,早已取代乡镇企业,成为其增长的动力。Susan认为94年之后乡镇企业的衰落,根源是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的预算硬化。其实这也是94年之后中国全面的市场化以及全面开放后FDI的大规模涌入也是分不开的。中国的乡镇企业的事务是由农业部乡镇企业局管理的,这个机关虽然到现在仍然存在。但是,乡镇企业在今天的政府文件中却很少地出现了。我昨天看了一本年鉴,其中中央文件大规模出现乡镇企业也是90年代初中期,1997年之后几乎再也没有关于乡镇企业的文件。乡镇企业,作为双轨制改革的特殊产物,或者在樊老师看来是一种“过渡式杂种”,正在慢慢地消亡。乡镇企业,也在慢慢变成过渡时代的一种“遗产”。但,这究竟是好遗产还是坏遗产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5 21:09 , Processed in 0.17448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