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以下内容是将本人过去写的动漫作品中的古典音乐赏析系列中不涉及其他题材、有关音乐本身的部份重新整理写成的,原文首发于http://tieba.baidu.com/f?kz=122172920,为了证明该作者(百度的shshd)即为本人,我在“个人档案”(http://hi.baidu.com/shshd/profile)作者就职单位一栏填写了“读书园地”。
以下内容的文字全部为本人原创,音乐全部由本人剪辑、上传。
优美动听之古典音乐推荐
1 瓦格纳:齐格飞牧歌 选段
《齐格飞牧歌》(又名《齐格弗里德牧歌》)是瓦格纳送给妻子以及一周岁的儿子齐格飞的生日礼物。瓦格纳写这首曲子时正处于难道的动荡和斗争之外的安宁中,因此乐曲中也洋溢着瓦格纳音乐中罕见流露的亲情的温暖与幸福的喜悦。
悠扬的乐声,充满了神往,仿佛把人带回如风如歌的往昔岁月。
像诗一样浪漫,像湖水一样恬静,像天边的云一样从容,像高原上的风一样清新,像初生的婴儿一样纯净。
这里提供的两个版本一是德国指挥家富特文格勒指挥卢塞恩节日管弦乐团演奏的版本,富氏是演绎瓦格纳的经典,可惜当时没有立体声录音,音效打了折扣,另一个版本是荣格尔指挥前东德柏林广播交响乐团演奏的版本。
富特文格勒指挥卢塞恩节日管弦乐团演奏:
http://tieba.baidu.com/%C0%B3%D2 ... 2366a104da0bce8f15a
荣格尔指挥柏林广播交响乐团演奏:
http://tieba.baidu.com/%C0%B3%D2 ... 822ec43c389678ac05a
2 肖邦:E大调练习曲 作品Op10.3 离别
对于因为喜欢肖邦才开始关注古典音乐,而且身为狂热的肖邦迷的我来说,这是我最喜欢的肖邦作品之一。曾经看到一家网站发起投票,评选网友心目中最优美的钢琴曲,这首乐曲赫然高居榜首,也难怪----在谈论这首散文诗一样的作品时,被喻为“钢琴诗人”的肖邦本人也说,他再也写不出比这更优美的旋律了!
据说肖邦有一次在听完别人学生弹奏的这首曲子之后,情不自禁地发出深深的感叹:“啊!我的祖国!”,可见它的旋律融入了作曲家内心的思乡之情,抒发了伤感、怀念的离愁别绪,人们据此将它命名为“离别”。
演绎肖邦的名家有很多位,我选择的是巴克豪斯的版本,并不是因为它是最完美的版本,应该说是带了一些个人偏好吧!一方面,我喜欢它对开头部分较诸多数版本更为悠缓的处理,另一方面,比起特别强调流动性和演唱性的风格来,我也更偏好这种沉稳、古朴,细腻却不失坚实的风格。
就请在这动人的旋律中一起追忆那似水的流年,和永不再来的昨日吧!
巴克豪斯的版本
http://tieba.baidu.com/%C0%B3%D2 ... 1c8673bda8e1d18a95a
3 海顿:《皇帝四重奏》第二乐章
《C大调弦乐四重奏》是奥地利音乐家海顿的代表作之一(也许是多余的,不过我还是简单补充说明一下,历史上的奥地利皇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即恺撒)头衔的拥有者,而这个头衔正是由“德意志国王”演变来的,该帝国的统治区域大部分都在今天的德意志境内。后来以奥地利和普鲁士为核心的几十个德意志国家又组成了德意志邦联,再后来日益强大的普鲁士统一了奥地利以外的地区,把奥地利排挤出了“德意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德国。所以历史上的德、奥,以及其他一些德语国家在文化上有着共同的渊源,在音乐传统方面“德奥”也被视为一个体系。),又叫《皇帝四重奏》。说实话最初听的时候我不是太理解为什么它会有这么一个名字----虽然它的旋律很华丽,但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王者气质。后来才知道,原来作品第二乐章的主题是用了早些时候海顿为奥地利谱写的国歌的曲调,而这首国歌的创作又是来自两件事的激发:一是海顿去英国时听到的英国国歌《天佑吾王》,二是奥地利和法国之间的战争。由于这首饱含了作曲家对皇室与国家的热爱与忠诚的乐曲是根据““上帝保佑弗兰兹皇帝”的歌词写成的,所以有了“皇帝四重奏”的叫法。
在这首作品首演十二年以后,奥地利军队在法军的交战中节节失利,1809年5月13日,法军占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据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人们每天都能听到从生命病危的作曲家的住宅里传出反复弹奏的国歌的旋律,甚至还能听到他用嘶哑的声音在歌唱,直到奥地利军队在多瑙河畔令拿破仑遭遇了统兵以来的首次失利,法军被迫撤退。一周之后,海顿离开人世。
又过了几十年,一位德意志诗人在英国流放地为这首旋律重新填词,取名《德意志之歌》,借此寄托他渴望一盘散沙的德意志人民能够凝聚起来,共同建立一个强盛国家的心愿,于是在几十个德意志邦国终于实现统一之后,这首重新填词后的歌曲就被选定德国的国歌。
写了这么多和音乐无关的背景,是想更好地说明我选择它的理由。这首名为“皇帝”的乐曲其实并不是在描摹皇帝本身,而是传达了别人对皇帝乃至对国家的深厚感情。听了这支乐曲我才发现,原来忠诚的质地可以那样坚韧,它的触感却可以如此柔软。在那华丽凝重的柔美旋律中,可以寄托进如此深切的情感。它 把人类所具有的“忠诚”这种情感之中最明亮、最温暖、最崇高、最美好的部分提取出来,化做深情的旋律,反复吟唱。“忠诚”的质地可以很坚韧,但它的触感却可以很柔软,不信请你听海顿的音乐,也许你会发现,人的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其实最坚强。
这里提供的是科达伊弦乐四重奏组1989年录制的版本,在我沮丧,难过的时候,打开这首音乐,心情竟能得到平复。希望更多的人,在有朝一日感到灰心沮丧的时候,也能和我一样从这温暖深情的旋律中得到抚慰,甚至从中汲取到希望和力量。
http://tieba.baidu.com/%C0%B3%D2 ... 82c3742361026f02059
4 马勒:第三交响曲 第六乐章 选段
马勒曾经这样谈论这部交响曲的创作:“作者成了一件乐器,整个宇宙都在他身上弹奏……要再现一种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的神奇”,的确,作品之中可以听得出宇宙的浩瀚,整部作品其实就是人与宇宙万物的对话,对象从一花一石,一草一木直到整个天地寰宇。在第六乐章中,慢板的推进积淀了情感和背景的双重厚度,极其室内乐化和极其交响化的两极配器更赋予了音乐深广的层次,人的感受和宇宙的永恒在此融为了一体,伴随着合声的加强与旋律的扩张,走向共同的壮丽。“我们为何存在?我们死后是否依然存在?”作曲家曾说这才是第三交响曲真正的标题,古往今来,也有许多人用他们的生命做出过回答----“人的生命连星星一瞬间的光辉都不及。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就明白的事情。然而,认识到星星的永远和人世的一瞬的是人,不是星星。总有一天你也会明白的,明白人类重视瞬间的燃烧甚于冻结的永恒,明白一瞬即灭的流星的轨迹将会深刻于宇宙的深渊和人们的记忆当中”(——引自田中芳树《银河英雄传说》)
整部作品中,最震撼和感动我的是它的结尾。它本是没有歌词的,我却听出了这样的歌词:
“当我合上双眼,不由感到惊奇,一幕幕的重现是那样清晰,在我的银屏上栩栩如生。那些经过爱过的面孔,那些曾经战斗过的面孔,如今都真切地在我记忆里。击碎古老的星辰,进入新生的心灵,一个终结也是一次开始,我们的生命就是流传的传说……”
马泽尔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
http://tieba.baidu.com/%C0%B3%D2 ... 539a33c97f18969c459
5 亨德尔:皇家焰火音乐 序曲
“皇家焰火音乐”是巴洛克时代著名作曲家亨德尔晚年受命为配合英国庆祝持续多年的“奥地利皇位继承战争”结束举行的焰火晚会而作。这场战争中,英王乔治二世一度领军亲征,尽管中途因为国内矛盾退出战场,却足令他以最后一位亲临前线的英国君主之名传誉后世。战争虽以英国的盟友奥地利做出原则性让步告终,英国支持奥地利以牵制法国的目的却已充分达到,因而在战略上也可以算是取得了成功。亨德尔在这套组曲的编配中突破管弦乐队传统乐器编制的数目,以一百人的规模来展现音乐的非凡气势,据记载,此曲演奏时吸引了超过一万两千名英国市民前往欣赏,以致阻断了伦敦桥的交通三小时之久。
头几个名家版本的演奏速度大都比较快,总觉得缺乏与重大历史时刻相称的凝重感,我还是更喜欢速度缓速行进、更加沉着的风格,此处提供的是由德国指挥家荣格尔指挥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的版本。此曲建议适当放大音量来欣赏,这样才能充分感受到作品展现的皇室风范。
荣格尔指挥柏林广播交响乐团演奏:
http://tieba.baidu.com/%C0%B3%D2 ... 2ff4c2c374236102769
6 埃尔加:加冕颂歌 选段
埃尔加的大合唱《加冕颂歌》,词作者本森,原是作曲家受命为1902年6月爱德华七世加冕的庆祝演出而作,完整演唱时间超过一小时,这里选择的是作品结尾部分,对古典音乐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它的旋律就出自著名的《威风凛凛进行曲》第一首--确切地说,是埃尔加根据《加冕颂歌》中最脍炙人口的一段旋律改写成了那首大名鼎鼎的《威风凛凛进行曲》。
比起进行曲的庄重矜持来,充满感情的大合唱更令人心潮澎湃,从中仿佛看到,数不清的士兵和民众们欢欣鼓舞,歌声就象饱含着热切赞美与虔诚祝福的神圣呼唤——不是出于礼节或命令,而是发自内心的一次又一次的衷心欢呼。
这里截取的是整部大合唱的最后一段,以女声领唱的歌词“希望和光荣的国土”开始的这一段歌曲,后来经过改写歌词后,成为英国最脍炙人口的传统爱国歌曲《希望和光荣的国土》,本来这段领唱是将气氛推向最高潮的铺垫,但因有部份读者表示实在无法接受女高音的领唱,所以这里提供了无领唱和有领唱的两个版本,其中领唱结束之后的大合唱部份歌词如下:
Hark, a mighty nation 听吧,伟大的国家
Maketh glad reply; 这兴高采烈的回响
Lo, our lips are thankful, 我们的口诉说着感恩
Lo, our hearts are high! 我们的心高高飞扬
Hearts in hope uplifted, 心中升起希望
Loyal lips that sing; 口中唱着忠诚
Strong in faith and freedom, 带着坚定的信念和自由
We have crowned our King! 为我们的王带上了王冠
这里选用的是莱杰指挥剑桥国王学院合唱团、米切尔学院音乐团、新爱乐乐团,Felicity Lott(soprano) Alfreda Hodgson(contralto) Richard Morton(tenor) Stephen Roberts(bass)独唱的版本。强烈建议将音量调大,以使大合唱的音效得到充分体现。
无领唱版:
http://tieba.baidu.com/%C0%B3%D2 ... bd9114773e1e3577058
含领唱版:
http://tieba.baidu.com/%C0%B3%D2 ... 1115f05f73c16b14e58
7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 悲怆 第一乐章 选段
想象中的这一段,是从回忆开始的。哀愁而美丽的行板,如北风清啸里的和煦冬阳,虽然温暖,却洗不尽寒冷。柔情似水,佳期何在?千回百转,到如今都惟有寄向枯枝!
大约从第50秒开始,音乐暂时脱离了现实,步入冥想之中。于是不再是单方面的情感,而是属于两个人的共同回忆。混沌与清晰交织在一起,有过茫然,有过不安,也有过期待,彼此之间从未曾表白,但风风雨雨又有谁能说不是心心共担?
乐曲中部,2分17秒左右,浮云乍散,明媚的艳阳似乎已在朝人招手,然而最坚贞的誓言也改变不了现实的残酷,一如风雨过后的彩虹抵挡不住白云苍狗的变幻。指手可及的幸福转眼灰飞沿灭,再回头已是天上人间……
最后50秒,回忆结束,一切重回现实,繁华落尽,吹梦成灰,只留下孤灯独对。
姆拉文斯基指挥列宁格勒交响乐团演奏。
http://tieba.baidu.com/%C0%B3%D2 ... 21026f0d016f91d2258
8 柴可夫斯基C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选段
“小夜曲是音乐体裁的一种,是用于向心爱的人表达情意的歌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流传于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最初,小夜曲由青年男子夜晚对着情人的窗口歌唱,倾诉爱情,旋律优美、委婉、缠绵,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
也就是说,小夜曲一般是拿来在迷人夜色的拥抱下诉说“那一段风花雪月的情感”的。
然则柴可夫斯基这首小夜曲一开头的序奏给人的印象却大异于此
缠绵委婉全然不见,冲击力强得令人心悸;风花雪月无从寻找,倒是颇带了那么几分惊心动魄。小提琴的音色如此柔美,撩人心弦的旋律却仿佛灵魂深处的扣问,直令人想起贝多芬那脍炙人口的“命运敲门声”……把天翻地覆尽轻挥成了蓦然回首的笑看风云。
在这首乐曲中,纵使繁华千种,万古云霄,终不过是屋檐下的一段风景,终不过化作小窗夜色前的一曲弦歌。
Dennis Russell Davies指挥斯图加特室内乐团演奏
http://tieba.baidu.com/%C0%B3%D2 ... d53a42b94221c6e3258
9 巴赫管弦乐组曲第三组 第二乐章
巴赫一生主要从事宗教体裁音乐的创作,而流传至今的总共四首《管弦乐组曲》则于庄重中融入了平凡的情感和尘世的躁动,是其世俗音乐创作的一个高峰。在这四首组曲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第三号组曲,不能不说与第二乐章“咏叹调”的深受欢迎有着很大关系。
“咏叹调”本是歌剧中一种抒发内心情感的独唱歌曲,因而运用“咏叹调”写成的这个乐章充满了抒情色彩,尤其是它的起始部份,音乐从极弱----渐强的长音开始,婉转回旋,意境悠远,平稳的起伏仿同天上的行云和溪间的流水,质朴的旋律甜美而又深沉,如吟唱,如遐思。
第三组曲的第一乐章极为辉煌,歌德曾经这样描述他听后的感受:“实在太壮丽了,就好像有一大群富丽堂皇的人们正沿着宽大的台阶庄严地迈步而下”,而后面的第三、四、五乐章既充满激情,又不失典雅庄重。唯有第二乐章的“咏叹调”,给人一种奇异的平和、恬静感,以致有人这样评价它在全曲中的地位:“在由小号、定音鼓和弦乐构成的整个庄严宏伟的第三组曲中,这支咏叹调无疑就是一片和平宁静的绿洲。”
那是硝烟炮火中划过的柔情。
那是战火纷飞间携来诗意。
那是死神垂吟间传唱的梵歌。
那是古老传说中不泯的爱和希望。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演奏(不是根据本曲改编的《G弦上的咏叹调》,而是原曲)。
http://tieba.baidu.com/%C0%B3%D2 ... 16251f9cb59f8ef3b58
10 肖邦:降A大调第三钢琴叙事曲
这首钢琴曲据说是肖邦根据和他同时期流亡巴黎的波兰著名诗人密茨凯维奇的一首诗创作的----
到处是没有心 没有灵魂 只有骸骨的人们
青春 把你的羽翼给我吧
我要翱翔于这死灰的世界之上
向想象的天堂的境界飞行
那里 神圣的热情产生了奇迹
洒下了新奇的花朵
以希望掩盖着它的 黄金的光明
单看诗歌,还以为会是一首热情雄壮的战曲,听过之后才发现它竟出奇的澄净。
肖邦的作品,一向被形容为“花丛中的大炮”,这首乐曲便是二者融洽的结合——既有“花丛”的优美,又包含“大炮”的激昂,富于浪漫主义的旋律,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芒。
这里提供的是鲁宾斯坦演奏的版本,老人家并不总是肖邦音乐的最佳诠释者,比如练习曲就不是他的强项,不过说到展现肖邦音乐中的浪漫主义色彩,的确很少有人能超越他。
http://tieba.baidu.com/%C0%B3%D2 ... 46ca31669127d2bc958
11 肖邦:B大调夜曲 Op.32 No.1
《B大调夜曲》的旋律,仿似是一股潺潺清流正流淌在深沉的夜色间,恰适于表现矜持含蓄的情感,在前面绝大多数的时间里,它的风格都是如诗如歌的,然而进入尾声后,却突然“像是敲击着悲剧的大鼓,像是暴风雨般的宣叙调尾声,与梦幻般的开头部分形成强烈对比”(评论家哈聂卡)。这种如诗的开头和暴雨的结尾之间的强烈对比。
这里提供的是前东德演奏家Andreas Pistorius演奏的版本。
http://tieba.baidu.com/%C0%B3%D2 ... 95e6ec0a7a42b84db58
12 瓦格纳:帕西法尔序曲 选段
帕西法尔的名字来自瓦格纳的歌剧《帕西法尔》的主角,或许有人还知道瓦格纳这部作品的是取材于中世纪日尔曼骑士文学中“圣杯骑士”的传说。姑且不论帕西法尔故事的本来面目和有关圣杯来历的种种争议,在瓦格纳歌剧中,圣杯是主耶稣蒙难之日用来盛放其血的器皿,故事讲述了帕西法尔成为圣杯之王的经历。
这里选择的片段是序曲中部代表“信仰”的动机,有关介绍称其“严厉而刚毅,充分表现出信仰的坚贞不移”,音乐开头处的号角齐鸣,像是在召唤着什么。它在我脑海中勾勒出这样一副图画:一扇门,正在缓缓开启,因为逆光,看不清门那边有些什么,是通往天堂,还是直达地狱?没人能够回答,只看到那个人头也不回地走了过去。他似乎很清楚前方就是自己要走的道路,所以他的脚步是那么刚毅,在跨越门坎之际,步伐没有半分的迟疑。
索尔蒂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合唱团、维也纳童生合唱团演出。
http://tieba.baidu.com/%C0%B3%D2 ... ec49234bf9a35114367
13 贝多芬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 悲怆 第二乐章
与柴科夫斯基作品表达的绝望主题不同,同样名为《悲怆》的贝多芬的这首钢琴奏鸣曲,传达的却是面对生命的磨难时对痛苦的隐忍和对命运的抗争。对现实之残酷所发出的深切悲痛,最终导向的不是绝望的“悲怆”,而是“悲怆”的终结,是“悲怆”之后对现实的超越和升华与对理想的执著和坚定。所以奥地利指挥家伊格纳兹。冯。塞费德这样描述听贝多芬本人演奏《悲怆》时的感受:“他的精神挣开所有的束缚,摆脱所有的桎梏,喜悦满溢地飞升到明亮的苍穹。接著,他的演奏狂野有如飞瀑怒潮,狂刀断帛,如咒语般强而有力地压制住他的乐器,坚实的乐器似乎也已难与承受。不久,他开始耗尽力量,归于平淡,从悲怆中得以解脱,然而他的精神却再次昂扬,抚慰了短暂无常的世间痛苦。接著,乐音的光芒开始转向,找到归宿,虔诚的声音舒畅地归入了神圣大自然的怀抱。有谁能探测大海的深度?神秘的梵文只有创造它的人才能读懂……”
优雅舒缓的旋律,像首没有歌词的抒情歌,从容而坚定,更隐隐包含着祝祷的意境。每一个音符上都仿佛闪耀着可以穿透悲伤的阴霾的温暖阳光,超越了曾经的不幸,苦痛,甚至绝望,在为爱与希望祝福。
贝多芬的这首奏鸣曲是我最喜欢的钢琴曲之一,由于它实在太出名,无数名家都曾先后演绎过,这可给版本的挑选凭添了无数麻烦。从鲁宾斯坦到霍洛维兹,从吉尔利斯到布伦德尔,从古尔德到古达尔,从赛尔金到肯普夫……外加数个不知名版,凡是能找到的几乎都听了个遍,不是太用力,就是太单薄,不时太苍老,就是太随意,不是速度过快,就是录音效果太糟……好不容易才选定了肯普夫和布伦德尔两人的版本,外加前东德杰出钢琴演奏家Peter Rosel演绎的版本。三者都是清澈明净的风格,肯普夫对细节的处理更有层次,深度方面略胜一筹,布伦德尔版的录音效果稍好,音色更为纯净透明,Peter Rosel的处理更柔和,美中不足的是录音效果略差。
肯普夫:
http://tieba.baidu.com/%C0%B3%D2 ... d2bfb3447bdb6ff2467
布伦德尔:
http://tieba.baidu.com/%C0%B3%D2 ... a2c5bef672cedf10767
Peter Rosel:
http://tieba.baidu.com/%C0%B3%D2 ... 7dcfd94e0064bb41c67
14 柴可夫斯基: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 第二乐章 如歌的行板
《如歌的行板》是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在我脑海中勾画出的是一位失去爱人的坚强的女子。
因为是活下来的人,所以必须同时背负起死者的托付与生者的情感,一路走下去。
弦乐四重奏版带我走进的,是爱人去世之后的夜晚,或许,还是许许多多的夜晚。
弦音似水,宛转徘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夜深人未静,不知被什么撩动了心弦,柔肠百转,心事如潮。
终于,她还是睡着了(2分20秒)。睡梦中,仿佛回到少女时代,“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然而,一晌贪欢,好梦偏不留人醉,一梦醒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没有自怨自艾,也没有黯然泪流,只是一声轻叹,她就此起身。(4分00秒-4分20秒)
走出门外,夜空中,闪了一天的繁星,银色星河,明亮如洗,好象正骄傲地讲自己的故事,照得人心也明亮起来。(4分20秒-4分55秒 )
遐想之中,她一时忘我地失神了,几缕忧伤悄然划过,她轻拂了拂秀发,像是想要将它们挥去。(4分55秒-5分35秒 )
既不成眠,就提前开始一天的工作吧!伏案之际,偶尔抬头看一眼温柔的星光,她对自己说,这样的夜晚我并不孤单。(5分35秒-7分20秒 )
不知何时,夜已散去,曙光透进窗棂……
弦乐四重奏版由鲍罗丁四重奏乐团演奏,是此曲最经典的演绎版本。
http://tieba.baidu.com/%C0%B3%D2 ... 6898be086366a10f767
15 巴赫:众望吾主
在巴赫一生创作的大量宗教音乐中,这段出自《康塔塔第147 号》终章合唱《以心,以口,以行,以生命》的旋律是最脍炙人口的旋律之一,曾被改编成多种音乐形式。和合唱版的庄严、肃穆相比,这里所选的管弦乐版本较为通俗、平易,给人的感觉也更温暖,更有活力。如果说合唱版所表达的是圣殿中的人们仰望神祗,仿佛于虔诚祈祷中得到神之指引、佑护与救赎,因而在灵魂深处升起深切的喜悦,那么管弦乐版所传达的情感面向的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祗,而在虔诚祈祷之外,更融入了衷心的祝福。
伦敦爱乐管弦乐团演奏。
http://tieba.baidu.com/%C0%B3%D2 ... d127d2bd0a51d23cb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