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1-8 09: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导论的提到28章关注宏观经济学最近的历史,以及宏观经济学家如何逐步获得今天的认识。
于是看过导论后直接进入第28章。
★ 1936 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大萧条 “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回到高就业水平的根本”
★ 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解释凯恩斯观点的IS-LM模型: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 1955 萨缪尔森 《经济学》 新古典综合
★ 20世纪60年代 “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之间的争论占据着经济的主体地位。这些争论集中在三个问题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菲利普斯曲线,以及政策的作用。很多人认为,IS曲线非常陡峭:利率的变化对需求和产出的影响很小。因此,货币政策不会很好地发挥作用。财政政策则直接影响需求,可以更快更可靠地影响产出。
★ 1963年,弗里德曼 《美国货币史:1867年—1960年》 货币政策不仅有效,而且货币的变化的的确确可以解释产出的大多数波动。他们认为大萧条是由于货币政策的不幸失误所导致的,由于银行破产而导致货币供给减少——联邦储备银行本应该增加基础货币以避免货币供给的减少,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 20世纪70年代,引入理性预期后,一、凯恩斯模型不能用于制定政策;二、凯恩斯模型不能解释产出对自然率水平的长期偏离;三、政策模型需要使用博弈论的工具重新设定。
★ 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赞同的基本命题:
1 从短期来看,总需求的变化影响产出。消费者信心越高,预算赤字越大,货币增长越快,都可能使得产出和就业增加,失业减少。
2 从中期来看,产出回复到自然率水平。这一自然率水平取决于自然失业率(它和劳动力的规模共同决定了就业水平)、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
3 从长期来看,有两个主要因素决定了产出水平的发展变化。第一是资本积累,第二是技术进步率。
4 货币政策在短期影响产出,但是在中期和长期不影响产出。更高的货币增长率,最终会逐步转变成更高的通胀率。
5 财政政策对产出会产生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影响。从短期来看,更高的赤字可能增加产出。但是,从长期来看,它可能会降低资本积累和产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