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125|回复: 6

[【读书进行时】]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7 21: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今由于某些原因,开始不得不看些经济方面的文章,在此笔记,一是督促自己学习不是走走看看风景,要有目标。二是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园地内的就有中文版(7币):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814329&keyword=%BA%EA%B9%DB%BE%AD%BC%C3%D1%A7  

书目基本数据:

【作 者】(美)奥利维尔·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著;钟笑寒等译
【出版项】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3
ISBN号】
7-302-05784-2 / F015

网上相关文章,如“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全球经济有望明年末见底”等,可以进一步了解该书的作为如今IMF的首席经济学家的作者。

但该书数据较为落后,相差十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书目录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导论部分分为两章:一章是“世界之旅”,一章是“本书之旅”。前者算是引子,后者算是对本书的介绍。

第1章:

关注三个地区的三个问题。三个地区:以美国、西欧和东亚90年代的经济为例;宏观经济学家关注的三个问题:
1 产出:经济被视作整体时的产量水平及其增长率。
2 失业率:经济当中没有被雇佣而且正在寻找工作的工人的比例。
3 通货膨胀率:经济当中物品的平均价格随时间增长的速度。


★在国家统计局上查询《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为:
1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2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
3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9%。(没有PPI数据)


第2章:
以第1章提出的三大问题, 介绍短中长期三个概念,并指明全书乃以此组织。
★在美国,从1947年10月起,总产出的测量数据定期地被公布。更早时间的总产出测量值是通过倒推法构造出来的。在国家统计局的网站上表明,中国的相关经济年报数据最早为1980年。可是过了30年,许多数据的真实性仍广受质疑,“被增长”在网友的质疑声中首开“被”字短语先河。

★ 劳动力收入在美国GDP中占65%,资本收入占27%。间接税占余下的8%。这一比例一直没有多大变化。

★总结起来,共有三种不同但等价的方法来考察总产出GDP:
1 从产出一方:GDP等于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之和。

2 还是从产出一方:GDP等于经济中一定时期内增加值之和。
3 从收入一方:GDP等于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收入之和。
布兰查德以钢厂和汽车生产厂两个企业为例,容易弄懂。

★名义GDP(nominal or dollar GDP)与实际GDP(real GDP or GDP in terms of goods)的区别。

★ 奥肯定律(Okun's law):高的产出增长一般与失业率的下降相联系;相反地,低的产出增长一般与失业率的增长相联系。


★ 1 在短期内,年复一年的产出变动主要由需求变动来驱动。需求的变化——可能来自于消费者信心或其他来源——会导致产出的下降(衰退)或者上升(扩张)。
2 在中期内,经济趋向于回到由供给因素(资本存量、技术、劳动力规模等)决定的产出水平。在一二十年时间内,这些因素的变动不算太快,看成是外生给定的也不会犯大错误。
3 在长期内,必须去考察诸如教育体系、储蓄和政府作用等因素。
11月7日的财经新闻:
保罗·克鲁格曼:经济刺激计划规模远远不够
斯蒂格利茨: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确有必要
两位诺奖得主都更关心短期行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09: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导论的提到28章关注宏观经济学最近的历史,以及宏观经济学家如何逐步获得今天的认识。
于是看过导论后直接进入第28章。

★ 1936 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大萧条 “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回到高就业水平的根本”

★ 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解释凯恩斯观点的IS-LM模型: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 1955 萨缪尔森 《经济学》 新古典综合

★ 20世纪60年代 “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之间的争论占据着经济的主体地位。这些争论集中在三个问题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菲利普斯曲线,以及政策的作用。很多人认为,IS
曲线非常陡峭:利率的变化对需求和产出的影响很小。因此,货币政策不会很好地发挥作用。财政政策则直接影响需求,可以更快更可靠地影响产出。

★ 1963年,弗里德曼 《美国货币史:1867年—1960年》 货币政策不仅有效,而且货币的变化的的确确可以解释产出的大多数波动。他们认为大萧条是由于货币政策的不幸失误所导致的,由于银行破产而导致货币供给减少——联邦储备银行本应该增加基础货币以避免货币供给的减少,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 20世纪70年代,引入理性预期后,一、凯恩斯模型不能用于制定政策;二、凯恩斯模型不能解释产出对自然率水平的长期偏离;三、政策模型需要使用博弈论的工具重新设定。


★ 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赞同的基本命题:
1
从短期来看,总需求的变化影响产出。消费者信心越高,预算赤字越大,货币增长越快,都可能使得产出和就业增加,失业减少。
2 从中期来看,产出回复到自然率水平。这一自然率水平取决于自然失业率(它和劳动力的规模共同决定了就业水平)、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
3 从长期来看,有两个主要因素决定了产出水平的发展变化。第一是资本积累,第二是技术进步率。
4 货币政策在短期影响产出,但是在中期和长期不影响产出。更高的货币增长率,最终会逐步转变成更高的通胀率。
5 财政政策对产出会产生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影响。从短期来看,更高的赤字可能增加产出。但是,从长期来看,它可能会降低资本积累和产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7: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的剩下的任务就是把核心部分的“短期”看完:
本书一再强调:短期内,需求决定产出。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包括从消费者信心到财政和货币政策等因素。
第3章,讨论物品市场均衡和产出的决定,主要介绍需求、产出和收入的相互作用,并说明财政政策是如何影响产出的。

第4章,本章讨论金融市场均衡和利率的决定,并说明货币政策是如何影响利率的。
第5章,本章同时考虑物品市场和金融市场,说明短期内产出和利率是如何决定的,并讨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第3章 着重关注产出、收入和需求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GDP的构成:
1 消费
2 投资(分为住宅和非住宅投资)
3 政府支出
4 净出口(即出口-进口)
5 库存投资

★物品需求
Z=C+I+G+X-Q
然后有三个假设:一是所有公司都生产同样的物品,消费者可以用来消费,公司可以进行投资,政府可以采购。二是假设公司愿意在给定的价格P下提供任何数量的该物品,即物品供给在价格P处完全有弹性。三是假设该经济体是封闭的。即X=Q=0.于是有:
Z=C+I+G


物品需求几个表达式:
1 Z=C+I+G+X-Q(即物品需要定义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之和,加上进口,再减去进口。)
2 Z=c+c(Y-T)+i+G(即物品的需求取决于收入,税收,投资和政府支出。
3 Y=c+c(Y-T)+I+G(即产出必须等于需求,而需求又过来取决于收入Y。产出和收入都使用了相同的符号Y。正如前面指出的,产出和收入是完全相等的:它们是GDP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一个是从产出方面,另一个是从收入方面。)
4 Y= (c+i+G-cT) P57

模型一般包括三类方程:恒等式,行为方程和均衡条件。

经济学家通常使用的三类工具如下:
1 代数,确保逻辑的正确性。
2 图形,建立直观感受。
3 文字,描述结果。

投资等于储蓄:考虑物品市场均衡的另一种途径
I=S+T-G)(即投资等于私人储蓄加上税收,减去政府支出)
这里给出了我们讨论物品市场均衡的另一种方法。在这里,物品市场均衡要求投资等于储蓄——私人储蓄与公共储蓄之和。这种讨论均衡的方法说明了为什么物品市场的均衡条件被称为为IS关系,这是因为“投资等于储蓄”。企业想要投资的量必须等于人们或者政府想要储蓄的量。

★鼓励储蓄的政策在中期和长期内是有利的,但在短期内却可能会导致经济衰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22: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金融市场

第1节 讨论货币需求
第2节 在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货币供给的假设下讨论利率的决定
第3节 介绍了作为货币供给者的银行,并重新讨论利率的决定以及中央银行的作用

第1节 讨论货币需求
以只能在通货和债券中选择为例,二者的比例取决于交易水平和债券利率。
货币需求跟名义收入成正比例增加;与利率反向运动。
第2节 利率的决定
货币的供给者主要有两个:银行提供可开支票的存款,中央银行提供的通货。
★LM关系:L代表流动性。经济学家用流动性来衡量是否可以把一项资产容易地、廉价地转化成货币。货币具有完全流动性,其他资产次之。我们可以把货币需求看作流动性需求。M代表货币,流动性需求必须等于货币供给。
M = $YL(i).该等式告诉我们,利率必须使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等于已有的货币供给。这一均衡关系被称为LM关系(LM relatio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9 22: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物品市场和金融市场:IS-LM模型
★总结第3章的内容:一、我们把物品市场均衡的性质描述为产出Y等于物品需要Z这一条件。该条件也被称为IS关系,因为可以表示成投资等于储蓄。二、把需求定义为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之和。假设消费为可支配收入(收入减篇眉)的函数,并认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税收是给定的。均衡条件用表示为:Y=C(Y-T)+I+G。三、通过这一均衡条件,讨论了改变均衡产出的影响因素,尤其是政府支出变化的影响和消费需求移动的影响。

第一节
物品市场与IS关系:一、物品市场均衡意味着产出为利率的减函数。二、该关系由向下倾斜的IS曲线来表示。三、给定利率水平,引起物品需求减少或者增加的因素的变化将导致IS曲线向左或者向右移动。

第二节
★金融市场和LM关系:一、金融市场均衡意味着利率是收入水平的增函数。该关系由身上倾斜的LM曲线来表示。二、货币增加使得LM曲线向下移动:货币减少使得LM曲线向上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5 21:15 , Processed in 0.21688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